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和双石中校——也发一份有点意思的档案(上) -- 老拙

共:💬74 🌺39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萨大以后多介绍点,说实话,俺也没想到鬼子那会儿就……

          对中国大地各路诸侯队伍中看起来最没成色的一支队伍,有那么大兴致而且那么重视——甚至视为未来最大最重要的对手。

          不过回想起来,好象也不奇怪,抗战后鬼子们与国府但有“合作”商洽,甭管成与不成,内中必有共同反共防共条款,要出卖的,一定是中共。而共军发起百团大战的动因之一,就是唯恐出现“远东慕尼黑”,唯恐国府被鬼子诱降后自己被出卖……

      • 家园 地图重贴一下,大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原ID去掉最后的&mode=medium只用ttp://img.blshe.com/resserver.php?blogId=41&resource=1594257-%E5%9C%B0%E5%9B%BE.jpg

      • 家园 【文摘】日本人最早绘制的红军长征地图(续)

          看这个图就像当年的日本人看中国的局势:蒋介石在南京用条条线索把全国的军阀、政客都把控起来,但是东三省没有了,西南桂系跟他不搭调,然后就是要张学良把陕北“共产军”团团围住——1935年11月的《现支那政局的全貌及中国共产军的动向》,精确地符合日本情报人员的效率!

          逆向的想,要是后人作一幅伪图,一是他不研究中共党史,犯不知着抢这个“红军长征对外传播”的头彩;二是要作,就可以做得更符合细节史实,至少不该犯徐海东、徐向前姓氏上的错误。

          本图最引人注意的是对红军长征路线的标注。

          这张最早记录了红军长征路线的地图上,从江西“瑞金”,到赣南“寻乌”,掠湘南至桂北“全州”,西向擦过“贵阳”南到云南“宣威”,南下威逼“昆明”后直上川康边,在抵今康定(图上有一日文标示)位置后,总向北迤东的方向有一些列复杂路线涉及川、甘、青、宁、陕,最后有“毛泽东”“徐海东”一部抵保安附近;“朱德”“徐向前”一部据川康甘边。应该说,就1935年11月抵达陕北的一方面军行长征路线,这个图的总体走线是符合史实的,入川以后的走线有点乱,应该不赖做图的“阿川真雄”,当世时,恐怕不但蒋介石搞不懂;连今天我们有人出的长征路线图都在这段要乱套呢(见本人博客《走不通的长征路线图》 http://yanglang.blshe.com/post/41/2716)!

          不过有两段“错误路线”值得特别说说。

          一是图上从桂北“全州”以后,有北向湘西“永顺”又折向贵州境内的一段路线,与中央红军的行走全不相符。不过我看倒成了一个图真的明证!1935年秋,红二、六军团正在湘西的桑植、永顺一带闹的活跃;11月初,正边战边向湘黔边转移。尽管二、六军团后来走的差不多是和中央红军同一条路线,毕竟是一年以后。我估计是“阿川真雄”们汇辑情报时知道湘西有一大股红军在行动,却搞不明白就里,索性便中让中央红军拐了个大湾,凑上了这段路线。也是读图一乐!

          其实这样的错误今人也犯。川中双石先生也是研究红军长征的高人,他曾告我,“正本”长征路线图中,在贵州大方到织金间有一奇怪的“左旋”路线,“波峰”抵至“猫场”,“猫场”今为织金大镇,战史专家都知道这里有场战斗。不过双石先生实地踏勘后发现此“猫场”非彼“猫场”,在迤北近百里的织金附近还有一小村名曰“猫场”,当地老百姓证明,那才是红军打了仗的地方。遵义会议以后,后来的副帅抱怨老毛“走弓背不走弓弦”,要是图上画到那个“小猫场”一定会是“弓弦”了。我没有实地踏勘过“猫场”的所在,不过那个奇怪的“左旋”还在图上,我老看着发噱。

          日本人还画了一段错误路线在北边。

          “共产军路线”在“理番”以后东经“北川”、“江油”,分道“广元”、“巴中”后,经过陕南“商州”、“蓝田”,贴近西安以后西向再北转进入陕北。显然,“阿川真雄”的情报里实在搞不明白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根据地的行动,与红25军策应中央红军入陕的行动各是一码事,他是按照形式逻辑,把无关联的情报联系在一起,判定了一条可能串联情报的概略路线,所以这段线上有几个连不上的“断头”。然而这个出于分析情报方式的有趣的错误却再证了这张地图的价值!

