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石油、铁人一文的勘误与补充 -- 胡杨

共:💬407 🌺419 🌵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又不倒卖,

                能住一辈子的房子有没有产权又有什么关系?有多少人能把有产权的唯一的一套住房卖掉?

              • 家园 跟倒卖没什么关系吧?

                把有产权的唯一的一套住房卖掉套回现金,直接投入再贴钱买新房升级更新,现在多得是。至于说早年早年分配公房可以住一辈子,面积多大且不提,有的单位,人离开了就得退还,也不见能住一辈子。

                • 家园 你这个更新也得花钱吧。

                    就拿我现在,如果想把旧房倒换大房,每增加一平方就得我半年工资不吃不喝。

                    以前住公房一样有机会改善住房,只要单位建了新房就有机会,而且从七十年代初建住房比较多开始直到八十年代,分新住房都不要钱,只是有原住房的要交出。实际上八十年代开始建商品住房时商品房的条件也只相当于一般单位自建公房的中等程度,如果是拆迁补偿的房子就极差。

                    那时候人都有单位,离开这个单位就是调到另一个单位,理论上都得分配住房,你交了这个单位的住房到另一个单位还会给你。另外还有一种政府房产局管的房子,这种住房与你的工作单位基本无关。

                    实际上对住房问题,只要有保障无所谓产权不产权,我只要保证有房住就行。当然要求尽量少花钱,条件好些更好。如果有两套住房由你选,一套只要每月交你工资的二十分之一以下,包括了所有维修,而且你的子女将来也有分到此类住房的本会,但条件比较差,没有产权;另一套面积大一倍,但要花去你每月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以上的工资,另外还要出维修钱,给你产权,可以传给子女。现在你的条件是除日常花费以外有百分之四五十的节余,你选哪种?

                    以前的住房制度问题不在于有无产权,大部分人要房子是住的,而且相当多的单位能随着经济了发展改善住房。一般是越盖越好,新房分给老职工,老职工腾出的旧房再分给新职工。主要在于各单位不均衡,有钱的单位多盖房盖好房,没钱的单位少盖房甚至不盖房,再加上房租很便宜,有机会时谁都会想尽方法搞大房,这就造成单位内部和单位之间住房分配不公平。另外就是住房投资全靠国家包括单位,投资积极性有限。

                  • 家园 那么回到二十几年前

                    算一笔账,假如有房子一平米才卖三、四百元,以大学毕业月薪60元计,也得半年左右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平米,这个比例与现在不也五十步笑百步,房子质量更不用比,还买不着。有朋友提到以前也有私房的,那属于个别历史遗留财产,与庞大公房数量相比所占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至于人员调动退房配房,南京老哥你也明白那是理论上的,房子啊房子,绑死了多少英雄汉?

                    说到分房子各单位不均衡,倒是真是穷的穷死,富的富死。也说个例子。当年我结婚的时候,如果按我那口子单位的分房标准,申请婚房的资格,得两人平均年龄在32岁以上,不然就等吧,有等不及先结婚甚至都生孩子了,分房年龄不到,还得等。这还是堂堂名牌大学80年代后期的事,好在我单位财大气粗老人少,刚好碰上单位参建的一批房子竣工,我们婚龄青年也论上分一杯羹,凡有结婚证的每人分一室户,把来看新房的同学和同龄朋友都羡慕的流口水。其他如上万人大厂的工人,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有的等到头发都白了都没能摆脱三世同居一室的尴尬,而有的领导呢,连自己幼儿园孙子的房子都早备好了。我说的是魔都当年的情况,也许别的地方好点。

                • 家园 当年听过一个故事

                  将近三十年前,有一家住在中关村的。那个时候中关村还非常荒凉。没年过啥书,蹬三轮给人送货的,也就是板爷。八十年代初正经有几年蹬三轮很是挣钱。后来开始买中关村的小破平房,那个时候也就是几百块一套吧?弄了十几套。

                  后来,这些房子要拆迁,人家给钱,板爷不要,要房子。于是就在中关村有了十几处房子。收租金收入很是可观。

      • 家园 你说对了

        确实买房子便宜一点

        也不是几百

        是几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