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随笔,也为经常找不到的帖子保留下链接 -- 神仙驴

共:💬485 🌺216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捂盖子和过度报道是两回事

          民众的知情权在于基本事实不能隐瞒,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细节都要公开报道。如果媒体的倾向性报道确实会对社会带来危害,那对此类报道的禁止就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不过仅限于确实会对社会带来危害的部分。

          就幼儿园的案子来说,全面禁止一切报道是伤害老百姓的知情权,是典型的捂盖子。但禁止媒体报道犯罪细节以及对罪犯进行美化的报道则是为了普通民众的安全。首先对犯罪细节的过分报道会让潜在的犯罪分子吸取经验,有样学样,而没有犯罪打算的普通民众除了基本事实以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也没有知道全部犯罪细节的必要。即使是为了防范潜在的犯罪,那也只需要安全专家公开讲授防范手段或者公开相关的细节就好了。事实上,大部分细节只能告诉罪犯如何避免留下证据。这种细节显然不应该公开。美国似乎也有不准报道犯罪细节的规定。

          另外过分美化罪犯事实上是在助长犯罪。就拿幼儿园的案子来说,关键点在于无论自己受了什么样的委屈,拿孩子发泄都是罪无可赦。报道都钉死在这点上,以后再有人动孩子的脑筋的时候就得多掂量掂量。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我相信一个政府无论多可恨,都比不上一个肯拿着屠刀对一群不相干的孩子下手的屠夫。禁止媒体在这方面的倾向性报道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并不是捂盖子。但同时必须说明的是,我认为这种禁止报道的措施必须而且只能适用于类似残杀无辜儿童的明显超出所有道德底线的行为。而且禁止的只能是媒体报道的倾向性部分。公众了解基本事实的权利是始终需要维护的。

        • 家园 第一次宝推!

          和神仙哥哥意见一致

    • 家园 河南人

      写下这题目,好像立马就看见有人激动得要掀开路面的砖块冲俺过来了。 少安毋躁,听俺把故事讲完。

      俺这里有位朋友(女),处了个对象,谈得合适了就把小伙子的情况知会了国内的老父母。本来电话里能听出来家里很是高兴,但说到小伙子是河南(某地)人,当妈的沉默几秒钟后提高了调门,不行,绝对不行,河南人绝对不行。女孩子摆出大堆理由,小伙子人聪明性格好啦,出身是高知家庭啦,家虽是河南但祖上是山东人啦,工作挣钱多有房有车啦,办绿卡就要批下来啦,等等。不知最终怎么说动的当妈的松了口,行了,女大不由娘,那就先处处看吧。

      。。。

      俺在一个地方待了久了,结识了不少国内来的朋友。那真是五湖四海,经常聚到一起谈论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其中也有河南朋友,跟俺私下讲起来一口无奈,唉,河南人难当。怎么难当法子呢,人口第一大省,自小奋斗要跳龙门,跳不上的不少就得出省打工去了;偏河南考生多,省内却又没几个像样的大学;他那样跳到京师名校,实在罕见,再到出国扎根,更是凤毛麟角了。朋友自尊心强,听到对河南人的奚落经常忍不住反驳两句。跟我私下也有过埋怨,比如,“河南输出劳工那么多,有人犯事犯法那也是个人问题,哪怕出事多了,也是在外务工人员这个群体的问题,怎么就都算到河南人头上呢?”“我们自己省的贪官我们自己也恨哪,怎么就把我们河南人都看成是又懒又贪呢?”“媒体也是,动不动就突出河南又出贪官、又一个河南小偷什么的,这不有事没事的往那边引吗?”每到这时,我也就安慰几句,都是朋友,这里没人真在乎那些看法的。不过事后也确实会无奈,某些看法连俺家领导都不能免俗,何况别人。

      地域歧视与妖魔化有段时间大行其道,稍后则以其他面目继续出现,“河南人”只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某部分人的所作所为给我们留下了坏印象,而对这部分人,我们常根据他们的某项共性,用某集体性名词加以概括。但这种不精确的概括,很容易扩大到其他本不相干的人身上,宣传和印象上的一再强化,最终导致外延扩大后对该集体性名词所描述的群体所有成员个体,都被错误的强加上那一小部分人的特性,所谓以偏概全。河南人这里算是一个例子。

