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Domine, quo vadis? 序 -- AleaJactaEst

共:💬205 🌺7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五:"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从公元一世纪起,基督教传教士开始走向已知的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所到之处建立了信徒的团体——教会。

      当时基督教会没有官方的背景,难免会遇到各方的敌意。另外,各地的传教士们所面临的传道对象,文化传统和原来的信仰各不相同,为了因地制宜,再加上很多传教士自己本人也喜欢"胡思乱想",难免会搞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就是异端)出来。

      对外面临逼迫,对内面对异端的搅扰,怎么办?

      把各地的代表召集起来开会!统一思想!

      大公会议(或称公会议、普世公会议、普教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公会议英文是 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 Οικουμνη,意思是“普世性的”。

      每次大公会议,必然会总结出来一个会议精神。而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地主教们,当然要把这些精神带回去,传达到基层。

      在印刷术还没有出现的当年,要是把会议精神搞得太长篇大论,成本有多高先不说;

      基层群众的教育水平放在那里,你的文件太繁琐,没人能看懂。

      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会几次里程碑式的会议所做出的决议,采取了《信经》的形式。

      《信经》(英语是Creed或Articles of Faith),源自拉丁文(Credo)即“我信”,意思是基督徒宣认相信教会所认可的最基本信仰,是传统基督教的权威性基本信仰纲要。

      信经是教条式的,每段以“我信”开头,然后是几句斩钉截铁的话,其实就是誓言——方便于教徒天天念诵。

      第一次大公会推出一号信经,第二次大公会议推出二号信经……以此类推。(但是,大公会议和信经,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每次大公会议的初衷,肯定是要开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但是,要是万一在第三次大公会议上,一小撮分裂主义者实在是顽固不化,怎么办?

      逐出教门!

      破教出门的份子,很多继续以基督徒自居,而且日后也混得风生水起——那就叫教会分裂。第三次大公会议上分裂出来的,不承认三号信经,但是往往依然认同一号、二号信经。

      第一次大公会议和第一号《信经》,自然是最被基督教各分支承认的。

      第一次大公会议又称为“使徒大公会议“。是在公元44—47年间的某几天里,在耶路撒冷举行的。

      这个由圣彼得主持的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圣保罗“采用灵活手段向外邦人传道“的提案,从此基督教有了"春天的故事"——请看本系列第二篇。

      据说,此次会议通过了<<使徒信经>>(或<<宗徒信经>>),是传统基督教三大《信经》之一。

      《信经》共有十二句,相传十二使徒每人各说了一句——想起了全真七子各念一句诗,然后结北斗七星阵。(不太清楚十二使徒是些什么人的网友,请看我这个帖子。

      比如说,按照德国Memmingen的圣母院里的画像,

      点看全图

      圣Thomas说的是第五句(我仔细看了一下)。

      点看全图

      天主教版本的信经如下:

      1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我信:

      2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3衪因聖神降孕,由童貞瑪利亞誕生;

      4祂在比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

      5祂下降陰府,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

      6祂升了天,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邊,

      7祂要從天降來,審判生者死者。

      8我信聖神。

      我信:

      9聖而公教會,諸聖的相通。

      10罪過的赦免。

      11肉身的復活。

      12永恆的生命。

      阿们。

      这十二句话,无一没有出处(有它的来源,有这么说的原因),无一没有所指(有它想反驳和批判的对象),也无一不被争论过很多次(神学家们咬文嚼字的精神绝对不比我天朝的鸿儒们差,再加上翻译来翻译去,连定冠词不定冠词都是讨论的范畴)。

      对这十二句话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不100%清楚的网友,可以先看看下面这个Credo,画面基本上形像地解释了每一句话。

      [FLASH]http://www.youtube.com/v/EsTPbnq5Hdk[/FLASH]

      如果你不相信上帝发过大洪水的话,就没有必要相信这个信经是使徒们原创的。一般史学界认为:

      《使徒信经》被视为早期基督教会信仰的叙述,很可能写于第一或二世纪的“辩士时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内容,特别是回应当时的各种异端思想。

      虽然很多人以为《使徒信经》是由使徒写成的,但后来证实《使徒信经》是在使徒亡故后才逐渐编写成现今的样本,最早可追溯至250年以前辩士时期的信仰标准。之所以会被称为《使徒信经》,是因其信仰中心是建立在使徒的教导上。而“使徒信经“这个名词则至八世纪才出现。

      现今,《信经》通用的文本基本定型于6-7世纪。圣公会、罗马天主教、东部正教会、东方正教会和基督新教的路德会(又名信义宗)在许多仪式里会颂念此经。(不过各个版本,几句话的顺序不一样,用词也稍有差异)。

