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印比较的题外话续1. -- 葡萄

共:💬62 🌺44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8.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8.

        在马汉的海权论三部曲中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第七章里,马汉用了相当于章节1/7的篇幅描写了英国和法国在印度的这次小的几乎可以忽略的海战,而对同时期的各国的海战都仅仅一笔带过。在海权论里,马汉给予了这次海战相当高的评价:……在印度,当各国处于竞争的情况下,一切都取决于对海洋的控制。

        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本身来说,这次战争小到可以被世界战争史忽略。战争的结果,也因为英国和法国最终的和约签署而在印度使两国几乎回到了最初的原点。不过,在军事上大显行动里崭露头角的法国人似乎,因为当地的印度王公人都认为法国人的实力更让人值得信服,法国也因此在卡纳蒂克及印度南部地区获得了对英国人的优势。但是正如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第七章里所写的那样:但是十分奇特的是,直到这场持久争夺战快结束之前,才出现大舰队的交战,并且使斗争转移到了它的合适战场——海洋上。关于海上力量的重要作用,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地显示出来了;但是,在很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进行一场有影响的海战,其原因是法国政府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真理。扩大殖民地的运动在法国普遍受欢迎,虽然有几位知名之士曾论述过这个问题;但是统治者对此的态度是既冷漠又多疑:因此便开始忽视海军,在这个主要问题上预示着法国的最后结局是失败,并且暂时毁灭了其海上力量。是的,法国人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失败的根由。说道底,这是两种社会制度与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这也为后来英国和法国两个东印度的公司的命运之争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草草结束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既有英国和法国本土战争结束签定合约这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法国人对海权的态度。在法国人在海战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后,法国东印度公司负责人兼法国在印度的总督杜普勒爵士与当时法国在印度洋上几个主要岛屿的总督之间发生了重要分歧。在杜普勒,通过海军优势进而获得在次大陆南部的全面军事优势,在获得当地王公的积极支援后统一次大陆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殖民地统治,为此目的任何利益都可以忽视,这样的利益忽视甚至包括必要的商业利益。而另一位总督的观点则是,保证法国本土的绝对统治在于建立在对于本土的有效海上通路的畅通之上,过早的和当地诸侯勾结与深入印度的做法都不可取。他们的分歧最终导致了法国舰队过早的离开了马德拉斯,并且在该舰队遭遇暴风雨而受到严重损失后,英国人重新获得了他们的海上优势。不过,这个时候合约已经签署,那些分歧以及问题的种子要到下一次战争才发芽。

        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时隔一年后就爆发了,雄心勃勃的杜普勒爵士试图把印度南部和印度中部都借一战之威牢牢的控制在法国人的手里。法国人的进攻在准备是充分的,在战略上也是合理的。很快,英国人在卡纳蒂克地区就再次陷入困境。在战争一开始,法军围攻英军据点特里奇诺波利,久攻不克。英军为了救援这个据点,施用“围魏救赵”之计。当时毛遂自荐的东印度公司的小职员克莱武率领200名欧洲人和300名印度 士兵,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占领了阿尔科特这个首府,不出所料,法国果然派遣一支援军去收复首府。克莱武英勇地守卫了这个城市达53天,一直到包围他的 部队撤离为止。占领阿尔科特这一勇敢的业绩,立即提高了英国人作为一支战斗兵力的荣誉,并致命地打击了法国人的威望。负责包围特里奇诺波利的法国将军落荒 而逃而被英国人反包围,派去增援的法军也投降了英军。法国将军和他的部队兵无斗志,很快便成为英国人的俘虏。英国人的胜利使迪普莱克斯的强烈期望落空了, 由于他手下的将领出奇的愚蠢和无能,他丧失了几乎已经到手的战利品。

          但是对于英国人的巨大胜利而言杜普勒的惊人才华还是足以压倒他们的所有尝试,杜普勒很快再次以积极的军事行动包围了特里诺奇波利。但是法国国内当局根本不了解这位有才华的总督的高明政策的全部内 容,却为他这种政策所造成的挫折和沉重的财力损失不耐烦,火速召回了杜普勒并对杜普勒严词责问,并同因此就印度问题英国缔结了一个双方都同意不干涉当地王公间的争吵,双方保持缔结条约 时各自实际占有的领土的条约。这样,法国差不多丧失了杜普勒为他们所赢得的一切。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依旧以英法维持各自均势而告终。但是,在此时最终的胜利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法国对印度殖民地并不那么用心

          它的重心是在欧洲本土和加拿大那边。印度这边的战争几乎完全是杜普勒的个人发挥,得到国家的援助太少,没有足够的海上援助,不能不失败,不过杜普勒的拉打结合的殖民政策被后来的英国佬继承下来,后来蚕食印度各势力就是这套方案的发挥。

      • 家园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7.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7.

