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缘起 -- 史文恭

共:💬497 🌺20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每每看到这样又长又好的回帖就很得意。。哈哈,

            像这样包含古今中外的《天问》真的很华丽啊。。

            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的确是重复前进的,但在历史前进的过程里,越来越多的变量在加入。。东哥的革命,有些人认为不过是一场农民起义罢了,其实是错的。因为当时CP的理论是一个全世界的思潮,而且共产国际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组织,这个时代背景和组织因素,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变数。

            同样的,近代和现代中国史的各种事件背后还有另外一个西方价值观和政治观引进和本土化的问题,这些同样具体的体现在我们革命过程里”土包子“和”洋包子“之间的冲突问题。

            此外,在建国之后,我们国家的内政同样和外部紧紧相连,这期间的变化有是一个新的局面。

            所以,整个方程的参数变得多而复杂,各条光线在中国这个具体介质里的反射和衍射变得五彩缤纷,而这种眼花缭乱的现象同时又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和这个民族所植根于的文化和传统。

            因此,这样的视角和思考才变得饶有兴味啊。。

            • 家园 偶觉得有个根本的原动力:

              就是人的能力的变化:从直立行走开始。其他的同级别变量还有气候和地质的变化。

            • 家园 贴一段儿

              贴一段儿当年明月对自己书的后记,虽然我没有看过明朝那些事儿

              出处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以上的话,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没看懂的,就当是说疯话。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因为看得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讲,就是悲观。

              这并非开玩笑,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一例外。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怂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但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很无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

              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了解那么多你不应该了解的东西,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才有的感受。我说我不知道。跟我一起排话剧的田沁鑫导演说,我是上辈子看了太多书,憋屈死了,这辈子来写。

              我没话说。

              还会不会写?应该会,感觉还能写,还写得出来,毕竟还很年轻,离退休尚早,尚能饭

              继续写之前,先歇歇,累得慌。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 家园 无语。但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积极的看,就是巴顿的话:

                什么坦克、大炮,我看就是长矛和盾牌,一点新鲜的都没有。

                大意如此。呵呵

              • 家园 嗯。。明朝那些事儿,俺是看过六本的。

                觉得在叙事的手法上,确有独到处。而那么长的一段历史,当时明月同志可以坚持下来,也同样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儿。从这两点看,俺都是敬佩的。

                所以,在做完如此漫长的事儿之后,当时明月同学的后记的抒情变得深刻而自然。当然,假如不限俺苛刻的话,俺是说,这段“抒情”感触很深,而不是道理很深。

                因为俺一直相信,历史是一门科学。是让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等等大牛们在夜里凝望星空的科学,所以这无关个人感受,而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因为这点,历史才值得探寻。-----明月的感慨,未免太感性了。。

    • 家园 收藏一下,不许太监

      否则,嘿嘿,让你变mm

    • 家园 【原创】大河入海处(之一)以前的中国 A

      光绪二十三年,似乎听起来是一个悠远的年度。实际上,这一年是西历1897年,距今不过一百又十二年。该年是三年一度的乡试之年。七月,骄阳似火,从安徽省城安庆的码头,一群秀才熙熙攘攘,鱼贯而入,排队走上一条汽船。所谓汽船,就是蒸汽机轮船,也就是“富尔顿的蠢货”,在此九十年前,富尔顿已经在哈得孙河把他的“蠢货”试航成功。------但纵然如此,对于这些满怀期待赴试的安徽秀才们,乘坐汽船仍然是一次新奇的冒险。----尤其是对于其中的一个首次出远门的年轻秀才而言,更是如此。

      这位秀才,名叫陈乾生,这一年十八岁。刚刚在此前的院试中(考秀才),首次参加便得了第一名,被乡人目为麒麟。此时,他已认真复习了八股文(制艺),对于这场将要到来的考取举人的乡试,心怀忐忑。

      江南乡试的地点在南京,这个三十多年前还是“发匪”巢穴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考场,人称江南贡院。这个庞大的考场此时有号舍两万零六百四十四间,所谓号舍,就是贡院两侧由一排排巷道组成的小房子,房中的承板,上板为桌下板为床,躺在上面连腰都伸不直。七八月的南京非常炎热,各地的秀才要在这样狭小的考场里面考上九天九夜,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此种滋味如何,可想而知。

