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共:💬246 🌺887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就没办法说了

                                              其实我大概翻了一下。我觉得,对待刘少奇这么一个人物需要谨慎,避免投入过多的个人感情和太早确定立场,对他的判断最好以其本人言行为准,多一些引文,多一些研究比较好。

                                              张步真的书是我们单位图书馆的,我现在手边没有,也是凭印象回你。刚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到了一个目录摘引“少奇最后一次离开桔子洲,却是在这里送别亲爱的母亲 你是怎样熬白了头”,这个和我当初翻这本书的印象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作者投入了过于饱满的个人感情和立场。

                                              另外,关于彭案,我的立场是这个问题存在争议,现在可以证明刘少奇没有耽误她转院,但对她是否有其他的打击报复?另外,一个公社干部转院要惊动刘少奇,这说明什么呢?是刘对她关心,还是。。。?

                                              • 家园 子曰:“君子疾乎舍曰不欲而必为之辞。”

                                                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没有看过张步真的书没有关系,但没有看过,却想当然地认为他是传记文学作家,进而否定他的作品价值,是非常粗鲁的作为。

                                                彭梅秀向刘少奇写的检讨信,张步真在书中给出了出处,长沙县档案馆《全宗140-172号》,所以俺会引证他的书,因为他很理直气壮地给出了原始材料的出处,而萧喜东拿着文革小报就当作宝贝了。而且,张步真这个书,并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借刘少奇下乡调查侧面反映了大跃进所带来的极大灾难,----俺特地告诉您,该书的出版社是珠海出版社,就是这个原因。

                                                事实上,大陆近年来一大批“传记文学”作家带来了很多既有深度,又有高度的好作品,因为他们是最接近第一手资料的,而像萧喜东之类的看似很第三方,很公正的家伙,实际上和俺一样,都是寻章摘句的老雕虫,当然,俺要比他强一点,因为,俺对自己文章的自信没有他大。所以,作文的时候,不敢象萧那样跋扈。

                                                您,作为现代史的爱好者,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不仅看过彭梅秀案,还记得,----也因此,俺几乎和您版聊了好半天,而且,坦率地说,俺也是BBS一路混过来的,对您在这次讨论时的表现,俺非常熟悉,因为,俺也是这样过来的。-----曾经也是在辩论时,露出小辫子还梗着脖子死撑得,,但现在年纪大了,就知道很多时候,历史始终是历史,事实也始终是事实,无论俺的脖子撑得多久,除了让自己很累,其它,毫无效果,因此,现在低调了很多,。。。 且以此心得与您共勉吧。。。

                                                • 家园 你可以不信萧文援引的文革批判材料

                                                  但里面那么多有出处的材料怎么选择性地无视呐,包括刘少奇自己的讲话?用你一个“跋扈”就概括了?难道这就是所谓诛心?

                                                  对80年代后出来的所谓纪实文学,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就以你所列举的张步真书为例,除了《文史精粹》、《党史博览》这样普及性刊物之外,真正研究刘少奇的文章中似乎没有谁援引。

                                                  PS,我不是你所说的“现代史爱好者”。

                                                  • 家园 核心问题只有一个,

                                                    至少要看完一本书之后才能对其价值发表评论,否则,仅用该书作者是“纪实文学作家“来否定这个作家作品,这种做法,不仅对作者不公平,对于评论者而言,也妨碍了他对史料的获取。

                                                    • 家园 我是做政策调研的

                                                      对文学家的话,向来持怀疑态度。

                                                      另外,关于刘少奇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言行,有足够多的资料可以研判,从文选到年谱,还有不少学者的文章,没必要依靠纪实文学。

                                                      • 家园 拜托,

                                                        您好歹看完这本书之后,再来说

                                                        我是做政策调研的。

                                                        或者,:“对文学家的话,向来持怀疑态度。”,

                                                        还有:“没必要依靠纪实文学”,

                                                        人家连县档案馆的卷宗号都给出来了,您连他的书都没看过,还好意思一口一个“纪实文学”,---俺很粗鲁,但从没有粗鲁到一面对一个自己没有看过的东西擅加评论,一面还标榜自己是“做政策调研”的。----这种做法,如果俺真的做了,只能让清醒的第三方质疑俺一个做“政策调研”的专业素质。---俺们探讨问题,失手的情况常有,俺自己在西西河发帖时间不久,认错就很多次了,----认错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不二法宝,这是真话,论坛混久了,就自然体会了。----以上。

                                                        • 家园 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你看明白没有?