        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在1604年,比英国人稍晚。那时候,法国是英国人对抗西班牙人的盟友。在随后的太阳王的时代,英国人和法国同时也是对抗荷兰人这个当时欧洲第一海上霸主和最富裕的国家的(也是英法两国第一大债主)有效同盟。就这样,狼狈为奸的两国在尔虞我诈的亲密合作中一个逐步成为了欧洲新海上霸主一个成为了欧洲的新陆上强权。究竟谁是欧洲的主宰?英法两国的百年争霸时代就这样在18世纪拉开了帷幕。

        而对于十八世纪的英国来说,它通过连续苦战获得的第一个最有价值“条约”,即1713年的“乌德勒支条约”,正是根据这一英法战争产生的条约,英国才获得 了日后得以改变世界的一项重要权力:垄断了向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的特权。正是通过这一贩奴特权,英国才换取了大量的美洲白银,从而将贩奴所得白银用 于进口中国茶叶。用贡德.费兰克的话说,1713年“乌德勒支条约”的成立,标志着英国通过为美洲殖民者西班牙充当奴隶贩子,获得了大量美洲白银,从而才 得以挤进亚洲经济列车,成为世界经济列车上的二等乘客。

        此间,对John Company来说发生了两件有决定意义的事情。一是,克伦威尔独裁时代结束后,John Company被英王詹姆士二世取消了英国独占贸易特许。代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大资本家纷纷要求取消来自印度的花布进口以保护英国纺织工业。二是,光荣革命不仅从政治上宣布了John Company的实际控制权利从国王转向了议会而且来自荷兰的威廉的独特身份使英国和荷兰重新结盟共同对付当时不可一世的太阳王。一直笼罩在John Company头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阴霾终于可以一扫了。这个时候后,John Company在印度的最大敌手自然就是法国东印度公司。

        其实法国人从一开始在印度的开拓就处于先天的弱势这个弱势既来自法国人的后来者的身份,也来自其本身浓厚的封建主义的烙印。不过,法国的太阳王不愧是一代雄主。不甘现状的法国在1664年按照John Company的组织形式组了法国东印度公司(Companie des indos Orienatles)。到这一世纪末,法国人在两个较大的据点——加尔各答附近的金德讷格尔和马德拉斯附近的本地治里——安置下来。法国人的作为尽管姗姗来迟,却赶上了印度大动乱的末班车,开据点、建城堡拓展势力一样没拉下。不过法国人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法国陆军。并且,在英国和法国争夺次大陆的关键时候法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出了一个了不起的负责人:杜普勒(J.F.Dupleix)。

        决定英国和法国在次大陆兴衰的关键地区是印度南部的卡纳蒂克地区,不仅因为这里距离德里的皇帝遥远,更是因为在此英国人的主要据点马德拉斯—圣佐治堡与法国人的本第里堡遥遥相对可以说是势不两立。在此,英国人和法国人进行了决定两国在印度最终命运的三次战争。

        诱发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1746-1478)的是1740年爆发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这里不能不多说一句法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特点:军事优先。战争的开始,首先是由杜普勒从毛里求斯召来的舰队攻击英国舰队开始的,英国人大败。随后,法国人攻占了马德拉斯这个当时John Company在印度最大的军政中心,并开始围攻英国人在当地最后的据点:圣佐治堡。

