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瞎说秦桧 -- 席琳

共:💬7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宋体字流芳千古,也算给秦相长脸;岳鹏举那满江红是不是盗版还在争议呢,呵呵

      明朝人真能编故事,骗了自己不说,连子孙万代一起跟着糊弄,呵呵呵

      其实祸根就是岳飞那撒谎的孙子吧

      • 家园 岳飞的《满江红》大概不是伪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满江红》有人说是后人伪作,理由是贺兰山在当时西夏国,离金国远了去了。岳飞和金兵大战,怎么会犯这等错误?应该说兴安岭才对。其实,如果真是后人假托岳飞之名所做,肯定不会有令人一眼看去就起疑的地方。

          岳飞此处用“贺兰山”绝非笔误,正说明他的志向远远不止收复宋朝的失地,打败金兵而已,而且要继承汉唐的疆土,连西夏国也要灭掉。更有意思的是,岳飞在此词中还提到了匈奴。宋朝时,匈奴早已迁移到欧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岳大帅也有心建立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大帝国?既然一百多年以后的成吉思汗能做得到,为什么岳大帅做不到呢?岳飞的军事能力不弱于成吉思汗,而宋朝的人力、财力远胜于蒙古。当然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但是如果岳飞的大帝国能成功的话,就不会有持续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乱。没有乱世的可乘之机,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吉思汗蒙古大帝国。

        ------------摘自“岳飞被杀之谜”-----------------

        • 家园 邓广铭也是这么说的,不过,仍旧存在着争议

          理由很简单,此诗作终宋元两代都没见于文字传承,突然在明代有人说这就是岳飞所作~~~~太薄弱了点吧?

          邓广铭在这个问题上对贺兰山问题加以辩驳,说到头只能说是“存在岳飞独创的可能性”而已,对于“这就是岳飞所作”的证据,还是无从考察起

          岳飞那孙子岳珂收集了那么多岳飞的作品,连假话和谎言都写进去,编成的那个《金陀粹编》里,都没有这首(《小重山》则有收录)。

          清代人编纂的《历代诗余》试图证明这篇满江红?写怀也是岳飞所作,却不幸错引了宋代陈郁的《藏一话腴》,说是陈郁讲的“岳飞所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云云,可惜马脚毕露:藏一话腴的序言正是岳珂写的,如果陈郁看过了满江红?写怀,岳珂岂有不知之理?----从中可以看出,后人穿凿附会之一斑。

          • 家园 毛泽东在安源

            不是异曲同工?

          • 家园 看到过一种说法,说这首词不合词牌的韵律

            岳柯为维护其祖的“光辉形象”,没有收录。我对词牌一窍不通,不知道有哪位懂行的可以给解释一下。

          • 家园 这个争议还不老小呢

            说是岳飞作品的认为, 岳珂收集的岳飞文稿也不全, 而且, <<写怀>>这首词从文人角度来看, 也许音韵文辞有参差, 故即便是岳飞所作, 岳珂见到过, 也还是有可能不收录。

            当然, 持反对观点的人也很多, 比如咱们坛子里任爱杰老师就是持这首词是明人所作的观点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46042

            我觉得, 感情上讲, <<写怀>>这首, 无疑已经跟岳飞无法分开了。 当然感情不等於事实。 无论如何, 即便武穆只写过“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和“一鞭直渡清河洛”, 他的文采和忠烈之情, 也已经足够籍由这两首传诵千古了。

            • 家园 我也倾向于这是明人所作,而且应该是景泰年间的作品

              毕竟中国历史上皇帝被掠去北方的也就徽钦二宗和明英宗,作者只可能产生于这两个年代。如果作者是明朝人,应该不是刻意伪作,而是自身激愤而作。然而此人要么早死,要么蹉跎,其词因而不显,后为有心人伪托岳飞所作。