      我们的年轻秀才陈乾生留下了这样的回忆:“到了八月初七日,我们要进场考试了。我背了考篮、书籍、文具、食粮、烧饭的锅炉和油布,已竭尽了生平的气力,若不是大哥代我领试卷,我便会在人丛中挤死。 一进考栅,三魂吓掉了二魂半,每条十多丈长的号筒,都有几十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仿佛现时警察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长个子站在里面是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老大以尝过“矮屋”滋味自豪的“矮屋”。矮屋的三面七齐八不齐的砖墙,当然里外都不曾用石灰泥过,里面蜘蛛网和灰尘是满满的,好容易打扫干净,坐进去拿一块板安放在面前,就算是写字台,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睡。一条号筒内,总有一两间空号,便是这一号筒的公共厕所,考场的特别名词叫做“屎号”。考过头场,如果没有冤鬼缠身,不曾在考卷上写出自己缺德的事,或用墨盒泼污了试卷,被贴出去,二场进去,如果不幸座号编在“屎号”,三天饱尝异味,还要被人家议论是干了亏心事的果报。那一年南京的天气,到了八月中旬还是奇热,大家都把带来的油布挂起遮住太阳光,号门都紧对着高墙,中间是只能容一个半人来往的一条长巷,上面露着一线天,大家挂上油布之后,连这一线天也一线不露了,空气简直不通,每人都在对面墙上挂起烧饭的锅炉,大家烧起饭来,再加上赤日当空,那条长巷便成了火巷,煮饭做菜,我一窍不通,三场九天,总是吃那半生不熟或者烂熟或煨成的挂面。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考头场时,看见一位徐州的大胖子,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上,全身一丝不挂,脚踏一双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如火的长巷中走来走去,走着走着,上下大小脑袋左右摇晃着,拖长着怪声念他那得意的文章,念到最得意处,用力把大腿一拍,翘起大拇指叫道:“好!今科必中!”

      这位“今科必中”的先生,使我看呆了一两个钟头。在这一两个钟头当中,我并非尽看他,乃是由他联想到所有考生的怪现状;由那些怪现状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所谓抡才大典,简直是隔几年把这班猴子、狗熊搬出来开一次动物展览会;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恐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说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之最大动机。一两个钟头的冥想,决定了我个人往后十几年的行动。我此次乡试,本来很勉强,不料其结果却对于我意外有益!”

      上面是陈乾生在他晚年写下的关于晚清时一段“国家官员选拔考试”的回忆,考虑到陈乾生本人的性格一向冲动,他的这段回忆似乎带着过多的个人色彩,-----但是无疑,这段对科举制度的回忆的确反映了旧中国的一个深刻的社会结构问题,-----那就是,作为维持国家运行的行政机构,是依靠怎样的人才来执行的。或者换一句话来说,这些“人才”是在怎样的哲学学说培养并被挑选出来的。

      但这个问题,并非可以如此简单地作结论,因为科举制度绵延上千年,就在几百年前,那些鬼鬼祟祟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们还把这个制度作为一个突出的优点介绍给西方,同时,科举制度或许培育了一批庸才,但的确也贡献了一大批英才,曾国藩,林则徐等等都出自其中,晚清的一个著名的状元张謇就成了著名的实业家。----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未需要现代这样严密的行政机构。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文再详细论述。

      然而,当我们把这个回忆作为对旧中国社会结构的引子时,是因为陈乾生这个人对后来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启示意义都很大。他此次参加江南乡试,自然是落第了,此后他东渡日本,进入赫赫有名的早稻田大学,后来他和自己的同学,张继以及《革命军》的作者邹容等一起把满清在日本的“南洋学生监督”姚官员的辫子给剪了。----成了反抗满清的革命党,再后来,革命就成了此公的事业,他从老革命党干到了新共产党,成为TG的第一任总书记,那个时候,他的名字是用他喜欢的笔名,--------陈独秀。

      关键词(Tags): #中国当代发展史通宝推匿名: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