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今风细雨话经济(9)老大靠边闪 -- 鼎革

共:💬82 🌺2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独到的见解

      13亿人给发明创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 家园 Zan!
    • 家园 花~~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举手再问

      上一篇文章有个问题,不如就在这里问了:

      “企业家不是傻子,能够理性预期到这几届的毕业生生产力比较低。他们会缩小自己的需求。”

      您说的这段话,请问作研究的话,该如何下手呢?譬如说,假设我们观察到企业家缩小了需求,怎么判断他们是因为销售的市道欠佳而缩小了需求,还是因为毕业生的素质低劣而缩小了需求呢?

      学术水平下降大概容易判断,但如何判断毕业生生产力下降呢?大概不能说学术水平下降,就咬定生产力下降吧?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口的,从这篇文章来看,能否推出一个结论,即人口越多的国家,越有发展的前景。

      第三个问题是,我倒觉得语言对科技的发展也很重要,拿中英文对比,从技术资料来看,似乎英文的更少歧义,更容易理解,不知这种猜想是否对路?

      • 家园 尽我的能力解答吧。

        您说的这段话,请问作研究的话,该如何下手呢?譬如说,假设我们观察到企业家缩小了需求,怎么判断他们是因为销售的市道欠佳而缩小了需求,还是因为毕业生的素质低劣而缩小了需求呢?

        首先看你有什么数据。假设你有若干个企业若干年的数据,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各个企业的每年雇佣的大学生人数作因变量,用销售业绩和毕业生成绩(客观点的,比如英语6级通过成绩等等)作自变量来作回归。

        E(I,T)=A(I)+B1*SALE(I,T)+B2*MARK(I,T)+e(I,T)

        E是雇佣人数,I表示企业,T表示时间;A(I)是各个组的FIXED EFFECT;SALE是销售量;MARK相当于学生的素质;e(I,T)是残差。

        你还可以试RANDOM EFFECT,然后HAUSMAN TEST检验哪个更好。可以探索的地方很多,关键是你的数据如何。

        学术水平下降大概容易判断,但如何判断毕业生生产力下降呢?大概不能说学术水平下降,就咬定生产力下降吧?

        总体上可以说是。

        学术水平下降就是一般性人力资本积累下降,主要表现是语言,计算等基础能力的总体下降,其实就是学习能力下降。表现在雇佣后对特殊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慢,也就是说对工作的不适应。

        前文介绍的李实最近在IZA上有一篇工作论文: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The Chinese Experiment(外链出处)就是讲这个的。不过,因为他的数据只是到2002年,所以还没有反映到教育扩张的因素。他的角度是学费提高,阻挡了高能力的穷学生进入到大学中,从而使贫穷恶性循环。

        我也在等更多的证据来反映出经济学理论模型所预测的结果。

        一般就是用工资代表生产力水平。你可以计算所谓的COUNTERFACTUAL工资。也就是说,如果教育不扩张(大学生供给和2003年一样)并且素质没下降,工资该是多少(比如说2000元)。再计算如果只是教育不扩张,工资该是多少(比如说1500元)。这中间的500元差额就可等同于生产力水平下降带来的工资下降。

        具体方法是先设回归条件,然后一个一个变,用SEMI-PARAMATRIC的方法计算COUNTERFACTUAL工资。下面这个文献就是用这种办法计算制度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的。

        Labor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Wages, 1973-1992: A Semiparametric Approach. John DiNardo; Nicole M. Fortin; Thomas Lemieux Econometrica, Vol. 64, No. 5. (Sep., 1996), pp. 1001-1044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口的,从这篇文章来看,能否推出一个结论,即人口越多的国家,越有发展的前景。

        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看是的,资本主义从威尼斯,到荷兰,到英国,到美国都是如此。人口越多的国家,后发优势越大。

        不过,有个前提,就是要有民主制度来保证创新的持续性。有人听见德先生和赛先生就害怕,却不知它本身就是包括国民党人共产党人的全部中华儿女追求了上百年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是,我倒觉得语言对科技的发展也很重要,拿中英文对比,从技术资料来看,似乎英文的更少歧义,更容易理解,不知这种猜想是否对路?

