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论高速铁路之不会盈利 不能盈利 不必盈利 -- jugojl6

共:💬51 🌺1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英文

                (Stupid White Men by Michael Moore)

                it talks about how he was at the airport and he started talking to a pilot for american airlines. The starting pay for a pilot at American Eagle (commutor airline for american airlines) is $16 800 per year. The pilot then goes on to explain that this is quite a high figure compared to the $15 000 at Delta air and the $13 000 at continental express. It also goes on to say how you have to pay for your own flight training, uniforms etc so the poor pilot only ends up with about $9000 per year. AND THATS BEFORE TAX!

                The pilot then tells a story about how a guy who he worked with went to welfare to apply for food stamps so he could feed his family of four kids. the front office at american airlines found out and sent him a emssage saying no pilot for american airlines was to apply for food stamps or welfare of any sort. if they did apply for it they would be let go from the company...

                • 英文
                  家园 不是这个样子的。

                  原文的链接,以及发表的地方。

                  有了这两个,才能看出这篇是否有价值,还是只是忽悠。

                  孤证有时候需要折扣的。

          • 家园 肯定是错了,俺家小姨子和老公还有无数同学

            都在北美,12000的年薪,连Part time都很少可能。

            楼主应该给出材料出处。

            1000美元,租个房子就剩不下几个钱了。

    • 家园 前段时间我仔细看了点经济学的书,有些不同观点讨论下。

      你认为国债是货币投放的最终出口,并认为随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必须增大国债的量,我现在怀疑这个观点。

      拿美国为例,美国的未清偿国债2004左右大概是8万亿美元,而美联储持有的国债,大概是7500亿美元(数字可能有偏差,但数量级不会错),如果按经济增长和货币投放量同步的话,那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债总量不增加美联储也能投放货币。

      因此,我怀疑这里面的反向因果:正是由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且流动性良好的国债市场,美联储就能通过这个市场来投放货币。美联储投放货币需要一个不易受到操作影响的市场,因此,美联储主要通过国债来投放货币。实际上,美联储也能直接买入企业债券向企业投放货币,或者直接贷款给银行向银行系统注入货币。

      • 家园 周师傅,你的意见我是这样看的

        首先,就美国国债存量的增长量。

        这个增长量从二战以来的历史上看,基本上是比名义GDP会高一些百分点,我认为这些百分点,基本就是名义利息的部分(可能会扣掉一些,因为美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据说是有直接扣抵的——这个可能不容易说清楚,就是说美国美联储超过自身花费以外的国债利息收入是直接上缴美国财政部--所以是直接相抵。美国没有做的,是美联储持有的财政部国债本金直接划销(自己拿自己的钱---咱们把美联储看成是美国政府的一分子——当然很多法律人士会强调在现实中这一点是错的,美联储独立于政府,那么我只是说如果真正实现这种理想状况的话))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GDP增长2-3%,名义GDP增长5-6%,那么国债存量一般会增长个7-8%左右。70年代末到80年代国债存量增长的更快,一个原因是70年代末通货膨胀高,名义GDP增长很快,而另一个原因是80年代美国贸易赤字大发展(实际上是当了全世界的货币基础,尤其是日本),所以我印象里当时美国国债存量是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

        所以我所说的东西,不同的是追究到其操作程序上。而不是简单的说,“经济增长和货币增长同步”,怎么个实现“同步增长”,同步增长的货币是如何被流进去和社会共存的。大有考究。

        那么美国国债存量有没有下降的时候?有,比如克林顿时期最后一年,实现了财政盈余。这就很奇怪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国内的货币基础在缩小?有这种可能。我没有仔细研究过这里面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指的是宏观结构是如何因为这个国债存量变化的),但我有一种感觉,和我的 谈货币尚未提及的货币结构的倒三角形有关。所谓货币结构的倒三角形,就是有 底部的基础币,上面的存款数字币和最上层的财富品(如证券)代表的货币数字着几层(最上层起到某种意义上的价值贮藏功能,但流通功能要依赖于下层帮助实现,就好像我们交易的时候如果涉及存款,如果不能直接转帐,就需要先从银行提款出来,购买货物,卖家再存入他的银行账户上)。

