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电影“票房”与“票价”的集中话题 -- 秋原

共:💬89 🌺4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时候记得电影院是这样一个地方

        5角钱的票,偶尔的热门影片,单号门和双号门,总想去2楼,散场后拥挤的自行车棚,回家路上的紫菜汤馄饨。

    • 家园 【原创】续篇5

      坚决不看国产片的路过 [ 二十年后 ] 于:2009-03-13 05:51:22

      这里的国产片特指由大陆从业人员担纲的片子 不是我有偏见 而是觉得大陆从业人员忒不地道 像集结号 本来听同事热捧说很好应该去捧捧场支持支持之类的 也有点心动 结果到了影院一问 居然是发行方特别要求上映前两周不能打折 不能用折扣票(特地说明下俺赶着周二全国特价日去的 手里头也有那影院的折扣票)kao!没问题 不欢迎 俺们不看就是了

      btw之一:俺几个同事已经指天发誓以后向我学习再不看国产片

      btw之二:看进口片从来没遇到周二不打折 折扣票不能用的情况

      我这篇主要讲述关于中国电影发行的闲话是在西西河和SONIC同时连载更新的。以上这段文字出自西西河上一篇回复。那么在本章里,不妨就以此为引,继续说说在发行当中的故事。

      《集结号》的档期安排在07年末的贺岁档。所谓贺岁档,是指从每年年末到第二年年初大约两个月以内的一段时期。这段时间因为节假日相对集中(新年、春节),又值旧岁新年的假期,是国人传统的消费高峰;特别是还存在圣诞和情人节这两个在年轻人当中颇具影响力的消费刺激因素。从04年到刚过去的08年,圣诞节(及距离圣诞夜最近的前后两个周末)票房都是贺岁档单日票房成绩的波峰(另外两个相对稍弱的波峰出现在新年和情人节;而春节由于假期长达一周,消费注意力比较分散,对票房来说反而不如圣诞节那样呈现明显的强劲上升走势)。

      贺岁档是中国内地票房间市场的第一大黄金时段,大致从当年12月10日开始(既圣诞节前两周),持续到次年情人节之后才结束。同时,贺岁档也是全年电影档期中回报最丰厚的时段,其票房收入已经占据全年票房总收入的43%以上了(08年统计数据)。

      正因为上述原因,现在电影发行对贺岁档期荧幕的争夺也是越来越激烈。以刚过去的08年贺岁档中的几部大片为例:

      12月5日(周五),《梅兰芳》首映,公映第一周票房成绩约为4200万元;公映第二周票房破亿(18日中影集团)。

      12月10日(周三),《叶问》首映,第一周票房成绩3000万元;五周之后宣布票房破亿。

      12月18日(周四),《非诚勿扰》首映,第一周票房成绩坡亿;第二周内又宣布突破两亿;1月6日,华谊宣布票房突破三亿,这使的《非》的市场表现超过了在暑期档上映的《赤壁(上)》,成为全年票房成绩最出色的电影(不参考《赤壁(下)》)。

      1月7日(周三),《赤壁(下)》首映,尽管舆论对该片争议很大,但发行方在在该周周日(11日)即宣布票房破亿。

      1月18日(周日),《疯狂的赛车》首映,第一周票房成绩超过3000万元,五周之后宣布过亿(2月23日中影集团)。

      从上面这个回顾可以看出,在圣诞节前后这个黄金时间,几部电影的首映日前后相隔时间平均仅在一周之内,档期安排非常紧密在整个贺岁档当中,还有更多的上映小片搀杂在这五部“大片”当中。可以说,在12月初到月底的大致四周“黄金时间”中,电影发行商对荧幕资源的抢夺、以及发行和院线双方对观众的争夺,已经到了轻易不让寸步的程度了。《叶问》原定首映日与《梅兰方》同天,为避免撞车而后延至10日,尽管如此,其发行商时代今典也没有中影集团在大陆院线中那么强大的支配和影响力,萤幕和放映场次的不足,是导致该片票房成绩不理想的关键原因;否则,以武打题材、甑子丹的明星号召力和香港制作的招牌,不可能在上映五周后才勉强破亿。

      《集结号》上映的07年岁末也是一个激烈的票房战场。在其前面,《投名状》已经于当月12日(周三)上映,那么《集》就必须将首映错开大致一周的事件,以免两部电影因首映档期过于接近而造成观众的分流和影院荧幕短期内的资源紧张。最终《集结号》选择在18日(周二)举行首映仪式,19~20日全国陆续上映,从这个谋划来讲,该片制作/发行商华谊兄弟明显是想利用第一周周末(22~23日)临近圣诞节、第二周周末临近新年(29~30日)这段空前的消费热潮加倍刺激票房,而08年《非诚勿扰》的档期安排同样也是出于如此考虑。

