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之作为证明的内战(四)共军的进取心 -- 史文恭

共:💬206 🌺967 🌵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南满最困难的时候,只剩下4个县的地盘

      前几天看《大转折》,最后一个场面,二野部队从大别山出来,一个个衣裳褴褛,面黄肌瘦,破枪烂炮,但是脚步依然震动大地,歌声响彻云天,真的很令人感动。

      我觉得,我军的进取心,其实最令人震撼的,不在于它的上升期,而在于它的受挫期。

      任何军队,在它的上升期,都是很有进取心的。比如国军在黄埔时期和抗战后期在西南边境,甚至内战刚开始时,也是很有进取心的。任何军队,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于它的受挫期,甚至差那么一点就要灭亡了,依然具有很强的进取心。

      我军的前期,多少部队都到了“差那么一点就要灭亡了”,甚至作为部队都已经灭亡了,就剩那么几个人了,依然保持着强烈的进取心。最近看到河友【小木】爷爷早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就剩三个被打散、失去组织关系的人、当时的地位很不错了,其中一人突然得到可能策反敌军的信息,三个人立马扔下当时的地位,几千里奔波,深入穷乡僻壤,去策反拉队伍,其实前景根本不可知,后来的事实也确实是失败了,仍不死心,接着还干。

    • 家园 老毛坚持留在陕北,真的让我钦佩
    • 家园 史MM的这几篇激情蓬勃,端是好文章。

      共军的战史可以挖掘的精神财富太多了,这是解放军的魂,大国之威、人民自信的根。

    • 家园 积蓄补充

      刘邓经营中原是很早就有的想法,让李先念和王树声在豫鄂和鄂西北坚持的时候一个很大动力就是中央不止一次说刘邓要南下中原了,终于倒了47年年初就差不多决定了,然后5月豫北攻势半途而废,转入修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再打下去,根据地的经济就要接近极限了,晋冀鲁豫虽然胜仗不断,但47年的春天豫北的不少地方已经出现逃荒的了,战争反复在根据地拉锯对经济的破坏太大了,抗战8年几乎耗干农民那点积蓄,山东几乎剩下一个完整渤海了,再不到外线去,山东连自己的吃饭问题都很难解决了。而这个时候打了大半年后,军队实力确是迅速增长了,46年开始就想在外线打,没有那个实力,现在有了,当然要打出去了。河南和四川是国民党最大也是最主要两个兵员和粮源基地,长江在当时中国铁路和公路几乎指望不上的时候是最主要交通运输干线,尤其因为抗战的原因,成渝一带是国民党自己最重要的一个军工基地。

      大别山的损失不是想象的那么大,尤其一个错误地方就是,4个纵队转出大别山的时候,还有三分之一的主力成建制在原地坚持,用刘邓的原话是3万多人(刘邓48年5月间答复林罗刘询问什么问题的一个电报),这也是为什么直到淮海几个纵队都是2个旅的原因。困难主要是补给不上,

      但整个部队的骨干没有什么损失,按照一些统计的话,大别山半年损失就是一个刘邓两个战役的伤亡而已,2-3万人左右,但起到作用可是一本万利。

      刘邓48年3月出山的时候,中原已经变天了,中原战略平衡点就是之前48年元旦三军破袭平汉路,这个标志着中原战略天平开始向tg倾斜,刘邓用自己半年的吃苦换来了,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20万地方武装7个军区中原解放区(陈谢 陈粟分别在豫西和鄂豫皖以及刘邓本身用鄂豫皖西的压力换来江汉和桐柏区几个地区顺利展开)大别山只是其中两个区(鄂豫,皖西),之后中原就是顺风顺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