        那么美国在克林顿末期,正好赶上了互联网证券泡沫狂潮,所以我怀疑这部分国债之货币基础的消失,其对应的提供社会货币的功能,是改由财富品--互联网证券的货币值增加(当然,很大程度是“虚增”,你买我买越买越高那种增加)来代替了。

        第二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债市场”,美联储可以方便的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来提供货币。

        你说的很对。我觉得你不妨回顾我在 谈货币 系列里面所说的常平仓的概念。国债市场其实相当于一个大的常平仓——国债这种“存量性物品”的常平仓。

        换句话说,我在关于铁道的论述中,谈得是简化的版本,即直接中央银行和国家打交道,这是极度简化的版本。现实中,是“中央银行-银行(或其他国债持有人)-国家” 三级。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和国家之间有一个大常平仓海绵给隔着。正是因为这一个大常平仓海绵,所以国家增发国债,货币基础未必增加(如果没有传导到中央银行),反之亦然,央行买入国债,未必是买的新国债。

        但这并不妨碍有关经济增长情况下总体需要实现用新债换旧债的判断。以及其实要定期销债的最后结论。

        而且可以这样说,美国法律是禁止中央银行直接向国家“购买”新国债的,这叫做 “国债的货币化”(monetize the national debt),也就是直接印钱了。美国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怕政府不劳而获,借此无限制的获得社会购买力,从而腐化。

        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很多政权,如国民党、今天的津巴布韦,都是这个原因,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但是,当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时候,比如今天的美国,那么也就不管那么多了,直接三下五除二创造钱、送钱、注资,etc。

        第三点,美联储是否可以直接买入企业债券来提供货币,可否直接贷款给银行(甚至给企业)来提供货币?

        这么说,在通常的情况下,只有直接提供贷款给银行的例子,但极少,而且银行不愿意这样干。这就是所谓 贴现窗口 政策。但这个东西是带有惩罚性的,银行这样做,就好像中国古代的墨刑,给自己脸上刺字---因为这意味着:我银行经营到流动性--即基础货币钞票的周转有困难,所以我要向中央银行这个货币创造着直接申请贷款来度过难关。

        而至于向企业直接提供贷款,这是极少的。也就是说,在今天世界各国发展了几百年的金融结构里,这种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存在的。正常的情况是 中央银行 银行 和企业三级结构。

        都是中央银行先和银行打交道,银行再同企业、人民打交道,在这双重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货币的倒三角多层次结构,每一层打交道对应一层的货币。

        但是有两种情况下中央银行是同企业直接发生关系的。

        哪两种情况。

        一种是历史上的情况,中央银行脱胎于普通银行,只不过因为它大,或者它因为某个偶然机会获得了特权,所以才慢慢变成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就是这样,英国的银行结构,本来是一片平地,大家地位类似,但是因为政府的青睐,或者某些权力幕后的运作,在平地中升起一个隆起,这就是英格兰银行,开始的时候,英格兰银行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业务都作——即和银行之间进行资金的提供,又为社会直接提供贷款,后来才慢慢把下里巴人业务给撇掉的。 其实你去看英格兰银行历史,在19世纪(在1844年由银行法 Bank Act正式确立下来),就明确把本行的业务分为两块:一块叫货币部,专门提供货币,主要通过兑换金币的手段--收金币,换出纸币(当然这就是金本位制,比我们的收买国债换出纸币要落后很多),一块叫银行部,专门提供贷款融通业务。前者可以看成中央银行或货币提供者功能,后者就是商业银行的功能。

        另一种就是紧急情况,那就是今天的美国。大家都关注美联储的8500亿救市计划,其实美联储通过所谓资金注入早就不知道提供多少新创货币了。美联储从2008年3月到现在,总共创造了7种F--即Facility,如TAF Term Auction Facility, TSLF Term Securities Loan Facility, MMILF Money Market Investor Loan Facility,CPLF,Commercial Paper Loan Facility。。。这些东西中很多就是收购企业债券来向企业提供新货币的。也就是直接向企业放贷。另外提一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联储的种种变相贷款性资产(含国债),已经不再是8500亿美元或1万亿的水平,而是已经超过2万亿,正在向3万亿挺进。

