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乌鲁木齐 -- 河蚌

共:💬190 🌺109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倒是觉得

          长期的农耕文化下最容易培养出勤劳的人,因为农耕天然就要求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即使眼前看不到将来有什么前途,比如夏天也许会汗涝,秋天可能有蝗灾等等,这都阻挡不了大家从春天就开始努力,因为春天不播种秋天必然要饿死。中国历史上的农耕文化本身就让平时勤俭深入人心,培养勤劳勇敢的人民最有效的手段恐怕是把他们纳入这个体系熏陶。

          • 家园 维人传统以农耕为主
            • 家园 那应该更好办了才对

              葡萄这个才是我担心的大问题,

              葡萄:和人的私下讨论这里贴给你

              小里说是当地的发展未能使老百姓受惠,大里说这实际上是被政治经济体系抛弃的前兆。

              • 家园 讲讲苗人的汉化吧

                我的祖上是苗人,也曾很牛,南长城就是证明。

                怎么讲呢,先是上层特权阶层被汉化,下层与中层赤贫化。不愿意汉化的南逃缅甸。其他人一无所以,方才依附半依附。但是矛盾还是很大的。

                民国加上,49年以废除土司,提供免费教育,城镇迅速汉化,被分割在乡村的山苗,其实已经搞不出什么了。

                我的太外祖就是30年代通过参军入汉籍的,应该是先汉化再入籍。那时汉人地位高,入籍有好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律民族念。呵呵。

                我的意思是葡萄太多虑了,即然不是东突国,且经济上占劣势,人口上占优势,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所要考虑的只是放弃还接受。

                既然选择了后者,那么既来之则安之,任尔东西南北风,见棋拆招好了。

                不论给多大的优惠,他们都不会接受我们;无论经济上是否占优势,他们也不可能接受我们。

                如欲取之,必先穷之,然后化之,与之,则归日可待。

          • 家园 我看不容易

            懒惰散漫是人类的天性,直观来说,“勤劳”其实就是为了生存而人为的扭曲天性。除了东亚几国外,为何少见其他文化或国家歌颂“勤劳”为美德(他们虽然也承认这是美德,却不具有这种文化氛围),这就很值得人深思了。

            我猜想,维族人普遍给人懒散的印象是不是因为与其对比的是崇尚“勤劳”的汉族人,如果换一个对比的对象,比如拖拉成习惯的印度人,结论是不是就不同了?

            汉文化体系是一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文化体系,与维族文化体系的差异相当大。就好比一个是奔驰的汽车,一个是马车。坐汽车与马车上观看到的风景完全不同,但各有风趣,只看你自己喜好,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道理。

            所以我觉得,民族融合绝非易事,前路漫漫。

            • 家园 就是优胜劣汰

              中国古代历史上,周边的大都是游牧民族。农耕对于游牧最大的优势我以为有两点,第一是食物链上把人变成了初级消费者,而游牧至少是次级消费者,因此农耕可以养活多一个数量级的人口;第二是农耕把人固定了下来,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手工业等。因此中国历史上虽然时不时有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举动,大都被汉化。无他,农耕对于游牧有天然的优势而已。你所说的奔驰和马车,马车总是跑不过奔驰的。看到自己被甩掉难道不着急?想上奔驰,抱歉,那就要移风易俗按照奔驰的方法来生活了。如果看到被甩掉也不着急,或者干着急却不肯抛弃马车的生活方式,可真怪不得别人。

    • 家园 多写

      +U

    • 家园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乌鲁木齐(续二)

      六十年代之后,新疆的移民就基本上停止了,不过这批人是有组织的移民,而且带有半军事化的性质。

      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新疆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是人力显然是不足的,因此农村老家的亲戚都会来这儿找个工作。在当时,几乎每一家都会有几个亲戚来,有的家甚至会来十几个。不过这些人其实也就如同到沿海打工的农民工一样,只是临时来这儿赚点钱,然后两三年之后,就回家了。再后面,所有的事情都和全国一样,机会吸引着各种内地人来新疆,开饭店,做买卖,然后落地生根,这一批可以称之为经济移民,我想城市的落户政策也是差不多的。这批人究竟有多少,我不太知道,不过乌鲁木齐由八十年代的百万人口变成现在的200多万,这个增长在全国并不突出。

