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75事件对维吾尔族的决定性意义 -- 陈经

共:💬794 🌺1900 🌵1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政治不很正确的说法

      我认为人种决定了各少民能不能在中国大系统内同化。汉族人其实民族观是很排外的,看到长相语言和汉族人都不同的藏族人、维族人,是很难平等对待他们的,因为一看就不是同一族的人。而满、回等民族混得较好,乃至失去自己的民族性也是因为长相语言跟汉族人没区别,汉族人才能把他们接纳为跨越民族的一员。

      • 家园 我觉得中亚人种很漂亮的啊,

        年轻女性很漂亮的,鼻子高、鼻梁直而不长,大眼睛,面部线条柔和,加上皮肤白皙,完全符合汉族审美观。

        很稀饭!如果有机会肯定愿意讨一个做老婆的

      • 家园 软件的区别比硬件的区别重要的多。关键是他们的软件:那本书
      • 家园 汉族并没有排斥藏族,维族

        相反还给他们很多特权。几乎是个外国人都能在中国过得很好,单纯长相语言之说不成立。

      • 家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身份认同很重要,人们在群体中有安全感。现在这种强调民族差异的政策,只能起到反作用。越搞越差

      • 家园 这是表象

        实际上还是政治经济矛盾(也就是阶级矛盾)表现为民族矛盾

        清朝的时候,满人和汉人长相差不多,语言也一样,民族矛盾不是也很激烈吗

      • 家园 藏族长相其实和汉人没啥区别

        高原红吗,如果你在高原呆久了也一样,不过藏族长相偏羌族一些,比如鼻子较高较长,但是还不到一看就不同的区别,内地混的藏人是看不出来的

      • 家园 不是长相和语言的问题

        主要是世俗化的问题。汉族比较能够接受其他世俗化程度比较深的民族。

      • 家园 这是人之常情,也不止汉族如此

        即使在移民国家,经过百多年的融合之后人们还是会觉得同种人更亲。这何止是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作为生物的本能。只要有地缘、资源的冲突,这一点无可避免。

      • 家园 以四川西部的康巴藏族为例

        以四川西部的康巴藏族为例,不少会说四川话,而且有些康巴藏民都有成都的汉族朋友,甚至爱在成都或者都江堰买房子定居。基本相安无事,直到314有人在大街上砍了人,不是拉萨,是在四川省会市中心大街上砍了个人,围观群众拍下了画面。。。还有,这里也算是“很难平等对待他们”,因为本地人平时一般都不敢惹藏族兄弟生气,比较小心翼翼。314之后更生怯意,绝对不敢奢望平等。

      • 家园 【文摘】回回的主源是元代进入中国的色目人,唐代是极小一部

        追溯历史探究回汉矛盾的深层根源外链出处

        回族祖先最初是来源于唐朝的大食客商定居中国的后裔,不过那只是极其小的一部分人,还无法形成今天的回族。回族实际真正的主源就是元朝时期被蒙古侵略者强行从中亚迁徙到中原来的色目人,大约有百万左右的色目人被从中亚迁徙到中国,他们当初在蒙古划分的四等人中是作为“二等人”的,地位高于三等的汉人和四等的南人(南方汉族)。

          

          可以不客气地说在蒙古人的民族压迫政策下,色目人被蒙古人别有用心地赋予了个“奸臣”的角色,或者准确地说是扮演着“伪军”角色,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蒙古人欺压汉族人,帮助蒙古人统治汉人。

          

          由于蒙古人少,在当时总共不过百余万人左右,他们统治在中国拥有五、六千万人口的汉族十分费力,所以蒙古殖民者才别有用心地把色目人从中亚搬迁过来。这在蒙古人看来叫作“以夷制汉”吧!

