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战略 -- 任爱杰

共:💬77 🌺348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俄罗斯眼里的“中原”是西欧,
          • 家园 讲个笑话:苏联笑话

            问 在各地建成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前面是说 在 第比利斯不行,因为导师说:共产主义不在山那边......(又 外高加索三国 地理上算亚洲)

            后面 问到:能否在瑞士建成共产主义,回答:当然可以,但是有这个必要么?(不过话说列宁曾在瑞士住过一个阶段,也试图拉当地一些工人参与革命,反响很弱)

            最后问:能否在巴黎建成共产主义,回答:当然可以,但那实在太可惜了

            俄罗斯帝国时期,贵族和中产都学法语(也有学其它语种的,但法语最吃香,托尔斯泰自传体小说就提到 很小就学习法语),出国就在巴黎混——然后偷情就找法国人 小仲马和巴尔扎克都娶了俄国贵妇

            所以俄国知识分子还是很吃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文化的那一套的,虽然血缘上俄国贵族和德国贵族联姻更多

    • 家园 产业结构调整很大程度上是古代中国经济学中"本末之争"的现代版

      现代的"本"基本上可以看作农业重工业,"末"则为轻工业商业.细节不同,但是实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外来压力严重或经济虚弱时便重本抑末,外来压力减轻,同时"本"上有了一定实力后便会出现"舍本逐末"的局面.这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循环往复屡见不鲜.共和国的历史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影子.

    • 家园 【文摘】中国东南亚战略论

      曾品元

      登九天之高而览中国四周,哪一地区是中国的生死之门?哪一地区是中国安全的受力软点?哪一地区受中国影响最深?哪一地区地缘上最有求于中国?东南亚!东南亚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东南亚之对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东南亚之对中国并非只具一般意义上的重要性,而是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极端重要性。仅以下三点就足可说明。

      第一,东南亚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起跳板

      19世纪是中国由挺直站立到被西方势力打得趴倒在地的时期,20世纪是中国由趴倒在地到将西方势力扫地出门而得以重新站立时期。所以,此期勉强可说是中国“穷”的时期,也即中国独善其身时期。然数千年来的中华文化所孕育出的中华精神,大旨却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要兼济天下。兼济天下的前提是“达”。中国能不能“达”?这似乎无需论证,看看历史就可以了。公元1840年前,中国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所能产生的地缘影响,丝毫不亚于美国在当今生产力条件下所能产生的地缘影响。为什么会如此呢?中国国大民众,人才辈出,外则半陆半海,内则莽莽三大江,万里磅礴,无边无涯,物产虽然多样,文化却是一统。此客观条件乃是中国五千年不绝文明之根基,更是中国必然发达之原由。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过程的集合体。说中国必然发达,并非就说中国已经发达。它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它没有我们计划中的那么遥远,要等到50年之后,却也绝非就在眼前。至于到底是什么时候,这似乎并不打紧。打紧的是,我们必须明了中国现正处于发达国家的前夜。明了了此点,我们目前急需做的,就不是想着如何抬起头来去兼济天下,而是要低下头去以踏准兼济天下的起跳板。

      中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以自己的国家作起跳板,跳到了地区大国的台阶上。而今中国要跳向一个更高的目标,也就是要在不久的将来,要跳到世界大国的台阶上,就不能再以中国为起跳板了,那是独善其身时期的产物。兼济天下的起跳板只能选定在中国的周边。如果将中国的周边划分为中亚、南亚、东北亚和东南亚四大块的话,哪一块最适合于作目前的起跳板?这首先得由世界发展大势所决定。世界发展大势从时空上讲,其移动方向由东向西,从中亚经地中海、西欧大陆、英国到北美,而今又由北美回归到亚洲东部。显然,如选择不位于亚洲东部的中亚和南亚作为中国跳向世界大国台阶的起跳板,那就是逆势而动,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那顺势而为、事半功倍的地方会是东北亚吗?且不说中国对东北亚之日韩能产生多大的政治影响力,仅东北亚之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理位置,中国就难以弃东南亚而取东北亚作为踏上世界大国的起跳板。而事实上,中国之所以必须选取东南亚作为实现目标的起跳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东南亚本身的社会、自然结构。

      东南亚的社会、自然结构,大体上可以说是全世界社会、自然结构的缩影。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形态,也有世界上最落后的经济形态;既有世界上最纯粹的资本主义,也有世界上最纯粹的社会主义;既有世界上最极端的宗教派别,也有世界上最宽容的伦理道德;既有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种族、宗教冲突,也有世界上难解难分的民族争端;既有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领土纠纷,也有世界上各执一辞的海洋争执。更不可思议的是,东南亚就连纯地理上的构成都跟世界整体上较为相似。世界陆地不是散布海洋之中吗?东南亚又何尝不是!世界有纯陆地国家,有半陆半海国家,有纯海洋国家,东南亚又何尝没有!世界上有海洋,有海峡,有半岛,有海岛,有群岛,东南亚一个都没少。总之,东南亚是跟世界整体最相似的地区。这些相似性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吗?意义重大。我们这个世界太不和谐,太多冲突。这种不和谐和冲突的局面目前虽未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利益,但随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利益的迅速增加,它将来必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是以中国不得不予之以高度关注,且关注的程度,20年之后必不亚于美国。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以使此种不太和谐的世局向较为和谐的世局方向发展。然而,事有可为与不可为。以中国之国力,目前不可为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消解冲突(这仍是美国或联合国的事)。目前可为的,是在与世界有相似环境的东南亚区域范围内谋求消解冲突。如果这一目的达到了,我们就成功积累了处理

      国际困境的经验。而这一经验,显然具有普世意义。一个象中国这样的能为世界贡献具有普世经验的国家,难道还不会瓜熟蒂落般成为世界大国?至此,东南亚之对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所起起跳板的作用,也就再明白不过了。