        此时,英国人在印度的态势是:当时英国三大据点:马德拉斯—圣佐治堡、加尔各达—威廉堡还有孟买。在当时英国海军战败后,英国人的海上支援断绝。同时在三大据点中,马德拉斯—圣佐治堡不仅位置居中衔接其它两处,而且还是当时去英国东印度群岛最重要的港口,在马德拉斯沦陷后圣佐治堡如再陷落,已经在加尔各达—威廉堡边上拓展势力的法国人必定随即北上。而此时的孟买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性远非百多年后那般,这个时候的孟买对英国人来说还只是来自葡萄牙公主陪嫁的半岛港口,一个过往船舶的落脚地之一。直接点说,此时英国人被围困中的圣佐治堡是英国人在印度的最后希望。不过,这个时候英国人在印度的军事表现,无论在海上还是陆地上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无能。(法国人在整个军事行动里只损失6个人)圣佐治堡如再陷落在法国人的围困中,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此时此在印度,John Company陷入了绝境。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6.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6.

        对比英国人在东印度群岛的遭遇,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进展要顺利的多。英国人首先是在印度西海岸开始插足。用的法子一如既往,肆无忌惮海盗加谦卑恭敬商人,从逐步渗透到巧取豪夺。其实在英国人到来之前的一百多年里,葡萄牙人一直都把印度洋视为自己的内海。根据教皇子午线规定,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一旦发现非葡萄牙的欧洲舰队船舶进入印度洋葡萄牙人有权没收船舶与货物并可以把船员抛进大海或割去耳鼻以释惩戒。最后这个戒律随着无敌舰队的覆灭而消失于无形了,称雄或者称霸的基石始终来自实力而不是神的代言人的权威。1612-1615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人进行了两次关键性的海上战斗,获得了在印度西海岸的压倒性优势。那是John Company立足的关键一仗。

        在英国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以及莫卧尔皇帝与葡萄牙人之间的矛盾后,终于获得了一片又一片地区的特许权并开始把势力向印度东部扩展。这个时候,John Company的总经理部门设置在苏拉特(Surat)。不久,英国人利用葡萄牙人反击的间隙夺取了葡萄牙人在阿拉伯海最重要的堡垒:建立在波斯湾口霍尔木兹岛上的葡萄牙人据点。加上英国人以及荷兰人逐一攻占葡萄牙人在印度西海岸的据点,葡萄牙人就此一蹶不振。不过,英国人的海盗行经却因此因此了莫卧尔统治者的警惕。英国人始终期待的全面贸易协定因此而夭折。不过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大股东之一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很显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不过,当时和印度皇帝谈判的英国特使罗爵士发现的英国货物-》印度花布-》东印度群岛香料的三角贸易途径却使John Company有了 在印度最初立足的根基。只是,印度的统治者们虽然始终警惕来自海上的外来势力,但是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付来自西部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上。终于,时间来到了奥郎则布之后的印度大混乱时代。

        1724年,在莫卧尔最后一个大帝奥朗则布死后第17年,印度国政败坏皇帝政令不出德里诸侯混战。这个时候英国人认识到,他们的机遇终于来了。首先英国人通过扶持穆斯林苏丹压制印度教势力,随后利用苏丹的特许状开建城堡。并以此由点到线,再连接成片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个时期John Company在印度的主要据点为马德拉斯—圣佐治堡、加尔各达—威廉堡还有孟买。(不过,孟买作为英国的根据地的取得方式是例外,它是在665年作为葡萄牙公主的嫁妆带给英国的)不过在1724年之前的时间里,对于John Company最重要的却不是它在英国获得了多少发展机遇,而在于英国本土在百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John Company自身也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这个暂时按下)

        就在John Company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可也就在此时,英国人遇到了他们在印度征服历史上最强大的对手:法国和法国东印度公司。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5.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5.

