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缘起 -- 史文恭

共:💬497 🌺20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大河入海处---以前的中国E

      当我们提到一个吓人的名词,“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时,在俺这个缺乏勇气的年纪上,----对于这样包涵广大的概念,总是不由地升起一番警惕。----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论述时偏离对象本身,---因此,对于这个名词,我们首先要弄清这个概念根植于何处,又指向于何方。

      对于任何一个地理或文化区域内的人类社会而言,所谓的“最广大人民利益”,一般来讲总要落实于一个对大多数人都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而这个因素,通常来说,就是该社会成员的生产活动及其组织制度。----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社会是如何(在怎样的技术层面,怎样的产业分布)进行生产进而进行分配以及获得发展的。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就会明白,在当时的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所在,就是以自然经济为中心的,以宗族村落为主要聚居形式的,以佃农生产为主体的中国当时的农村社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情况,俺引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大致上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数据是:

      占人口总数3.5%的地主,占有了42.6%的土地(耕地)

      占人口总数6.5%的富农,占有了20.3%的土地,

      而占人口总数20.5%的中农,占有了18.6%的土地,

      占人口总数69.5%的贫雇农,仅占有18.5%的土地。

      引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这个粗略的统计很清楚地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突出矛盾所作。----假如以一个模型来说明的话,基本上这样一个流程。

      首先,中国当时的村庄都是以宗族为单位聚居的。(比如李庄,张家屯等等)而在这样的村落里,基本上的生产是不需要外界的。吃饭自己种,衣服自己纺,房子祖宗留加自己盖。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经济模式。-----绝大多数村民终老一生,没有到过百里之外,《阿Q正传》里面,阿Q同学出门流浪看了杀头回来,大肆宣扬,在王胡面前大摆威风就是一个好例子。----因此,这些村庄由于自身的独立和封闭使得当时的中国仅仅成为无数小村庄的简单累加,而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所以当时有人笑中国是“一盘散沙”,就是这个原因。---假如现在,中国所有的农民工都选择呆在家里的话,那么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就无法想象了。

      其次,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主要部分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村庄,土地的数量不可能发生巨大改变。----举个小例子,俺以前并不清楚,为啥东哥的故乡叫韶山“冲”,有一年去湖南,看到山谷之间河流冲积下来的土地,才若有所悟。---而值得提出的是,在俺所看到的湖南乡村,所有的这些山谷间的狭小土地,都被非常仔细地耕作了。----这可以反见先人们为了多吃一口白米饭,而对土地如此“锱铢必较“的艰辛,----但也可看出,作为这种生产模式的先天的,无法弥补的不足。

      其三,相对于无法扩展的耕地,那时的农村人口,由于没有套套的发明和推广,是无可避免地要持续增长的。---这一点,不用马尔萨斯,洪亮吉早就提出了。-----而对于佃农和贫农们而言,由于宗族的关系,他们很少离开村庄,(同样的,地主们也需要佃农为他们耕作土地。),但是,既然土地的总量是有限的,那么,这些只能依靠固定的,可怜的生产资源糊口的农民们随着人口的增长,必然沦为越来越穷困的境地。----尤其是,地主们还要趁他们需要帮助时(比如家里人生病啊,碰到天灾啊,被土匪绑架啊等等),借他们高利贷,以加速佃农们悲惨生活的下坠速度。此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这种生产模式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极少。-----最后,所有的因素综合的结果,对于贫雇农而言,他们所作的农村,就成为他们苦难的监狱。

      事实上,俺所套用的这个模型就是中国社会循环了近两千年的套路。----这个循环的结果往往以农民起义为爆发,造成人口的大量减少和土地的大量荒芜(存量增加),而开始新的循环。