      第二,东南亚是中国牵制美日的制高点

      中国的崛起如太阳之东升,是包括上帝在内的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但阻挡不了,并不等于它不会受到阻挡,某些时候乌云看上去就仿佛阻挡了太阳的升起。人世间不仅信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很多(我由衷赞美他们),而且信奉这一理念的国家也不少(我同样由衷赞美它们)。那么,有哪些国家想遏阻中国的崛起呢?如单从意愿上说,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最不希望中国崛起,或者说它们最不希望中国按自己选定的方式崛起。然而,在无序的国际社会里,美好的意愿从来都需强大的实力做保障。印度是有极强的意愿遏阻中国的,可它有这个实力吗?无论以哪一个指标来衡量,印度的实力都不如中国。历史已经必仍将证明,印度遏阻中国的任何努力都必定失败(但印度决不会放弃以遏阻中国为名而达其称雄南亚之实的)。俄罗斯有遏阻中国的意愿,但这不是来自俄想保持其对中国的某种优势地位。它相对中国来说,除军事外,已没有任何优势可供保持。俄遏阻中国,更多的是来自它想对其既得利益的维持。它在近代中国攫取的不正当利益实在太多。如今它衰弱了,怎不担心装进兜里的东西又要掏出来!所

      以,它很希望中国不要过于强大,至少是希望中国不要过快强大。从这点上说,中国当反制俄罗斯才对。可现今国际政治大格局容不得中国有太多的选择空间。当上个世纪末俄罗斯气若游丝且大兵压境时(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中国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倒伸出援助之手,并最终帮助俄罗斯摆脱了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此举实属不得已。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东部之美日两国对中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

      美日是当今世界最具意愿又最具实力遏阻中国崛起的两个国家。先说意愿。形式是内容的反映。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日发轫并热炒的“中国威胁论”,可说只是一种形式,它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遏阻中国。美日同盟本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它理当随冷战的结束而结束。而事实是,它非但没有结束,反倒变本加厉,通过新的防卫合作指针得到了全方位的强化。其强化的目的是什么?不会针对俄罗斯,更不会针对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它只可能是针对中国。那美日为什么要遏阻中国呢?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这解释不了中美日三国在冷战时代联手遏苏的客观事实。是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差异?中日同遵儒家文明,同守亚洲价值观。是国际市场份额、技术制高点的争夺?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尚远没达到要让美日遏阻中国的地步。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日念念不忘要遏阻中国呢?人有财有势了,就有做老大的欲望。国家作为人的集合体,发达了自然也会有做霸主的欲望。由于国家可供驱使的物力和财力远较个人为大,是以国家谋求强权地位的欲望会更强烈。还是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汉斯? 摩根索说得好,国际政治即争强权。中美日联手遏苏时,是美挟日同苏争强权。而今苏联不复存在了,中国强大起来了,美日就要联手同中国争强权(尽管中国无意同世界上任何国家争强权)。这其中,对日本来说,它要竭力保持自己在亚洲的强权地位(至于能不能保住,那是另外一回事);对美国来说,它要竭力保持自己在世界的强权地位。其实以美国在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及中国同它数个等级的国力差距,它是用不着急于遏阻中国的。但美国国大心大目光大,想把自己独一无二霸主地位尽量保持得久一些。只是自己的发展步伐已无法加快,才不得不出此“遏阻中国”的下策来。尽管美日遏阻中国是其实力与中国差距相对缩小的结果,但美日仍未失遏阻中国的实力。日本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如按汇率计算,是中国的4倍。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决定意义的科研开发能力上,中国尚只可望其项背。军事上日虽因美国和本国宪法制约,暂不能同中国整体抗衡,但一旦它放开手脚,便能迅速弥补差距。而美国呢,无需比较,无论是其硬权力还是其软权力,都具遏阻中国的实力。如果它愿意,还可打持久战。

      中国别无选择,只得应战。应战的手段多种多样,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军事上的、组织上的、制度上的和外交上的等等,凡有助于减缓美日对中国遏阻作用的,无疑都应纳入中国应对方策之内。但无论何种方策,都得有一个发挥作用的具体空间,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全面考量中国周边地缘环境,能供大多数方策在同一空间里发挥作用的,就只有东南亚。目前,中国在中亚的影响,恐怕只限于政治和外交上,且影响远不及美俄两国。印度是南亚的当然霸主,中国在南亚受印度杯葛甚深,其影响也只限于政治和外交而已。中国在东北亚的影响虽然是全方位的,但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鲜明特色,是资源价值和地缘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合二为一。东北亚既非地缘中心,更非资源中心,它对美日两国的资源价值和地缘价值也就相对有限。中国如以之为基点牵制美日,很难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极致效果。而东南亚呢,它在美日的全球地缘战略中,既有资源价值(锡、天然橡胶和油气),又有地缘价值(经济、石油生命线)。如仅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视点,则东南亚的资源价值和地缘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恰好合二为一!这就是说,东南亚既是美日牵制中国的战略制高点,但同时更是中国牵制美日的战略制高点。那为什么又说在东南亚,中国牵制美日比美日牵制中国效果会更佳呢?这一方面是因为美日牵制中国的手段远较中国牵制美日的手段为多,另方面是因为美国对东南亚的影响虽是全方位的,但其地利和人和两大条件均不及中国,而日本对东南亚的影响仅限于经济层面而已。