        荷兰人是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前5年开始进入东印度群岛的,一直到到英国东印度公司起航出发的那一年,荷兰人就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了相当于230吨黄金的巨额利润。加上刚从西班牙统治解放出来的勃勃生机,荷兰人终于决定大力开展对东方的贸易在1602年荷兰人决定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与葡萄牙人在东印度群岛展开角逐。

        作为事实上的战争机器与掠夺工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无疑是当时世界上同类组织中最有竞争力的那个。荷兰人,从夺取马古鲁群岛开始,一步步渗透并最终挤占葡萄人对香料群岛的控制。而对于后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样采取的亦步亦趋的做法,荷兰人对这个昔日盟友的态度显然既不友好也不宽容。

        1617年,英国人尽管只选择了不产香料但却盛产水稻的望加锡(Macassar)作为第一块进入香料群岛的踏板。不过这样的试探,却成为了英荷冲突的导火索。荷兰人用英国人惯用的问候方式对英国人的试探做出了回答:在1619年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第一次对英国的军事行动中就截获了4条英国船舶,不仅如此荷兰人还直接迫使船上的英国人服苦役。尽管,英国人始终没有放弃过报复只是此时英国的国力还远没有日后那样如日中天他面对的对手也不是刻板与保守的西班牙人,在不到半年后英国人被迫屈辱的接受了荷兰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在条约中,英国人只能在荷兰人指定的港口、指定的时间收购指定数量限制的香料,并承担该港口一半的卫戍费用。

        很显然,这样的条约在充满野心的英国人面前是无法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成就的。对于自己前盟友的充分理解,荷兰人终于在1623年公开以意图谋杀荷兰官员并试图夺取港口的罪名逮捕了在安汶(Amboina)岛上的东印度公司职员。(他们中10个为英国人,9个为日本人还有一个为葡萄牙人)这些人在遭受严刑审讯后被直接判处死刑,这个事情宣告了荷兰和英国同盟关系破裂的开始。消息在一年多后才传到英国,东印度公司股票价格大跌。

        对此,英国朝野尽管出现了极大的不满情绪并且东印度公司中那些控制英国巨大财富的显贵们都强烈呼吁英国政府追究荷兰人的责任并得到相应的赔偿。但是,在那个年代,荷兰不但控制了占当时欧洲船舶总吨位3/4的商船队。与此同时当时的荷兰海军还掌握着一支相当于当时英国和法国海军总和一倍数量的善战海军,更何况当时荷兰还购买了英国和法国政府绝大多数的战争公债。更出于英国自身在政治与军事上对西班牙战争目的的考虑以及那已经若隐若现的英国王室和英国国会之间的恩怨纠缠,英国人的理智让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除了保留在爪哇岛的万隆保留一个象征性的据点外,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此永久性退出在东印度群岛的所有地区退而求其次开始了对印度的重点经营。

        不过,在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遇到的历史上最大挑战很快就要来临了,这个挑战者不是别国正是不久后英国的夙敌,永远的霸权挑战者:法国。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4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4

        1599年秋,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突然从每磅3先令上涨到8先令。对于这次价格爆涨聚集在罗斯伯瑞街的英国商业领袖和领袖们将此归结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对香料的垄断。在当时的伦敦市长斯缔芬尼的鼓动下,在场的贵族与绅士们纷纷表示愿意出资并于现场募集了30133英镑的资本用以成立一家可以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竞争的公司并组建属于公司的船队。但是在向女王申请许可状的时候,女王出于外交考虑仅对此表示默许的态度。到10月底,一支又5艘船总计1.5万吨与500多名水手的船队整装待命。

        在1600年12月1日,鉴于和西班牙与荷兰关于胡椒价格协商的失败,在伊丽莎白女王批准下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当时女王颁布的特许状为期为15年,给予公司在非洲好望角以东地区贸易独占权,并给予公司在所辖区域内制定法律、受理行政和建立贸易据点的特权。并规定,公司每次航行输出贵金属与外国货币的上限为3万英镑。如英国公民在公司辖区之内私自从事贸易活动,其货物一律充公,其中一半归于英国国库。

        在东印度公司特许状被批准后,公司立刻任命托马士.史密斯爵士为总经理,他曾经作为莫斯科公司和利特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而享有良好的商誉。而作为第一次航行的船长人选,东印度公司最终选择了当时英国最富有海上劫掠经验的占姆士.兰开斯特船长。就这样,在1601年4月8日,兰开斯特船长以红龙号为旗舰带着他的船队与价值7.2万英镑的各种商品出发了。