          

          所以说,今天回族的祖先色目人来到中国就是以蒙古的“帮凶”身份来到中国的,帮助蒙古人对汉族屠杀、压迫行为来“助纣为虐”的。

          

          这段历史我们不必回避,不能为了团结某一个民族而就逃避真相,我们虽然不能总是纠缠于过去的仇恨与恩怨,但是这决不应该忘却历史。

          

          所以,我们追根溯源就会发现,色目人其实打心里就一直敌视汉人。如果不否定汉人是中国合法的传统主人身份,那么色目人将不得不面对自己尴尬的历史,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是以殖民帮凶的角色来到中国欺压汉人的历史。

        部分回回学者以及他们收买的一些汉族文人故意将回回的主源说成是唐代大食客商(唐代时那只是极小的来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从身份和时间上将其来源美化,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但历史是绝不容篡改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广大回族人是不是穆斯林?

          -----------摘自《回族与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关系》

          唐代和之前的回族先民中基本上没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所以也就谈不上有穆斯林(所谓的唐代朝廷为回族先民建立了伊斯兰教大寺,唐代蕃坊都有伊斯兰教教堂说法都被证实是错误的,事实上是景教和拜火教寺庙)。宋代是当时回回人拜火教、景教、波斯摩尼教等转为明教的时代,广州等个别地区有伊斯兰教活动的痕迹,但各地也有了大量的犹太回回。之后,随着更多经商、从军回回人的入华,形成了“元时回回遍天下”格局,假如象他们所说,元代的回回都是穆斯林,那应该有大量伊斯兰教教堂存在才合理,然而元代期间整个国家的伊斯兰教教堂屈指可数,与“回回遍天下”很不相称。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当时伊斯兰教在回族人中并没多少影响,事实上多是信仰明教(摩尼教)和犹太教等回回人,就是有一些,也多属于不久前刚迫于阿拉伯入侵者的压力而接受的,实际生活中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和事前的信仰影响,很难说就是穆斯林。明代,靠明教完成大业的朝廷开始禁绝明教,并在回族人中推行伊斯兰教,于是回族人的大量宗教寺庙被改称为伊斯兰教的教堂,从回族传统式样清真寺不仅有各种伊斯兰教严禁的雕饰物,其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样式也相差巨大就不难看出这一点。明教(摩尼教)的主旨“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被伊斯兰教的“认主独一,除安拉外绝无崇拜者,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所替代。从明代开始,回族人历来尊重的“阿訇(波斯语大意:学者,是与伊斯兰教无关的称谓,早在拜火教时期就开始使用)”虽然继续得以保留和使用,但实际上却被换为伊斯兰教“伊吗目(阿拉伯语:伊斯兰教教长)”的性质。从此,回族人中的宗教人士开始了用中亚波斯语调去诵读阿拉伯语经文、回族大众开始用本民族古老的风俗传统去接触伊斯兰教的日子。

          虽然迫于统治阶级压力或引导,大多数回族信仰了伊斯兰教,但很大程度只是名义上的。现实中,回族大众和本民族的宗教人士大多还是按照回族的民俗行事,回族宗教人士依然继承了自隋唐景教、拜火教时期的“不译经,不传教”传统。历经了清、民国直至当代回族式伊斯兰教的熏陶,传统的回族大众在各族伊斯兰教人士那里得到了“穆斯林”的美称,天长日久觉得这个名称也怪洋气,很多既不能识文也不能断字的回族人也就稀里糊涂的接受了。

