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陈部长那个关于两个外资企业的话题 -- 葡萄

共:💬581 🌺22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荣智健沉浮

      荣智健沉浮

      http://finance.sina.com.cn/20090416/14386110639.shtml

        CBN记者 兰红

        谁也没有料到,荣氏家族的百年商业传奇竟然会在一则丑闻中面临倾覆的危险。

        4月7日,荣智健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了,他最后去了一次北京。尽管荣智健坚称“自己不知情”,6个月前发生的那起外汇对冲交易丑闻还是让他付出了代价。这位荣氏家族现在的代言人最终决定离开中信泰富有限公司(00267.HK,简称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位置。

        较早之前,总部位于北京的中信集团在决定救助中信泰富之时便开始酝酿荣的离任事宜。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团在香港的控股公司,持有香港最大航空公司国泰航空(00293.HK)17.5%的股份,并在地产、矿业和发电等行业拥有投资。

        早在4月3日下午,事态就已经进一步恶化,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数名探员对中信泰富总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查行动。8日,荣智健回到香港,和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接任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的常振明一起现身中信大厦。在当天一个临时董事会议后,傍晚5时30分,荣智健和他的得力助手、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一同公布了辞职书。

        至此,荣氏家族在中信泰富的时代黯然告一段落。

        一开始,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得这么糟糕。去年9月7日,包括荣智健在内的管理层首次知晓,由于一笔澳元杠杆头寸,这家香港上市公司有可能损失 155亿港元甚至更多。几位公司高管之间达成默契,将此事隐瞒了6个星期,期间甚至还向监管部门提交了一份文件附录,称董事们不知道自2007年12月 31日以来公司的财务和交易头寸出现过任何实质性的负面变动。

        可是,事情失控了。

        在中信泰富首次披露损失时,荣智健将此次投资失误归咎于公司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这两人随后被解雇。荣智健37岁的女儿、中信泰富财务主管荣明方进行了职务调整,并降低了薪酬。为了显示对公司的信心,去年10月,荣智健还斥资737万港元回购了100万股该公司股票。但很快,他放弃了这个计划—一切已经无法掌控了。

        去年11月,中信集团表示将承担中信泰富超过10亿美元的债务。作为交换,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的持股比例将提高到57.56%—这意味着中信集团实际上接管了中信泰富。荣智健本人在中信泰富的持股最终从19%被削弱到11.5%。

        这没有能让荣智健从丑闻中安然脱身。

        即便不计入去年衍生品投资产生的亏损,2008年中信泰富的利润下降了81%,是公司创立以来的最差年度业绩。这让股民们几乎将3小时的股东大会变为声讨大会。除了对丑闻事件管理失控的不满之外,他们开始担心其它问题:公司主营业务的周期性下跌和负债的增加。

        一些分析人士以及投资者并不认同中信泰富给出的解释。香港立法委员会何振林指控中信泰富有意隐瞒其财务状况。香港浸会大学金融教授Billy Mak则表态说,“不管是否有意,旧的管理层都必须为他们的错误负责”,中信泰富的损失严重伤害了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

        荣智健40岁的儿子荣明杰也是“旧的管理层”之一。长期在内地拓展、担任上海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荣明杰是中信泰富10个执行董事中最年轻的一位。身为长子,他大学一毕业便由父亲安排进入中信泰富工作,与他的妹妹荣明方曾经被视为中信泰富最有可能的接班人。但在荣智健辞职的第二天,他也被传即将随后辞职。

        财经作家吴晓波对此有些担忧,一旦荣家子女先后离开中信泰富—荣家父子依赖的事业基础—这个有着>> 134年历史的豪门家族会不会加大断代的风险?自从荣氏家业转成公私合营之后,企业也就不再属于自己独立掌管。直到1986年荣智健加盟由其父亲荣毅仁一手创办的中信集团,人们才重又想起荣氏家业接班人的概念。

        荣智健辞职的消息发布后,包括《明报》在内的一些香港媒体评论说,荣智健时代已经结束。

        发布会后,荣智健离开了中信大厦。一位守候在大厦门口的记者回忆说,那场面就像是奔牛节。她看见一名摄影记者当时被撞倒在地板上,撞他的那个人直直地冲向荣智健乘坐的灰白轿车。只是,那辆三面用白帘遮住的商务车,在路口稍稍停顿了一下便加速而去。车子飞速开过的那一刻,荣智健用手抵着车窗,神色黯然,也有目击者称看到荣智健稍稍回头看了一下中信大厦。