        在7个月后,公司迎来了他们第一笔买卖:抢劫了一艘葡萄牙商船。到第二年的6月5日,到达东印度群岛亚齐的兰开斯特船长利用当地土王与葡萄牙人的矛盾签署了有利于英国人的贸易协定。不过由于英国的货物并不足以换取足够的香料,于是英国人就一路向东边抢边贸易渡过了那一年的剩余时间,并在此期间和万隆等一的土王签署了相关的贸易条约。到1603年,2月20日兰开斯特船长率领船队返航于同年9月11日返回英国。在之后的10年里,公司总共进行了16次航行,除了第四次航行因遭遇海上风暴而导致全损外,其他航行平均每次都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不少于本金三倍的利润。并且,自1612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效仿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模式开始采取了合股投资的经营模式,不仅降低了风险而且更大的刺激了公司的资本积累。很快,公司的资本就象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公司的经营不仅在东印度群岛开展并一度延伸至中国的厦门和日本。不过,英国人在日本九州登陆后因在当地遭遇荷兰人势力的压制贸易进展并不顺利,最后在1623年东印度公司退出了在日本的经营。

        东印度公司,在日本的遭遇实际意味着当时作为海上霸主的荷兰人已经开始把英国人视为对手与劲敌加以对待,荷兰人的反击开始了。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3.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3.

        面对越来越猖獗的海盗活动以及英国贵族们纷纷亲自上阵参与劫掠,西班牙人的回复是:“印度东海岸和西海岸都是我们的财产,由我们控制了100多年,任何人没有我们的允许不能到达这里。” 1570年,教皇庇护5世也对伊丽莎白女王下达了驱逐出教会的命令。并且给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发出了准许其对英国发动战争的晓谕。1580年,菲利普二世以葡萄牙国王曼诺尔外甥的身份兼领葡萄牙国王,正式开始足组建无敌舰队。至此,英西之间的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而到1587年,玛丽女王的被杀成了两国交兵的导火索。

        关于无敌舰队的覆灭,值得书写的地方固然很多。但是就本篇所涉,值得说一说的却是女王纵容的海盗政策。英国船长们的勇敢而大胆的行为,尽管说不上高尚,但是却极大的弥补了英国与西班牙在国力上面的差距。就那,著名海盗霍金斯的堂弟德雷克来说,仅在1580年他的金鹿号就向女王贡献了相当于当时英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的金币。(当然这些金币的实际金主自然是倒霉的西班牙人)在那次著名的环球航行中,德里克船长不仅给女王带来了金子,还给女王奉上了一块叫佛吉尼亚的土地,以及在随后成为英国贵族们流行品的烟草和土豆。记得在金鹿号返回英国的时候,闻讯而来的西班牙大使对英国女王提出了最严厉的照会并要求惩罚德里克的海盗行经。女王对此的答复是,亲自登上金鹿号召见德里克并敕封德里克为爵士。终于,女王的所有努力在战争来临的时候获得了回报。

        1587年4月19日,德里克亲率舰队突袭了西班牙港口加的斯(Cadiz),并连续打击西班牙人在地中海的战略要地。这些战术突击,造成了西班牙战舰至少40艘的损失。这次行动,足足使无敌舰队的出击推延了一年,那为英国最后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战备是。到1588年五月西班牙无敌舰队启程的时候,在英国海盗以及各种私人及团体加入的英国舰队已经从几年仅有30艘兵舰扩充到了197艘。当时的英国舰队,由当时德高望重的霍华德勋爵任总司令,而副司令就是德里克爵士。到8月6日,西班牙统帅在多日与英国舰队对峙后放弃了之前试图在普斯矛茨登陆并与巴马尔公爵会合的计划准备前往巴马尔公爵领地获得补给于8月7日在加来舶锚。8月7日午夜,德里克亲率8艘火攻船突袭西班牙舰队,在无敌舰队的一片火光与混乱中英国舰队在8月8日凌晨全面开始出击。常年的海盗生涯不仅锻炼出了大批素质过硬的水手,更使英国的指挥官们发展出了一套先进的海军战术:大纵队接敌,并穿插敌舰队利用舰炮摧毁敌舰队。与西班牙舰队相比,尽管英国人的军舰总兵力欠缺且吨位小,但是不设一个步兵使英国人在海上占据了绝对的海上机动优势。在 8月8白天西班牙人就损失了1/10的舰只与船员,英国方面没有船只损失。而这个时候,天气也迫使西班牙人只试图绕道北海返回,等到这支士气不振、命运咄嗟的舰队在沿途损失40多艘军舰之后才得以返回西班牙。是役,西班牙舰队船只损失均过半,人员损失多达2/3。西班牙的霸权就此陨落了。