      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宣传,给普通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一个故事中女方的妈妈,几乎从未跟河南人打过交道,得来的印象主要还是道听途说,而地方媒体上有意无意的突出地域特征的报道方式,无疑更加深了这种印象。如果真的亲自见到某河南人做了举止不端的事情(可能是很小的事,比如不巧哪天穿戴不整),那很可能那种对河南人整体的印象程度还要加深。于是本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为女儿幸福也就可以理解了。

      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此后不过是戴上有色眼镜看事情看人时,色差大小的问题。真若有可能改变,真得是遇到出色的个体时(这个出色根据不同眼镜有不同的标准)。比如第一个故事里,女孩谈到的河南小伙的那些优点,应该有一些是打动妈妈了。那么当妈的最终是把这个个体抛离到群体之外,还是对整体的整个看法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个俺没问就不知道了。

      原罪,这个宗教意味颇浓的词汇,俺河南朋友笑说,他可算有体会了。

      说到这里,又联系上新疆了。虽然俺一再呼吁,要将暴力犯罪不法分子与守法的维族普通民众分开来看,但河里河外,俺能感觉的到,将有维族身份视为原罪、不加区分“一视同仁”的大有人在。

      俺知道,很多内地朋友与我一样,并未去过新疆或在新疆久留,而在内地城市中耳闻目染了一些有少数民族身份的无赖滋事挑衅的事情,其中的愤怒和怨气可想而知。但俺还是想说,要斗争,不要斗争扩大化。尤其将对某族群中部分败类的看法扩大到对整个族群所有人的看法,是不应该的。

      如果我们看待某地方的一个人,不应该仅由他的籍贯就强加上某些“地域歧视”的属性包袱的话,那么我们又该怎么看待某少数民族的守法个体呢?

      由此还想到一些小事。一次受邀去了本州一个不算小的城市,那里没啥中国人。主人算是当地土豪,老先生年轻时参军对日作战,在菲律宾被俘,后来转移到中国东北,战争结束后回到美国。后来老头老太几十年前还故地重游一番。主人一家很是和蔼慈祥,但谈及中国,其中有些还是能让人感到其中的偏见。小的方面如中国人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不太懂礼貌等等(),老太太还特意关心了下现在中国的卫生状况,几十年前在国内她实践了公共厕所里的蹲坑,太可怕了,老太太一个劲的唠叨,并一再关切那些中国多数人家都有抽水马桶的消息是不是真的。主人一家又对中国那么多人不信上帝而是某种“邪教”感到惋惜,他们的关切与惋惜是发自真心的,这点完全可以看得出来。我礼貌性的做了解释,同时希望他们能走得动的时候,再去中国看看。跟俺几次交道打下来,老头老太赞扬俺让他们改变了一些对中国的看法。 俺说,真正要改变看法,还得你亲自去中国再看看。

      招生招工以及其他一些场合也可能有一些“歧视”,要注意到其实也不难。有些确实是个体行为影响到整体。像俺上学时,某教授半公开的表明不会招中国学生(若公开当然会对饭碗可能有影响)——无论其人有多优秀,原因则是他之前招的中国某生半途改换门庭导致其研究课题几乎作废,由此对(所有)中国学生印象极差。中国学生从不会在他的课上得到高分,而他在中国学生心中是何形象也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各类歧视及妖魔化可能多少确实会事出有因,但要一个群体全体成员为其中部分成员的错误承担一切责任,是不公平的。妖魔化可能达到的一个结果,就是将原本只是在潜意识中存在的“敌人”培养成为真正的敌人。这点还是需要注意的。(时间关系写到这里吧。)

      通宝推:故园湾里,艾大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歧视跟经济水平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你只要跟周围的群体有不同,就有被歧视的可能。或者说人个人之间的差异是歧视的一个必要条件。另一个必要条件恐怕就是经济水平了的差异了。

