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所认识的方军 -- 老引北京

共:💬306 🌺1231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就在外交部工作了阿,算那国的外交部?谁出的工资?

          在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当日本记者助手---------那个外交部要分房子给这么一位助手呢?

          日本也兴分房子?中国外交部人员去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当日本记者助手?

          日本记者的面子真大啊,外交部的公务员来作助手。

      • 家园 虽然是小的细节,却关乎说话人的credit

        38岁,按官方简历看是因92年?

        比如38岁时辞掉外交部待遇丰厚的工作,甚至交出房子。到日本打工唰盘子6年。〈俺开他玩笑;您就说是为搜集抗战素材去啊〉他说;不!是我当初脑子蒙,后来后悔死了。

    • 家园 谢谢老引。关于那个30倍,我觉得我比较熟悉当时的情况

      老引,读你这两段的时候,禁不住两眼发潮发热:

      比如;半夜抱着抗战老兵的骨灰坛子,抗着铁锨。冒着被拘留的危险。把非亲非故的老人埋在他心愿的卢沟桥下。。。

      这些苦难让任何人都免不了压力,说方军坚强;是他走访这么多还依然走下去。说他脆弱,他认识一位老人仅几个小时告别即流泪。俺以为方与他们〈大都是正常社会很少有人顾上看一眼的老人〉有着血肉般的纽带。那些血腥,残忍的历史搁谁都要具备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何况方多年都在承受。

      不说这个了。说说这个“当时在日本每天打工收入相当与国内30倍---1000元人民币左右”。(同期在日华人50万我无从证实或政委。)

      请注意:方军是91年春季去的日本。我认为这个说法至少从91年春季到94年春季这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都是靠谱的。下面以东京和北京的有关数据做一下分析。

      我90年5月曾到日本出差(回来后几乎马不停蹄地就直杀陕南了,也因此错过了半个世界杯),在东京的时候遇到两位老中朋友,跟他们聊了很多。一位体质一般所以只打一份工,每月十几万日元;另一位30出头,体格很棒,打两份工,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4点到一家快递公司(佐川急便?记不清了)做6个小时,然后再去一家餐馆做6-7个小时,每晚只睡4-5个小时,精力仍然很好。(事实上很多东京人每晚睡眠时间也就是5个小时。) 他这两份工的收入是30多万;赶上年底快递公司加班,月收入绝对超过40万。所以全年下来,月均收入大约是36万日元。

      那么这个36万日元相当于多少美元呢?下面这个链接给出了日美汇率的历史数据:

      外链出处

      91年平均一美元合135日元

      92年平均一美元合126日元

      93年平均一美元和112日元

      (以上为按月均汇率进行的算术平均计算)

      同期,在中国境内,美元对人民币的黑市价大约是:

      91年平均一美元合9人民币以上

      92年平均一美元合8.5人民币左右

      93年平均一美元合8.5人民币左右

      (中国自80年4月开始发行人民币外汇兑换券,至94年4月取消。当时人民币对美金的官价是这个外汇券与美金的比值,这个官价从2.8调到3.8又调到4.8。但官价并不真正反应人民币相对于国际货币的真实价值。黑市虽然非法且因各种因素而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黑市价显然更为接近人民币的真实价值。这一点无庸置疑,因为94年4月中国政府取消外汇券的同时,人民币对美金的官价直接升至8.3左右,等于证明了黑市汇率的可靠性。)

      如果搞个大平均,1美元合126日元,1美元合8.6人民币,那么一人民币相当于将近15日元,就按15日元计吧。所以36万日元相当于24000人民币。按日历天数来算,日均800元人民币,但如果按工作天数来算,日均确实就是1000元人民币左右。这还是在90年,而且那位哥哥从事的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如果按小时计算的话他的薪金水平算低的。

      以我的印象,91-92年北京市非外企、非外贸公司的单位,人月均工资明显低于800人民币;外企和外贸公司人数少,权重低,所以整体来看月均工资仍然低于800元。所以至少对于91-92年来说,在日本(东京)打工,每月收入是在中国(北京)的30倍,是靠谱的。

      93年北京市整体工资水平或许达到或超过800元了。93年,在日本打工月收入是中国30倍仍然是成立的,但在东京打工月入是北京的30倍,这个我就没底了。但即使没有30倍,也应相去不远,27-28倍还是有的,因为93年北京人收入相对于91、92年涨幅并不太高。

      有朋友可能会说,你那是打两份工、每天要做13-14个小时唉,这跟你在北京8小时轻松做班儿没可比性啊。还会有朋友说,你只考虑了工资收入,却没考虑福利待遇。

      这些都不错。但现在讨论的问题是,排除掉其他考虑,只考虑工资收入的情况,在日本打工的收入是不是在中国的30倍。

      还有朋友可能会说,你为什么要拿那个打两份工的人来做论证呢?