      大家知道新疆有生产建设兵团,是与省平级的单位,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当初新疆的兵团要比现在大的多。现在的兵团都是一些农场,又叫农垦兵团。而在80年代之前,新疆的大部分工业也是兵团建制的,新疆现在的很多局和集团前身都可以追到工业兵团的某个师。可以说,新疆的汉人大都是兵团的后代。

      比如父亲的单位,是建筑公司,而在80年代的很长时间,都是以工一师工*团*营**连这样的名称存在,然后才改称新疆第*建筑公司*工区*队,而工一师则改为建工局,即现在的新疆区建工集团。虽然他们自从退伍之后就没摸过枪,但是这种建制,已经说明了他们的准军事性。

      当父亲们复员转业到新疆后,自然就遇到结婚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托朋靠友,从内地介绍,而当时的政策,这种婚姻的女方,仍然是由国家分配工作,并且享受全民所有制待遇。政策的取消应该是66年或者是67年。

      于是,大批的家庭就这样出现了,随之出现的是婴儿潮,这一点倒和全国同步,在64年到78年间,无数的家庭以平均4到6个孩子的速度生育着中国的人口,一举将中国人口推过10亿大关。

      (PS:这里要说明一下,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汉族一个,少数民族随便生,在新疆,执行的是汉族一个,少民两个。而我们知道,一个是极端,而两个,如果真是严格执行,也同样意味着一个族群会在未来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这对于汉族这样的大族,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某些小族群,则就意味着会走向消亡。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白,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被汉人攻击为民族歧视,而同时,也被维族人认为是对他们的种族灭绝)

      这批第二代,就是现在新疆汉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汉人中最基本的成份。因为他们既不象他们的父辈,有个根在内地,也不象八十年代之后的打工者,飘在新疆,随时可走,对于他们来说,这儿就是家。

      关键词(Tags): #真实的乌鲁木齐(landlord)
      • 家园 分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在新疆的知青多吗?

        一直有个印象不少上海知青进了新疆。十年结束以后一些回去了,还有一些也就留下了。

        还想起来,是不是新疆的军分区\兵团和对应各级地方政府是平行领导的?

        谢楼主贴,很真切。

      • 家园 补充一下吧

        新疆北疆的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这个不单单是建国之后的移民,也包括自汉代以来守卫西域,到西域经商的汉族后代。

        北庭都护府就在俺家乡旁边的吉木萨尔县,俺小姨父一家就在北庭乡,那里还有都护府遗址。

        • 家园 原住民中的汉人有多少,这个很难说

          我周围接触的所有的人,都是49年后移过来的。

          新疆分为东疆、南疆和北疆,经过多年战乱,本来人口就少,而经过三区革命开始阶段的东突阶段,汉人又被杀了不少。

          我所见过的解放前的汉人,是“九二五”起义过来的,也就是说,是国民党军。

          • 家园 新疆汉族是新疆世居民族

            看来你不太了解新疆历史,远久的就不说了,那是说不清的,据可信史,汉族肯定比维族更早在新疆定居,汉朝还有过汉族人在南疆建立过小王朝,那时维族还在西伯利亚呢。清代前期北疆主要是哈蒙二族的聚居地,乾隆时期差不多把准葛尔蒙古族支系灭族了,经过战乱,哈族也较少,自然条件相对比南疆优越得多的北疆基本成了真空地带,这之后,维族从南疆,汉族从甘肃,哈族从哈萨克斯坦都移民到北疆,满清也带了东北的锡伯族随军到新疆来,但总体而言,北疆人口并不如南疆多,也没有绝对占优势的民族。满清经过几任皇帝的征战,终于统治了新疆,新疆可以说是满清几任统治者用鲜血换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