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罗长裿和清末西藏的乱局(一) -- 王树

共:💬503 🌺21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尹这人政治上压根没远见

              共军席卷西南,横扫西昌的时候,他一个瞎子,居然还和国军鬼混在一起到处跑

              • 家园 我倒不觉得,避乱而已

                尹退出军界后,逍遥在外,然而也是成都的社会名流,五老七贤之一,有什么不好摆平的还要请他们出面协调,不过49年情况不一样啦,都不是他们早已平常熟悉的人,所以出去暂避一下,乱世时候事都可能,要不没准儿落得像夏之时那样。

              • 家园 尹和袍哥的关系太密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家园 民元时尹昌衡拼命阻拦滇军

                的确有器小之嫌。后来他的军队只打到恩达,往西再不能进一步。要是有滇军在,分兵进击,可能会好些。

                不过滇军操的心也不是很正,一是刚打下盐井就想让中央把盐井划归云南。你滇军到底是去征藏还是来抢四川地盘来了?中央让他们撤,还一肚子怨气,当然这事中央有责任,开始没有明确用兵的范围。二是狮子大开口,问中央要军费,不给军费就不进兵,所以中央干脆让他们撤。

                如果滇军真的是一心为国家出力征藏,何不高姿态一下,直接声明,我只是借地路过,事毕之后一定璧还。看尹昌衡还能说什么。各怀私心,吵吵嚷嚷,屯兵不近。

                民七大溃败的起因也是川滇内战,而川边的兵力内撤助战。内乱不已,外侮自来,事焉得不坏?

    • 家园 【原创】六十九 康藏前线(五)

      在尹昌衡电请中央让滇军撤出盐井的前一天(9月12号),蔡锷致电政府,称尹昌衡军队军纪不好,而此次平藏,首在攻心,川军军纪不张,殊为可虑,请求正军纪:

      此次滇军到处,声威既震,番民望风归诚,乡城、公噶岭等处争来投诚,川边大局指日底定。惟据投诚者诉沥,川军在河口(雅江)颇有淫掠,藏民怀恨,实归向我军等语。查此次靖川边之乱,奏平藏之绩,首在收拾向心,斯言若确,洵为可虑。当电商川督,各申禁令,倘有淫掠,即杀无赦。川滇官长,皆得执法。……

      蔡锷9月13号接到尹昌衡让滇军从盐井撤退的电报后,回复为:

      西藏为川滇屏障,宁静山以东,蜀省应善为经营之,自去冬迄今,仅以空文号召,未见一兵出关,坐使叛番构乱,迭陷川边,谁之咎欤?滇军奉大总统西征之命,应巴塘、拉萨求救之请,顾全民国边防大局,克日出师,右规乡城,左规盐井,以为川军攻里、巴之声援。今盐井收复已廿余日,乡城投诚已一月余,犹不肯自由至塘者,一则为川军留有余地,以敦睦邻之谊;一则顺候大总统明定权限,以为措置之方。西征既为国防问题,军费应由各省分担,本军非有大宗兵饷,非得中央命令,必不再越雷池一步,决毋庸代为过虑也

      接着,蔡锷又9月16号(据殷承瓛电)致电政府,称藏民喜滇军而恶川军,并请政府明确划分川滇的用兵区域,要求把盐井划入云南:

      现闻川军在炉墦河口一带,言与我军恶感甚深,决不允滇军入藏等语。而滇军所至,僧俗欢迎,投诚之禀佥称川军苛虐,死不服从,如滇政府能以待中甸蛮徭之恩,转待藏民,使藏地永久隶滇,藏民亦誓死归滇辖,不再反汉等语。查川军迟发不进,实因蛮民强者死据,弱者逃亡,粮草无人支应故也
      (请中央)明下命令,划清川滇用兵区域,以宁静山东之巴理两塘及川边乡城一带归川经营,惟山南之盐井地方距阿墩子四站(指四个驿站,约三四天行程的意思),为滇边门户,实我军入藏必由之要路,其山西之江卡、波密、杂隅等处,与滇边相近,向不属川者,均归滇军抚剿。如此划清区域,各有权限,庶不致彼此冲突,贻误大局。我军士气甚壮,藏民归化甚切,失此不收,殊为可惜。……

