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处男帖-邓公分田到户错了吗? -- arron

共:💬86 🌺15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真没天理

                1.说实话犯政治错误的除了泄密,就是政治本身错了。这跟抄悼文反赖别家死错了人一样的可笑。

                2.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真是上帝要多者更多,要没有的更没有

              • 家园 老邓的分田, 据俺看, 有这么一个原因:

                有句话,叫"中国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大意)....谁说的? 俺忘了~ 大概到今天, 这句话也不算过时罢~

                在中国, 进行任何大的变革, 必先稳定农民...农民的心思不稳, 负责任的当政者也决不会心安滴~否则, 变革必会变成革命.....7~80年代的改革, 说天翻地覆是差了一点, 但稍有不慎, 江山换手也不是不可能滴---89年就差一点儿~ ....也就10年功夫吧?

                所以, 老邓先改变农民的"待遇", 使其心安, 这样国家的基础也就稳固了, 再摸其它的石头, 也就不会因失了重心而摔倒~ ....要是老邓按照河里的"学者"们的方式来推算"最优"及效率, 俺敢肯定改革会失了平衡滴~

                国家的进步, 必是一步一个脚印, 前一步作后一步的铺垫.....所以, 分田固然有多种弊病, 如果多方考虑得失, 在某种特定时期, 自有其得利之处; 在农民稳定之后, 再开放那些轻浮的"思想界", 进行那些无法预测前景的探讨, 殊几也不会使国家轻易跌倒~

                国家管理者, 必须具备摸全大象全身的能力...揪住一根尾巴不放研究其优劣, 俺估计够格当教授了; 对国策品头论足, 恐怕还是不够滴~ ...

                (俺躲在老萨背后, 你们谁也砸不到俺...)

                • 家园 老邓分田是没法子的事情,

                  我10月1日的时候回老家农村,问起原来的生产队长.才明白过来.

                  中国当时的财政农业是最主要的.而那时侯没有税收一说,那就工业叫上缴利润.农业就要交公粮.还有余粮,计划粮,支援粮,调节粮等乱七八的一大堆. 这些东西是层层下达,层层把关.不完成的政治生命就麻烦.

                  其实,没有农业这快当时中国拿什么来保持国家机关和工业等的正常运作?但农村的承受也已经到了极端的情度.很多地方已经到了无法负担的地步,象我老家的农村,七七年到了每亩地四百三十斤的上交粮(每造),而那时候水稻是增产了.但没有计划来得快.

                  到了七八年,我们这里听说北方已经分田了.这时候老家那里的几个生产队长就鼓动一个边远的小生产队分单干.公社书记也知道这事情,但书记的话只一句,完成计划任务,用什么办法我不管.

                  到了八零年,中央才下文件包产到户.那时候还没有彻底的分,只是家庭联产承包.也就是几户人一起来合作.最后到八几年的时候才最后把地分了!

                  按那些人说老邓分田有多么恶毒的.但他不知道作为国家总理的邓小平拿什么来给那些工人和军队发粮饷吃饭.更不知道农村在那个时候已经到了生产队无力组织生产的时候了.这样的条件下不分田老邓就算天大本事也不能保证中国不出问题.

                  还是习近平的老爷子到广东考察.看到在宝安那些山上成千成万的外逃者的时候,谁都能感受到到中国的危机.其实陈云等人那么容易允许动这个公社化的的事情?不是的,那是屎睹屁股门的事情,不得不干!

                  其实看分田后,公余粮等收上来了.解决了当前的财政危机.很多农村人不用绑死在农村了.出去跑新的出路这才是中国这三十年辉煌的基础.

                  按公社化的框架,全部人按户籍都钉死在一个地方来完成国家的计划,但这些计划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还是最重要的是这些计划没有本着让百姓生活有实际改善的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其实中国第一波贩卖人口是七几年,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方的人在七七年那时候冬天就有很多老妇女带着小姑娘跑到我们这边了.没有其实想法,就想着姑娘嫁个有饭吃的地方.

                  而经过分田到户后到今天,至少那些出去只为找一口饭吃的人已经很少了.或者说没了.这就是后果!

                  凡是都要看看后果.因为成果才能说明问题.象公社化说的多好听,结果是大家无情地迅速抛弃.这就是现实!

                  今天还死抱前三十年的政治正确去批邓!那真的是没认真地看看中国的问题.

                  • 家园 您是什么地方人?每亩每造交430斤粮?

                    要占产量一半以上了吧?

                  • 家园 那你知道为什么财政会困难嘛?

                    文革结束时外汇储备和财政都有结余。钱哪里去了呢?试举一二:

                    1,花外汇去买进口设备,后来邓打倒华国锋时称为洋跃进,但邓小平和李先念都是决策者之一。

                    2,平反,落实政策,给老干部补工资涨工资,干休所,这些钱哪里来的?

                    你说得有一点很对,前30年的问题是积累过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改善缓慢,特别是农村。邓小平的措施,实际意义是改变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使老百姓所得相对丰富了。

                    这种改变是应该的,但是否非要废掉公社才能实现?

                    • 家园 事情要看后果,

                      后三十年中国的财富比前三十年的增加多了多少?

                      那种你说的文革的财政结余在什么地方,其实就是在农村的公余粮这上面.其实,公有制不过是个幻想,.其实什么时候那个国家实际上实行过公有制?

                      要说到这些本质上的问题,所谓的公有制,有是大家想当然的事情,要是基础上的动有制最首先的是保证大家的吃饭问题.比如我种出来的粮食你公有去了我饿肚子那是什么公有制?

                      不是的,其实如果那时候邓小平陈云等人要是能既保证了财政也能保证大家的吃饭问题我想他们那个都不想分田到户.但今天的事实证明分田是当时唯一可行的.

                      再说洋跃进当然是需要的,比如没宝钢计划对那些年的国民经济是很重要的.象那些落实政策也是必要的,更不要说恢复大学增加教育了.如果一个政府连这都不做就不是什么公有制的问题了.是这政府的合法性问题了.

                      再看所谓公有制的时代,工人的工资和自己的劳动不挂钩,干不干都有农民养着.这又算什么事?到七七年,各地都有很多知青回流.各地办起工厂去养这些人,那钱那里来?不还是农民吗?

                      其实还有最冷的一个笑话,文革前中国可以到那里买回东西?最紧张的时候香港但买不到,而中国出口那么多农产品收到外汇怎么没有结余?

                      其实,前三十年积累过高这一说法更不能这样说,而是国家拿去太多了.虽然两弹一星,大工业计划等都需要不少财富.这和积累无关.这和当时的中国社会结构制度有关.

                      说到底,为什么分田回那么快就分了.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一下子就干成了.虽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今天一些人并没看到当时的困难,或者看到的是其它一些东西.就扯分田的邓小平的罪.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邓小平的罪只在于有没姓毛而领国而已.

                      其实那个时候还有个华国锋在,还有很多和邓不同意见的人在,我们他们在分田的事情上能上下一心呢?

                      其实说到低就是中国的政治课忽悠了他们!

                      在农村,你问毛主席好不好.大家都说好.但问他好在那.一般就不说了.你再问邓小平好不好,大家可能不说邓小平好,但他们马上和你说分田之后家里马上有钱买了什么,有钱建了房子.最重要的是会和你说那一年开始他们能吃饱饭了!

                      • 家园 短视之典型之一

                        在农村,你问毛主席好不好.大家都说好.但问他好在那.一般就不说了.你再问邓小平好不好,大家可能不说邓小平好,但他们马上和你说分田之后家里马上有钱买了什么,有钱建了房子.最重要的是会和你说那一年开始他们能吃饱饭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