        在美国这个地方,歧视也一样存在,中国人被歧视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信仰加上经济水平。以前日本人同属东亚人,不是欧洲移民,也受歧视,后来日本经济腾飞到了80年代不可一世,美国人对日本人就不是歧视,而是有一些妒嫉和仇视了。当然日本失落了十年,现在美国人就不再妒嫉仇视了(笑)。

        即使在欧洲移民内部,其实也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爱尔兰裔意大利裔以前也被妖魔化的挺严重。原因不外乎两个:爱尔兰意大利都是天主教徒,同新教的盎格鲁萨克逊英裔,日耳曼德裔信仰不同;意大利属于南欧,跟西班牙一样都是比较穷,爱尔兰以前是欧洲被遗忘的角落,更加穷。差异加上贫穷,虽然很多人都承认意大利男人长的是比较帅了,还是免不了歧视加妖魔化的。

        以前Cameron Diaz有一个电影《Gangs of New York》,就是讲的爱尔兰裔被歧视的故事。里面有一个镜头,是Daniel Day-Lewis(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跟DiCaprio的父亲(Irish Immigrant)冲突之前的对话,印象特别深刻:

        Is this it priest, the popes new army, a few crusty bitches and a hand full of rag tags?

        短短的一句话中popes new army(不同信仰),rag tags(经济贫穷)两个词就把歧视的根源点出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导演Martin Scorsese跟主演之一DiCaprio都是意大利后裔,跟爱尔兰后裔同属天主教徒,南欧也很穷,恐怕Scorsese拍这样的电影不算巧合吧。

        歧视也是分程度不同的,比如说跟天主教的爱尔兰裔意大利裔比起来,中国人连上帝都不信更糟糕,经济上爱尔兰意大利毕竟属于欧洲,比中国强多了,所以说经过这么多年,欧洲以外的移民越来越多,美国人的注意力都转到东亚裔南美裔印度裔东欧裔跟中东裔身上了,对爱尔兰裔意大利裔的歧视就越来越少,对中国的歧视却还是根深蒂固。有人说再过20年中国经济上去了,美国人就不再歧视中国人了,我倒是怀疑那时候由于信仰人种不同,中国人还是最受歧视的。南美裔信天主教,东欧裔信东正教也不远,印度裔跟欧洲人人种相近,就算是中东裔当中伊朗人跟欧洲人人种更相近,而阿拉伯人至少还有一个上帝,将来改造成新教的上帝也不是没可能。中国人将来即使不受歧视,可能也要被仇恨,不过被仇恨可要比被歧视扬眉吐气多了。

        说句笑话,可能有一天某个不发达的外星生物移民地球,长相难看,干的都是粗活重活,那时候有可能不是中国人被歧视,而是全世界人民一起歧视这些“更低等,更穷”的外星生物移民了。

        再回到河南被歧视身上,其实80年代的时候,浙江人特别是温州人被歧视的更严重,年龄稍大一点的朋友可能都有印象。不过近年来经济腾飞,浙江也以身为“江浙”自豪了,要说80年代的时候,江苏可能对浙江还是有一定负面印象的。这就说明了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另外如果有一个人自我介绍是从宁夏或甘肃的偏远山区来的,从内心深处恐怕还是多多少少有一点歧视的。不过宁夏甘肃的人口较少,平时不常碰到,否则要是都象河南一样外来民工遍地都是,现在被歧视妖魔化的指不定就是宁夏或甘肃呢。

        要说解决歧视的问题还是很难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歧视别人本身就是人的劣根性之一。首先被歧视的地区还是要努力发展经济,经济上去了歧视就少了,这句话对中国人整体避免被其他国家歧视来说也成立。其次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不应该去歧视妖魔化别人。要知道现在歧视妖魔化河南,到了国外不还是都被其他国家歧视妖魔化?另外就算是在国内发达地区,也不要去歧视其他落后地区的人。风水轮流转,万一自己所在的地区20-30年之后衰落了,那自己岂不是也要被人歧视妖魔化。中国是受到圣人教化的国度,非欧美那些“蛮荒,未开化”地区可比,将心比心,还是应当遵循圣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对。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中国是受到圣人教化的国度,非欧美那些“蛮荒,未开化”地区可比,将心比心,还是应当遵循圣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对。