      另一个方面,06年底《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张艺谋宣布暂停导演工作,专心指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多年的合作方——新画面公司也随后宣布歇业。激烈的电影市场上少了一路强劲的诸侯,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无论导演还是各制作、发行公司,大家也不可能对这个机会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谁都看到了这一点,从07、08两年来看,老张临时缺席,但参战方却多了,尤其是对贺岁档票房的拼杀也更紧张。如果张艺谋在近期宣布重归老本行并开始新影片的筹备,那么2010年的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

      说这段话的朋友埋怨《集结号》居然破了本该周二卖打折票的规矩,这个问题就来自发行上面。早年07年3月,该片刚结束拍摄一个月时,华谊兄弟就和上影、首影等八家全国最大的院线签定合同,宣布联合发行该片。对于商业大片来说,票房就是考试分数,第一、二周取得成绩是整个档期内票房累积数字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宣传内容。对于电影来说,就要在一开始就搏头彩,不可能出现电视剧普遍存在的播放至少一周后收视点数才逐渐涨上来的“慢热”情况~

      所以说,为什么《集结号》和《非诚勿扰》取得那么出色的票房成绩?在影片制作和宣传两个原因之外,占据了资源优势(含金量最高的档期、最丰富的院线荧幕)也是关键所在。片商还指望前两周多赚钱呢,打折和各种折扣越来越大的优惠大都在第三周和第四周(一个月)之后陆续出现。这不就和时尚产品的上市过程类似么,刚出来新款手机自然价格高,几个月后可能就降到原来的一半了。周二票价不打折,并不存在不欢迎观众的问题,而是发行方对市场的考虑~

      • 家园 说来说去

        到底有没有降低票价的可能性呢?或者说,是否只能让发行方等降低预期收益心理值才可能"便宜"我们这些普通观众?

        • 家园 低价票肯定有

          就是等首映三周之后,尤其是四~五周之后。

          现在大片的上映期最长可以持续6~7周,第1~3周是创收的主力档期,不会在价格上做太大的让步;各种有吸引力的折扣都是从第三周之后才开始的。

          象《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北京地区就是在4周后推出20~25元的低价票

    • 家园 【原创】续篇4

      关于有关部门在审查和规范制度方面的一篇闲话,先来说下最近几年的大致气候走势

      一、03年。电视剧《林海雪原》和《新小兵张嘎》播出后遭到来自民间和官方的批评,广电总局下的文件,原稿我找不到了,大概意思是“禁止不负责地重遍、新拍红色经典题材作品”。

      二、05年。从这一年起,选秀类节目蜂拥而起,有些电视和网络媒体机构为了博取眼球,挖空心思搞了许多涉及社会边缘问题的节目,譬如05~06年在电视和网上炒起来的“二环十三妹”,“男性同志话题”,这些节目在策划中故意制造噱头,追求低俗风格,没有采取正确引导观众的方式,对同性恋问题、在城市主干道飙车,在选秀节目中故意制造人为事故(例如在某选秀类节目被戏称为“红花教主”的评委杨二车纳姆和苛以敏)加以片面失实的宣扬。

      广电总局事后就下达文件,禁止这类节目播出。特别是“红花教主”和柯以敏因其在节目录制中不雅行为,以及重庆卫视组织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因为过分炒做,受到广电总局直接、公开的点名批评,前两人被封杀,重庆台的节目被勒令即刻停办。

      我在直接公开四个字上盖使用红色,就是想说明这个处罚力度的强弱。不等下面有反应而即刻作出处罚决定,而且通过媒体公布于众,这可以说是最严厉的处罚手段了。

      三、07年。《关于在广播电视工作中加强无神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的意见》,当时在网上还热闹了一阵,有人发帖反驳:是不是连《西游记》都得禁掉?

      对于影视界从业人员来说,首先应该从广电总局打下文件的用词语气上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广电总局和国家电影局下达的各种文件,分条例,规定、通知、通告、意见。

      条例——相当于法律,也就是游戏规则,是从业人员在本行业内混饭吃要恪守和参照的守则;

      规定——也可以说是新法,是影视界在发展中遇到各种新问题后,作为全行业管理机构的广电总局进行引导、规范和解释的说明文件,也可以说他是变法。

      也就是说,条例相当于宪法,而规定是适用各自相关问题的普通法律。

      举两个这几年对电影界影响比较大的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18号令)和《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20号令)

      通知、通告——俗话说,政策赶不上发展形式。何况现在的文艺界本来就是个多事的地方,而"规定"的制定过程又不是那么简单迅速的事,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监控力量也做不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如今娱乐圈充斥着各种炒作行为容,在公开吆喝和暗箱操作的双重推动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从哪个犄角旮旯刮起一股风,等“规定”制定出来,其风气早就呈燎原之势,始作佣者都开始策划下一个翻炒菜系了。对于这种事前无法预料,事发后也无法控制发展形式的问题,就用通知和通告加以管理和制约。