          然而世事无常,晚清以后,西北地区其他类似(不吃猪肉的,与伊斯兰教有关联)的民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维族、汉、藏和西北地区回族等的部分宗教人士和军阀发动了各种层出不穷的“运动”,吸收和诱惑了大量的汉、藏、蒙等民族的加入,所有这些人在民国时期曾被混乱的称为过“回民”,这种含糊的短命称谓却成了日后他们混淆身份对回族指手画脚的资本。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历史比回族至少晚七八百年,伊斯兰教化的程度很高。上述这些人中的有些宗教人士频繁的跨越中亚而出入阿拉伯等国家,带回了境外各种伊斯兰势力互相革命的讯息和纲领,有的还得到了美元的大力支持,回来后大搞各种尊经革俗,一切朝阿拉伯看齐……,一场接一场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开始了……。远在天方的一些阿拉伯人仍不想放过曾经被他们侵略过的民族们在中国的后代,妄图靠一些见利忘义的狗腿子继续奴役他们的精神,妄图让他们认欺压过他们先民的强盗和骗子为祖宗。于是,一些狗腿子就开始带头编造回族的祖先是阿拉伯人、而且还是阿拉伯人中的穆斯林……,大造舆论吹捧阿拉伯人如何伟大,阿拉伯人创建的伊斯兰教对回族人是何等重要,恐吓回族人缺少了伊斯兰教就会死光光。一方面千方百计、巧立名目的把回族传统和伊斯兰教挂钩,实在挂不上的就诬陷为“汉俗”。一方面又得意的说:看,你们回族还有什么地方能说和伊斯兰教没关系!

          因回族大众对伊斯兰教不了解,搞不清楚回族传统是不是伊斯兰教教规,况且很长时间以来也没有发言的权利与机会,所以只能任凭他们胡诌八扯,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回族人的沉默与麻木使他们变的更加肆无忌惮。

          先从饮食方面来说吧,伊斯兰教对这方面最严厉的当数禁止喝酒(包括制造和买卖),而酒肆(酒馆)却属于回族历来的经营项目,中国的葡萄酒以及酿造技术也是由历史上的回回人地域带过来,元代,由回回人传入到中国的还有“阿刺吉酒”及酿造方法。阿刺吉是波斯语ararki的音译,“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刺吉”,即指蒸馏法制成的酒。中国制酒起源虽早,但因不知蒸馏法,酒精含量无法提高,所以元以前中国的酒基本是低度酒。“阿刺吉”的制法传入后,使中国制酒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古代波斯、花拉子模等地各族人很早就形成了浓厚的饮酒风尚与文化,不但爱喝酒、而且酒量很大,还习惯在醉醺醺的时候讨论大事。现实生活中的回族人喝酒太普遍了,而且还有回族家庭有祖传的酿酒手艺,从古至今,回族人开的饭店餐馆哪有不卖酒的(不要拿西北撒拉族、东乡族或汉族伊斯兰教信徒开的饭店说事),也许在民国或解放初个别时段回族人不喝酒的比例高一些,但纵观整个历史和现实,那些短暂的低比例现象代表不了什么。回族对于食物方面的禁忌和伊斯兰教有着明显的不同,内容不同由来也不同,不过是有的相似而已。详情看这里吧:http://www.huizucn.com/bbs/thread-18720-1-1.html。还有回族的“清真”和伊斯兰教的“哈俩里”是两种概念,这是事实http://www.huizucn.com/bbs/thread-20748-1-1.html。

          丧葬方面,伊斯兰教不允许哭亡人,而传统的回族人(不包括西北一些地区解放后被错误划进来的所谓汉、藏回民等类)不但哭,而且还有一套独特的习俗和曲调。伊斯兰教不允许游坟诵经时下跪,而传统的回族人是要跪的。伊斯兰教不允许戴孝,而回族人是要戴的,而且是本民族的风格。回族把去世称为“无常”,这是伊斯兰教所不能解释的(伊斯兰教对去世称“归真”)。回族人无常后要过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等,这也是伊斯兰教所不允许的。伊斯兰教不准在穆斯林坟前立碑撰文,而回族的传统却恰恰相反,伊斯兰教不允许在葬礼上燃香,而回族却相反,回族葬礼上关于这方面琐碎的对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符合伊斯兰教的应该是要请穆斯林(即阿訇)诵经等仪式,虽然也是用阿拉伯语,但是传统回族人的诵经方式和声调和阿拉伯人的不同,阿拉伯人听不明白。当然,除了阿訇和个别乡老外,回族人也不知道具体在念什么,是什么意思,历来如此。可能有少部分地带回族人在这方面的情况和上面讲的不完全相同,那只是在近代被伊斯兰教化的程度不同而已。