        从这幢玻璃幕墙覆盖的中信大厦的董事局主席办公室里望出去,荣智健可以看到两种景观—一边是船舶穿梭往来的香港海港,另一边则是中国驻港部队土褐色的总部。对于荣智健,《金融时报》称,“企业家行为与关注政治领导人意愿的紧张状态,一直贯穿于他漫长的职业生涯。”

        这并不是荣智健喜欢的状态。

        香港人习惯将内地来的国家干部称作“表叔”,表叔一词出自《红灯记》中李铁梅的一段唱腔,含有正统、穷酸之贬意。但荣智健是一个例外。在内地,大多数人提起荣智健,便称“荣毅仁的儿子”,但在香港,情况却恰恰相反—许多人不知道荣毅仁,但一提赛马会董事荣智健的父亲,他们便了然了。香港赛马会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机构之一。

        从留下“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训诫的荣熙泰算起,荣智健是荣家的第四代传人。但荣氏家族真正发迹,却是始于荣智健的祖父荣德生及其兄长荣宗敬。荣家兄弟曾经控制了中国将近一半的面粉和棉纺工厂,被称为是“中国的洛克菲勒”、晚清和民国时期最大的民族资本家。当这份产业传至荣毅仁这一代时,正值中国解放,他将全部家产捐给了国家,从而获得“红色资本家”称号。1993年,荣毅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出生在上海、36岁时前往香港发展的荣智健不喜欢被别人视作官员之后,他自视“资本家的后代”、香港新一代富豪。

        大多数香港人眼中的荣智健也是如此,一位记者曾经这样描述他:他热爱赛马,曾饲有14匹马,其中多匹冠军名驹;他喜欢开快车,住舒适的房子,拥有加拿大和英国房产物业,在香港有游艇、多部跑车和房车、高级音响,也收集古董和字画,兴趣广泛;此外他也喜欢打高尔夫球、钓鱼,喜欢过优裕生活,且从小就这样。

        1979年,在其父亲荣毅仁一手创办中信集团时,荣智健已经在香港发展了一年。他先后投资了爱卡电子厂和Venture Capital。到1986年,荣智健将父亲交给他的100万港元增值到4亿多港元。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的香港子公司,1987年2月,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任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

        中信香港从此步入荣智健时代。

        曾经参与当时改组的一名中信公司元老事后回忆道,荣智健不是非来不可,但从中信香港的角度来看,他却是>>开拓香港市场最合适的人选。可以想象,借助完美无缺的政商关系,出身豪门的荣智健完全可以帮助这家国企背景的公司跻身于香港大亨和企业集团的小圈子。

        荣智健当时向中信集团提出的要求只有两个:人事权和经营决策权。跟随其20多年的范鸿龄形容,他的“老板”荣智健是一个“很不寻常的中资头头”,他习惯于就事论事,什么对解决问题有利,他就做什么。他主张在公司说广东话和英文,招聘进来的员工也以香港本地人为主。

        而吴晓波则认为,在荣氏家族中,荣智健不像他的爷爷荣德生那样谨小慎微,更像他的大爷爷荣宗敬,大胆扩张,见到机会咬住就上。

        1990年代初,荣智健购买了泰富的壳,其后易名为中信泰富。据红筹之父梁伯韬早前的忆述,由于1997年香港回归,一些英资公司希望向中资靠拢,英资公司觉得“染红”对它们的前途有一些保障,包括香港电讯、国泰航空和港龙都出售部分股权予中信泰富;也正因为上述资产和业务,中信泰富迅速壮大。

        当时中信集团的一位高层对荣智健的几次并购大为赞赏,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他(荣智健)做任何大的事情都会告诉我,我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干预,他在生意上的眼光很好,所以他的建议我很少会不同意。”