        • 家园 先跟在Emyn兄这里回一下

          老兄说出了不少我想说的意思。

          我也提几个相关看法,可以一起来看看。

          ×歧视的条件,客观上有:不同群体间有较大差异;被歧视群体的有较明显(外部)特征。这其中,较大差异主要是指不同的生活、道德、文化、观念,重点在“内”,而明显特征则可以是指地域、民族、肤色、体型、性别、年龄等,重点在“外”。

          有了这样的差异和特征,是可能形成群体性歧视的前提。

          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歧视得以形成,必然还是与这个群体中某一部分人的不良品格/行为。。。有关。

          ×很多方面的歧视,可以最终归结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上来。“仓廪实而知礼节”,或“穷山恶水出刁民”等类似说法,可以部分说明问题。

          ×有歧视就会有迷信,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受歧视的群体以什么标准名目出现,应主要是由这个群体的最明显特征决定,但不同文化环境、不同社会风气、不同条件场合、不同歧视者的眼中,仍会有相当区别。比如,国内某媒体再次对“又一个河南人出事了”的题目发表评论时,我的美国人朋友看了同样消息只会感叹,怎么中国人都这样。

          ×上面例子便是自觉不自觉的扩大了对方群体范围,从而使“看法”变成了“偏见”。

          ×梨花MM下面讲了偷包的例子,很生动。这也是警惕性可能变为一定程度的歧视的较好事例。人有自我保护的天性,对感觉不安全的事物采取有意识的防范,比如按感觉将不安全的事物划为一个圈子(群体),自己则尽力避免与这个群体发生任何交集。这样一来,当然是把对方这个圈子(群体)划得越大,自己可能就越安全。本性使然,使得这种类型歧视的可能性增大。

          ×不同的歧视可能与劣根性、自我保护意识等不同因素有关;还有一类就是下结论太过武断,即偏见或成见,也可算某种程度的歧视,就是忽略个例的存在:比如都说“女人没力气”,但俺上学时班上掰手腕冠军是位女生,身材匀称也并非五大三粗,这是人家长期务农的结果,非俺们城市小孩们能比。

      • 家园 为什么没有人山东人地域歧视呢

        为什么没有人对壮族人民族歧视呢?哪里都有好人坏人,但是有的地方是不是比例太高些了?

      • 家园 人跟人不一样

        我脑子扫了一个遍,发觉自己这十好几年以来,所遇到的河南人,都很好!对,是很好!!

        也去过河南的,郑州洛阳都去过,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所遇到的人也都挺好的。

        如果从总体来说,甚至很奇怪,一个不好的都没有遇到过!(不用担心,我老说自己十几年没感冒了,也继续没感冒)

        所以,当网上都说河南人怎么啦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跟我遇到的咋都不一样呢?

        后来想明白了,那些老遇到坏人坏事的(偶然遇到的除外,这个谁都有可能的),本身就有问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跳着大骂这那的,从东骂到西,从南骂到北,从自己熟悉的骂到自己陌生的,以偏盖全的,以阴暗心理看世界,本身问题就是大大的,不可救药。

        人跟人,真不一样。

        • 家园 看来我还是不错的,谢宝!

          确实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哦!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说得真好!
        • 家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看到的遇到的都是自己心中的

        • 家园 懒虫太强大了。坚决粉你。
      • 家园 我也是河南人

        前一段时间和几个哥们喝酒,聊到这事儿。我说:我们河南人被人家说奸猾穷,苦笑不得;湖南师弟说:我们川湘被人家说小姐多,郁闷;黑龙江的球场哥们说:别人看我们东北人像强盗,恼火。当然实际上这些东西其他地方未必比这几个地方少!

        还有新疆被骂小偷多,上海被骂鼻孔朝天,北京人被骂装大爷。当年赵太爷还骂阿Q呢,能说赵太爷就比阿Q高尚吗?

        成天骂来骂去有什么意思?地域歧视这事儿,就是个无聊!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