      第三,东南亚是中国施惠海外华人的试验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庞大外资对中国内地的注入。然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所引外资中的八成来自海外华人。这种对中国并不十分有利的外资投资结构,如今已随资本的全球化流动而大有改观。但不论全球化运动如何发展,海外华人由于其巨大的资本实力和与中国大陆骨断筋连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上,都得把它作为一支战略力量来考虑。那中国究竟该如何处理同洋洋三五千万海外华人的关系呢?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国也不可能按原先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同海外华人的关系。否则,就必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如果我们以世纪为单位来对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关系进行分期的话,20世纪基本上可说是中国大陆受惠于海外华人的时期。而今中国在海外华人的推动下(无论有心无心),发展了,强大了,是到投桃报李的时候了,因而21世纪基本上可说是中国施惠于海外华人的时期。这一时期里,海外华人将会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他们既得利益的可靠保障,更是他们未来利益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中国的国家利益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是结为一体的。这样,在某些特殊时刻,当中国需要通过海外华人以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时,就能心发手应,大大减少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运作成本。而对于国际上部分国家所谓的海外华人是中国的“特洛伊木马”、“第五纵队”等推己及人式的攻击,中国大可嗤之以鼻。然

      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尚非常缺少施惠海外华人的基本经验。为此,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尽快积累经验。如何才能尽快积累经验呢?如果我们从地域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话,则该地域必须满足这么几个条件。其一,它应该是涵盖最多海外华人的地区。人数越多越具代表性;其二,它应该是产生过并仍将产生最棘手华人问题的地区。产生的问题越棘手,就越能尽快地积累应对困难的经验;其三,它应该是同中国大陆关系最密切的地区。关系越密切,暴露的问题就越快、越多,积累的经验当然就越快、越丰富;其四,它应该是海外华人最活跃的地区。一个华人不活跃的地区,怎能为中国处理同世界范围内活跃华人的关系提供经验?能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全球就只有东南亚。

      先看条件一。人们常以“凡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这等夸大的说法,来形容华人的人数之多和分布之广。但是言没能表达出华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极不均匀的基本事实。按地区分,华人有三大集中区,分别是亚洲、美洲和欧洲。但其中仅亚洲就占了海外华人总人数的八成半以上,东南亚又占了亚洲华人的九成以上。这就是说,东南亚占了海外华人总人数的八成左右。按犹太人“八二最优”原理,只要我们处理好了同八成海外华人的关系,我们就基本上能处理好同所有海外华人的关系。东南亚华人不正具此比例么?

      次看条件二。自秦汉至清咸丰十年(1860),历朝历代对华人移民都是出前力加禁止,出后归为化外之民。而在华人移民产生最多的近代,又正值中国国命最为不济之际。这就注定了华人移民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纳入国家有效掌控之中。试想,成百上千万人跨区域或跨国界的无序流动,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如果华人流入的地区其自身又存在诸多导致社会不稳的因素时,那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历史上印尼和越南的排华事件就是典型。东南亚早就存在巴尔干化现象,将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中国尚没有足够强大前,最易、最多可能产生最棘手华人问题的地区,仍必定是东南亚。

      再看条件三。东南亚地理上距中国最近,华人移民人数最多,产生的华人问题又最棘手,那它同中国大陆关系最密切,也便在情理和逻辑之中了。然导致东南亚同中国大陆关系最密切的带根本性的因素并非这些。真正使东南亚同中国密不可分的,是它同中国深远的文化联系和频繁的经贸往来。现在我们更关心的是,这种文化联系和经贸往来将会是加强还是会削弱呢?就经贸往来而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之中,加强还是削弱,不言自明。就文化联系来说,中国的经济、军事等硬权力如旭日东升。硬权力产生软权力。文化影响属软权力。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核心国家,本就跟中国关系密切的东南亚,能不在文化上更受中国影响吗?

      最后看条件四。判断一个地区的华人活跃与否,不单要看它的经济实力,更要看它在所属区域内对社会各个层面渗入的深度和广度。欧洲华人多活跃于经济领域,北美华人多活跃于科研、商贸和教育领域。东南亚的华人呢,凡欧美华人活跃的领域,他们也都活跃其中。而欧美华人不大涉足的领域,比如地产、金融、政界甚至军界,东南亚都有华人活跃其中,真可谓群星灿烂。新加坡、泰国便是明证。

      完全可以这样说,东南亚既是世界的缩影,也是海外华人世界的缩影。它不仅是中国跳向世界大国的起跳板,也是中国施惠世界华人的试验田。只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是,既然东南亚对中国如此重要,那它对世界其他大国也会极端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不想中国崛起的国家来说。那么,这样的大国会是哪几个呢?

        