        1996年,荣智健和管理层向中信集团提出增持中信泰富的股份。当年12月,中信集团以折价25%的价格出让3.3亿股,售予荣智健为首的中信泰富管理层18%的股份,使得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的持股降至26.45%。为完成总额高达108亿港元的这笔交易,荣智健等人在获得中信集团少部分融资后,继续以股权为抵押向香港银行融资。在此之前,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女儿荣明方在大学毕业后分别于1993年、1995年由荣智健安排进入中信泰富,并一路升职。

        从这时起,虽然中信泰富仍由中信集团相对控股,却刻上了荣氏家族的深深烙印。一些香港媒体甚至认为,中信泰富的核心竞争力很特别,就是荣智健本人—没有他的人脉关系、没有他跟香港超级富豪的关系,中信泰富的蓝筹神话如何延续?

        经常被引以为据的事例发生在1997年。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信泰富的股价一路下跌,荣智健等人在香港银行的股权融资贷款需要追加抵押品,但个人已无力支付。当时中信集团向荣智健提供了近10亿港元的贷款支持,利息10%,两年后,这笔借款才全部还清。

        如果不是这次外汇对冲丑闻,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也很有可能会由荣明杰或荣明方接任。在此之前,67岁的荣智健早已过了国企领导人的退休年龄而“超期服役”。他的子女荣明杰和荣明方也已担任要职—中信泰富近几年掉头转而投资内地经济的业务,多由荣明杰负责,而公司最为重要的财务部,由荣明方在其中担任财务主管的职位。

        分析人士对荣智健的复出表示悲观。香港《明报》则援引北京消息人士的话,断言荣智健“再无复出机会”。

        接任者常振明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实施其计划。在荣智健黯然离去的当天晚上,常振明随即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他坦言,之前中信集团内部有一些公司和中信泰富有竞争关系,现在中信集团在中信泰富中的持股从29%升至57.56%,中信泰富的资源整合前景已经截然不同。不仅财务、人事,战略和业务的重整也不可避免。

        3月25日,中信泰富宣布委任两名非执行董事—53岁的张极井和46岁的居伟民。前者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及战略与计划部主任,后者为中信集团董事及财务总监,同时担任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亚洲卫星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在中信泰富的所有主营业务领域—矿业、房地产、航空和发电,调整也势在必行。此前,中信集团的工作小组,已对中信泰富核心业务做了全面评估,这些业务包括香港东西两隧道、国泰航空、澳门电讯、大昌行(香港粮油食品及消费品贸易)、中信1616,内地的九家电厂、三个特钢制造厂、澳洲铁矿以及内地房地产等。按市场人士的分析,常振明接任后,可能以特钢、铁矿等作为中信泰富重点发展业务。

        不仅如此,离开了荣智健的中信泰富,还需要面对不断升级的调查事件。4月3日上午9时许,香港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赶赴中信泰富总部进行搜查,从办公室搬走不少文件及电脑。

        中信泰富随后发布公告,证实了警方搜查的消息。公告指出,警方要求公司及其董事就2007年及20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及由2007年7月1 日至2009年3月16日发出的公告提供若干资料,以调查他们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警方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公司董事是否做出虚假陈述以及串谋欺诈。

        警方的调查表明中信泰富有关董事可能触犯刑律。如果确认荣智健为最终责任人,按照香港法例,他有可能最高获罪14年。

        1999年,荣智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你可以叫我赌徒,也可以叫我斗士。我不会否认自己有冒险欲望。”在香港的商场之上,荣智健更像是一个冒险家。荣智健曾祖父荣熙泰曾经留下家训: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然而,荣智健最终还是跌倒在投机的风险红线之上。

        不管他曾经成功过多少次,这一次,荣智健和中信泰富的冒险失败了。荣家的商业传奇是否会就此终结?