        是的,语言能力是一般性人力资本之一。所以,国内重语言能力作为一种反映技术水平的指标。虽然有点八股,大致却没错。从文献的角度,80-90%的SCI和SSCI国际期刊都是用英语写作的。这反映了科技创新的现实.

        我以前说过,写完五百个原创帖我就没存货了。

        这些帖子就是我亲手编的一道篱笆。

        早晚那些年青气盛的后起之秀会闯到这里来。以前必须出国才能学到的东西,现在在国内CEMA或北大或西南大等等地方都能学到。时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学。十年以内,没有国外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会找不到讲台。

        那些在通往朝圣山的路上跋涉的年青人一旦得道,他们的口味会很重。所以我的篱笆会扎得严一些.

        • 家园 谢谢指点!

          非常专业,我要慢慢细看。

        • 家园 你如果只对大学生作横向统计研究,恐怕有史已来大学生生产力光降不升

          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有人对计算机应用作过同样统计,

          http://ccs.mit.edu/papers/CCSWP130/ccswp130.html
          结论是信息技术没有提高生产率。但没人会退回去用算盘.个人认为大学毕业生不见得比计算机更有用,但不是因为一代不如一代.工资测量是个相对价值,企业单位不肯付高工资给大学毕业生,是因为毕业生要找工作,不是单位在找大学生.单位,学生,市场的互动不是政府能找到最优解的.

          • 家园 谢谢你的文献,

            我觉得Erik Brynjolfsson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出这种结论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的数据只涵盖了80年代。你如果对ICT和PRODUCTIVITY的问题有兴趣,会发现其实在1995年有一个革命性的结构破裂。

            也就是信息技术从获取知识型演变成降低联络成本型。美国也是在1995年后凭借这一次新技术革命(互联网)在人均产出上把欧洲远远抛在后面,英国也是凭借紧跟美国战略在人均产出上把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所以,现在这项研究所涵盖的数据都是从1970-2005年的,得出的结论已经完全不是这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HEDONIC INDEX的问题(外链出处)也是在1996年后才解决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没有80年代的积累,95年的革命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是典型的量变导致质变的革命。首先是个人计算机的普及造成点分布,然后是点对点之间的联线(大学网),联线对联线的汇总终于成就了互联网。

              大学教育的普及也是量变的开始,中国社会成员的人均教育水平的倾斜最终也会导致社会革命。其实我们今天的对道德,公正,法制的网上讨论就是在为将来的社会发展奠定方向。个人认为各种思想,价值观的公开竞争比政党的竞选更有实际的意义。

      • 家园 我认同第三条

        英文表达的更明白些。

    • 家园 鼎革我说句老实话你别生气

      这篇是这个系列里我觉得写得最好的一篇。

      鼓掌!

      • 家园 倒不觉得

        以我来看,鼎革MM这一篇未必就比所有其他篇更好,但却是与历史和文化甚至政治牵涉最多的。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自然会在这一篇里得到更多共鸣。这一篇是从西方世界对私有财产和商业利益的保护这个角度,来追究近代西方科技水平加速发展 而 中国没能加速发展 这种差异的 根本原因。这个角度非常新颖 --- 至少对我来说。这是此篇得分之处。另一得分之处就是楼主的文章组织能力。楼主在数据引用和业内大牛既有分析结果的借用方面,以及在文字表述方面,都很好。

        但如此复杂重大的问题,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显然是不全面的。楼下几位的跟贴中做了很好的补充 (如西方近代强烈的对基督教的反动这个因素、中世纪炼金术盛行的因素),我这里也补充一点 --- 西方自古以来就比较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其一直保持下来的“史不厌精”的学术习惯 (这个习惯令西方比中国更好地保存了前人的思考和实验和结果 以及探索过程)。但这些因素可能教难量化,更多地 fall into the category of 'it sounds right', 从学术角度来说缺乏说服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