      中国在东南亚所必须面对的二支力量

      1511年前,东南亚大体上可说是中华帝国的边缘区。区内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但自1511年西方殖民势力首次侵入东南亚直至2001年的490年时间里,中国在东南亚曾经直面过几乎所有最能代表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这些国家按进入东南亚的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前苏联。光阴荏苒,大浪淘沙。到如今,曾在东南亚一度叱咤风云的前五个国家葡、西、荷、英、法,其在东南亚的势力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随着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高涨而灰飞烟灭了。作为前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当它在2001年正式宣布完全撤出其在越南的军事设施后,俄国在东南亚的势力也随风而逝。中国长期以来受南北夹击之虞,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东南亚的地缘结构向中国急剧倾斜!中国以东南亚为起跳板跳向世界大国地位,面临着从未有过的良机!审视这一良机,“喜”是我们所必须有的,这有利于我们振奋精神,把握良机。但“忧”更不可少。古人云:“夫圣人虑事,未虑成功,先虑失败,终以不败”。中国智慧的代表人物老子也曾有言:“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那么,我们在东南亚该“病”些什么?如果将中国获取世界大国地位称之为一场革命(它事实上就是一场革命!),那我们就必须牢记一位千古伟人的教导,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区分“敌”“友”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敌”“友”,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此时为敌者,彼时可以为友。此时为友者,彼时又可以为敌。日美关系可作例证。衡量“敌”“友”的唯一标准,就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综合起来看,中国在东南亚必须先以“敌”视之而后才能做到“化敌为友”的力量有二支,那就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是中国在东南亚最难对付的一支力量。这不仅是因为美国无与伦比的强大,更因为美国在东南亚已是树大根深,撼之甚难。19世纪晚期,美国在世界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工业总产值占世界首位的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同期,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迅猛崛起。这三大国的同时崛起,使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后起国家为追逐最大限值的资本利润,强烈要求按新的国家实力对世界市场和资源配置重新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牌。美国棋先一着,并以理论开路。1890年,海权理论的创始人马汉《论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一文重磅出台,美国家决策层对其青睐有加,随即决定在太平洋建立自己的海洋霸权。当然,美国不会为了霸权而霸权。它在太平洋建立霸权是为了能侵入远东,尤其是中国。而欲进入中国,就必须先找到一块踏脚石。当时尚在西班牙手中的菲律宾,恰好就可充当这样的一块踏脚石。美于是找寻借口,于1898年发动对西战争。以当时的美西实力对比,战争的结果当毫无悬念。但美败西并等于美得菲。事实上直至1902年,美国经残酷的战争才在菲律宾建立起殖民统治。也正因为经过了残酷的战争,美才在菲律宾站稳了脚跟并直至现在。

      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其在远东的巨大利益仅靠在菲律宾这么个小地方站稳脚跟,显然十分缺乏战略回旋余地,它必定要抓住每一个机遇扩张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能给美国提供这样的机遇,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为美国提供了。机遇的提供者,不是东南亚国家,而是日本。1940年,日在试图北进以与德意东西合击苏联的努力失败后,遂掉转矛头挥师南下,以夺取其急需的石油、橡胶和锡等战略物资。为能确保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日就得先将正在对其进行制裁的美国力量挡在西太平洋以东。1941年12月,日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了致命的威胁。为维护其权力并暗含扩张其权力之意,美随即放弃中立地位,于1942年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共倡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同年,因美国认为保卫中国是保卫美国的关键,遂将东方战场划成多个战区以利作战。作为东方战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东南亚战区

      的单独设立为美国势力渗入东南亚提供了空间条件。1945年美国在日本败降之际,高瞻远瞩,通过掌控盟军在东南亚的对日受降权,乘机把持了对东南亚的政治主动权。

      令美国至今仍感遗憾的是,美在东南亚获得的主动权并没有发展为其在东南亚的支配权。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战后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二是战后冷战的展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东南亚各国要从心理上决定性地摆脱被殖民状态的外在反映。法国想恢复其在越南殖民统治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法国淡出东南亚,但同时越南以北纬17度为临时分界线,被分割成南北意识形态不同的两大块,这就为正想方设法要借冷战之机更深度介入东南亚的美国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因为此时美国国家决策层在地缘政治上所信奉的,一是美战略思想家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一是斯氏理论的实践阐释者凯南的“遏制”理论。前者认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后者认为,要遏制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就必须注意非共产主义世界中所存在的大片软弱和脆弱地区。这些思想与美国决策层的结合,便诞生了“东南亚多米诺骨牌”论。既然美国认为东南亚是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含中国)这一全球多米诺牌局中的第一张牌,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美国会竭尽全力护住这张牌以不让其倒下呢?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法撤离印支半岛的前脚刚刚抬起,美国就后脚跟了上来,且第一脚就踏在南越的国土上。有了这一基地,美在东南亚纵横捭阖,颇有斩获。先是构筑多个针对中苏的条约体系,接着就利用越南南北双方存在的罅隙,使印支半岛再陷战火之中。以美国当时的国力,它是乐于以战争论高下的。只是美国并未如其所愿获得战争的胜利。其实,现今看来,越南战争对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胜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以越南战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涉及的范围之广和美国的介入之深,东南亚就永远也摆脱不了美国的影响,无论是好是坏。明显的事实是,冷战后美虽被迫撤离冷战时在菲律宾获得的两个军事基地,但东南亚多数国家却希望美国继续留在东南亚。新加坡和泰国就是典型。而曾被美国打得几乎国将不国的越南,竟也以不打不相识为噱头,刻意将美国势力请回印支半岛,以平衡在东南亚影响日隆一日的中国。

      从1902年(美殖民菲律宾)到2001年的整100年时间里,无论美对东南亚战略如何变化,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一切都以中国为落脚点。可以肯定,以美国在东南亚“短而深厚”的历史影响以及它在今后对东南亚的战略取向,美国仍必将是中国在东南亚全方位的竞争对手,未来30年内看不到中美势均力敌的局面被打破。