        无敌舰队的覆灭,不仅为英国人扫清了前往印度的海上航路,还催生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作为在与西班牙战争中紧密合作亲密无间的盟友,英国和荷兰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不仅将在海峡之间展开激烈的征霸战争,更在遥远的东方英国和荷兰会有一场最后改变英国国家命运的生死较量。不过,这都是后话。终于,在1600年2月31日17世纪的最后一天,John Company正式诞生了。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2.

        题外话(5):John Company兴衰记 2.

        其实,早在1553年,英国人为了避免和当时强大的海上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子午线发生冲突于是就准备另辟前往香料群岛和中国的航路。他们曾经集资6000英镑派遣三条帆船从北海出发绕过挪威的北角和瓦尔多到达了当时沙皇伊凡的领土。这不但刺激了莫斯科公司的诞生,还促使沙皇开始了海上冒险的冲动,于是就有了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俄罗斯皮毛公司这个副产品。

        当莫斯科公司获得皇家许可站稳脚跟后,开始开拓去东方的贸易拓展。到1563年,公司已经在波斯开设了三个办事机构,这时莫斯科公司的主要经营为:生丝、毛毯与宝石。这个时候,在波斯的莫斯科公司的职员截获了两艘载满香料、丝绸、珠宝和磁器的葡萄牙商船。(海盗一直都是大航海时代商人们的兼职之一)这是当时英国人截获的最大的商船,这笔意外的横财不仅极大刺激了英国人的发财梦(英国梦或者美国梦的雏形???),还引起了当时几家皇家特许公司的注意。其中一个就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利特凡公司(Levant Company),要知道在伊丽莎白时期早年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过每年50万英镑,而仅为独占地中海与近东贸易而设立的利特凡公司(Levant Company)伊丽莎白就自己私人出资4万英镑。终于在1583年2月,利特凡公司的代表Fitch带着伊丽莎白女王给当时印度莫卧尔皇帝阿克巴的亲笔信出发了。这里值得插一句的是,阿克巴是真正奠定莫卧尔王朝在印度统治地位的皇帝,虽然是个文盲但是文治武功即使在整个印度史来说也是堪称大成的,是印度古代史最后一个杰出而有作为的君主。

        为了避免走航路会锄及教皇子午线而被葡萄牙人报复,所以Fith选择陆路由叙利亚前往波斯湾。当他们一行准备从波斯湾入口的霍尔木兹岛(Ormuz)登船准备穿越阿拉伯海的时候被岛上建有城堡的葡萄牙士兵抓住了,并因此被送往葡萄牙在印度的总督府所在地果阿。(Goa)。(居然是免费穿越的阿拉伯海@-@)正当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准备对这几个异教徒进行宗教裁判并最终处以极刑前,在果阿的一个英国耶酥教会成员帮助Fith和他的随员逃离险境并中毒到达了印度的菲特波斯科里(Fatehpur Sikri)。这个时候,印度正处于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我想当时印度的繁华一定给了英国人很大的震动。随后,Fith决定继续深入去东方,在接下来的把年里英国人的足迹遍布孟加拉、缅甸、泰国还有新加坡等地,并着重搜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政治组成以及关于在东方贸易中的海权的重要性分析。这些资料最终为Fith返回英国的两年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终于在巨大的财富面前,英国人认识到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还有教皇子午线的无上权威是横梗在英国未来之路上的绊脚石。鉴于国力的巨大差距,伊丽莎白女王颁发了著名的劫掠许可证。终其伊丽莎白王朝,英国人通过海上劫掠获得的财富超过1200万英镑,而整个17世纪英国的国民总收入不过4300万英镑。(英国和荷兰最大的一次联合劫掠行动,仅仅英国所得就足以使西班牙建造两支无敌舰队)通往霸权之路就这样从欲望与血色中开始了它的征程,而那远非血腥与辉煌的顶点。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谢!翻开它们的历史只见一个字:

        抢!

      • 家园 上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