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 -- 风尘仆仆

共:💬356 🌺67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记忆中的乒乓球轶事

      #凑凑老风的热闹

      老瓦在国内确实受到了不少吹捧,不过人家的战绩到底是硬邦邦地摆在那里呢。从蔡振华打到刘国梁都当了教练了,这样的对手佩服一两下子,即使过头点也没什么。而且记得1995年世乒赛时许绍发都感叹过,自己培养了那么多世界冠军,遗憾未能培养出一个瓦尔德内尔。95年世乒赛中国选手多得教练都不够用了,把已经下海了的他请来客串,男单比赛中指导孔令辉,不知道其他比赛中是否客串过教练。作为前国家队主教练,他也是记者采访的对象之一。他就说过老瓦技术,战术,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都是一流的,这也是他常青的原因。“那个佩尔森打得也不错,就是太老实,”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所以“受的气”也就多一点。1997年世乒赛瓦尔德内尔以7个3:0夺走世乒赛男单冠军,决赛后王涛说每次看老瓦打球感觉技术上都有新东西(老瓦赛后承认那次比赛特意加强了发球抢攻),这个状态他上去根本顶不住;孔令辉也说老瓦还能再打五年。没想到瓦尔德内尔2004年还能打进奥运会四强,也算没让小孔看走眼。2000年奥运会男单决赛,瓦尔德内尔败给孔令辉后中国记者想找老瓦采访没找到,意外在酒吧遇到了。这个记者此前也采访过老瓦,双方也算老熟人,谈话很随便。当问及未能夺得冠军是否遗憾的时候,他说我都三十多岁了,多一个冠军对我没什么意义。采访的最后他感叹说,也许自己该去找个老婆了。不知道老瓦现在是否还单身?

      老瓦很多事情上很“懒”,比如大概是1997年看到的报道,说他还没有驾照。他的队友也说,学开车这家伙可是个懒汉。

      1997年世乒赛男双决赛,孔令刘国梁对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赛前刘国梁就兴奋不已,说四个单打世界冠军凑在一起打双打决赛,算不算千载难逢?不知道算不算千载难逢,但最近一二十载恐怕是难逢了。

      关于盖亭,大概是90年许绍发第一次看盖亭打球的时候就发现了盖亭的才华,感叹说盖亭的球拍是用来杀人的。不过到了95年世乒赛,对盖亭的评价非常不好,认为他毫无进步。乒乓球是讲究节奏变化的,那样单调的打法根本上无法长时间立足。果然这家伙92年前后风光了一阵子,95年以后就明显没有后劲了。不过乒乓球有时候也讲究相生相克吧,好像王涛没赢过盖亭,盖亭没赢过孔令辉;而王涛没输给过金泽洙,孔令辉打金泽洙还是费劲。王涛耶说过技术上不觉得盖亭有什么了不得,但不知道怎么就是赢不了。至于另外一位曾经的世界排名第一塞弗,我一直认为他是最名不副实的世界排名第一。当时他的世界排名第一,一方面在于中国队青黄不接,一方面在于他非常聪明地选择了最“实惠”,即各种强手不多,积分相对丰厚的公开赛。顺便说一句,中国公开赛在乒乓球公开赛上属于相当丰厚的赛事了,但是很少有欧洲选手来。很简单,中国的年轻选手太厉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两个把他们淘汰,多半属于赔本生意风险太大。1997年瓦尔德内尔半决赛战胜阎森后就说还是中国厉害,阎森这样的选手也能打入四强。靠着这股聪明劲,塞弗也当了一阵子世界排名第一。但是大赛冠军,坦率地说他还真差点斤两。

      普里莫拉茨,我没看过他的单打比赛,看过双打。我还真没听说过普里莫拉茨“胡来”的说法,听到的“胡抽三杰”是塞弗,盖亭,罗斯科夫。普里莫拉茨曾经到兰州打过比赛,从来没看到过中国这么拥挤的街道。看出租车在人流中穿行胆战心惊,一个劲地嘱咐司机小心别撞到人。中国的司机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优哉游哉,“居然”也没发生什么事故。到达目的地后普里莫拉茨一个劲地称赞司机技术高超,估计司机都要脸红吧,哈哈。打完比赛后接受记者采访,他坚信横板优于直板,采访中也毫不掩饰。问及孔令辉刘国梁哪个更难对付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孔令辉。刘国梁也说,他最难对付的选手一个是他一个是萨姆索诺夫,打直板是他的拿手好戏。

