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华文化圈的统一:现实还是臆想(也谈文明的冲突) -- 无忌公子

共:💬137 🌺152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华文化有个毛病,

          或者说东方文化都是这样子,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病经由中国传播出去,凡是被波及的国家,都病的不清。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注重短期利益,打死都不让,大不了两败俱伤。英美的身段就足够柔软,对他们而言,没有打不开的结,面向未来,可以很容易跟人交朋友,也很容易翻脸。

          这些特性反应到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这些国家之间,就是谈判起来特别难,一些有关脸面的事情谈起来更是如此。不是不能让,而是不敢让,谁让谁就是奸。所以我说整合这些国家很难,东盟稍微远一些,很多国家和中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所以先拣便宜货,这也是TG基本国策之一。

          • 家园 你讲的很有道理。花。是这么回事,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们现在也还时这样的。 还有一个是很要“尊严"什么的了。死吃亏。其实没人真的在乎你这个,人家尊重的是结果。

          • 家园 这是所有大陆型民族国家的通病

            领土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是个死结,类似的例子在欧、亚、非、南美屡见不鲜。英美没有这个头痛的问题是因为它们都是孤岛型的国家。

            • 家园 欧洲二战以来和平解决土地的问题有几个,

              一个是德国和波兰关于东普鲁士领土的最终协议,德国放弃东普鲁士的领土主张,承认目前的现状。还有一个是,希腊和土耳其的疆域划分,看看地图,就知道有多么不公平,但是两家只是在塞浦路斯岛上顶牛,没有在海域上说事。

              • 家园 好像没那么简单吧?

                东德是在苏联的占领下放弃东普鲁士的(丹泽、科尼希斯堡)。苏联其实拿到了东普鲁士的一半。西德为了防止大规模冲突和欧盟的整合继承了这个协定。直到七十年代东西德建交,西德的联邦德国地图不但包括整个东德,还包括1933年的全部边界线(丹泽、科尼希斯堡、西里西亚)。

                希土分离是发生过大规模战争的。希腊其实要求更多的领土,土耳其最后只是顶住了压力。希腊在西方协约国的支持下攻入过土耳其本土,被土耳其击退。

                这两个疆域划分其实都是战争决定的。

          • 家园 有些道理,可从缅甸着手。不过朝韩向来一感到疼就俯首

            日本要大痛才心服口服

    • 家园 【求助】言归正传,谁能谋划一下中华文化圈统一的路线图

      最好单一制,联邦制也行。其他的如欧盟那种用唾沫粘碎片成花瓶式的不用考虑了----既无世界上成功先例,也不适合中华文化。

    • 家园 我提倡“新文化”,总结建立当代符合统治和人民大众的

      新的哲学道德处事标准。

    • 家园 “中华文化”还存在吗?

      敝人认为,你在谈论“中华文化圈的统一”之前,有必要先考虑一个问题:“中华文化”还存在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不存在了。中华文化早在满清入关之际,就随着剃发易服令而被摧毁了,彻底摧毁了。

      这就涉及到剃发易服令的问题了。满清统治者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彻底实现“剃发易服”?我认为,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彻底摧毁汉文化。

      现代社会学理论公认:礼仪、规范、风俗、伦理,即儒家所谓“礼”,并不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表面文章(如过去有人认为的那样),而是权威、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的符号,是一个社会对其成员进行训练,使之学会应当如何进入社会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社会内部凝聚力的核心所在。这套符号体系,就是一个文化体系的外在的物化表现。一旦一个文化的外在符号体系被摧毁,那么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也将难以独存。由于服饰的特殊性(人人都要穿着),使它在这套社会文化符号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说服饰体系是华夏文化体系的外在符号体系的“骨架”并不为过。一旦服饰体系被摧毁,华夏文化的外在符号体系就将不复存在。而一旦外在符号体系不复存在,那么内在精神价值也就成了“游魂”,很难独自存活了。

      只有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满清“剃发易服”令的真正作用和含义——通过彻底摧毁华夏—汉文化的外在文化符号系统,达到彻底摧毁华夏—汉文化系统的目的。应该说,满清基本达到了这个目的。现代汉族是“世界上不多的没有自己传统服饰的民族之一”这一现象,反映的就是近代汉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近代西方殖民者说近代中国(汉族)是“野蛮人”,并无太大错误。

      很多人低估了满清摧毁汉族服饰体系这一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剃发易服绝不仅仅是改变装束而已,它同时也是对汉族文化系统和价值体系的整体摧毁。这一摧毁之残酷,以至于200多年后,邹容仍在《革命军》中发出如此感叹:“此固我皇汉人种为牛为马,为奴为隶,抛汉唐之衣冠,去父母之发肤,以服从满洲人之一大纪念碑也。”这是此前的蒙元所没有达到的。可以这样说:剃发易服完成后,汉族的传统文化体系即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满清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有步骤的利用这一文化体系被摧毁后的碎片,所重构的一套清式“传统文化”,实质是个传统文化的赝品。清记“中华文化”之建立,宣告了传统中华文化体系的彻底灭亡。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根本无法理解清末以后中国所走的道路。

      • 家园 同意与不同意

        谈到文化,我一般是敬而远之的,因为自己那一点水平确实是力有不逮。因为涉及到逻辑问题,这里勉强说两句。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镭射兄提到了一个根本问题:“中华文化”还存在吗?我认为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关键是怎么定义“中华文化”?构成“中华文化”的要素是什么?我觉得你与江城兄的观点区别在于对“中华文化”的定义不同。镭射兄的观念中,构成“中华文化”的要素显然要比江城兄认为的要多一些。

        我的观点稍微偏向镭射兄一点。由于满清的剃发易服令,中华文化显然遭受了极大的摧残。服饰体系应该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体系,服饰也一样;但不能把胡服骑射这种主体民族自身对服饰体系的修改补充与满清易服令这种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强迫命令混为一谈,也不能把民国的解放小脚与满清的剃发不加区分,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另外,满清对中华文化的摧残主要是精神上、思想上的,这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字狱来实现的。

        不过,镭射兄的帖子有两个地方值的商榷:一是说中华文化被满清彻底摧毁,二是将作为文化体系外在表现的符号体系等同于文化体系本身。主要是把话说得太满,很难自圆其说,从而容易招致攻击。江城兄的讨论如果仅仅从形式逻辑的层面看,没有问题。

      • 家园 激光兄高抬满清了,彼有金属利刃而无魂之利刃,只能篡改

        就凭那种原始多神教萨满文化,就像给它一把菜刀去拆航空母舰。

        比较公元651年之后波斯文化的巨变,那才叫灭绝。

        清修四库全书,乘机动了不少手脚,但把孔哥供起来继续吃冷猪肉,康熙乾隆也不得不跪拜他老人家正说明它们的不自信,只好求诸中华文化。

        剃发易服固然可恶,但我还是认可清为正朔的,因为它没有,也没有能力完全毁灭中华文化。当然,那个大谈“清十二帝”的老头是太过分了,连天桥说相声的都知道清只有十帝,前两个不过流寇。如同毛在延安时也不敢自称中国的领袖,依然奉重庆为正朔。这叫实事求是,当然二者本质不同,比较或许不妥。

        中华文化是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的,如同上古席地,唐后坐椅,唐宋的MM斗蟋蟀,现在的MM上QQ。不过满清那是用刀子篡改,瞎胡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