      如果说我们在东南亚面对美国就如面对一只大象的话,那面对日本就如面对一只老鹰。老鹰虽然身子不大,但它扑食时却以狠、快、准见长。回顾一下日在东方发迹的历史,便知此言不虚。日在明治维新以前,它跟同在远东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处境并无两样,都是西方殖民势力殖民的对象。只是明治维新之后,其国力才如遇热的水银柱般迅速往上窜升。与其接壤并闭关自守的朝鲜是其选定的第一个侵略对象。1894年,中国之藩属国朝鲜发生内乱,朝请求中国出兵协助平乱。这正是日求之不得的良机。次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大败中国,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朝鲜遂获得独立权,这其实是日本为下一步吞并朝鲜所作准备。1910年日正式吞并朝鲜。日狠、快、准扑食手法初露端倪。1904年,日借俄远东铁路尚未筑就、外交上孤立无援、军事上首尾不接,而自身却有英日同盟并获美国怂恿之机,先发制人,在日俄战争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北极顽熊俄罗斯。这次被日本自称为“黄种人对白种人的胜利”的战争,标志着东北亚南部已是日本人的天下。日狠、快、准扑食手法再露锋芒。自此之后,日本上至天皇,下至百姓,整个民族沉醉于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迷梦当中。迷梦的表现之一,就是通过“田中奏折”反映出来的欲征服世界的勃勃野心。而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苟使地大物博的中国被日本征服,则东南亚在中国倾巢之下,怎得独保完卵?1931年,日借整个西方世界身陷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而中国又内乱不已之机,悍然入侵中国东北。1937年掀起全面侵华战争。二战爆发后,“日心不足蛇吞象”,妄图独吞中国。在之后二年多时间里,就将大半个中国踩于其铁蹄底下。日狠、快、准扑食手法锋芒毕露。可中国毕竟是中国,就如大海毕竟是大海一样。日本胃口再大,也喝不干大海的水。为摆脱手脚被困中国的不利局面,日决定分兵南洋,一则形成对中国军事上的犄角之势,二则获得南洋盛产而日本又急需的军备战略物资。但此战略实施的前提,是要将美国之强大海军力量挡在西太平洋以东。1941年12月,日偷袭美珍珠港大获成功,但同时招致美国对日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按预定战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里,便囊括了新、马、泰、菲、缅和荷属东印度等广大区域,“大东亚共荣圈”竟现雏形!日狠、快、准的扑食手法至此看似登峰造极,实则不然。日狠、快、准扑食手法的极致运用,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二战后日对东南亚国家展开的“赔偿外交”上。战败国对战胜国进行战争赔偿是国际惯例。日被战败,理当对东南亚各国进行赔偿。可战后不久,冷战就在美苏间展开。而美国在冷战初期却“丢掉了”中国大陆,从而在亚洲失去了一块遏制苏联的战略根据地。美转而将视点对准了日本。而在当时,争取日本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阻止东南亚各国对日本的索赔。可世事如棋盘盘新。一场朝鲜战争下来,日本庞大的生产能力急需寻找出路。中国大陆被美国封闭,美自身市场又极度饱和,哪能为日本提供机会!日思来想去,发觉东南亚是其消化过剩生产能力的唯一出路。出路找到了,但入路口在哪里呢?如日本贸然以投资为名进入东南亚,则在当时的国际政治氛围下,很可能会遭到东南亚各国的断然拒绝,何况日给东南亚制造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呢?于是,从1953年起,日本阴毒无比地以“赔偿”为名,开始其在东南亚不见硝烟的攻城略地战。到1969年,日通过对缅甸、菲律宾、印尼、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进行商品和劳务而非现金的战争赔偿,全面进入东南亚市场,取得了远比战争大得多的经济成果,为日本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动力。日本恐怕至今尚在为其一石数鸟“赔偿外交”的高明而窃喜。由于日狠、快、准扑食手法在世界其他地方也频频得手,至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这时寻求与其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世界政治大国地位,便成了日本的最高国家战略需求。东南亚作为一个地理政治单元,不仅国家数目众多,而且经济实力较强,在亚太地区还具一定的政治影响,所以又被日本盯上以作其跨入世界政治大国的初始台阶。如今日本的发展势头虽已被中国盖过,但其狠、快、准的扑食手法却毫发未损。而且,日本历经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成熟国家运作机制和其在东南亚居于首位的经济影响,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会是中国必须直面的一支强大力量。某些时候,日本老鹰比美国大象更加可怕。

      以中国之在东南亚的地缘政治影响,要跟美国或日本在东南亚“单打独斗”,中国未免就落下风,历史已经作了证明。但问题是,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并不是单个的美国或日本,而是此两强联合的美日同盟。美日同盟的矛头毫无疑问就是指向中国,但矛柄却必须安放在另一地方,东南亚就是安放矛柄的地方之一。这样,中美日三国在亚太地缘政治大局对弈中,就包含着东南亚地缘政治这一小局。谁要在这一小局对弈中占了上风,谁就可赢得亚太地缘政治的主动权。正在崛起的中国没有理由不去争取亚太地缘政治的主动权。所以,中国在东南亚这一小局的对弈中就应占据上风。但中国如何才能占据上风?

        

      中国对东南亚的战略选择

      东南亚是中国的生死之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的生死之门。而东南亚自身又是世界的一个缩影,有巴尔干化的潜在因子,任何国家要在这里谋求霸权利益,一不小心,便会引火自焚。远有葡、西、荷、英,近有法、日、美、苏,都可作前车之鉴。这就要求中国在对东南亚进行战略选择时,原则上要将“稳妥”置于首要地位,在“稳妥”的前提下再谋求“积极”进取。比较符合这一战略原则的战略手段,就是潜移默化。

      中国对东南亚潜移默化战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二是实施这一战略需从哪几方面入手?

      潜移默化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施方拥有对受方的全面优势,二是受方对施方有巨大的地缘需求。此两条件缺一不可。就条件一来说,作为施方的中国拥有对受方东南亚的全面优势,一望便知,无需论证。需要论证的是,东南亚对中国有些什么样的地缘需求。

      概括起来说,东南亚对中国显现的或潜在的地缘需求有三个。

      其一,中国是东南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

      东南亚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地区,但它在国际上又是一个完整的地理政治单元。为提高这一地理政治单元在国际上的地位,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不可或缺的。东盟成立的宗旨就是“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合作”。尽管这一宗旨在冷战期间为政治、安全合作所取代,但东南亚国家渴望发展地区经济的心情一直是十分迫切的。正是一直有着这种发展经济的迫切心情,所以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新、马、泰等,才能在上世纪80年代抓住美日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换代的机会,迅速将本国经济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为本地区经济在90年代初期的全面提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东南亚内部实在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1997年一场金融风暴下来,除新加坡幸免于难以外,其他多数国家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尤以印尼为甚,而印尼又是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国家。屋漏偏逢连夜雨,船倾恰遇顶头风。一直是东南亚经济增长强劲引擎的日本,其经济在此期间又连续10年不景气。而推动东南亚经济强劲增长的另一引擎美国,在科技泡沫破灭的打击下,经济也陷入全面不景气。这样,曾经推动东南亚经济起飞的双引擎都出了问题。在缺少自有引擎的情况下,寻求新引擎以推动经济继续前行,便成了东南亚多数国家的当务之急。幸运的是,在全球经济的一片不景