          上述的“路线分析”只要熟悉历史,认真判图并不难得出。问题是“阿川真雄”们绘制地图的情报来源是哪里?他是根据什么信息绘制的这幅地图呢?

          这就要说到著名的范长江先生了。对范长江的长征报道,人大蓝鸿文教授有专门研究,有关范长江是报道长征第一人,我从蓝说。

          1935年的时候,26岁的范长江不过是天津《大公报》的特约通讯员。然而7年前,他在南昌起义的部队中,曾经做过一个 “小卒”,因而对中共多少有些接触。

          范是川人。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就开辟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以后越闹越有些红火。那个地方,在四川,离他的老家内江不算很远,所以红军的事情他一定听过。因为一篇小文章被《大公报》编辑赏识,在北大当旁听生的小范成了这家著名大报社的通讯员,尽管是不支薪的那种,但这一定点燃了这位热血青年的职业理想。1935年,他和《大公报》签了个协议,作为报纸的旅行记者,去西部采访。1935年5月初,他从天津出发,经华东,然后从上海溯江而上,大约在6月中上旬到达成都。他采取了一个大胆决定,到成都附近95里之遥的彭县(今彭州)去找红军,准备进入红军,去研究红军、报道红军。但这个愿望因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未能实现。当他看到困于松潘、理番、茂县、懋功、汶川境内峦山大岭之间的10万红军“争夺四川腹地”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必在严冬到来之前北上,便当机立断,和胡宗南部的一个小参谋团结伴,于7月14日从成都出发,经绵阳、江油、平武、松潘入甘,9月2日到达兰州。9月4日,他写了此行的第一篇通讯:《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9月18日又写完长篇通讯《成兰纪行》,其中部分文字,记述了红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后占领中坝、平武及围攻江油县城等情况。从9月下旬到12月上中旬近3个月的时间内,他往来穿梭于兰州与陇东庆阳、平凉、天水之间,追踪红军长征的足迹,采访红军长征的情况,在1935年11月20日前,他在《大公报》写了下列通讯:

          《成兰记行》(1935年9月20日起连载)

          《徐海东果为萧克第二乎?》(1935年9月30日于平凉)

          《红军之分裂》(1935年11月5日于庆阳)

          《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1935年11月6日于庆阳)

          《陕北共魁———刘子(志)丹的生平》(1935年11月8日于庆阳)

          《陕北甘东边境上》(1935年11月9日于庆阳)

          《从瑞金到陕边—一个流浪青年的自述》(1935年11月13日于平凉)

          11月以后还有《松潘战争之前后》(1935年12月10日于天水)、《渭水上游》(1936年1月4日于西宁)两篇发表。1935年9月至1936年1月,《大公报》上先后发表了这些通讯,其中《成兰纪行》、《陕北甘东边境上》和《渭水上游》几篇,后来收入《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还得记上一笔,范记者的报道是经常配地图的。

          这些通讯中大量披露了有关红军的消息。《成兰纪行》,记述了他此次从成都到兰州历时50天、跋涉3000余里的见闻。当时,成都国民党官方报纸大肆吹嘘“江油战役”打败了徐向前部,而范长江通过在江油等地的采访,却报道了完全相反的状况。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涪江沿河西岸,皆筑有‘自欺欺人’的防御工事。所以徐向前于突破嘉陵江之后,很容易渡过涪江,进入江油中坝。”“隔江油十余里处东山上,即发现徐向前围江油时所筑之环山大堡寨。要路口层层障碍,随山路之曲折,于射击点上节节作成土垒。环山大堡寨,以竹竿及松柏等枝干,交叉编成篱垣。环山三十余里,无一处有空隙可入。同行有通晓军事之某君,睹此布置,亦叹徐向前用兵之能,而恍然于川军之非其敌手。”

          9月下旬,徐海东部红25军到达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会师。范长江迅速赶往红25军经过地平凉一带采访,并于9月30日写成《徐海东果为肖克第二乎?》,分析徐海东部由陇东进入陕北后之局势。10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岷山封锁线,经陇南出陇东,向陕北疾进。范长江又奔波于陕西中部和陇东庆阳、环县一带搜集红军资料,写成《红军之分裂》、《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从瑞金到陕边——个流浪青年的自述》、《陕北共魁——刘志丹的生平》、《松潘战争之前后》等通讯,于11月6日起在《大公报》上发表。在《陕北甘东边境上》一文中,范长江客观报道了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后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的会合以及彭德怀对追兵猛烈反击的情况。