                                                          档案卷宗号代表什么呢?

                                                          纪实文学,当然要有事实为本,没有事实那是小说。

                                                          评价刘少奇的依据是什么?不是这本书,而是刘本人的言行、有关决策过程的分析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很充足。而你说的这本书是1998年出版的,可是此后10年,关于刘少奇的研究文章中有谁拿这本书做根据的?我所见到,援引的都没有,那么这本书的史料价值究竟如何,也可想而知了。

                                                          至于我工作如何,自然有评价,谢谢你费心。对于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双方阅读的取向不同,我并不认为自己的判断是错的。

                                                          • 家园 您我聊了那么长时间,

                                                            到现在,俺的核心问题,您对一本没有看过的书大加评论这一点,您始终没有触及。不是对这本书的价值探讨,而是对这本书在您没有仔细阅读前,是否可以做评论,这一行为质疑罢了。

                                                            俺不过是在提醒您,这是个学习和研究的作风问题,您不喜欢,那就算了。俺反正也不是行业整风办的。

                                                            • 家园 给史兄提个醒

                                                              您和雪兄讨论的是关于刘少奇的事情,而不是哪一本关于刘少奇的书。您非要他仔细读完这本书,实际上没有意义。您不过认为这本书有史料价值,而他不认同。他有其他资料参考,所以是否读这本书并不妨碍他作出判断。

                                                            • 家园 还是回你一下吧

                                                              第一,我对张步真的书是“翻了一下”,实际上我认为“翻一下”的印象足以对这本书作一个定性。实际上,在书店中这本书似乎也归类在“纪实文学”吧?

                                                              第二,对具体细节的评论,我没看这本书所以作不出来,我也没有对这本书的细节做什么评判。但是就我和你争论的起点“彭梅秀案”,我的立场“是这个案有争议”,你是否认为我的说法错了?

                                                              第三,你说彭梅秀的检讨书在档案馆,那,刘少奇的手写检讨书也在中央档案馆呢(我亲眼见过复印件哦),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能说明对两人的指控都是对的吗?

                                                              第四,你说刘少奇没有耽误彭梅秀转院治疗,我没有否认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表示刘少奇对彭梅秀的政治态度,实际上彭梅秀在刘少奇离开炭子冲之后的工作调动就有一些争议。

                                        • 家园 瞄过几眼,兴趣不大

                                          我觉得写作上不够严谨,特别是1961年炭子冲调查与58、59高调表态之间的突然转折;第二是叙述语气上令人无法看下去,歌功颂德的成分太多,不够平衡也不够客观。

                            • 家园 东哥在58年、59年“给社员的信”等一系列资料不容忽视;

                              胡服兄是在61年才转向的。

                              你若研究这段历史,——这期间毛抱怨得不到下面消息,基层一些人抱怨他们给毛写信无法上达天听,——这些都不能回避的。

                              胡服兄58年、59年都极为高调。

                              61年急速转向。

                              你既然知道胡服兄的性格和一系列作为,有些事就不能把他想的太……了。

                              孔庆东就毛、刘与大跃进写的一篇文章,——有几句话,虽然说得含蓄,但人家视界上是整合当下资料并说到那个地步的。

                              希望兄台加油,突破“常识”的一些局限,真正把胡服兄“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料整合进历史叙述。——历史逻辑必须能整合这些内容,甚至贯穿到当下,才能证明如此诠释是更优化的一种思路。(跟物理学揣摩黑洞解释黑洞是一个道理)。

                              • 家园 嗯,看资料过于丰富的现代史,

                                如果关注一个人,我们会乱花渐欲迷人眼,俺的心得是尽量用大的主线来顺这个脉络。

                                胡服同志的草裙舞的确很摇摆,但如果看到他的反应通常是在东哥的号召之后,。。。就知道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不是震源,。。。

                                然则,突破“常识”的局限,对于大家而言,自然也包括俺,是“巧妇”的困境,所以很难。。。。。本想给您写点教学参考资料的。。但目前看来,俺觉得象是在做论文答辩了。。。邓公这个火药桶,实在摸不得啊摸不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