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钱学森逝世 -- GPRS

共:💬331 🌺975 🌵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后来钱老的思想发展到系统论

              还提出过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来搞国民经济,结果不符合摸石头的做法,一直没人注意和采纳。

              • 家园 从理科男的角度看

                摸石头过河这个思想,如果也称为思想的话,基本上就等于无知。

                系统论的思想是很深的,俺也不太了解,在目前的情况下理论研究到了什么地步,在实践中能运用到什么地步。确定的是,这是非常值得继续投入研究和试验的东西。

                • 家园 摸石头过河这个思想属于频谱分析

                  在做理工的人看来是个笨办法,没办法的办法。

                  • 家园 我觉得往好处说摸石头过河感觉象

                    我觉得往好处说摸石头过河感觉有点象gradient descent, 因为当前的每一步都是根据眼前的(或者说脚跟前的)状态所决定,所以这是一种局部优化方法,缺乏全局性和长远的打算。

                    但是实际工作中即使能做到局部优化也是不错的,我对这三十年来是否能称之为做到了局部优化依然表示怀疑。

                    • 家园 能做到局部优化确实已经很不错了,但问题是……

                      能做到局部优化确实已经很不错了,甚至可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管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问题是,局部优化算法是要靠摸石头的肉食者们去实施的,有可能这些人表面上宣称优化目标函数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实际上的目标函数是为了自己的小九九,老百姓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由着他们摸吧。

                • 家园 有本书值得看看

                  叫《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一般水平像我这样的都能看懂些。

      •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为袁隆平老说句话

        相比之下,从来没有申请过美国国籍的袁隆平袁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自己最看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个荣誉。

        这话可能会造成误解。当年袁隆平老评中科院院士被折腾了多少回?所以对被人认可很热切也是有道理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相当于被全世界认同科学贡献,这对国内那些评审折腾的是一记耳光。争得就是这口气。王选也是被折腾的厉害。上海有位女院士也是这么着,国内评不上,被美国选为院士。

        我以为他们对国家都是没有问题的。我想Emyn兄也是这个意思。

        • 家园 袁老的贡献是没得说的。

          院士那件事也是中科院的问题,或者说,是知识分子文人相轻的老毛病。

          多说了这一句话,主要是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不自信而有感。按照袁老的成就,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实在算不上什么,或者说,把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作为最高荣誉,袁老是吃了大亏的。袁老是同白春礼一起进的外籍院士。而白春礼在纳米方向的研究,国内至多只能算是“尚属一流”。你可以猜到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水分有多大。由于院士评选要靠院士提名,全体院士投票,每年入选的院士又非常多。而隔行如隔山,很多时候特别是外籍院士的评选,除了那些众望所归入选之外(比如袁老),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政治因素以及人际关系入选的。

          华罗庚:(1982)

          夏 鼐:(1984)

          谈家桢:(1985)

          冯德培:(1986)

          周光召:(1987)

          贾兰坡:(1994)

          陈 竺:(2003)

          白春礼:(2006)

          袁隆平:(2006)

          张启发:(2007)

          李爱珍:(2007)

          大陆的外籍院士至今有11人。这些人入选有不同的原因。

          从1980年-1989年,中美正处于蜜月期,美国科学界在中美蜜月期要拉中国一把,所以连续好几年有中国大陆的入选。而入选者更多的可以看作“中国科学‘成就’奖”。这些人毕竟年龄很大了。

          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冷冻,除了贾兰坡以外无人入选。

          2003年以后中美关系日益密切,G2也逐渐成型,让中国大陆有人入选外籍院士又重新提上了日程。袁老入选当然是众望所归。陈竺与白春礼就是以政治身份很浓的中科院副院长入选的。而张启发与李爱珍的入选是有一些名不副实的。至少它们两人的成就在国内也算不上绝对的权威。个人大胆猜测张启发是国内政治因素打造的,而李爱珍是国外拉上的关系。

          这里还要提一句的是不能认为国外的机构就不讲政治。中国政府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在传统上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陈章良的联合国“青年科学家奖”就不是什么难事。而近几年中美逐渐“同流合污”,中国政府私下运作一下,美国科学院也是要买一个面子的,评一个外籍院士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除了众望所归的院士之外,其他外籍院士的水分本来也很大,给谁都是给吗。也就是说,只要领导愿意的话,想要打造你,外国的荣誉一样可以给你。当然,诺贝尔奖一年只有几个,非常严格,而欧洲又向来看中国比美国看中国还不顺眼,领导对此就无能无力了。

          由于中国过去三十年非常不自信,造成了“只有被外国肯定的才是好的”想法。袁老的成就要比外籍院士大得多,受到这种想法影响而自贬身价是不必要的。

          • 家园 两码事!

            科学归科学,贡献归贡献,两码事!

            你告诉我,袁在科学上有什么建树?

            • 家园 那高锟怎么算?
              • 家园 科学就是要创新

                没明白你的意思。

                高锟教授在一九六六年发表“光通讯”基础理论,提出以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用以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传送,当时被外界笑称为“痴人说梦”,但高锟教授的理论于九十年代被广泛利用,造就了今天互联网的大发展,被誉为“光纤之父”。

                科学就是要创新,要能拿出独创的东西,要让人信服。而且炸药奖和中科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中国还要搞个工程院?为什么袁只能是工程院院士?你明白吗?科学和工程的区别你清楚吗?

                不要怪反对的人多,如果你真的能拿出过硬的、令人信服的东西出来,以你的名气,谁能反对?是吧?因为你有贡献,所以中科院院士就一定能评上?这个口一开,那么我估计用不了多久,中科院院士的名衔,马上就会和大街上的白菜一样多!

                • 家园 袁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不要激动,我只是给出个粒子,证明科学和工程有时也不太容易严格区分的。干科学要创新,做工程也要创新。

                  袁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而高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另一方面,高锟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相当于科学院)会员,但不是英国皇家工程学会会员。不知你认为到底是谁分不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美国人,或者英国人,还是中国人?

                  中科院有一技术学部,而生物学部中农学家也不少,包括“杂交水稻之母”。不客气地说,袁的学问和国际名望至少比其中三分之二强。在中国,院士头衔就已经和白菜差不多了。中科院不接纳袁,损失的只是自己的名声。

                  另外,所谓的高的“光通讯”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

                  • 家园 你是不是逻辑混乱了?

                    高的“光通信理论”是属于前瞻性指导性的东西,当然是科学;袁给出过什么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吗?科学的创新首先是在理论上,思想上的东西;工程如果有创新,也是局限在理论框架以内的东西。如果工程创新能够突破原有理论,给出新的指导性理论框架,那才可以说是有科学创新的东西。袁依赖的理论框架一直是孟德尔的理论框架,你知道吗?你告诉我,袁从70年代以来的工作,哪里有突破孟德尔的理论框架的地方?

                    喜欢虚名,把美帝外籍院士的名衔看得那么重,那你就自个happy吧。了解科学的人都清楚怎么回事。

                    你说中科院院士的名衔已经是白菜了。是不是白菜我不清楚,不过要请你给我指出来,哪一个中科院院士是在没有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的情况下,也获得了这个名衔的?你给出了例子才有说服力,是吧?我想只有这样,你才能有充分理由给出结论,说:“是别人妒忌袁、排挤袁,所以袁没有获得中科院院士的名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