        说美联储“越来越像”个商业银行,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其实代表着贬义。因为原来的资本主义金融结构,应该是 美联储是超然于世的神仙调控者,四两拨千斤,高高在上,隔山打牛,就能通过银行系统的反应来牵引经济大势。现在呢,是银行系统失效(defunct, crunch)。所以美联储要堕入尘世,亲自操刀,变身一个大蜘蛛、大章鱼,把管子伸到千千万美国的微观实体里面(想象一下 黑客帝国 里面那个饲养人类的系统)。那么这种经济系统让你想起了什么?对了,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系。我们都知道这种苏联是体系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微观个体都和最高当局联系在一起,那最高当局怎么管?管的都头大了。

        所以,这就是临时性的措施。但是不可能长久,关键看美国如何走出这种让他不得不采取这种临时性措施的困境了。

        关键词(Tags): #债务#货币#美联储
    • 家园 铁道部的证言

      附录:

      铁道部的证言:

      发信人: lnly (lnly), 信区: RailWay

      标 题: 有感于2万亿投资修铁路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Nov 13 22:27:11 2008), 站内

      以往到春运的时候人们才会说起铁路和铁道部,今年刚刚入冬就有很多人开始谈论铁路和铁道部,不过谈论的内容不是一张张的火车票而是听着让很多人激动一下的2 万亿投资。这几天在部里闲谈时也有人常常提起这2万亿投资,看着每天或在传达室登记或在奔驰开道下来部里开会洽谈的一群群内资外商,感觉2万亿让很多人激动了,不过自己对这2万亿却没什么激动的心情。

      说到2万亿投资,既然要投资肯定要有资金来源,要有真金白银,可这2万亿的真金白银从何而来?看过网上的新闻,里面说的都是发改委批复了某某投资计划,发改委同意了投资计划有什么用,他又不给钱。国家财政会给钱吗,照这几年看可能性不大,今年铁道部从财政部兜里掏出的钱不过格拉段的几个亿和汶川地震财政补贴的几亿元,其他再无(铁路建设基金是铁道部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不算真的财政给钱)

      国家财政不给钱,2万亿从哪来,肯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铁道部自己掏?铁道部一年运输收入也没有4000亿,几年不吃不喝才够,而且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货运收入欠收比较严重(大秦,广铁)。铁道部自己拿不出钱那只有一条路了,借钱,借钱去修路,借钱去买车,借钱去完成这2万亿投资(个人之前看过计划司上报领导的 09年4000+亿投资计划,里面铁路债和银行借款占主要部分。今天听说报发改委09年投资计划改成6000+了,具体文件没看到但资金来源主要部分还是债务吧)。

      既然是借钱,肯定要还的,先不要考虑2万亿的本金,就每年几十亿几百亿的利息这个负担就够重了。

      2万亿有了资金来源下一步就要投资,就是花钱,谁花钱,铁道部去花钱,谁受益,肯定不是铁道部(最近几年),铁道部不过是个过手财神。铁路是由建设局去修,机车车辆是南北车造。

      2 万亿投资砸下去最先受益的是建设局、南北车和其他相关行业,铁道部收获的是铁路里程的增加,火车站规模的扩大(最近看到文件,新杭州站投资130亿左右,北京南站不过60亿)和机车车辆保有量的增加。铁路里程的增加不代表客货周转量的增加,火车站规模扩大也不是说可以提高旅客票价。

      铁路运输有自己的业务范围,铁路收入也不是简单的靠铁路里程、车站数量、车辆保有量这种简单的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能从长远来看这2万亿投资可以为铁道部带来多少收益但最近几年2万亿投资的利息会让铁道部过得更苦。

      PS:今后几年大量客运专线竣工投产,不知到时候这些客专公司是盈是亏。记得当时做京津城际客专可研时,几位专家做出来的结果不是多少年盈利而是几年后资不抵债。现在听说京津城际比较火(从开通到现在没去过南站也没坐过,听同事介绍)可财务上的结果还是不盈利。

      注:一点感想,本人不对上述数据准确性负责。

      关键词(Tags): #高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