      象上面我说到的“红花教主”和“第一次心动”事件,就是以通知通告的形式解决的。可见无论在何时何地,“行政命令都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不同的通知通告也是有些区别的,象对上述两人一事的处理方式是公开通知,其涵义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杀一儆百,惩前毖后,搞个天下皆知让对方知道这事已经没有商量和姑息的余地了。还有一种就是内部的通知通告,谁要是上榜了,不必过于惊慌,说明领导看你年轻,还是给了改过自新的机会的,表现的好还可以减刑哩。

      四、意见——这两个字听起来就缓和许多,不那么冷酷逼人了。毛主席说过“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说明这俩字是带有反馈和尚可商榷色彩的词汇,“意见”的使用和传达,说明甲方希望乙方朝着甲方认为正确的方向或表态或行动,尽量避免向甲方不愿意看到的方向渐行逐远,而不是完全要求乙方必须丝毫不差的依照甲方的意志采取行动。在实际行动中,允许乙方在一定条件和前提下的讨价还价(当然,态度必须要放端正),甚至允许提出疑问和反驳。

      拿《关于在广播电视工作中加强无神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的意见》来说,用大白话里的涵义就是领导希望影视行业的工作者们:同志们,你们以后创作的作品啊,少弄一些装神弄鬼的东西,小朋友们不小心看到了要影响身心发育,很不好嘛。当然啦,搞的完全没有也不大可能,底下有些年轻的同志要有意见咧,我看这样吧,咱们尽量少弄这些不好的东西,有那么一星半点的非主流,我们也不会为难你们地~

      最后于本篇结束前,讲个题外话: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帖,说类似《窃明》这种架空题材的网络小说能不能改编成影视作品?

      《窃明》我从来没读过,只是以前听说在网上炒的挺热闹,还引起了对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阵营分明的论战。要我说就两个字:“够戗~”

      去年我写了一篇书评《出来混,迟早要还》,名字挺唬人,其实是讲马伯庸的架空题材小说《风起陇西》。到了年底伯庸对我说,《风起陇西》的影视改编权已经被收购,有望改成长篇电视连续剧了。《风起陇西》的特点是属于软架空,既在不改变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前提下,作者尝试在那些书写历史的秦椟汉简的间隙里为他们的小说寻找立足安身的空间。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历史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但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这些虚构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并不显的突兀生硬;同时,小说中涉及到的真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风起陇西》里的孔明和蜀汉北伐),其行为和发展也基本符合史实,没有明显的悖行在这样的前提下,在从小说改编成剧本和拍摄制作的过程中,只要相关创作人员忠于原著的风格思想,这个作品就相对容易通过审查。

      而《窃明》属于影架空,即网上所说的“穿越”,生生把一个居住在现代社会人通过时空通道回到历史中去,并且明显改编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方向。这个审查难度就太大了。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审察电影电视,难道对历史问题也这么在乎?没错,的确如此,现在对文艺作品的审查还不光是广电总局和电影局两家的事,象陆川的《南京南京》,因为涉及到中日两国关系,剧本申备过程中就有经外交部送审这一过程;07年吕乐的执导、反应现在高中生的电影《是三颗泡桐》就是因为教育部提出意见而没有过审的~

      现在网上一提广电总局,很多人都是颇有意见,叫什么“剪刀手”。其实诸位大可不必如此,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么。拿电影局来说,自打童大人上任以来,在扶植青年导演,开拓市场方面做出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剪刀再快也没抡到你们的头上,我这种被修了N次的都没说话呢,你们这帮鸟人胡乱聒噪个啥?!何况凡是也要分正反,对于广电总局封杀“红花教主”和“第一次心动”这种低俗节目的行为,我本人不仅不反对,还坚决赞同哩~

      至于审查方式、审查过程和审查条件的松紧是否可以跟踪揣度,这个我就肯定没戏了。说实话,审查制度也是时紧时松,时左时右,总体上是在中间路线,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略偏向某一方向了。从表面上看,要看前后时期的风气,譬如前年年底《色戒》经过大手笔删减后过审了,那么为了杜绝之后有人跟风,那么对影视剧中床戏尺度就会严格起来;这几年战争、军人题材的影视剧又开始热起来,从《亮剑》、《士兵突击》,到《集结号》是个即有口碑又有市场的高峰,现在已经是大规模的跟风了,一旦这股风气出现变味和过分盲从的趋势,引起了争议,那么很快就有新的“通知”下达了~

      我看距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 家园 通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有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原创】续篇3

      书接上文。

      97年夏天,谢晋导演倾心忙乎两年多的国产大片《鸦片战争》借着香港回归的东风,轰轰烈烈地全国上映了,最后一算帐,赔了,缺口还不少。事后追问原因,谢晋曾发恨说过这么一句话:“……查他们的帐!”

