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共:💬784 🌺1738 🌵1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毛泽东时代经济,我认为还应该注意到几个问题

      一个是发展认识的有限性。中高级干部的知识来源,无非就是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像毛泽东那样支持搞商品经济,已经是突破性的观点了),而基层干部,干脆只能从上级指示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认识。当时经过KMT统治阶段的老干部,对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都有着刻骨铭心的恐惧,陈云会为多发了票子而彻夜难眠。而今天我们知道,适度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

      第二个是,发展资源的有限性。既然没有外债外资,通货膨胀和赤字手段也不敢用,那么发展资源无非就是:工农业的剪刀差,以及努力压低消费水平以获得盈余。靠什么压低消费水平?靠斗私批修,靠意识形态和政治。

      这种资源的有限到什么程度?1995年,在改革开放18年之后,中央决策搞载人航天,100亿的预算,李鹏同志已经信誓旦旦要把国库的黄金压上去了。——钱就那么多,中央拿了就没地方的,消费了就没投资的,工人拿了就没农民的。

      第三个是,发展手段的有限性。78年以前,人民银行为什么维持几十年10%以上的高利率?无它,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储蓄银行,还是投资银行,高息就是为了吸引居民把储蓄放到国家手里投资去。今天,我们知道投资手段多样化,有股市有基金有债券。

      • 家园 关于剪刀差

        工人拿了就没农民的

        不仅仅是剪农民,工人工资同样被压缩到非常低的水平,在加上几乎一切消费品都靠票据管制,实际上也被大剪特剪

        • 家园 工人分到的,相对来说还算可以

          工资虽然低,但是有粮票副食券工业券这些票证做保障,物价也低,再加上公费医疗、分房、子女教育等等,已经算可以了。

          • 家园 说了不讨论剪多剪少

            只讨论剪与不剪

            工人收入,也就是糊口。所谓公费医疗,分房等等,也都是非常有限的,水平很低,维持生存需要而已

            一句话,勒紧裤腰带的是全国人民,而不仅仅是农民。

            论谁被剪得多是没有意思的,都挨刀,刀子又不在绵羊手里

            • 家园 可不止糊口哦

              双职工家庭,月收入上百,如果有1-2个孩子是活得很不错的。我父亲转业回地方之后工资70左右,我母亲40左右,养我和我妹妹过得很好了,每个月可以攒50左右,我记忆中三年时间就家里买了自行车、缝纫机、座钟、收音机等家什。

              • 家园 这恐怕不是普遍的

                双职工家庭,月收入上百,
                38.5就挣了好多年,学徒就更低了;还有大集体的。

              • 家园 70

                你父亲级别可以了,我家老爷子是够离休的,到80年代初也就70+程度

                再者你家人口够少,那时候独苗的罕见,两个保底,三四个的寻常,这还没算上有老

                • 70
                  家园 如果加上老人确实困难些

                  70多不算高啊,我父亲是营级转业的,本来该是60多,因为参加过抗美援越立过功,转业定级的时候可能多了几块钱。

                  但如果职务不动的话,工资确实多年不会动,我父亲也是70多块一直拿到80年。

                  如果双职工家庭、两个以上孩子、抚养两个没有退休工资的老人,确实会比较困难,我岳父家就多年是如此。

                  • 家园 营级干部转业的70不算高。

                      那时好象有个说法,军队干部转业升一级,不象现在团级转业工作都不大好找。

                      不过从普遍工资来说,我可以说说我了解的情况。

                      那时除了较高级的干部能拿到一百以上外,能拿到70以上的都是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五十年代每年工人都有考级,考上高一级的马上就可以长工资。在我所在的工程队(七十年代),能拿70左右到以上的(最高的有90多)都是五十年代的老工人。60年左右参加工作的是三、四级工,能拿50到60。大约64年到6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都是二级工,43元多。

                      考级不知是哪一年停的,大约是63、6/4年,从此以后一直到77年(中间从66年到70年未招工)参加工作的都是二级工。

                      在内蒙的工人区类较高,同样的二级工,到南京只有39到41元多。我工作所属的建筑安装类工资也高一点,我调到南京后工资变成42元多一点加7元(77年加的),而在同单位与我差不多大的工人只能拿39元多一点的二级工,我与他们比算是富翁了。

                      南京的工资地区比较低,但相比起来比一些小城镇还是高一些。

                      没有具体资料,因为那时(按66年到77年)还是60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人比较多,我估计全国平均工资大约在50元左右,不会高过60元。

                      从消费水平看,当时的50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600到800元。估计。

                    • 家园 部队到地方不可能涨级的

                      就是不变而已,行政职务上一般都有所压低,有时候压到荒唐的地步,80年代中期,我父亲的一个朋友是以师政治部主任(准师级)转业成为街道办事处主任(科级职务)。

                      我父亲是60年兵,他以营教导员转业的时候,他们团长、政委都是渡江战役前后参军的(他们是技术兵种,干部都是高级低职),算不算高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