      说起媒体,1995年天津世乒赛,丁松在团体赛上立下大功,一下子成为耀眼人物。有媒体吹嘘老瓦如何倒没什么,毕竟人家这么多年也确实是打遍天下,这个对手很少。吹丁松如何战无不胜就有点那个了吧。果然,男单半决赛被孔令辉3:0击败。那场比赛我看了,虽然每局比分差距都不大,感觉确实是丁松拿孔令辉没辙,那些媒体又开始“居安思危”,说孔令辉打败丁松的那场比赛一定会被国外选手研究,下次秘密武器就不好使了云云。夸大其词本来就是媒体的工作,这个也正常。

      丁松给瑞典人的压力确实持续到了1997年。1997年世乒赛男团决赛,瑞典队把佩尔森放在了第三单打上准备捉丁松,没想到中国队上的是王涛。这时候终于看到了点“顺眼”的报道,说中国队排阵出色的底气来源于兵多将广。体育报道就是这样,真实的和夸大的并存,作为读者从中捕捉点信息也真辛苦。

      至于女子八卦,老风就省省力气吧。西西河早就有前辈八卦过了,而且估计您八不过人家。不信?你看看!

      • 家园 【讨论】许绍发也没啥可遗憾的

          

        而且记得1995年世乒赛时许绍发都感叹过,自己培养了那么多世界冠军,遗憾未能培养出一个瓦尔德内尔。95年世乒赛中国选手多得教练都不够用了,把已经下海了的他请来客串,男单比赛中指导孔令辉,不知道其他比赛中是否客串过教练。

          这有什么奇怪的。只能说明乒乓球在中国的基础非常雄厚。好苗子多,好教练多。优秀选手一批又一批的涌现。象许绍发这样的教练,放在国外可能跑去下海经商吗?除非他本人已经不愿意再干了。国外尤其是欧洲没有中国这样的基础,出现一个老瓦当然就极为难得了。特别是老瓦本人确实非常聪明。冷酷认为,即便是中国乒乓球选手,能够在整体上(技术、战术、心理素质、比赛经验)和老瓦抗衡也是为数不多的。不过,这也证明了中国乒乓球基础之雄厚。能够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选手和老瓦干,反观欧洲则除了老瓦之外,并没有涌现出特别突出的接班人来。波尔很有潜力,但说他能成为老瓦的接班人,还有待观察。

          老瓦是常青树,大家都承认。可也得看到另一点,老瓦的“常青”,正说明欧洲新锐的缺乏。而亚洲在这一点则做得很好。欧洲选手经常输给亚洲选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顺便说说普里莫拉茨。冷酷相当欣赏他。这个乒乓球选手很有天赋,技术很全面,心理素质也相当不错。论用头脑打球,普里莫拉茨也很是聪明,一点不比老瓦差。综合来说,他和老瓦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各方面都不错。可为什么老瓦就能取得那样的成绩而普里莫拉茨就没有呢?说简单点儿,他与老瓦的差距就在于基本功!老瓦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比普里莫拉茨可强太多了。老瓦的基本功哪里学的?就是在中国打下的。

          所以,欧洲人弄出什么新技术、新规则冷酷认为并不可怕,因为乒乓球基础差距在那里摆着。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什么都是白搭。即便偶有一时的辉煌,但终不能长久。

      • 家园 我想砸草!不带这么玩的!

        好不容易勾出风仆兄说了一句陈子荷,正想着接下来他能多写些什么呢,结果就被你一棒子给打回去了,你这哪是刑部啊,明摆着是东厂啊!

      • 家园 不愧是刑部正堂!

        厉害!尚书大人端的是肚子里有真货!我估计月色溶溶MM要“满地找牙”了。

        我感觉有很多乒乓球爱好者往往并不怎么喜欢那些拿冠军多的人。我也是如此。比方说,我最喜欢的欧洲选手是格鲁巴。

        ……也许自己该去找个老婆了。不知道老瓦现在是否还单身?

        可能他还是单身。另外据说瓦尔德内尔有一个不太好的嗜好:赌博。欠债不少,这也许是他单身的原因之一?幸亏这几年作为代言人挣了一笔。而且大多是来中国当形象大使挣的。

        至于女子八卦,老风就省省力气吧。

        我是不会八卦女队员的。同时我也不大有资格去写女队员,因为看女子比赛太少。下一篇很快就出来,是完结篇。本来我没打算写王涛马文革这一拨球员,我感觉他们还不“老”。但不写出43届,总觉得憋屈。结果罗罗嗦嗦的“续”了这么多。