          婚姻方面,伊斯兰教规定女性初潮就算是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穆罕默德在五十二岁时娶了个九岁的女孩做老婆。回族可从来没有这样的做法,至于娶四个老婆,说三句不要了就等于离婚等等更是天方夜谭。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必须和同信仰的人结婚,或者有经人。但回族大众在选择对象时只是在意对方的民族,人品,家庭、收入等方面,没有谁会打听对方的信仰情况。就算是外族人嫁到回族家庭,也只是在意对方是否愿意或适应本民族的饮食、风俗等。至于伊斯兰教所描述的天堂中人们的最小奖赏,是一座有8万名奴隶和72位处女的豪华住所现象,绝大多数普通回族大众一无所知,就算有人和他们说起也难以相信,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宗教。

          宗教活动方面,每天五次的礼拜对于穆斯林来说是基本的要求,而事实上在回族聚居的农村,一般两几千人口的村子中的清真寺里,有上二、三十个回族老人能基本坚持隔三岔五去一两次就不错了,礼拜的动作在某些西北各族阿拉伯追随者看来是粗糙甚至偷工减料的。有的老人能用波斯腔的阿拉伯语练习着念上几小段经文(这也被西北某些阿拉伯腿子横加指责,因为他们和阿拉伯人听不懂),但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他们的理解中,经文和语言是没有关系。老人去的就不多,年轻人去清真寺的次数更是少的可怜,每年遇到需参加亲友无常或纪念亡人仪式时去寺里做个沐浴(换水,冲头),也很少有人按照伊斯兰教的步骤去洗,多数就跟平时沐浴洗澡一样。甚至有的寺中除了专职的宗教人员,而没有民众。在城市中去礼拜的回族人就更少了,数万左右回族人口的城市每天能去趟清真寺的乐观点也很难超过五十位,每年一度的开斋节那天单位学校准许放假,去清真寺的人口可能能达到数千人,其中包括外省市的流动人口以及其他多个民族,当然也会有汉族等民族的,节假日的这些来寺里的人很多不会基本的礼拜动作和步骤,更不要说念了,一辈子不会也没做过礼拜的回族人大有人在。在西部,由于一些回族聚集地周围的东乡族、撒拉族和部分汉族藏等族的伊斯兰教意识浓厚,受其影响,回族人礼拜的比例稍高一些(其中保持传统的部分西部回族在宗教仪式等方面仍会受到他们的寻衅和“教导”),但与他们所言称的当地穆斯林数量相比仍很悬殊,甚至没有其他民族在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礼拜,在佛教寺庙烧香还愿的人多,但也没见那些民族中有哪个被大主教和法师们扣上“基督教/民族”或“佛教/民族”等的帽子。南方城乡的回族生活和伊斯兰教关系更小,有的地区几乎信仰的都是佛教等宗教,也有不少地带没有任何宗教生活,因此成了近年西北各族绿化活跃分子垂涎的舞台,那种情况很适合他们用回族就得信仰或回归伊斯兰教的谎言去欺骗他们,然后也就有了向阿拉伯人方面寻求更多宣教资金支持的借口。

          上面只是介绍了容易被混淆的几点,至于回族生活传统的其他方面,更与伊斯兰教没瓜葛,就是这样一个个别方面能与伊斯兰教或穆斯林勉强挂上钩,更多方面却是对其一无所知甚至对立的民族,衣不遮羞、抽烟喝酒不礼拜,不会念经不去朝觐,用他们的话说都是下火狱的料,愣是被扣上了穆斯林民族的帽子自欺欺人,有的宗派人士对此做出了回族虽然不等于穆斯林,但回族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主要载体的解释。一再宣称自己所属的“乌玛(意为世界范围的伊斯兰团体,但中国的一些宗教人士却翻译为‘民族’)”是最优秀正义和贤良的人,难道还需要回族这样一个与伊斯兰教关系不大,被你们处处嘲笑歪曲和打击的民族做为载体而寄生吗?更可笑的是他们总是强调回族身上没有了他们的寄生,回族就会死亡。但事实却是,对于真正的回族人来说无论宗教形势如何变化,也改变不了自己的所属的族群身份和民族归属感,这一点历史已经做出的充分的证明。恰恰相反,在中国,要是回族清醒后不在做你们的“载体”,才是你们这些近代以信仰为幌子混淆回族、冒充回族的神棍们最害怕的,因为那将会彻底暴露出他们鱼目混珠、一无是处的真实面目。