      很简单,要做比较,就应该拿相似背景和条件的个体来比。以方军常年跑外、长期接触非人资料而没有崩溃这个情况来看,他不仅有着坚强的精神,而且有着健壮的体魄。所以我觉得,方军在日本的时候多半有着足够的体能每天打两份工做十几个小时。

      • 家园 花酒兄

        兄弟90年在部队院校任教,副连职干部,每月工资100元,93年300元,如果这样算,差别还要大

        • 家园 部队还要另讲吧,

          那时候军人收入里还要算上开发费,这块有的部队能占到全年总收入的1/4左右的呀。

          再加上置装、房子(虽然年轻干部多半住的是草窝)、伙食补贴和早些时候还有用的全国粮票,这些恐怕不能单单用现金收入来衡量的。。。

          • 家园 院校是贫困单位

            那时候可没有这些东西,至于房子,我们刚分配去的四个人住一间十几平方米由大教室格成的房间,五年以后分了一间十多平米的平房(共用厨房厕所)。十年后,我们正营职才住上连职房,30多平。当时可是有同事的老婆吃不了苦跟别人跑了的。

            • 家园 你们比我们还惨

              我们因为是刚搬到北京不久,盖了很多房子,一结婚就有房,是2家合住,说真的,还不如筒子楼方便,我们好几年都没住,他们自己方便关了,我们一回去,他们觉得别扭,总希望整点麻烦让我们搬走,哈哈,现在想来还真有点斗智斗勇的味道,笑死了,合住了一年,我们是唯一因为合住没吵过嘴的,呵呵,一年后,我们就自己单独住营职楼了,的确有人看到部队条件艰苦,分手的有,离婚的也有。哎,惋惜。

              • 家园 你们的条件让人羡慕

                我们可是和国家同岁的学校,积累的问题多了去了,不过90年代中期以后条件也开始改善了,其实军人的条件也不过是去年才开始算是改善了,3年前正团才拿2000来块钱呢。

            • 家园 那您那个院校真是有点,

              过分贫困了,主要是领导不敢放开搞吧,那年代部队可是八仙过海的,《和平年代》里描写的东西应该都是有现实基础吧,能让手下干部穷到老婆都跑的程度,真有点让人无语。。

              其他待遇方面,

              粮食和粮票,俺爹87年开始每天在家吃早饭和晚饭,每个月退的粮食会卖掉很多;全国粮票用不掉的一直卖到91年,俺娘前几年见到当年那些投机倒把的还打招呼呢(卖的时候真跟现在中关村办假证似的);

              衣服,记得90年的时候,一件军大衣就可以卖到100块了,一双大头鞋45块,至于马裤尼军装,那可是当时暴发户的标准型头,可以卖的更贵些。前面提到的俺爹都卖过,还给老家带了很多,去年奶奶去世的时候,打开柜子,十几件老人不舍得穿的军装(从三块红、水兵服一直到87式),想起来都有点让人心酸。。。

              房子,

              过去住房是比较艰苦,87年俺家从姥爷家分出来单过,俺爹部队(也是院校)解决了一间8平方米的平房(实打实苏联人建的筒子房),89年换了一套15平方米的一室半卫(两家合住一套连职房,部队土政策),91年俺娘和俺随军(虽然俺娘和俺是当地人,不过这个应该很重要吧,至少俺影响中是这样的),那套连职房归俺家自住了。

              95年,俺爹调动到另外一个部队(也是科研单位),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分套房子,等到99年,俺爹就轮候到了一套团职房(级别早几年就到了,不过欺负外来户,所以分的晚且不在市中心),经过争取,还是没能留在市中心,不过总算住上团职房了(因祸得福,现在是正正经经的海景房,只苦了俺上学最后那几年)。。。

              记得2000年左右,俺爹那个部队经过那任领导的圈地大跃进,已经基本可以保证随军干部按级别分房子了,团职房管够,营职房因为比较少,所以降了一批70年代盖的团职房为营职房解决住房问题,外加上集资建房,房子在2000年以后就不是问题了,老工人很多都已经住上了团职房。。

              至于现在,我们大院军师旅的房子大有超过团职房数量的趋势(科研单位的特色),时代发展的快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