        另外,支持李梅的那篇八卦我早就看过。是在西西河看的。如此说来我2003年就来到河里了?只是一直到2005年才注册。天!5年了。

      • 家园 给你这新郎官花一朵。
    • 家园 比较期待老兄八卦女队……

      比如当年小弟的梦情——陈子荷,哈哈

    • 家园 【原创】还记得那些老国手吗?(续十二)

      瓦尔德内尔,既然是讲述那些我们的老国手,就不可能回避这位与中国几代乒乓球运动员“打斗”了20多年的瑞典人。

      在我印象中,瓦尔德内尔应该是1981年首次参加世乒赛的。从那时起,这个来自瑞典的少年人与中国乒乓球选手们不断“纠缠”,从十六、七岁直至不惑之年。他的技术不用多说了,大家看他的比赛还少么?在我看来,此人打球最为出众的地方是在于他的脑子:比赛过程中的计算、猜度、观察和分析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变化。总之他是令人难以捉摸的对手。看看以下的战绩,就知道这个家伙的厉害了:

        1987年第38届世乒赛男单亚军;

        1989年第39届世乒赛男单冠军;

        1990年世界杯男单冠军;

        1991年第40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亚军;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男单冠军;

        1993年第41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四强;

        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卡塔尔、日本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0年克罗地亚公开赛男单四强,第27届奥运会男单亚军,第45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2001年中国、德国公开赛男单四强,丹麦公开赛男单亚军,世乒赛男团第三名;

        2002年欧锦赛男单八强,奥地利公开赛男单亚军,中国公开赛男单八强;

        2004年世乒赛男团第四名,欧洲12强赛第9,雅典奥运会男单第四,男双八强,世界杯并列第五

      (以上结果来自于网上,要是让我自己统计,恐怕会漏掉一半以上。)

      非常优秀、非常罕见的乒乓球大师。中国运动员有这样的对手,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能击败这样的对手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打算唱唱反调。瓦尔德内尔如何优秀不必多说,那些话说了很多年,咱们换个角度看看中不?我个人认为,无论如何,瓦尔德内尔还是被人们过分“拔高”了,罩在他头上的那个耀眼的光环,有一部分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确切的说是由咱们中国人制造出来的。更确切的说,由中国人“制造”的这部分主要归功于一些入错行的记者们。

      说句得罪人的话,我对相当一部分中国体育记者是非常厌恶的。这些记者不懂体育,或者懂个一枝半节。既不愿意下功夫去学习、体验,也不肯稍稍虚心一点。不管什么比赛,张开嘴巴就是一通胡抡。咱们先来瞧瞧人家是咋“胡抡”的:

      某次大赛,瓦尔德内尔打败了萨姆索诺夫。某记者后来写道:“……比赛十分激烈。但瓦尔德内尔总是占据着主动。瓦尔德内尔小时候打过网球,所以节奏感极强。此时完全控制着场上的局面……”

      我拜托您搞搞清楚先!我孤陋寡闻,不知道通过打网球培养出来的节奏感对打乒乓球究竟有啥帮助。但我知道瓦尔德内尔小时候打网球也就是一时玩玩而已。难道打了十几年乒乓球所培养出来的节奏感还抵不上随便玩玩网球的功效?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随便拿来奉承任何人。比方说,我就完全可以这样写:“……比赛十分激烈。但西西河的月色溶溶MM总是占据着主动。月色溶溶小时候跳过皮筋儿、踢过毽子,所以节奏感极强。此时完全控制着场上的局面,把河中的狗官打得满地找牙……”

      再来一个,有一段时间,中国队把瓦尔德内尔、萨姆索诺夫、普利莫拉茨列为“欧洲三虎”(我个人很讨厌这种提法)。又有一位记者来了,采访完国家队后发表了自己的文字。介绍萨姆索诺夫到也算是中规中矩。但把瓦尔德内尔可就夸成了天神一般,连瓦尔德内尔本不擅长的技术也吹得天花乱坠。总之,只要是打乒乓球所需要的所有技术,瓦尔德内尔是样样精湛。等介绍到普利莫拉茨时就更离谱:“……其中以“不讲理”打法闻名于世的普利莫拉茨很可能会对中国选手造成……”。真让人哭笑不得,您能不能先问问啥叫“不讲理”打法行不?稍微关心一下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普利莫拉茨从出道以来,一直是一位全面型的球员。80年代末,曾经有人预言他将会成为第二个瓦尔德内尔。再者说,咱们在准备“打虎”的时候,那些个以“不讲理打法闻名于世”的选手们已经没啥折腾头了,就凭他们还能称之为“虎”?比方说法国的盖亭、埃洛瓦(大家应该还记得那块状似葫芦的球拍吧?)等人,还有多大能耐?那些原来“不讲理”,后来打算“讲点理”的选手们早就开始讲究打球的合理性了。谁都知道,“不讲理”打法只能逞一时之快,是一种短命的打法,不可能领导世界乒乓球技术潮流。其实在1997年44届世乒赛上人们就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不讲理,就死的更快。但那些记者们偏偏就是不知道。