      气之中,中国的经济一支独秀,这就为东南亚经济继续前行提供了新的动力。虽然目前这一动力尚不及美日曾经为东南亚提供的动力强劲,但随着中国市场的迅猛膨胀,中国为东南亚经济发展提供的动力,必将比美日双引擎所能提供的总和还要大。2001年东盟寻求跟中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看作是东南亚将中国作为自身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一个良好开端。

      其二,中国是东南亚地区安全的防波堤

      东南亚地处印度洋到太平洋和亚洲到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内含锁住世界五把钥匙中的一把?D?D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地理位置外加丰富的自然资源,打从西方国家开始全球殖民活动以来各个时期世界大国对东南亚的争夺有如惊涛拍岸,一浪接过一浪。作为曾经是中华帝国的一个边缘区,东南亚当然希望中国能够在抵抗外来侵略势力上充当防波堤的作用。而事实上中国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种作用。从明朝中期到晚清,中国封建政府对西方殖民势力在东南亚的侵略行径,弱至“道义威胁”,中至“外交斡旋”,强至“军事抵抗”,可以说尽到了彼在历史条件下中国应尽的历史责任。二战时日本横扫南洋,中国虽本土身陷战火,但毅然联手美国,组军前往东南亚并发动当地华侨华人共同抗日。二战结束后,法国想重建印支殖民统治,挑起第一次印支战争。印支国家奋起抵抗。其时中国刚获解放,百废待举,但还是发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在越南的请求下,予印支国家以道义和物资援助,并最终使法国在印支半岛的殖民统治彻底终结。尔后,美国接下法国扔下的烫手山芋,妄图在东南亚独占霸权。这在冷战格局下,无疑是要将东南亚国家推向战争深渊。中国应越南请求,义不容辞,给予越南以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其结果,不仅迫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败退印支,而且促成了越南南北的统一,永久性地消除了印支半岛南北韩式的战争潜在危机。美国在印支半岛的败退,为冷战中的另一超级大国苏联进入东南亚腾出了空间。苏联是一个善打代理人战争的国家。它借支持越南建立“印支联邦”计划,先将双手伸进了东南亚(政治、军事),可更具力量的双脚却始终没办法跟进来(经济、文化)。最终,不但越南欲建“印支联邦”的美梦“梦去爪哇国”,而且苏联争霸东南亚的美梦也“梦回太平洋”。导致苏、越这种结局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在苏联和东南亚之间以及在越南和老、柬之间所起的防波堤作用。历史告诉未来。在人类尚未大同之前,东南亚以其对大国生死攸关的地理位置,其“众虎夺羊”的地缘处境恐难改变。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富侵略的大国,东南亚要想摆脱“羊为虎食”的地缘困境,其对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所起防波堤作用的需求欲望,将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其三,中华文化是东南亚“地区整合”的粘合剂

      东南亚的地区整合肇始于1967年东南亚联盟的成立。成立之初仅含新、马、泰、菲和印尼五个国家。尔后在全球区域化和集团化潮流的推动下,通过1984年吸收文莱、1995年吸收越南、1997年吸收缅甸老挝、1999年吸收柬埔寨这一漫长的扩大过程,最终完成了整合东南亚的宏愿,建立起一度被广泛称为亚太五极中一极的“大东盟”。然而,“大东盟”只是东南亚在形式上的“大一统”,内容上却如十个各自成团的面团,怎么捏也捏不到一块。这就大大地影响到东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作用的发挥。东南亚金融风暴过后,人们再也听不到东盟在国际舞台上高亢的声音和雄健的舞姿。实践证明,东盟经不起风吹浪打。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盟内缺少核心国家?说得过去,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人们更关心的是一个事件之所以发生的本质原因。那么东盟经不起风吹浪打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国二千多年来不断遭受外来侵略但始终不倒的历史中得到启发。什么启发?文化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生不息的总根源。犹太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可以说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例证。东盟之所以是东盟,它的本质是什么?是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可在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且存在大国争夺的东南亚,各国在这三个领域里会有多大的共同利益?即使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又会产生多少分歧?一个存在众多分歧的东盟要对外用力,就如一个人张开十个指头对外用力一样,其结果,不是要击的对象被击倒,而是自己的指头被折断。为防某天指头被折断,东盟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用文化整合东南亚各国,形成一个本质是文化的东盟,正象中国的本质是文化的中国一样。可东南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荦荦大端者,就有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显然,东南亚地区整合所需文化粘合剂离不开这四种文化中的一种。那么选取哪种好呢?当然是较具普世意义且目前在东南亚影响最广泛的那种文化最好。伊斯兰是一种没有凝聚力意识的文化,佛教过于讲究“出世”,与现代文明的“入世”发展取向格格不入,此两种文化在东南亚的地区整合中必遭冷遇。这样,东盟就只能从较具普世意义的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中选取一种。但在目前的东南亚,尊奉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的就只有菲律宾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明显缺乏推行文化软权力影响所必需的经济、军事等硬权力。儒家文化不仅比基督教文化更具普世意义,而且在东南亚的影响也大大超过其他几种。由于东南亚的地区整合不得不进行(否则,它就注定没有前途),而东南亚的地区整合又不得不以儒家文化为粘合剂进行,所以,作为儒家文化产生的唯一母体,中国在东南亚的地区整合中必会充当桥梁作用,这将是美国“天定命运论”在远东地区的翻版。