    • 家园 【文摘】蒙牛教训

      蒙牛教训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259293.shtml

       今非昔比。在今天这个乳业帝国里,一切仿佛都在精心布置的游戏中按程序

        进行,在号称全球放置生产线数量最多、处理鲜奶能力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

        蒙牛的一个单体车间,参观者可以通过一条长长的玻璃通道来了解生产过程,专

        职解说员会告诉每一位到访者,这里加工的牛奶没有一滴裸露在空气中,所有的

        管道都要经过不厌其烦的碱洗、酸洗、水洗,为此每天要花费四个小时。参观通

        道两旁,摆放着数百种产品样品,它们包装精美,散发着迷人气息,展现了一种

        工业化、高科技的品质美感。窗外,高耸入云的大烟囱上刷写着大跃进式的标语: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

        

          已过天命之年的牛根生是这一切的缔造者,他居住在蒙牛工业园附近的一幢

        1000多平方米、标着“美国摩根”字样的别墅里,装饰普通,毫无富丽堂皇之感,

        且大多数房间不是会议室就是办公室。在董事会召开期间,它是摩根士丹利设在

        蒙牛的办公场所;其它时间,则由牛根生一家住在这里“看房子”。他没有保姆。

        

          人们熟悉牛根生的创业故事,在很长时间内,并将之作为中国第二代企业家

        中摆脱原罪宿命、快速成长且极具资本市场意识的代表。在过去,舆论常常会引

        述那副屹立在蒙牛厂区的标牌内容来佐证这家企业强烈的道德感——“要想得到

        好声誉,需要二十年,而要毁掉它,五分钟已足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

        来就会不同了。”

       这听起来真像是现实主义的反讽。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间,先是三聚氰胺事件

        把整个中国乳业几乎都送上了被告席,而后爆发的特仑苏OMP风波则再次把牛根

        生置于更为难堪的境地。2月12日深夜,蒙牛集团所有在呼和浩特的高管都被紧

        急召集到牛根生的家里,举行紧急会议。前一日,一封匿名的电子邮件把月初国

        家质检总局关于禁止蒙牛向特仑苏产品添加未经审核物质的文件泄露给媒体,引

        发市场的轩然大波。当天,蒙牛(2319.HK)收盘价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了12%,

        盘中跌幅一度逾22%。“这次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两点,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

        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蒙牛集团副总裁孙先红对《环球企业家》说。

        

          蒙牛此前已预警2008年将出现高达9亿元的亏损,而其上半年还赢得5.83亿

        元净利润,换言之,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蒙牛在9月后的亏损就超过了14.8亿

        元。这是蒙牛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 家园 刚才在外面和朋友讨论一个关于罗马的问题

      我问:罗马在崛起的时候,遭遇那么多灾难,有的甚至都几近灭顶的灾难,在这样崛起的过程之中,制度的作用是最关键的么?

      朋友没有直接答复,他说他要先想一想

      最近,看几本书,大多是历史的.其中关于罗马的就有三本,对于给整个西方打上深刻烙印的罗马帝国.他的崛起,相比其他世界其他地区的帝国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的每一步崛起都是充满艰辛\矛盾与惨痛的失败的.

      罗马帝国从一个意大利中部的城邦群中脱颖而出到最后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奠定地中海霸主的过程里一共经历了三轮扩张.有意思的是,每一轮扩张里罗马都和三这个数字有不解之源.三次维爱战争是第一轮,三次萨莫奈战争是第二轮,而三次布匿战争是第三轮.

      在这三轮扩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至终的,是来自平民与元老院贵族的激烈斗争.在这样的斗争中,每次都随罗马的对外征服的胜利而达到高潮,同样这样的激烈争斗使罗马人放逐了甚至象卡米路斯这样从品格到才能都无可挑剔的人,其理由不过是因为他是一个贵族,而且他的功绩足以使他有机会成为一个国王或者一个独裁者.而这样的反弹,又使罗马随即陷入危机之中.就这样,在罗马的崛起过程里,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事情在不断的重复着.

      这样被称为共和主义的理念不仅让苏拉最终放弃了所有而归隐,也毁灭了恺撒,甚至在奥古斯都成为事实上的帝王的时候都要为罗马保留形式上的

      共和国的外衣.

      我想,对于这些.习惯几千年中央集权的中国人的传统基本是很难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的.同样对于罗马军队的指挥官为什么会有两个执政官在出征的时候轮流执掌,并且这样的两个执政官的政见往往是对立的.同样,中国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理解,为什么作为罗马实际行政最高长官的执政官必须每年要更换,而且更换的中间间隔不能少于十年.而且,这样的体制能使这个国家不仅能时时获得胜利并在犯下足以颠覆国家的错误的时候能够力挽狂澜.