      还没完,再来一个。某记者采访萨姆索诺夫时问:“你现在还要为夺取世界冠军而努力,你认为……”,萨姆索诺夫答:“我现在已经是世界冠军……”。真是滑稽得可爱。

      后来记者们大概开始认识到自己在乒乓球上的愚昧无知,采访的话题就换了花样。比如:

      “拿到金牌是啥感想?”

      “今天夺冠你高兴吗?”

      …………等等,等等

      这不是废话嘛!还用得着你去问?你当记者就为了问一些小学生都能问的问题?我相信,真要有小学生上去问的话,也比你显得自然、可爱。

      这样看来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估计他们能意识到),那就换!换啥呢?换八卦吧?嘿嘿,记者开始得意的笑,得意的笑……

      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林和陈玘获男双冠军。比赛刚一结束,一位记者就窜了上去,死死的拉住陈玘,逼着他当众念一封事先准备好的信(据说那封信是陈玘妈妈写的,信纸上还画着六颗星星,大概是代表六块金牌吧?天知道那些记者们是怎么“淘”来的这封信),我估计那些记者当时急切盼望着小陈同学能在镜头前念着念着就哭出声来……。

      可是球迷们不吃这一套,因为大家觉得这手法实在太做作,太拙劣了。于是网上就出现了陈玘妈妈给陈玘的“另一封信”。我把它抄录在这里:

      “陈玘妈妈给儿子的信”(网络版):

        

      “儿子,妈对你有信心,知道这块金牌是你的。08年在北京,男子单打的咱也要拿!    

        

      本来咱们打电话、发短信,哪儿用的着写这么一封信啊,可是没辙,央视六个长的像猩猩的记者拿来纸笔逼着我写的,不写他们就不走,家里的粮食都快被这帮鬼子吃光了,老母鸡也给他们杀了……

        

      妈画上这六颗星星,是让你记得找他们报仇!”

      这位球迷网友太可爱了。您说呢?

      不负责任的胡乱报道除了让大家感到反胃同时心疼自己缴纳的税款外,还影响着那些青少年选手甚至是教练们。有两位少年体校的教练居然对我讲:“看来只能等到瓦尔德内尔退役……。”真够没出息的,是吧?其实瓦尔德内尔的短处很早就暴露出来了:步法比较一般;中远台技术越来越差;发球一旦被对手适应,很容易陷入被动……这很正常,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瓦尔德内尔是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你完全可以打败他———只要你不怕他,只要你发挥出自己平时练就的技能并使用合理的战术。好几位欧洲选手已经这么做了并且很成功。只是我们的电视台对欧洲乒乓球赛事的转播少之又少,似乎只要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那就不值得转播。夜郎自大加上妄自菲薄,真的是很奇妙的矛盾统一体。

      记得是在1997年,阎森在44届男单半决赛中遇到了瓦尔德内尔。开始打得很不错,第一局遥遥领先。但是当瓦尔德内尔调整战术以后,阎森立刻变得异常紧张。好像不会打球了一般。其实他也大概知道应该怎么办,但就是放松不下来。观众可以在电视里很清楚地听到阎森不断的大声提醒自己:“不要怕!不要怕!……”。看来还就是怕。1998年卡塔尔公开赛,还是男单半决赛,阎森再次面对瓦尔德内尔。第一局20比16领先,还是因为紧张,先是被追平然后以23比25输掉了这一局。尔后第二第三局以比较接近的比分失利。如果是实力差太多,咱就不说啥了。问题是落后球不会打,领先球也不会打,那还能干啥?当然,要求阎森必须战胜瓦尔德内尔是有点过分,但那些可以赢下来的球也糊里糊涂的输回去,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呢?

      不客气地说,部分国人对瓦尔德内尔的畏惧实在是过分了!以至于到了2004年还在害怕瓦尔德内尔。结果出了大笑话:雅典奥运会上,王励勤让球给王皓(决策者不肯承认这回事儿,拿咱们老百姓当瞎子啊?!)。如意算盘到是打得很精:瓦尔德内尔胜,就让王皓去“冲击”瓦尔德内尔(据说王大力比较“木”恐怕难以胜任,真是活见鬼!);柳承敏胜,那就更好,王皓在此之前对柳承敏据说是六战全胜……等等等等。结果……,现在还说那个鸟结果干啥?