              我之所以认为这首词为伪作的最大原因就在于词中居然出现了“靖康耻”这三个字。中国一向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在当时,即使两皇帝被逮住也得修饰成“北狩”,根本无法想象在大臣的诗作中,直接用靖康耻来描述这件事。南北宋之际有关两皇帝北狩的诗词作品不在少数,然而,几乎没有这么赤裸裸的直呼为靖康耻的作品。岳飞其时已是一镇节度,就算他写诗词自娱,幕僚也不至于没看见。如果看见,即使先假设岳飞没注意这些小节,自然他们也会提醒。而如果此词流传在外,恐怕弹劾的折子都可能有了。

              假如此词真的是岳飞所作,我觉得这很难解释。贺兰山确可借用,但是时人忌讳,却是无法逾越的。

    • 家园 明朝不是有人写过一首词,矛头就直指宋高宗

      最后一段,

      岂不知徽钦辱,

      岂不知中原蹙,

      但徽钦既返,

      此身何属!

      千古休夸南渡错,

      当初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有何能,

      逢其欲.

      • 家园 谢电子兄,这首词的全文俺转在老兵帖的下面啦!
      • 家园 文征明
        • 家园 【文摘】杀害岳飞的元凶究竟是谁?

          明中叶期间,吴中名士文征明曾在杭州岳飞庙前题了一首《满江红》词,云:

          拂试残碑,

          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依飞何重,

          后来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

          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怜,

          风波狱!

          岂不惜,

          中原蹙,

          岂不念,

          徽钦辱,

          但徽钦既返,

          此身何属!

          千载体谈南渡错,

          当时自怕中原复!

          彼区区一桧亦何能,

          逢其欲!

          此词用意十分明确,他认为南宋高宗关心的是他的皇位是否能保全的问题,而岳飞一生奋斗的目标是“迎回徽钦二帝”,而迎回了二帝,赵构自然要归政钦宗,其身何属?可见,他一怕迎回二帝,二怕中原恢复,三怕岳飞矢志抗金,他与岳飞的冲突,最后终究要爆发成君臣之间的仇杀。他杀岳飞,实在意中。秦桧则是在这起冤案中,依照赵构的旨意加以执行罢了。因此,杀害岳飞的主谋和元凶是赵构而不是秦桧。

          明中叶以后,赞同文征明观点者遂迭起不绝。有的人引用史籍中记载的“宋金媾和”事件加以论证,他们认为秦桧死后,赵构曾不止一次地告诫臣僚说,对金媾和,是出自他本人的决策,不允许朝野之人因秦桧之死而对这一事件提出异议或非议。岳飞之死,主要是服从“与金媾和”这一总国策的结果。既然是国策,赵构当然是主要的决策者。有的人又从岳飞个人作风方面论述他必被赵构所杀的可能性。主要根据是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飞曾奏请立储之事,高宗曾将此视为越轨行为。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是相当严格的,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岳飞作为大将竟干预朝廷上的立储大事,这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终的做法。从上述的论据看,此说也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

          持不同意见者的论据是:

          第一,就南宋国内的权力归属而言,赵构是皇权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从当时宋、金、西夏诸政权对峙的政治格局而言,身为南宋宰相的秦桧,则是女真皇朝派到南宋中央的一个代理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他具有“挟虏势以要君”的权力,他才是南宋整个降金政策的真正炮制者。

          第二,削夺岳飞等诸大将兵权,是秦桧整个投降计划的一部分。岳飞在削夺韩世忠兵权及任枢密副使的一系列作为中,招惹了秦桧、张俊之流的怨气,在“安抚”韩家军失败后,这些人的阴谋便全数施到了岳飞及他的岳家军身上,岳飞在诸大将中首先被诛,这是他反对秦桧投降卖国的结果。

          第三,岳飞是女真贵族极其忌恨的人物,兀术曾胁迫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秦桧为了议和,他必杀岳飞。

          第四,岳飞的狱案,“名曰‘诏狱’,实非诏旨”,这一点,从宋人遗留下来的资料亦可找到证据。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绍兴二十五年(1156年)事,即有:“诏:比年以来,多是大臣便作‘已奉圣旨’,一面施行。自今后,三省将上取旨。”既有在“取旨”前,便有“已奉圣旨”的事,矫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