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大话中药发展史(1)——起源 -- 花大熊

共:💬453 🌺191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扁鹊的故事

          据说以前凡是医生都叫扁鹊。有一次,一个王病了,所有的扁鹊都治不好,后来被一个叫秦越人的治好了,这位王就规定,只有秦越人能叫扁鹊,而其他的只能叫。。。“郎中”,扁鹊被尊为神医,但结局却让人扼腕,有没有写书无法考,但是《难经》又称《扁鹊内经》托名是他写的。。。无论如何,中医的针灸师都尊他为针灸祖师爷。

          • 家园 是的

            扁鹊基本是一个公共马甲。这个已经是比较统一的看法了。

            不过私心里还是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存在的。

    • 家园 【原创】大话中药发展史(5)——春秋,那激荡的年代

      春秋战国是一个激荡的年代。

      说他是激荡的年代首先因为他是有大量信息流传下来的年代。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真实。可一切又显得那么的突兀,仿佛一夜之间,什么都有了。

      诸子百家就是这么一下子冒出来的。医药学也是如此。

      不发感慨了。说点实际的吧。

      这个时期考古发掘出的,以及背景可靠,完整流传下来的中药著作,其实没有。然而很多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却让我们窥见了中药发展已经达

      到了相当高的一个水准。

      先说文学作品,不论是离骚,还是诗经,其中都描述了数量不少的药物。

      屈原爱自比芳草。芳草者,含挥发油的美丽植物是也。因此屈先生的作品中留下了不少植物(55种)的记录。[URL= http://www.zhzyw.org/zycs/sc/081220132F45C82A0JBG291AB.html]屈原与植物[/URL]

      如“扈江良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记载了江篱、芷、兰三味中草药,意思为我披上了江篱和辟芷,又联缀起秋兰为佩饰,借喻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熏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四句,留夷、揭车、杜衡、芳芷都是中草药名,以大量种植芳草比喻自己曾积极广泛地推荐和培养人才,希望共同从事政治改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意思是早晨饮木兰的露水,晚上吃秋菊的花朵。

      如果说菊花,兰还是观赏和药用两用的话,杜衡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就是比较纯粹的中药了。

      当然也可能是屈原拿杜衡做地被植物,填补其他观赏植物之间的空隙。如果这样的话,春秋时期楚国的园艺水平就比现在的市政园艺部门的水平高太多了。

      觉得浪漫主义不够严谨。那就看看诗经吧。[URL] http://www.zgmjzyy.com/html/30/0/63/1.htm[/URL]

      《诗经·周南·芣苢》该诗原文如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历代大多数《诗经》注家都认为,全诗的整体意思是讲述一群妇女在兴高采烈地采摘芣苢这种东西。场面轻松欢快,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芣苢,据现代考证,就是随处可见的车前子,在春秋时代,车前子被认为可以帮助妇女怀孕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就是车前草,现在已经不拿它对付不孕不育了。

      此情此景,好像现代人兴高采烈的去***妇科医院一样。

      基本上可以断定,中药在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这些还都是文学作品。专业的书籍方面呢?那就看看《山海经》。山海经是什么样一本书历来有很大的争议,因为里面神怪的东西实在不少。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就有叙述.可要说是神话书,似乎也不大妥当,里面叙述的东西又太写实了。所以老熊个人以为《山海经》更象是一本古代的博物志,或者探险家笔记。来引一段吧!

      又东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
      就这么一段,涵盖了矿产,神话,医药这些CCTV最热门的话题。央视的头头脑脑真该去好好看看这本书。

      芍药想必是大家熟悉的,现在的洞庭当然没什么芍药了,那个时候却的确是芍药生长的地方。

      又西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又是杜衡,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怎么这么热爱杜衡。如果说三闾大夫描述杜衡还有观赏的可能性,山海经中已经是彻底把杜衡的药用价值告诉大家了。

      有了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出现个几本专著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传说中也的确有这样著作,比如有个叫公乘阳庆写了本叫《药论》的书。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却看不到任何一部那个时代的药学著作。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药学著作的亡轶并不是显得特别的突兀,但是考虑到西周文献的缺失,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献如果能流传下来,或多或少能弥补一点西周的缺憾。

      然而在无情的事实面前,我们只有扼腕叹息了。因为我们没法从中去追寻那一个一个中药起源的故事了!!!

      给我一把洛阳铲,换我一夜不流泪。

      相较之下,医学在这个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前面所说的突兀其实主要指的是医学。虽说医药不分家,一般而言,不同的文明大多是医学发展在药学发展之前,所以也很合理。而这个突兀的发展主要标志就是《黄帝内经》的出现。

      喝水去了!下次再说内经的事情了。

      关键词(Tags): #中医#医药#中药通宝推:高子山,
      • 家园 杜衡的图片错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才是。一时疏忽,该死。为什么这个帖子修改不了了。只能采用回复的形式了。

      • 家园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祖先最古老的药典不是写在书上,刻在石头上的,而是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比方,小时候我发烧了,奶奶就根据我发烧的原因到山边采草药给我煎汤喝,比方因中暑的就采茅草根,淋雨就挖带须的葱头……车前子好象也是小时候喝的汤里的熟客,忘了什么用的。可是奶奶并不识字,这样的能耐,周围的老人大多会那么一两手。

        • 家园 不好说

          中医是有文化的符号意义的。

          流传的方式其实多少体现了一点文化聚合的意思。只不过有人不承认,有人是没意识到吧

      • 家园 花花熊兄

        采药很有些古风啊!说说经历。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花草可以当药?说些简单的常识,说不定到时能救救急。听说现在的药草的药力已不必以前了,是吗?

        • 家园 现代的采药已经很是异化了,呵呵

          采药现在基本是各高校中药相关专业最有意思的事情了。只是现在也被教学大纲什么的困住了手脚,而且安全也是第一位的。要是哪个迷路了,或者谁被蛇咬了,故事就玩大了。

          现在的药材比以前已经少很多了,毕竟环境不如从前了。药力的下降在野生药材尚不明显,主要是栽培品种比较显著。我在新浪有个BLOG,曾经写过去年采药的过程。还有图片,这里就不重发了。

          • 家园 给个连接吧
            • 家园 我有个个人blog

              blog.sina.com.cn/girlbear

              题目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写的是去年大地震期间在安徽采药的事情。

              对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在林间钻来钻去,或许是件有趣的事情。

          • 家园 药力下降有什么解释没有?

            栽培品种中是部分品种下降还是所有品种都有品质退化?

            • 家园 基本上是全面退化

              除了少数在自然界属于生命力旺盛的杂草类型的中药材外,基本是全面的退化。当然退化的程度不一样。

              理论的解释是有一些,都不成熟。尚无法起到指导性作用。药材的品种太多,研究不够深入,还达不到水稻小麦的研究深度。

              • 家园 纯粹个人好奇

                问一下,如何证实这种退化?有没有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如何研究的?

                有比较系统的答案的话建议直接发到科技探索版。

                • 家园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用量增加啊

                  现在老中医普遍反映用药量要增加才能达到以前的疗效。

                  至于系统的答案,估计不会有人想看的。而且很多是没有定论的东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