      怎么说起来没完了?BS自己一下。还是说43届世乒赛吧。

      1995年我刚搬家不久,我们那个小区总是停电。害得我在世乒赛期间经常跑出去找电视看转播。

      我认为93年和94年是马文革的全盛时期。但备战43届时,他的右肩受伤了。开始俺还以为这又是个“烟幕”。但后来听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哥们儿说,马文革的伤是真的而且还不轻。后来看电视直播,似乎是有那么一点别扭,但这仍然不妨碍小马出任男团主力去对付半决赛的对手———韩国队。可惜,在这场比赛中,马文革一分未得!让大家好一顿紧张。应该说,刘南奎和金择珠在这场比赛中打得很不错(这些人只要一遇到中国队,总是很玩命的),但是王涛的存在,使韩国人只有干着急的份。有人说,遇到王涛,注定是这两位韩国人的不幸!不过连丢两分的马文革并没有气馁,相反,在决赛前执意请战:“才丢了两分,你们就信不过我了?!”(这是后来的球评中的原话,那时候教练组中确实有人认为马文革不应该上决赛)。好在蔡振华还是很有眼光的,马文革还是成为最后决战的三位选手之一。

      1995年5月8日晚,决赛即将开始,俺们那该死的小区却突然停电。站在阳台上可以清楚的听到周边大批居民的叫骂声(供电局的领导、总工以及施工队的头头们的祖先们被热情问候了无数遍,看来等着看球的人还真不少)。无奈之余,俺打了几个电话,最后确认三公里以外的一位朋友家还有电。俺立即蹬上俺的自行车,一骑绝尘……赶到了朋友家中,比赛已经开始,王涛对瓦尔德内尔。好像王涛还没进入状态,战术上似乎没啥问题,就是攻球失误太多(其实还是有胜机的),没能拿下这一分。瑞典人1比0领先。朋友的老婆不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似乎不认识我了,好像我是啥怪物一般。大概是因为我当时的表情有点“残暴”吧。马文革上场了,对手是佩尔森。马文革开始很顺手,第一局一直领先。后来不知怎么又松懈了下来。反而以22比24输掉了一局。紧张啊!还好,接下来小马没给佩尔森留面子,连下两局,大比分1比1。赶紧打个电话给邻居,嘿嘿,俺们小区居然来电了!快跑,回家去看(朋友的小女儿不停的捣乱,总是要我提起她的双手然后让她站在我的一只脚上,最后要求我抬起那只脚左右晃动)。回家打开电视,正好第三盘开始。一个我从未见过的瘦瘦的中国小伙子对阵卡尔松。打完两三个球我就乐了:这卡尔松真是倒霉!又碰上了削球手。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一个伟大的名字:丁松。比赛过程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清楚。丁松打球已经远远不止是竞技了,那简直是登峰造极的艺术!令人着迷的艺术!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令人心醉的比赛……。打到第二局的第10分,丁松做出了一个很奇怪的举动:径直走到卡尔松身旁,把卡尔松搞得愣在那里不知道丁松想干啥。事后丁松讲,当时他以为那是决胜局,所以跑过去换边。哈哈!小伙子很紧张嘛。可我咋就看不出来泥?

      2比0,丁松轻松的“钉”死了卡尔“松”。邻居跑上来找我,说是烟抽光了。给了他一盒他还不走,和我一起看完了马文革与瓦尔德内尔的那盘球。最后被他老婆“宣”了回去。第四盘马文革对瓦尔德内尔的那盘球也有机会拿下来,只是小马处理一些小球时不够细致,1比2输了。大分2比2平!但此时我丝毫也不怀疑,王涛肯定能赢得最后一盘!最后的决战开始。果然,王涛没给佩尔森任何机会,干净利落的以2比0为中国队拿下最后一分!最后一个球落地时,我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怪叫后跳了起来,撞翻了茶几。六年!整整六年,阔别已久的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地球上最有资格拥有它的中国男人手里!天津体育馆的穹顶似乎要被掀翻了,无数面旗帜在不停的挥舞:有南开的,有天大的,还有天津轻工大的……。观众的呼喊声迫使我不得不把电视机的音量减小一些。我们的小区院内不知是谁燃放起了鞭炮……。

      颁奖仪式开始了,我不由自主的站起来,等待着国旗的升起。当国歌奏响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是因为我们在体育比赛中的胜利而流下了眼泪……。

      那个夜晚真的是快乐极了。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