          可以认定,“阿川真雄”们在吴起镇战役发起当日就能绘制出大体符合的红军长征地图,范长江在《大公报》上的报道是重要的依据之一。比如,报道及地图均称刘志丹称为“刘子丹”是明证,报道知肖克,而不明其所在位置,是而“路线”去湘西转了一圈。还有红军是从红都“瑞金”出发的,在到达“松潘”之后曾有“分裂”,然后的行进路线就南北各异了,这些,报道里都写到了。我有点不明白的就是图上“路线”在陕南兜的那个圈子,“阿川真雄”本该知道徐海东和毛泽东们是到陕北才合做一股的,莫非他没好好读这张报纸,不知道徐海东本来就有个根据地?后面的事情,与这张地图没有大的关碍,简单掠过几句:

          爱泼斯坦2004年9月发表《永远怀念长江同志》一文,他说:“长江的西北之行发表不久,我记得大概是从斯诺那里先听到这些文章。后来又看到其中译成英文的几篇。当斯诺发表《西行漫记》时,我心中便有这样的一个念头,长江的文章可能是使斯诺产生去了解和报道中国红军的愿望的原因之一。”

          读过范长江的文章,30岁的埃德加。斯诺开始酝酿他的采访。1936年1月他特地从北京赶到上海求助于宋庆龄。斯诺回忆说:“我请她帮助我以便到了红区以后起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而不是被当做间谍。”斯诺回忆:“通过她(孙夫人)的安排,我同北京的一位教授取得了联系,这位教授给了我一封致毛泽东主席的介绍信,与此同时他还告诉我同西安的地下工作者接头的办法。”有关史料证实,当时在华北局主持工作的刘少奇授权柯庆施用隐色墨水写了一封给毛主席的介绍信,并由徐冰托人将此信转交给斯诺。 1936年6月3日,斯诺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北平乘列车西去,开始了难忘的冒险旅途。1937年春,他的成名作《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在此之前的1月25日,刚刚创刊两个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斯诺的照片,并配发了史沫特莱的照片和她所写的关于中国局势的文章。毛泽东八角帽上的红星第一次闪耀在美国读者面前。

          还应当记得,这期《生活》杂志的报道中,有一幅第一次在国外媒体上出现的长征地图。而中国最早公开发表的长征地图,还要再过半年,在上海出版的《逸经》杂志上出现。 关于“阿川真雄”,“政经新报社”,“山浦 广”和“良昭堂”,我实在找不到资料,或可有细心的读者教我。细想起来,几个研究中国政局和军事情报的日本人,凭着若干公开的报道或许还有些零零星星的情报,就能做出这么张地图来,我是很佩服他们的!

          72年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渴望“知道”的需求和了解敌手的动力,才能把邻国最新发生的政情、军情如此迅速地描绘地图上,每念及此,我难说是该钦佩还是该不寒而栗!

        • 家园 图呢?
        • 家园 鬼子的情报工作想想直让人害怕.
        • 家园 花军人视角
        • 家园 是啊,让人感觉到不寒而栗……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同感

            还有楼主贴里这段:

            中国实力派大都采个人或小集团的繁荣主义, 缺乏为国为民的观念, 因此形成独霸一方独裁私兵状况。国家之存亡, 民众之疾苦, 彼等从不负任何责任。彼等政治欲物质欲非常旺盛, 故彼等除维持现状以解决其欲望外, 殊不愿粉碎其势力也。真能爱国为民者为数极少, 大都为顾己而不顾人之辈。彼等因欲望极高, 故志气多趋于薄弱, 而不堪利诱与威胁。

            一般官民—中国人之特性, 爱国不过五分钟, 甚且有不知国家为何物者。大部官民率多利令智昏, 顾家忘国, 甚至甘心祸国, 其目的只求一身一官集团之欲望解决, 他若国事民生, 则一概不顾。虽一少部分尚能顾全大体, 图谋向上, 均属于被压迫的下层, 无米难炊, 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此后帝国应采任用权贵份子, 而镇压有气节的忠干份子。

            鬼子真鬼啊!

            • 同感
              家园 这段话读之不寒而栗

              这段话就是放到今天来说好像也是部分适用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 家园 不止72年前……

          72年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渴望“知道”的需求和了解敌手的动力,才能把邻国最新发生的政情、军情如此迅速地描绘地图上,每念及此,我难说是该钦佩还是该不寒而栗!

          有时间的话,先生可以去外文书店发行部(北京在甜水园一带)去翻翻日文的“中国案内”类型的书,里面甚至有对中国各省市官场人事的分析!

    • 家园 沉宝...鬼子里也有明白人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