      正是具备以上东南亚对中国的这三个地缘需求,中国才有可能对东南亚选择潜移默化战略。但中国如没有“达则兼济天下”的王者风范,就会对东南亚的这种地缘需求视而不见。其结果是,美日得益,中国失利,东盟受害。中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没有理由使自己继续失利。中国作为地区大国,没有理由使东盟继续受害。中国当以东南亚为始点,力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王者之道。既然中国无力建立一个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那就应该责无旁贷,先行致力于建立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此,中国可从三方面入手。

      其一,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其目标,是要使区内人才、资金、技术、物资和信息等基本上能够自由流动。一切都在流动中发展。以中国之对东南亚的相对优势地位,只要有流动,中国就一定能对东南亚各国的各个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如汉唐时期中国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一样。

      其二,加强中国同东盟在安全领域里的对话与合作。东南亚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区之一,包含着除核武危机之外的几乎所有安全危机。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东南亚有一个较好的地区安全环境,是中国的应尽义务。为此,中国应将本国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的基本态度明确无误地告知东南亚各国。在这点上,美国对其盟国的态度可资中国借鉴。恐惧来于不确定。“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之所以有市场,东南亚各国对中国的地区安全政策有不确定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其三,设立国家专项国外留学中国的教育奖励基金,大力倡导华文教育。美国为什么这么牛?是经济发达吗?日本经济与其不相上下。是美国军力强大吗?俄罗斯可与之分庭抗礼。是美国文化先进吗?欧盟跟它难分仲伯。可美国的影响在全球的影响为什么就远超日、俄、欧盟?这与美国政府大力倡导“美文教育”以及由此产生的留美人员遍布天下且大有作为有莫大干系。中国如跟样学样,最能推行华文教育和吸引国外人员留学中国的,必定是曾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并具一定经济实力的东南亚国家。苟使东南亚有数十万在中国学习生活过的人再回到各自国家,他们作为社会的精英,怎能不对其国民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苟使强大的中国在东南亚大力开展华文教育,本就魅力四射的中国文化怎能不使东南亚各国人们由心敬服!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中国在处理同东南亚地区的关系上,有心将自己定位在“春风”的位置上,那就不仅能使一直为难中国的美日同盟冰雪化水,而且能使地缘上最有求于中国的东南亚百花齐放,万紫嫣红。如此,潜移默化的战略价值就将光照寰宇!

      通宝推:拿不准,红军迷,老老狐狸,
    • 家园 好文!

      思路清晰,简单明了。

    • 家园 任先生您好,请问您认识王小波吗?

      王小波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

      “我哥哥有一位同学,他在“文化革命”里读了几本哲学书,就穿上了一件蓝布大褂,手里掂着红蓝铅笔,在屋里踱来踱去,看着墙上一幅世界地图,考虑起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了。”

      我对这个人一向很佩服。想不到今天在这里遇到您了。

      如果我认错人了,您也别见怪。这年头,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人多啦,明明是一介斗民,却还喊着“肉食者鄙”,忙着为国家争霸出主意的;明明是国家机器上一个螺丝钉,却摆出主人翁的架子,结果一不留神反倒被国家机器打了个头破血流,最后还悲愤莫名的。。。。。。大家都不把自己当外人,那也不多我一个。

      照我看,老百姓日子过得好才是真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口号和雅利安民族的生存空间有啥不同,谁来教育教育我?

      我见多了这样的爱国者:他们对国际大势了如指掌,却对艾滋病在河南农村的泛滥漠不关心;他们对美军的军事部署倒背如流,却对一个下岗工人的境遇一无所知;他们能详细说出中国军队装备的任何数字,却说不出一个农村失学儿童究竟要多少学费才能复学;他们敢于向一个穿错衣服的女演员泼粪,却不敢对那强大的国家机器发出任何微词。

      我对他们只能说:同学,还是别先爱那个国,先学会自爱吧。

      • 家园 美妙的奇谈

        我见多了这样的爱国者:他们对国际大势了如指掌,却对艾滋病在河南农村的泛滥漠不关心;他们对美军的军事部署倒背如流,却对一个下岗工人的境遇一无所知;他们能详细说出中国军队装备的任何数字,却说不出一个农村失学儿童究竟要多少学费才能复学;他们敢于向一个穿错衣服的女演员泼粪,却不敢对那强大的国家机器发出任何微词。

        我想问一问:您并列列举的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尤其是,跟主帖有什么联系吗?对美军军事部署倒背如流的人必须了解下岗工人的遭遇?一定要知道农村失学儿童的学费才有资格详细说出中国的军队装备?我承认社会应该对农民和下岗工人加以更多关注和支持,但您这篇大义凛然的言辞跟在任爱杰的帖后面,意思是不是以后每篇文章都要挂上这个话题?除此之外就不能关心别的问题了?真奇怪,什么时候起,在谈国际大势之前必须先谈谈河南农村的艾滋病了呢?

        还要指出的一点是:“向一个穿错衣服的女演员泼粪”好象只有一个人,不是“他们”吧?而且,这也只是个人行为,跟“爱国者”没什么关系吧?

        我也见过太多这样的人,在申奥的时候、在神州5号上天的时候、在几乎每一个可能的时候,他们都会自称代表老百姓发言 ,义愤填膺地责骂着什么劳民伤财、什么好大喜功,等等等等。

        这里只说一句:同学,别老拿老百姓来说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什么都强。

      • 家园 你的观点跟任兄又不矛盾,殊途同归也为可知,又何必夹枪带棒?