      罗马的遗产,不仅给世界带来的是基于法律的秩序,是基于财产制度的阶级分配,是源于罗慕路斯和弟提斯双头轮流执政的政党轮换的传统,是结合军事\外交\商业集阴谋与雄心于一身的不断扩张的帝国之路.....种种种种,在这个大洋已经成为人类的内湖泊的时代,中国人不能仅仅沉湎在孙子的语录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祖先指挥的种种演绎.中国人始终是要走出去的.

      • 家园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所谓的罗马,也就是一个正统的概念。

        葡萄所说罗马作为一个形象离开实体,其实我认为也就是一个正统的名号。后期几个所谓的罗马继承者都是希望以罗马的名义能够统一欧洲。所以这里的罗马只是成为一个名号。

        至于说罗马没有周期率,其实自恺撒以来,恺撒家族只维持了两代,过了尼录,甚至出现野蛮人当皇帝的情况,到了后来,近卫军推荐皇帝,或者军阀杀上罗马成为皇帝,这种实际上已经可以说是一个皇帝一个周期了。只不过罗马名字没有换,但是朝代已经换了,不是么?

        至于国家政体,法律之类,罗马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文明,在罗马周围成长起来的文明必然会去学它。不用任何人来考虑保留,自然会有人来学习保留,而罗马其实也是从更古老的希腊学了大部分东西。

        中国,自汉以来,历朝历代尽管有所谓周期率,但是都号称继承大汉正统(早期匈奴政权甚至都要把自己和汉朝皇帝拉上亲戚关系,表明自己根正苗红),思想是继承的,一致的,所谓以儒家思想治国。只不过我们换了一个家族,朝代名字都换了,但是有一个名字没有换,就是华夏。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

        每一个拿下江山的,都是顶着这个名义统一天下。即使是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到最后都要走到这条路上,认定自己是华夏继承人,而且即使被赶到遥远的远方,依然坚持这种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天下是一样的。

        • 家园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实际点说,在想

          中国的基本价值与起源自希腊罗马并经过基督教改革的西方基本价值之间相互的逻辑关系与利害冲突。

          • 家园 葡萄你的思维的进路确实比较怪

            但是把这个作为目标还是有不少人的

          • 家园 花这个思路

            但是,从文章来看,你的方法几乎走上邪路了。

            进行制度比较,或者历史对比,将不可避免地把思考方向导向对细节的考证。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目标,具有不同的形式。历史事实,很多是不可考证的,即便是信史,也往往浮光掠影流于表面。从单个的孤立的事实和细节中想得到真实的结论,除非是天资超卓,是不可能的。

            • 家园 呵呵比如说

              危机应急机制的考察与比较呢,比如说继承人问题的考察与比较呢,比如说社会财富分配比例的考察与比较呢,等等...

              • 家园 对于你希望达到的目标

                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细节。

                如果作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进行特定对象的研究,当然这些比较都是有意义的。

                一切取决于你的目标。

          • 家园 产生的背景不同,适应的环境不同,比较两个是不是困难?

            就西方来说,罗马从希腊,而希腊又有部分来自埃及。到罗马以后,又出现多个并行的政权,这些政权是不同种族吸收了罗马的文明后发展出来的。这就使得,西方基本价值的发展定型中,文明的冲突是主要矛盾。一个文明不能吸收其他文明的主要优秀品质,就必然被淘汰,所谓丛林法则。

            就东方来说,春秋战国其实是最想西方的时代,无数的外交家,一个国家吸收其他国家不得志的人才,以富强为目的的改革,商人在社会政治中较高的地位。但即使是这个时代,各个国家依然同源同种,文化同出一根,而且最后出了一个秦始皇,天下一统,到了汉代,文化一统。这个就使得,东方,也就是中国基本价值的发展定型中,文明的冲突不是主线,或者说没有,更多的一个文明内部的治理问题。儒家的上位,商人的压制。其实都是为了使得文明能够更好的统治天下,能够传承不变。内部声音已经从,上胡不法先皇之法,变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其实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基本价值也可以想象了。

            这样两个产生背景不同,适应环境不同的基本价值的对比,是不是比较困难?不过应该也比较有趣。倒是想听听葡萄的结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