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共:💬246 🌺887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非也,非也,

            单干的好处在于,农民的劳动成果归劳动者分配,

            而进了大队算工分,就不知道谁说了算了。

            也就是说,本质上,还是一个所有制的问题。而不是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问题。

            • 家园 工分的算法,

              知青岁月 一. 我的农家生活中有介绍:

              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大家的劳动时间由记工员登记在册。具体记工方法是,早上算一歇(班),上下午各算两歇,全勤就是五歇。每天下午最后一歇时,记分员就拿出记分簿,让大家报自己当天的出工时间。多数人都报“没担过”,意思就是没误工,而少数误一或两个班的,就会报出“四歇”或“三歇”来。我如果误工的话,一般都是早上,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不想从床上爬起来。由于我们生产队的效益不错(以后会提到),十个工分值有一元钱上下的价值,大家的出工积极性是很高的。按劳分配除了劳动时间外,还需计入不同劳动强度、技能,甚至态度的差别。这是通过自报公议的方式来进行的。每过一段时间(通常是半年),生产队的所有劳动力就会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决定每个劳动力的工分值。最高的十分,最低的六分,每个人自己先报一个数,然后看有没有不同意见。一般情况下,大家比较自觉,与别人比一比,自然知道自己的斤两,与其报高了被降下来丢面子,还不如客观点,值多少就报多少。有自己报低了,被加分的,但报高的基本没有。我开始几个月在二级组干活,技能自然差一些,就只报7分,后来换到一级组,最高也只到了8分的位置上。这就是说,当我拿8分时,如果不误工,一天的劳动大约有8角钱的价值。

            • 家园 本质就是你在混淆生产力和利益分配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集约

              而利益分配需要合理,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往往要将他们混淆。

              集约是发生在一个生产阶段之前,利益分配是发生在一个生产阶段之后。

              单干的真正好处是具有灵活性,你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成败自负,失败了你自己承担,结果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小。相对应的,成功了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大。

              集约式发展的好处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但一旦失败,也是能够集中力量出大错。

              利益分配其实不在于是谁说了算,而是哪里给的利润高,不然为什么有这么人急着向利润高的企业送钱入股?

        • 家园 不过,还得考虑另一个变量。——就是50时代不把土地集体

          化了,——那么土地兼并以及兼并利益者的势力怎么打掉?

          这不光是生产率的问题。——还有一个趋势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土改分田地——如何制约土地兼并(历史循环)——土共的确是面临3千年之变也就千年转型下了决心并有所思考的政党,当然看法尺度不一。有的认为收土地刻不容缓,否则兼并趋势起来了就难办了;而有的认为暂时不妨,小农本性未必适应这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能只讨论生产率的问题,那是因为当今农村土地还未私有,尽管有种种松动。——就很容易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这提醒我们,不能单从生产率的问题思考当时的选择。

          老实说,就算现在穿越到五十年代,我也不知道那个所谓的最佳尺度在哪里。何时放何时收,既保证农民的过渡期适应又保证兼并不至于卷土重来——那个黄金分割点在哪里?既然避免千年循环浪费,向工业国转向是得集体制的,——收是没有大错的。就跟炒股要求人一定卖到最高点,是很难的。趋势不错,未必触到了黄金分割点是真的。——不过,这太难了,也是真的。

          中国太大,实践不易。前辈们的试错试对,——对于我们当下均有意义。我们必须在3000年之变的视界中衡量土共的选择,因为土共的确是就3000年之变做了认真思考并有所反应的政党。

          1953年4月23日,邓子恢在《在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减少自然灾害和逐步改进生产技术。靠什么办法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的旧道路;另一条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加上国家帮助的大家富裕的新道路。

          我们可以一窥这批人之一的思考模式: 旧路的阴影历历在目,得走新的路。新路在哪里?路在脚下。

          这是建国直到当下很多事情都不会有定论的真正原因。不断摸索,不断试对试错,土共和我们走的是

          千年转型的路。这路上必然有许多人的代价,喟叹,承担,——直到定型。那时,也许就不会有当下这么多的困惑与争议。

          关键词(Tags): #解读
          • 家园 土地的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史一大问题,然则,

            那是在万恶地封建土地所有制下,蒋雄起带着大陆人民积攒多年的黄金银元到台湾搞土地改革,也没有搞出土地兼并啊?