        没的又引出些不必要的意气之争。想来先生初来乍到,多少生分了些。还请先生斟酌一二。

      • 家园 同感

        很多贴子,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逻辑简单的一塌糊涂。不仅没有理论支持,而且没有任何实际的经验。

        不过想想这又很正常,在华山脚下也有很多人论剑,而且动刀动抢,声音响得很。

      • 家园 说得确实犀利,要是措辞温和一些就更好了,

        这样西西河里水平高但观点不同的朋友就可以交流起来,让我们这些普通看客有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样交流会给上网朋友愉悦,不象口水贴和出口成脏的大骂贴子浪费读者的时间。

        很希望carnivore兄常来坐坐,多多指正。

      • 家园 好犀利啊,这一段说得尤其好,俺深有同感

        我见多了这样的爱国者:他们对国际大势了如指掌,却对艾滋病在河南农村的泛滥漠不关心;他们对美军的军事部署倒背如流,却对一个下岗工人的境遇一无所知;他们能详细说出中国军队装备的任何数字,却说不出一个农村失学儿童究竟要多少学费才能复学;他们敢于向一个穿错衣服的女演员泼粪,却不敢对那强大的国家机器发出任何微词

        记得俺以前发过一个贴子,关于三农问题的,居然有网友建议国家应该像“包二奶”一样将农民包起来。这个建议居然还博得了满堂彩!!

        俺只问两个问题:

        您知道中国农民有多少吗?

        您知道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年有多少吗?

        知道了这两个答案,再会点小学一年级或者幼儿园的算术,俺想绝不会有人再提出这一伟大的建议!

      • 家园 呵呵,王小波同志吗?

        王小波同志吗?呵呵,我倒是很想认识这位的。只不过当我读了他的作品,想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幸去世了。

        您看来和王小波同志挺熟悉的,应当对王同志在白银时代里为国家创造的那些东西也是很熟悉了。王同志当然是关心“弱势群体”的。他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则可以看他的《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呵呵,咱这篇文章,您完全有权利认为是意淫。不过既然咱是王小波同志的忠实读者,同时又自认为是搞科学和艺术的,咱就只好按照王小波同志在《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的建议。不把咱写的文章当作福利事业,来关怀象您这样的弱势群体了。

        附录: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作者 王小波

        前不久在<<中华读书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在北大听戴锦华教授的课,听到戴教授盛赞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就发问道:假如你有女儿,想不想让她看这本书?戴教授答曰:否。

        于是作者以为自己抓到了理,得意洋洋地写了那篇文章。

        读那篇文章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片歪理,因为同样的话也可以去问谢晋导演。

        谢导的儿子是低智人,笔者的意思不是对谢导不敬,而是说:假如谢导持有上述文章作者的想法,拍电影总以儿子能看为准,中国的电影观众就要吃点苦头。

        大江健三郎也有个低智儿子,若他写文章以自己的儿子能看为准绳,那就是对读者的不敬。

        但我当时没有作文反驳,因为有点吃不准,不知戴教授有多大。

        倘若她是七十岁的老人,儿女就当是我的年龄,有一本书我都不宜看,那恐怕没有什么人宜看。

        昨天在一酒会上见到戴教授,发现她和我岁数相仿,有儿女也是小孩子,所以我对自己更有把握了。

        因为该文作者的文艺观乃是以小孩子为准绳,可以反驳他(或者她)的谬见。

        很不幸的是,我把原文作者的名字忘了,在此申明,不是记得有意不提。

        任何社会里都有弱势群体,比方说,小孩子、低智人──顺便说一句,孩子本非弱势,但在父母心中就弱势得很。

        以笔者为例,是一绝顶聪明的雄壮大汉,我妈称呼我时却总要冠个傻字──社会对弱势人群当有同情之心。

        文明国家各种福利事业,都是为此而设。

        但我总觉得,科学、艺术不属福利事业,不应以关怀弱势群体为主旨。

        这样关怀下去没个底。

        就以弱智人为例,我小时候邻居有位弱智人,喜欢以屎在墙上涂抹,然后津津有味地欣赏这些图案。

        如果艺术的主旨是关怀弱势群体,恐怕大家都得去看屎画的图案。

        倘若科学的主旨是关怀弱势群体,恐怕大家都得变成蜣螂一类──我对这种前景深为忧虑。

        最近应朋友之邀,作起了影视评论,看了一些国产影视剧,发现这种前景就在眼前,再看到上述文章,就更感忧虑。

        以不才之愚见,我国的文学工作者过于关怀弱势群体,与此同时,自己正在变成一个奇特的弱势群体──起码是比观众、读者为弱。

        戴锦华教授很例外地不在其中,难怪有人看她不顺眼。

        笔者在北大教过书,知道该校有个传统:教室的门是敞开的,谁都可以听。

        这是最美好的传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但不该是谁都可以提问。

        罗素先生曾言,人人理应平等,但实际上做不到,其中最特殊的就是知识的领域……要在北大提问,修养总该大体上能过得去才好。

        说完了忧虑,可以转入正题。

        我以为科学和艺术的正途不仅不是去关怀弱势群体,而且应当去冒犯强势群体。

        使最强的人都感到受了冒犯,那才叫作成就。

        以爱因斯坦为例,发表相对论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物理学家;他做得很对。

        艺术家也当如此,我们才有望看到好文章。

        以笔者为例,杜拉斯的<<情人>>、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还有许多书都使我深感被冒犯,总觉得这样的好东西该是我写出来的才对。

        我一直憋着用同样的冒犯去回敬这些人──只可惜卡尔维诺死了。

        如你所见,笔者犯着眼高手低的毛病。

        不过我也有点好处:起码我能容下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通宝推:用心荐华,
      • 家园 您自爱了么?

        有处女情节的人往往是嫖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