      蔡锷发了这封电报,觉得说得还太轻了,于是在同一天又(据殷承瓛电)发了下面这封:

      藏地辽阔,接壤川滇,区域不分,则权限不明,不惟剿抚无所适从,即川滇亦动生龃龉。前清划分疆界,以宁静山东属川,山西属藏,而盐井一隅,僻在山之西南,为滇边门户,亦我军入藏必由之道路,乃川督屡阻滇军,而巴塘久困之军民,又情急求救,迨我军克复盐井,返解巴围,而顾占文又来函阻进,起灭自由,情同儿戏,滇人朴勇,何能堪此。
      倘滇军以盐井为根据,分三路出师,甲趋江卡出昌都,乙趋长春坝,丙趋波密。甲乙两路会于洛隆宗,经川自榆与丙师会于江达,距拉萨仅八日,则其围自解。刻由印度转来拉萨告急文电云:自旧历二月被围,至今易子而食,拆骸而炊,危惨之状,不忍卒闻。而川督尚在炉城,遥遥八千里,必待其解拉萨之围,则我汉族万余,亦将索之于枯鱼之肆[1]矣。……

      注[1]:枯鱼之肆,指干鱼店,喻困境、绝境。典出《庄子·杂篇·外物》:“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周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肆!’”

      这时候,政府早就三令五申不得冒进,不要越过江达(实质是放弃拉萨),这篇电文又提拉萨的惨状,不知道是不是这点激怒了政府,政府当天回复蔡锷:

      前次电令滇军规复盐井,因恐川军一时不能遽达,现该军既剿抚得手,已拨营往攻盐井,如该军已到,滇军自可撤回。望即转饬殷司令准照办理。

      蔡锷收到政府的命令后,不服,又做争论,称尹昌衡虚报功绩,尹声称占领的地方,滇军侦察队没有发现任何川军的痕迹。而且还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称达赖转达滇军:藏民甚愿结好滇军,和滇共享共和。蔡锷9月18号致政府的电文:

      (尹昌衡)来电谓克复理塘、昌都,进取乡城、稻坝,收复江卡、乍丫,进捣盐井、杂隅,实为预占地步计……但确于何日克复,何日收复,由何方进取,由何人进击,甚愿勿作伪行,为纯盗虚声者。
      本军侦探队来往于江卡、昌都间,但见噶伦夏旦统大军驻嘉玉桥(一作嘉裕桥,在洛隆宗附近的怒江上),声言世与川军不共复载者。达赖转来[2],藏民甚愿结好滇军,共享共和宁静山以西渺不见川军之踪迹形影也

      注[2]:指9月12号,札夷、毕吐两地的大喇嘛等向滇军征西司令殷承瓛会禀:奉达赖命令,自古藏与云南和谐无嫌,闻云南兵攻藏,命兵事体,难免骚扰百姓,此面愿意共和,速赐一音,以便转禀达赖,愿了此事等语。

      袁世凯一看不出面不行了,于9月20号致电蔡锷,解释让滇军撤回的原因:

      查自前清设立川滇边务大臣以后,西至察木多等处,南至盐井等处,均已划给川边区域,先后派员设治,原电宁静以东属川,以西属藏等语,殊与今年事实不符。所称援藏一节,现饷款难筹,英人干涉,民国初建,岂容轻启外衅,已交国务院速议办法,保我领土主权。至川边剿抚,尹督既自任专办,筹兵筹款,皆由该督经营,滇自不必与争

      袁世凯明确了放弃进攻拉萨,剩下的事情只有川边剿抚,滇人自然没有理由插手了。

      滇军征西军司令殷承瓛接令后,大是气愤,于9月23号,致电政府,大骂了一通:

      (中央)忽饬(滇军)驻(盐)井,忽饬还滇,承瓛甲胄一身,本可应机作息,而数千健儿,分道驰出,一瞬千里,何能操纵自如。在承瓛号令不一,既已大失军心,在钧院朝令夕改,亦恐有妨军政。进既不可,退又不能,狼狈之间,责言交至,自言及此,亦难堪矣。
      (本段是针对尹昌衡的“倘两师同时并进,无地可容,互碍滋多”)夫寥廓无限,幕天席地者,此万里乌斯也(乌斯,指西藏,明朝称西藏为乌斯藏),驱川同胞七千万众以实之,不过恒河之一沙,太仓之一粟耳。川滇两军共为数千,何所谓不能容者。此可以觇川人之器,见尹督之量矣。……
      浮夸之言,亦无辩驳之价值。不知究竟川军现发若干人,占领若干地,何时克复巴、里,何时直抵拉萨,尚悉明确指示,破我军盲。否则别命上将,立统六师,风迅雷厉,荡平乌斯,此上略也。不然则划分区域,明定权限,申命愤勉,有志之某某省,明出间攻,分道合击,此中略也。再不然令近藏各省,相机殖边,以防为剿,以屯为守,观衅而动,进退裕如,此下略也。……
      徒靡粮饷,夸大纸上军旅之声,忽进忽退,仰外人之鼻息,以为动静,(则全藏之地),转瞬沉沦。莫如先发大命,饬滇班师,将来亡藏史上,若挂有西征滇军之一姓一字,滇军虽死,不为雄鬼,以夺其魄,亦为厉鬼,以击其脑。……

      点看全图

      盐井,清朝时属四川

      点看全图

      盐井,现在属西藏

      关键词(Tags): #西藏#罗长裿#川边#地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觉得蔡松坡这里有点过了

        许多事可以做, 但不能说, 现在这样和川省, 中央政府的电报口水仗, 除了增加各方的不和睦, 没有别的建设性意义.

        虽然他说的都有道理, 但不应该这样直通通的吵, 我觉得应更婉转些,给对方留点面子.

        • 家园 原因比较复杂

          清朝的时候西藏的财政开支都是来自于四川。所以四川就认为西藏是自己一省的是事情,不让别的省份染指。

          清末民元的时候,川边接连失陷,川省天天说出师,可是昌都、巴塘都被围了几个月,还是没有动静。川省自己不出兵,也不让别人出兵。声称川省的兵力够了。

          川省的兵力是够,可以老在那里不动,不还是白搭。

          中央的问题最大,主要是没下决心打入拉萨。如果完全不想入藏,那最初就不要同意滇省出兵;但中央犹犹豫豫的,同意了两路出兵,但事先又不划清楚区域,只一个模糊的援助巴塘。川省就有理由了,我自己可以搞定巴塘,你滇军不用来了。中央后来下了决心不入藏,滇军就没有理由呆在盐井了,只能打道回府。

          滇军本来的想法,是从野人部落穿过去到拉萨,可惜要价太高(我感觉应该不会比在青藏高原的正常行军花更多的钱),中央显然没那个钱。后来殷承瓛提的西征计划,张口就是四百万军费,这是趁机讹钱,可能也是中央打发他们回去的一部分原因。

          川、滇、中央三方都有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送花!!
    • 家园 【原创】六十八 康藏前线(四)

      蔡锷的建议,我个人觉得可行性还是非常强的。穿越野人居住区,好处正如他在电报里所说的,既无兵阻挡,又气候温和,进可以打入拉萨,退可以经营屯垦,杜绝外人觊觎。这些野人区域,我并非一无所知,相反,我全有资料:怒、俅、察隅、珞瑜,夏瑚都招抚过,都绘有地图,察隅一带,程凤翔部就熟悉得很;再往前的白马冈,征波密的时候,边军至少有两个营都进去过,其中就有顾占文营,他们都有这个地方的道路险要等信息;出了白马冈,就是工布,从这里往西到拉萨都是大路。

      从这里一路开过去,大约一个月就可以到达拉萨,绝对比走大路,走一路打一路要快。可惜,政府害怕英人,否决了蔡锷的建议,令滇军援巴塘,和川军在巴塘会合。这一否决,惹出了以后川滇之间无数的口角。按蔡锷原来的计划,滇军和川军没有交集,滇军所经地面没有川省管辖的。而现在令援巴塘,则滇军必须进入川地。

      8月19号,滇军征西军司令殷承瓛率部抵达丽江,随即作了如下部署:滇军分两路北上入川,西路以李学诗为前卫司令,以郑开文为左纵队长,率步兵四大队,骑兵一分队,炮兵、机枪兵各一小队,取道由维西入盐井,进窥巴塘;东路以姜梅龄为右纵队长,率步兵三中队,骑兵一分队,炮兵、机枪兵各一小队及杨汝盛的西防国民军,取道中甸直趋定乡,稻坝一带,进窥里塘。司令部及其余各队暂驻丽江,相机进止。