      “他们”是指电影院,“帐”就是票房数字,谢导耿耿于怀的原因是当时一些电影院做过隐瞒票房实际数字的事。作假瞒帐是90年代大陆电影发行与放映院线之间曾经长期存在的问题,直到02年年底《英雄》上映时,新画面的老总张伟平还为票房帐本较过真,宣称如果院线想在头一轮拿到《英雄》的拷贝,双方先签诚信条款,必要的情况下还得接受新画面派去的监督人员。

      现在电影的衍生产业也不少,譬如出让音音像产品发行权,电视播出版权等等,已经不必单靠票房收入保本赢利,票房但仍然是主要的收入。对于商业片来讲,票房数字就如同电视剧的收视率,显示器的TCO标准,是体现一部电影的价值根本、衡量发行是否成功的唯一认证;在拍卖音像产品发行权、海外发行谈判等方面,还是用来作为参考的重要筹码和依据。同样是做假,对于电影公司的发行人员来说,他们宁肯鼓励电影院在票房成绩上多放卫星。

      九十年代这十年,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漫长的转型期,“诚信”俩字被反复强调、呼吁,本身就说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并非完全恪守公正和诚实原则的环境。既然《鸦片战争》的发行工作已经参考了当时中影发行引进大片的模式,那么出现这么一个结果,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讲到这里就得说下电影发行方式了。这几年国内电影发行采用的是全国发行+合作院线的方式,影片通过审查后,由拥有电影发行许可权的发行公司负责,直接与各地院线签定放映协议。这个方式是在02年广电总局实施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之后成为主流的。在这之前,是以行政区划+国家垄断发行的模式。一方面,只有中影等少数国营企业有全国发行权,另一方面,是各省、各国营电影厂有各自的发行公司和发行权。以进口大片为例,根据中美两国的协议,好莱坞的片商将影片的中国大陆发行权授予中影,如果是现在,那中影直接找到各地院线,联系看片会,安排档期,分帐比例/拷贝数量等等,以上问题一一谈妥,就可以造势上映了;如果是在九十年代,中影先得把各地分销商找来,什么A省电影公司,B影集团发行公司,通过转让、竞拍方式把区域发行权发下去,再由这些区域发行机构继续往下联络到各地的电影院。九十年代末,这些独立区域发行单位至少能凑够三十家,基本是一省轮到一个,其中还有一个区域有多家发行机构同时存在的情况,譬如陕西省,既有西影,还有一个陕西电影发行公司,两家互不统属,都拥有本省内的发行权。

      从事销售的人看了我前面的话,听着很熟吧。这个改革不就是由“全国总代理—区域代理—零售—消费者”变成“全国总经销—连锁加盟店—消费者”么,中间少一两道环节而已。

      说的没错,就是这么回事。我没从事过行销工作,但也知道流通环节越短、倒手次数越少就越容易控制成本。譬如我去中关村买硬件,经常有攒机商指着自己鼻子对我说“师傅,就挨我这攒吧,我是某某牌的代理,从我这拿货比别人便宜”云云。

      《鸦片战争》就是在这种混乱繁琐的渠道下发行,若是电影院(零售商)与地区发行(区域代理)之间有什么猫腻,全国总代理是很难了解真相的。

      就是这么一个谁都明白的道理,按理说早改加以推广了,之前也搞过多年的“试点”,但在某些拖拉的官僚作风影响下,直到02年才正式批准全面施行。

      • 家园 【看来搞影视的人】也可以是会思考的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不会思考的都去中宣部审片了
        • 家园 坚决不看国产片的路过

          这里的国产片特指由大陆从业人员担纲的片子 不是我有偏见 而是觉得大陆从业人员忒不地道 像集结号 本来听同事热捧说很好应该去捧捧场支持支持之类的 也有点心动 结果到了影院一问 居然是发行方特别要求上映前两周不能打折 不能用折扣票(特地说明下俺赶着周二全国特价日去的 手里头也有那影院的折扣票)kao!没问题 不欢迎 俺们不看就是了

          btw之一:俺几个同事已经指天发誓以后向我学习再不看国产片

          btw之二:看进口片从来没遇到周二不打折 折扣票不能用的情况

          • 家园 反对,反对!

            个人感觉怎么是国产片越来越来好,香港片越来越能扯,根本没有80年代和90初拍的好看!!!

            • 家园 港片的确是越来越逊了

              现在也很少看了 这两年看的 感觉就去年的港版一线声机还凑合 可惜是翻拍的

          • 家园 因为买不着票就嚷嚷不看国产片

            这种心态怎么能欣赏真正的电影呢?没办法,我就基本上只看国产片.就算电影票再便宜,5刀6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