      说到这儿,俺顺便说一下关于贫雇农生活的“历史话语权”问题。我们知道,按照上面的数据,占农村总人口近70%的贫雇农中的大多数都几乎没有机会述说他们所历经的苦难。而反过来,地主和富农家的子弟因为受过教育,粗通文墨,则有更大的机会,述说他们的家族往事。----现在有一些文章就述说了一大批温情脉脉的地主,或者描述他们作为一个宗族的亲情等等,----然后用个人的“历史口述”来颠覆新中国以来地主作为剥削者的形象。-----而对于俺而言,并不想质疑这些为地主翻案的“个人家族记忆”的可信度,----但俺深信,企图以个例来颠覆一个社会制度的描写,无异于在海边嘘嘘,然后取样回来证明海水的成分里有一定比例尿酸一样。---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话语权被独占的问题。

      (当然,俺此处并不准备引进阶级斗争学说来作为评论他人文章的标准。----此处所评论的只是一小部分为了歪曲历史而做的所谓“个人家族回忆”而已,大家请不要被俺误导啊,

      所以,俺要建议同学们有空可以看看一些老红军的回忆录,只有在那里,只有在这些第一次有机会回忆并书写自己苦难的泥腿子们那儿,我们才知道,当时中国人口大多数的那部分人过的水深火热的生活。陈强老爷子因为演黄世仁,不止一次被战士枪击,TG的土改帮助他们不仅在十年土地战争,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里获得了民心,同时在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里,同样让大部分的人民欢欣鼓舞,这个宏大的,无可争辩的事实足以压倒那些挥舞螳臂写下的关于地主们的吹嘘文字,并作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里,一道强劲的红色篇章,为我们记取。

      关键词(Tags): #中国当代发展史通宝推:东方青木,北府刘牢之,猪头笨笨,lucase,hikaruf,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中国经济发展史》中的数字太夸张了,这里的数字实际上是把

        所谓的公田都算在了地主富农头上。真实比例要远比这个低。

      • 家园 就冲这段想不花豆不行

        说到这儿,俺顺便说一下关于贫雇农生活的“历史话语权”问题。我们知道,按照上面的数据,占农村总人口近70%的贫雇农中的大多数都几乎没有机会述说他们所历经的苦难。而反过来,地主和富农家的子弟因为受过教育,粗通文墨,则有更大的机会,述说他们的家族往事。----现在有一些文章就述说了一大批温情脉脉的地主,或者描述他们作为一个宗族的亲情等等,----然后用个人的“历史口述”来颠覆新中国以来地主作为剥削者的形象。-----而对于俺而言,并不想质疑这些为地主翻案的“个人家族记忆”的可信度,----但俺深信,企图以个例来颠覆一个社会制度的描写,无异于在海边嘘嘘,然后取样回来证明海水的成分里有一定比例尿酸一样。---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话语权被独占的问题。

      • 家园 半年后重读此段,对照着龙那被打成筛子的大江大海

        史mm是不是预知半年后河里会掀起揭批大江大海的风潮,就先把定性的话撂在这儿了?

      • 家园 经典!!!!

        “但俺深信,企图以个例来颠覆一个社会制度的描写,无异于在海边嘘嘘,然后取样回来证明海水的成分里有一定比例尿酸一样。”

        太深刻形象的比喻了!!!

      • 家园 是啊这几天看“老照片”那几本书,感觉里面很多都是所说的

        是啊这几天看“老照片”那几本书,感觉里面很多都是所说的“民主人士”。回忆出来的事情,不是殖民化的那几个大城市里的殷实市民生活,就是农村地主家的生活;回忆起建国后的事情,都是忆甜思苦——忆解放前的甜,思解放后的苦。要是说起知青下乡,都是因为出身不好下乡。整整一本书的作者们,愣是没有一个农村普通人家出身。也是,那时候普通人家哪有钱拍那么多相片。所以现在对着当年照片说事的,也都是这种人了。

      • 家园 大大的谬误

        你所说的这种状态,并没有在中国持续2000年

        应该是从宋时开始的,不过800年

        秦汉、大唐时期都不是这种自然小农经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