      点看全图

      滇军的部署

      李学诗一部是先锋,出发得早,在8月15号,李学诗部的部分士兵已渡过澜沧江,在江西和藏军开打,藏军不敌,一路撤退,滇军一路追击,藏军由马佗退往梅里,又由梅里退往曹阿龙和白盐井。8月27号凌晨,郑开文、李学诗克复盐井,主帅殷承瓛电蔡锷:

      8月27日拂晓前四时,我军袭攻盐井,登时克复,军行处秋毫无犯,僧俗欢呼,争相投诚。番人历传谶语中,有“不怕四川尹都督,只怕云南殷将军”之语。

      殷承瓛的电报里已经开始给尹昌衡下药了,夸自己而贬尹昌衡。

      滇军克复盐井后,前军乘势进取巴塘,此时刘赞廷、杜培基两路援救巴塘的部队尚未赶到,巴塘的顾占文部还处在及其危险的境地:巴塘当时瘟疫流行,死者填巷;水道被断,顾营每天化冰水度日,粮食也将吃光,士卒日以草根为食。但尹昌衡唯恐滇军占据巴塘(向属四川),8月底,他电请中央,让滇军撤回盐井,称:

      川军围攻理塘,不日可下,滇军无须由维(西)援巴(塘),请由原议(指经怒、俅、珞瑜),直抵拉萨。

      蔡锷非常气愤,最初,滇军就没打算去川边地面,本就打算出维西经怒、俅、珞瑜直捣拉萨,被中央否决,令其支援巴塘。滇军从维西改道北上,向巴塘进发,刚打下了盐井,正要去打巴塘,尹昌衡就出来阻止。8月31号,蔡锷致电政府,称:

      兹有尹都督电,若滇军占巴(塘),则川军右臂全断,边藏用兵,向无联络云云,未免过虑。查藏卫毗连川滇,必两省戮力同心,始足早奠肤功。……如仍存彼此之嫌,而未谅兄弟御侮之意,则滇军惟有退保疆隅,防番氛之侵轶,藏中之事仍请川军独任其劳,应如何办理,伏候核示。

      中央的批示是:滇军撤回盐井。滇军无法,只好撤退。幸而边军刘赞廷、杜培基等几日后及时赶到,而顾占文也一直在苦撑,总算巴塘没有陷落。巴塘解围后,粮食仍然奇缺,蔡锷忙派商旅过去接济。巴塘被围几月,东路川藏大道上重镇理塘、河口等悉数陷落,南部滇藏大道上的盐井亦陷落,是以商旅数月不至。自此,商旅始来,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进入巴塘,人心由此稍定。

      关于巴塘的纷扰刚结束,川滇的又一轮争论又开始了,这次是关于盐井的——尹昌衡要求滇军撤出盐井。9月13号,尹昌衡致电蔡锷:

      理塘、昌都次第克复,巴塘大路业已疏通。已派朱支队长统率四营进取乡城、稻坝,派顾标长统带所部收复江卡、乍丫,至盐井、越巂两处,早令驻巴统领顾占文分派军三营[1],分路进击,青日(9月9号)已抵该处。请告郑队长开文,固守滇边,免致互碍
      昌都居边藏之中,已派员前往组织抚府,附近之江卡、乍丫、三岩、贡觉、同普、德格各处,均为川省防陆军十余营集中地……倘贵属踵至,无地可容,艰窘不测,尚希谅鉴。

      注[1]:越巂,今四川越西,在西昌的北边,打箭炉的东南方向,离巴塘很远,且中间隔着定乡、稻坝等仍为藏军占领的地方,不知道顾占文怎么派军过去,怀疑是尹昌衡的误写。

      尹昌衡同时(9月13号)致电政府:

      (巴塘围解后)已饬顾占文分拨两营,往攻盐井。倾接云南殷司令承瓛来电,亦拟攻盐井[2],出江卡经昌都,捣拉萨。查昌都附近之江卡、乍丫、三岩、贡觉、同普、德格各处,为川省防陆军十余营集中地,乌拉粮秣,已费周章,再加滇军危险叵测,祈大总统急电阻止。刻川军大集,秣马待发,屡奉钧命,未敢遽前,若滇军兼进,酿成交涉,则咎不在川。
      川兵力平藏有余倘两师同时并进,无地可容,互碍滋多,将来解退,又为不易。能令该军保守滇境,俾川军一意进行,故为上策;如必欲分进合击,则军令必统以一人。……

      注[2]:滇军在8月27号凌晨,已拿下盐井,滇军驻防在盐井,到现在已过半月,期间还派商旅到巴塘送粮。但滇军驻防的人数只有三哨(约三百人),藏军窥得虚实,又第二次来攻,滇军后撤两站,正准备多调部队往攻,巴塘顾占文闻警后,亦派队来攻。

      盐井,地处川、滇、藏三省交界,惹出过不少划界官司。清末程凤翔曾在此驻扎过很久。川藏传统分界线是宁静山,山东为川,山西为藏。盐井在宁静山以西,之前赵尔丰称此地为巴塘土司的辖地,而此次殷承瓛又称此地为丽江土司的辖地。我倾向于赵尔丰是对的,只是不管是哪个土司的辖地,土司在此地的管辖都非常薄弱——原来盐井腊翁寺附近的几个村子就从没交过税。一句话,盐井就是个三不管地带。后来,赵尔丰改流,程凤翔率兵击溃腊翁寺僧众,驻防盐井,盐井派设的官员这才有了实权。赵尔丰、傅嵩炑筹划设西康省的时候,盐井也是包括在内的。故尹昌衡认为盐井是四川地面,应让滇军撤出,让川军来驻防。

      但现在中央既然不让滇军出维西,则滇军要想入藏,只有出盐井一条路。尹昌衡让滇军从盐井撤出,其意就是让滇军在征西藏这件事上罢手,滇军费了那么大力气,岂肯半途而废?况且尹昌衡整体进军速度慢的很,光靠川军,能否赶得及救拉萨?

      点看全图

      尹昌衡,民元时年仅二十八岁

      点看全图

      蔡锷,民元时年仅三十岁

      关键词(Tags): #罗长裿#西藏#川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六十七 康藏前线(三)

      中央要放弃进兵拉萨的消息传出后,反对的人有很多。这里举陆荣廷和陆兴祺两例。

      (1)陆荣廷。陆荣廷,时任广西都督。他在9月2号致电政府:

      现英人欲逞,藏事日迫,眷言西顾,慨愤盈怀。民国初基,端在振刷,我如示弱,事更棘手。廷虽愚昧,拊髀增痛,愿率劲旅,效命前驱,戢[1]彼阴谋,张我国威,机不可失,逆不可纵,藏患如平,声威即震,日俄野心,或当敛戢。……

      注[1]:戢:1)收敛,收藏;2)止,停止。

      陆荣廷的话不禁让人想起了抗美援朝。

      (2)陆兴祺。陆兴祺当时已被任命为护理西藏办事长官,护理是代理的意思。他在9月2号致电政府:

      今闻函迫议和(指拉萨第一次议和),联留钟返[2],械缴兵驱,印报侨民羞愤,主权莫保,国体何存。藩垣一隳,腹部必坏,望即电饬,取销和议。并电川滇救兵星夜赴援,相机剿抚,庶不至国旗分裂,为天下笑

      注[2]:拉萨第一次议和(阳历8月份),议定的是钦差联豫留藏,协统钟颖带兵出藏。但民国政府早在5月份就任命了钟颖为西藏办事长官,而拉萨被围数重,和外界消息早已断绝,是以谈判时英人知道这个任命,而联、钟不知,故协议中议定的是联留钟返。议和成,消息始通,联豫收到钟颖的任命后,大喜,认为自己不用死在西藏了,当即宣布了这个任命,通知噶厦,然后飞也似地出藏。按照协议,钟颖本已做好了走的打算,这时一收到任命,只好留下。中央没有料到联豫竟然会出藏,频频发电阻止,按发电的时间,应该能赶得及,但是不知何故,联豫最终得以出藏返京。联豫一走,西藏方面就宣布不认钟颖,“只知钦差,不知长官为何物”,要把钟颖赶走。随后,拉萨第二次被围。