          每个宗教中都有好人和坏人,上面那些话是针对伊斯兰教中的邪恶和别有用心的分子。正常的回族人也好其他民族也好,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取决与对方是否信教和信仰哪种宗教,而是他的具体为人和言行。

          -------- 希望这里讨论其他民族的网友能够最起码了解一下这些民族的来源,历史。

          我本人是回族,身份证上这样写,我个人的立场在我之前发的帖子里应该比较清楚,爷爷那辈人参加革命,四平牺牲一个,打倒海南岛一个。不知道我们这些回族人应该算是什么人?改邪归正的?归顺了的?还是卧底当无间道应该按“非我族类,其心必诛”人道毁灭的?

          通宝推:我爱老婆,Alarm,风中乱发,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是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地道的中国人。记住这点就可以了,我奶奶也是回族的。但是我奶奶根本和我们一样,她自己爱毛主席爱的要死,谁要说毛不好,就跟人掐。我觉得你跟我奶奶一样,最初是什么无所谓,认同什么就好了!

        • 家园 感觉回族也分两种,一种是色目来源,一种是信穆斯林的汉族

          这个可以从人种、回族外表等一眼就可以分辨得出的。

          当然,信穆斯林的汉族因为回族内部通婚混血已经差不多了,差别不大。这个应该考虑到的。

          最近从沙甸、中牟等事件来看,结合国际伊斯兰运动,回族甚至说:“他们首先是穆斯林,然后才是中国人”;因此,对其进行警惕和加强国家教育还是应当的。

        • 家园 回回的祖先跟随蒙古骑兵,一路搭救落难的汉族女子?

          这位“去中东留学的那个”太有才了!!!

          种植园土:你是去中东留学的那个吧,且安坐,听吾一言

          这种演技其实很简单:1.混淆质,比如把汉字简化与日本强迫台湾人东北人讲日语相提并论,如同把臭豆腐的味道与血腥味羊骚味相提并论。

          2混淆量,比如把几个特殊个案如

          江城孤舟:不知道哪里来的什么角色的渣文,你也拿来做证据

          河南省偃师县某回族村的传说就说:他们的祖先是在元朝打抱不平杀死蒙古人的色目人,逃难到偃师,搭救了汉族女子而与她结婚,从此长子随母姓,次子随父姓。到今天这一家族依然参加祭祖仪式。这一家族的祖先就不是什么蒙古帮凶。

          与中外历史上大量清楚明白记载的位居第二等的色目人被蒙古人用来屠杀、镇压三四等汉人的血写的史实相提并论。那么,假如有人慷慨激昂的指出抗日战争中曾有日本士兵救过中国妇女(仔细找,肯定可以找到几个个案),其他大量日军大量的暴行是不是就不存在?

          陶渊明云:“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我们不忘75等自己死去的同胞“亲戚”,澄清一下历史,忧国忧民思考一下中国某些棘手的问题就被污蔑为

          煽动民族和宗教矛盾
          江城孤舟:我真的很佩服阁下,你太有意思了

          而“他人”却还在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历史。

          谁的屁股坐在哪里大家都清楚。

          可惜,长期给恶花授粉结出的不是散文诗,只有恶果。蘸着人血馒头还以为是乌鲁木齐的羊肉串。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