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重症监护室(ICU)见闻 -- 牛铃

共:💬135 🌺58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们真的只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我们就是一些干部、精英和土财(地方上的那种富人,不是王石一类),靠权力、特权、金钱,享受到的东西也只是西方一般中产(中下的那种中产)理所当然享受到的东西。

      我们穿得很光鲜,吃得很体面,造的房子也蛮像模像样,难道我们3000多的GDP和3-4万的GDP真的没什么明显差距吗?

      差距恐怕就在这里。

      一些中西部小城镇的卫生院,哪有ICU这种东西。

      想了一下,再补充两句很不人道的话:

      我很喜欢看纪录片,所以在在德国和美国也看过很多这类哭穷的故事。

      一个是德国的。德国医疗保险预算减少。很多病人得不到以前可以得到的治疗,只能得到保守疗法。病人对着镜头哭,病痛啊,生不如死啊。

      另一个讲美国的。说美国很多老人在本国买不起药,一个月要上墨西哥去买一次药。很多七老八十的老人,路都走不稳,要从美国纵深的地方颠簸大半天到墨西哥,就为买药。记者感叹,不公平啊,我们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啊。

      我想,你们还有痛可痛,药可买。中国等死的病人,痛都没得痛,药都没得买,算什么?当时我又问自己,是不是很冷血。

      最近又看了一个记录片,说中国解放军和非洲某国(好像是科特迪瓦)搞医疗交流,派了一个医疗组。医疗组一到,省长、酋长都出来看病。很多偏远地方的人走三天三夜来看病。

      医疗这个东西,什么是我们该有的,什么是我们奢望的,我还一时想不清楚。

      通宝推:leqian,白玉老虎,
      • 家园 关于人民的生活水准

        到加拿大以后感触挺深的。特别是生活在多伦多(据说是世界上“容易生存”程度比较高的城市之一(prof上课举的例子))。

        基本上,加拿大人的话,你只要肯工作,绝对饿不死,还活的挺好。

        这么说吧,这里的食物都挺便宜的(相对工资水准),比如一块钱三个苹果,肉从50分到两三块一磅的都有。牛奶,酸奶之类从数字上比中国的便宜而且质量高。

        基本上单比数字,这边物品的价格比中国便宜。

        那么再来看工资。

        俺房东,从福清来的,是干啥滴类,民工。

        就是建筑地上挖土的之类的。他妻子在一家中国超市收银。

        两人工资,一个月大概有五六千刀。

        一家人来多伦多大概五六年,在离大学两个block的地方就买了house,两层高的house,他住一楼二楼和地下室租给学生,二楼4间房,一间600.地下室一共1800刀。都是月租。

        俺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在这里,你只要肯工作,绝对能活的很好。

        因为生活花费比起中国真的算低。基本上要找个住的地方,300刀就可以找到。而生活费一个月花200刀最多。

        而打工的话,就算作waitress,打黑工最低也是6-8刀/hour,工厂什么的可以到十几刀。算一下一个月最低也快2000刀了。净剩1500刀。

        一年就可以攒18000刀鸟。然后就可以买车换房etc

        而读书多少钱?一个学年俺们学校本地人,是5000刀左右。

        也就是说你工作个五年,就可以去full time读大学,然后出来工作。(工资当然会高很多,15到30多刀都有。)

        基本上,俺对人民的生活水准,虽然没有什么理论知识,但是直观感受就是如此。

      • 家园 同意

        同事家是郊县的,我问过他们村里的人病了怎么办,他说小病忍着,大病就在家等死。

      • 家园 是中国和加蓬

        加蓬有石油木材,人均GDP也号称4000刀呢。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所谓的卫勤联合演习,也就是PLA作秀的东西。PLA的海外行动,十有八九都是作秀。

      • 家园 哭穷的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

        雷声说的这些反应西方国家穷人生活的纪录片, 电视节目, 也见过不少. 纪录片比普通电视节目制作更精良, 把病人的挣扎和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法不动容. 可是观看的时候也忍不住想到, 和国内见过的穷人比, 这又算什么呢.

      • 家园 任何国家的医疗都不能无限制报销。有些

        发达国家稍微好点,但是最后病人还是不免病死。

      • 家园 医疗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这个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无解难题。哪怕是早年大国企的时代,有公费医疗的干部、工人,得了癌症的,除了少数病情处于初期的,基本上都是保守治疗、等死,那时候既没有ICU、也没有今天这么多能够延续生命的医疗手段。

    • 家园 “死亡”就是家常便饭

      普通人一般都受不了。

      对医生来说,“死亡”就是家常便饭。

    • 家园 老牛这贴要宝推一把

      这些看后让人心酸的故事还不是每天都在发生着,

      上得起学,住得起房,生得起病
      ,看起来很普通的心愿,其实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偶也有在ICU陪护家人的经历,最怕的就是听到ICU开门的声音,尤其是午夜以后老天爷最爱收人的时辰里,就怕护士喊自己亲人的名字。那段时候在医院里花钱如流水,钱都跟不是钱似的,但最后还是不能留住亲人的生命,往事不堪回首。

      谢谢老牛的分享。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惊喜:你意外获得【经验】 三十点

      2 枚 通宝已收。通宝推荐已被记录。被推荐帖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推广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