      陆兴祺说国旗分裂,是因为当时的国旗是五色旗,从上至下为红黄蓝白黑五色,对应汉、满、蒙、回、藏五族,表示五族共和。若藏独立,国旗就可能沦为笑话。五族共和,在当时也闹出不少问题,如廓尔喀(尼泊尔),传统一直是我国的藩属国,但那时实际上已为英国所控制。听到“五族共和”后,他们的官员曾问钟颖:“我们是五族的哪一族?”简直像是英国人派他们来笑话民国的。

      点看全图

      五色旗

      早在8月17号(尹昌衡刚刚出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就称如果中国军队不停止进攻,则英国将“不承认中华民国,并以实力助藏。”其实,按照1906年唐绍仪和英国人签订的《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的第二款,“英国国家,允不占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英国人无权干涉。1909年,钟颖率军入藏,英国人虽然也进行了抗议,但最终并没有武力干涉。此次虽又以“实力助藏”相威胁,未必就会真的出兵。

      不管怎么说,袁世凯下了决心,征西军不入拉萨,三番五次严令尹昌衡的军队不得过江达,江达是前清赵尔丰边军所到的最西边一点,距离拉萨还有数日程。袁大总统当时也是内外交困。内部不服他的人很多,不久后爆发的“二次革命”就能说明问题,外部,当时还没有一个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征西军不能过江达,在川边这一带活动还是没有问题的,而现在川边还有不少陷落的地方没有克复,实际上各路征西军费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平定了川边大部分地区。

      尹昌衡派出的北路,由刘瑞麟率领,调度得当,行军迅速,阳历8月31号,昌都解围,9月上旬,巴塘解围。南路,由朱森林、陈步三带领,军纪不好,行军也慢,河口(雅江)、理塘距离打箭炉只有几日路程,却比远在二十余日路程之外的昌都拿下得还晚,两地都是9月份才克复,而朱、陈两部川军死亡亦甚多。

      再看滇军这边,蔡锷于六月十四日(1912年7月27号)接到派滇军入藏增援的命令后,命滇军参谋厅总长殷承瓛(huán)为西征军司令,率队进发。蔡锷认为川滇两军若先会师巴塘,再行进藏,不仅粮秣难继,而且可能扩大由鼎革以来所引起的川滇两军之间的矛盾,因此主张滇军经维西及西藏东南地区(指察隅、珞瑜、白马冈等地)直趋拉萨,这样既可缩短路程,又可形成军事上的有利态势,使“滇犄其南,川捣其东,首尾策应”。袁世凯(因没有下决心打拉萨)不同意蔡锷的主张,而令滇军取道中甸北上,先支援巴塘,以固滇边门户。

      蔡锷的这个计划,还包括了经营俅、怒[3]、珞瑜等野人部落居住地,以免其为敌所有,固我藩篱。蔡锷指出通过怒、俅、珞瑜进兵的好处:

      出维西经怒、俅、珞瑜,可直达拉萨,虽工费艰巨,既无封冻梗塞之虞,又有富庶屯垦之资

      注[3]:俅指俅江,即独龙江;怒指怒江。俅、怒在此处是指云南西北部的俅江(独龙江)和怒江区域,该区域和察隅的东部和南部相接,当时是外人罕至的野人部落居住地。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和光绪三十四年,夏瑚曾巡视此地,著有《怒俅边隘详情》(友情提示,请不要和宣统三年夏瑚巡视原梯龚拉、木牛甲卜和妥坝相混。夏瑚在边地为官多年,先后数次进入野人部落居住地)。当时,此地和察隅等地一样,都为外人所窥伺。

      点看全图

      怒俅地区(红色椭圆区域)

      点看全图

      蔡锷的计划,出维西(黄方块),经怒、俅、察隅、珞瑜、白马冈至拉萨

      中央一是没钱,二是没下决心打拉萨,回复蔡松坡的是:

      宏规远略,良深钦佩。惟国势孱弱,动多干涉,兵临藏境,暂希勿派大队,或先前赴侦探,审时而动。至款项一节,现在不便借,困难已极,请执事先为筹措,一俟款可周转,当为接济。

      也就是说算了,算了,有本事你自己筹钱,派个侦探队去侦探一下。

      关键词(Tags): #罗长裿#西藏#川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