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庐山大悲剧】一、庐山只有一个谜 -- 造船厂

共:💬141 🌺347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君子一诺千金,此之谓也。。。

      花之。。。

      至于内容,俺只要看到能让您几夜未眠,就非常自得啦。。。哈哈,

      俺的评论之评论等您完成再说。。加油!加油!

    • 家园 【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上面听他们讲那过去的事情】送花

      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不同的莎士比亚

      每个听歌的人心中都有一首他自己的李宗盛。

    • 家园 好像路易十四说过

      [FLY] 朕即国家! [/FLY]

    • 家园 你先把1700万说透

      在真实面前

      什么人口学家,什么官衔都不能拿来证明你的前提可靠

      也不能帮助你的过程

      更无助于你自己的结论的可信

      你如果想让别人相信

      还是一点点的找出来事实吧

      可不能拉大旗做虎皮呵

      我家花园可是有很多的花的

      只要是你的事实清楚,过程可靠

      无论你的结论跑到哪里

      咱都会花赞

      注:中国的所谓的专家的水平很多人都明白的

      这些人可不该是你拿来说服看客让看客认为你文章的结论可信的一个保证哦

      • 家园 估计准确的数字很难说清楚了。

        一旦有了准确的数字,就会被一些人拿来作为宣传,打击的口号用了。

      • 家园 非正常死亡人数的问题,可参考

        杨继绳的《墓碑》第二十三章外链出处。基本计算思路是 非正常死亡人数 = 人口基数 X 死亡率差,结果应该是可信的。不过,右愤经常说饿死三千万,那是忽悠。

        • 家园 这本书数字好像有问题。

          我倾向于那三年有1500万上下的非正常死亡(根据国家公布的人口统计计算出来的),这本书也是这个数(1620万,445页,另有少出生人口3150万),从宏观上看应该差不多。

          可是从微观上看,关于四川那一章,总觉得有问题。

          1、温江,我母亲就是温江人,60年的时候她13岁,她肯定有人饿死,但没有直接见到,如果按照书中所说,117页,1958年到1961年,非正常死亡就是90万,考虑到书中还说四川的灾害延长到了62年,那么就凑个整数(1957年温江人口494万人),四年间,500万人死了100万,就算总人口的80%在农村,也就是每四个农村人就要死一个,和她的感觉差之甚远。如果说,那时候的温江辖区大(现在温江就277平方公里,32.67万人口,是我知道的面积最小的县),主要死亡人数都在下辖的地方而不是温江本地,当然就不好说了。

          2、116页说川东涪陵共死了350万,这个太让我震惊了,我就是那里的人,会有这么严重,于是放狗结果如下:

          1950年初,置川东涪陵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柱、武隆、长寿、彭水7县,隶川东行署区。1952年,川东酉阳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增辖垫江、黔江、酉阳、秀山4县,隶四川省人民政府。1958年,长寿县划入重庆市。

          涪陵(2007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13.45万人)

          南川(65万)

          酆都(79.5万)

          石柱(2000年484876人)

          武隆(2007年末总人口为40.84万)

          彭水(63万)

          垫江(2005年末为90万)

          黔江(1994年人口45.23万)

          酉阳(80.80万)

          秀山(61万)

          也就说,21世纪的时候原先涪陵下辖的10个县总人口才687.31万,考虑到现在四川重庆总人口1.2亿,1958年前后7100万,按这个比例当时一共才400万出头的人口,死了350万,剩下50万怎么变到现在的这么多人口,得有多大的出生率?

          同页还说四川最严重的地区就有丰都,三年光肿病就死了10万,丰都占了涪陵地区人口总数的11.57%,死了10万只占总死亡人数350万的2.86%,怎么就成了最严重的地区呢?这可是严重的前后矛盾。

          对了,突然想起可能三峡移民有影响,但是一查,外迁的三峡移民(整个库区)10年只有14万,不影响大局。

          注:以上人口数字未注明的全部来自网上各地方政府的官方网站。

          • 家园 少出生人口有两个因素没考虑到

            出生率下降是从58年就开始的,这一年代前后进入育龄的人口多出生于抗战期间,育龄人口的基数就小。

            第二个是由于饥荒、教育、工作和新婚姻法的关系,育龄推迟的现象开始明显,一部分人实际上是把生育推后了,65年开始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可能跟这个有关系。

            如果有人口的年龄构成分布,应该看得更清楚。

            • 家园 你是学理工的吧?

              确实很有道理,出生率下降的因素没考虑在内。

              1950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男20,女18。

              1958-18=1940,刚好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如果有抗战时期每年的死亡人数,可能更能说明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