            因为当国家工业化过程开始时,农民掰掰们就进城做农民工了,就算有人在农村兼并了大量土地,由于工业化,大量的农民工在人身上解脱了土地的束缚,在经济上摆脱了只能做长工,佃农的桎梏,所以,土地兼并在封建时代的残酷剥削,在工业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俺的看法没有一贯正确的生产关系,而只有和生产力水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东哥的问题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或者,他认为靠“觉悟”维持的生产关系大概可以和一切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吧。。。

            • 家园 中国当时的国家工业化恐怕消化不了那么多的农民工

              而且当时不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底子都很薄。

              农村机械化程度很低,化肥、种子、农药等等方面严重不足,农村人少了活没法干,也生产不出供应全国的粮食。就算搞集约化,也空不出多少人来。

              就算土地兼并以后,产生了很多失业人口涌向城市,可后来的“上山下乡”说明当时连城市人口的就业都解决不了,来那么多农民工怎么安置?这就会出现大量古人所说的“流民”,是要出大乱子的。

              • 家园 事实就是当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远不能容纳集约化后多余出来

                的农民,因此不得不用行政的、带有强制意味的集体化手段,还有城乡户口制度,将大量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实现低水平的平均化。

                直到现在,谁敢说中国的城市能够全部容纳失地的农民?

            • 家园 你把土地兼并这问题看得太小了。

              台湾的土地改革具体细节如何?推荐再看些资料定夺。河里橡树村和wage有帖子wage:我看津巴布韦土改涉及过南非土改,兼及台湾土改,看了就知道这种类比并不恰当。蒋介石的“土地赎买”,中国大陆没那条件。而且,蒋土地改革的时机很幸运。

              对于50年代集体化的判断,必须正视

              以下事实:

              1.要知道改革开放,——农村集体制却还是没有动的,这是条红线。所以现在不管谁打着“产权”的名义搞农村土地私有,那就是旧的骗人东西——哄我们彻底进入“二元社会”的。

              改革开放,底层农民工居功甚伟,——他们之所以可以低待遇,也是因为家里还有土地保障,——这是最后的福利保障。也是支撑农民工、甚至支撑低工资而不生大乱的真正原因。

              印度土地90%在少数私人手里,——人家有“贱民”结构相匹配,中国是什么传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动这根红线,意味着中国将来的动荡不安。有人是幼稚,有人是故意的。这就是我们当下的十字路口。

              2.农村集体制,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旧的宗族社会,家庭单元,——中国,城市也罢,农村也罢,——向下一步工业化所要求的高度协作的螺丝钉型的社会做了基本准备。 这个意义有多重?是难以估量的。社员甲、社员乙这一课的意义便在于此。到了改革开放,农民入城,这都可以连贯起来有所总结的。

              ——现在大多数农民工,摆脱对旧式宗族力量的依附,集体土地作为最后福利保障,——若没有50年代大改造这个底子,哪里有我们今日的发展情境?就算有改革开放,其力量、其效果,其方向,也必然和今日不一样。

              视界不同,对于事情的判断必然不同。

              关键词(Tags): #解读通宝推:看世界,联储主席,车雨田,岳阳,
              • 家园 嗯。。俺觉得有些事情不是可以从文字上去理解的。

                1.农村集体制是名存,还是实存,要和该地区工业开发区的状况密切相连。----这方面的实例很多,俺就不列举了。

                2,在取消农业税之前,所谓的“土地保障”是否是最后的“福利保障”,俺表示谨慎的保留。诚然,在中国,对于农民而言,农业不仅是就业,也是他们的生存状态,但认为这是一种“福利保障”,俺不敢苟同。

                3,“农村集体制,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旧的宗族社会,家庭单元”这句话很赞,因为站在了社会学的高度,值得补充的是,打破旧的宗族社会,还有两个根本原因,即地主阶级沦为贱民,(或者,成分论的推广),和新婚姻法的推行。---这一点,实际上是TG对中国社会所做的一个突出贡献之一。----但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农村集体制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是无法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

                通宝推:Parsifa,
              • 家园 对,这就是要在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民主的生产力基础。

                这才是民主集中制的全部内容

            • 家园 集约式发展减少对劳动力的需要,必然要转移农民

              台湾是二奶式经济,他的农民转移是通过掠夺大陆的硬通货和向美国经济换血完成的。

              台湾事实上通过农民转移已经完成了土地兼并。

          • 家园 能给讲讲互助组时期的历史吗?

            53年开始,搞了一段互助组,这段历史如何?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有什么优越性?能给讲讲吗?或者资料吗?

            我在网上找不到

          • 家园 历史是不能随意假设的

            的确,很难说50时代不把土地集体化本身一定是错误的。由于农民固有的局限性,如果TG不介入,让其保持完全的私有化,实际上分出去的土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可能又很快的被兼并掉,从而回到土改前的土地问题上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