      两个被视为异端的亚利乌派和神体一位派的许多教会人士也宣称接受《使徒信经》(因为它们是在以后的几次大公会议上分裂的)。

      十二句当中的第一句——传说中当然是圣彼得说的——目标直指异端马吉安主义。

      信经里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世界是一个唯一的、全能的、至善的上帝创造的。

      而且他就是耶稣基督的父亲——马吉安说耶稣的父亲是另外一个好上帝,简直是在“离间父子“。

      这个天主父,就是耶稣在《登山宝询》里面让大家向他祈祷的唯一真神。

      点看全图

      当年耶稣教导大家,不要学一些人,唠唠叨叨地祈祷半天,该祷告的话却没有说。给了大家一个样板祈祷词,称为《主祷文》。背景音乐就是英语版。

      Our Father, which art in heaven,

      hallowed be thy name;

      thy kingdom come;

      thy will be done,

      i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And forgive us our trespasses,

      as we forgive them that trespass against us.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evil.

      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For ever and ever.

      Amen.

      中文最流行的翻译如下: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願祢的國降臨,

      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

      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

      直到永遠。

      阿們!

      这是基督教最常用的祈祷词。据说,2007年复活节那一天,全世界有二十亿广义的基督教徒念过或者唱过这段祷词。

      教会这几百年来步步退让,原来一些非常惊世骇俗的观点,也都被他们默默地承认了。

      但是,一个基督徒,如果连《使徒信经》的第一句都不信的话,那他充其量是个马吉安份子。

      这句话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影响?请翻开美国《独立宣言》: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总是有人批判美国人的”人人生而平等”虚伪,其实杰斐逊他们一点也不虚伪,因为这句话他们从来都没有说过。英语里不是没有born这个词,但是他们用的明明是created——人只是在Creator面前才是平等的!

      写《独立宣言》的人,已经是革命者了,他们硬是忍住了没有用God这个词,但是,他们的世界观里面,还是有一个全能的造物主——只不过不完全是教会描述的那一个而已。(等到发行钞票的时候,美国人还是把"In God We Trust"给印刷了上去,直到今天。)

      杰斐逊他们没有骗你,你自己骗自己。

      再翻开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

      En conséquence, l'Assemblée nationale reconnat et déclare, en présence et sous les auspices de l'tre Suprême, les droits suivan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

      我天朝的语言翻译成了:國民議會在上帝面前並在他的庇護之下確認並宣布下述的人與公民的權利

      其实法国人也忍住了,没有用Dieu,红字直译过来是” 最高实体”。

      法国王室称号是"教会的长女",所以大革命非得把教会也打倒不可。罗伯斯皮尔他们就发明了这么一个宗教崇拜物出来——其实他们脑子里面想的,还是那个天主父。

      ——革命之后,法国又重新成为教会的长女。所谓长女如母,他们在全世界照顾基督徒。我天朝在清末闹的几次大规模恶性教案,都是法国在给教民撑腰。与其说是与基督教冲突,不如说是和法国人冲突。

      西方的人权,其实是神权——上帝给的,所以是不受侵犯的。

      现代西方各国政府首脑,上任的时候都要宣誓就职——这来自于当年的"社会契约理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合同,合同的证人和仲裁者是谁?上帝!

      随手抓个德国总统、总理和各个部长共同的誓词,最后一句是:

      So wahr mir Gott helfe

      愿上帝助我!

      写《使徒信经》的人们还想不到一千多年以后的事。

      他们当年宣布了“我信“之后,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如何解释世界上的的确确存在的恶,和上帝至善全能之间的矛盾。

      他们的传道对象不再仅仅是犹太人,一个罗马人不会因为耶和华为了犹太人,大量消灭埃及人而兴奋;

      教会当时又没有火刑柱这样的大杀器,阻止不了别人拍砖头;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发展对象是希腊人,而希腊人是何等的见多识广,什么样的奇谈怪论没领教过?

      关于至善全能,希腊就有过伊壁鸠鲁悖论(Epicurean Paradox)。

      伊壁鸠鲁的逻辑很清楚:

      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

      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

      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

      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恶”呢?

      马吉安对这个悖论的回答是:上帝自己(最起码一部分)就是恶的!

      当初批判马吉安的人们,是构建了一个怎样的理论体系,来自圆其说的呢?

      Domine, quo vadis?

      [MP=320,240]/audio/0804/3389_26154513.mp3[/MP]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