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简评中央任命五位省委书记 -- 潜恒

共:💬750 🌺1891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第一书记

                    全总第一书记好像给深圳那位留着在吧

                  • 家园 平调全总的也有啊。

                    张丁华、孙春兰都是从副部升正部,并不代表“还没有正部级干部平调去工总”。首先,您提到的张俊九就是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平调去的,而张丁华之前的朱厚泽是中宣部长,于洪恩是煤炭部长,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王胜俊生于46年,13年绝对不会下。

                    • 家园 王胜俊2013年不会下

                      蛋是,可以有“进”的可能。这个进只是指名次,而不是级别,即由最高法院院长的位置前挪,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俺私版里原意是,可以王前移、曹接王、另一位提到的正部级官员接曹建明。所有人都前进一步,皆大欢喜。

                    • 家园 沈跃跃去工总才叫倒霉呢
                      • 家园 应不至于

                        中组部副部长去全总任第一书记是可以的,常务副部长平调去全总那就有点走低了。关于沈,个人看法,如果要升,就学赵洪祝;如果要闲,就学李铁林。但沈年轻,出路安排也多,不急。

                        • 家园 小八卦一下沈跃跃

                          这一段时间的新闻联播里,沈部长给我印象很深刻。每每拿一个笔记本,神态认真的听领导讲话,做笔记,和在场的其他衮衮诸公端坐大方相比,非常扎眼。而且就算如元旦这种没法拿笔记本的场合,听讲姿态也是非常专注认真。尤其是习搞王伯祥和沈浩两个典型,电视镜头每每扫过沈部长,想不注意都难,还很少见陪领导会见时这样的,不知道老坐她旁边的雒树刚作何感想。

                        • 家园 我也觉得沈可能会走赵的路

                          纪琮:沈跃跃去国务院的可能性不高

                    • 家园 功课做得不够,不过中组部大员确实难去工总

                      呵呵,我功课确实做得不够,王胜俊是打诳语了。工总我想表达的意思,还是说沈跃跃位高权重,去工总是降了职权。张俊九去工总,级别的确是正的平调,不过国企正职(科工委还是副书记)到全总做主持工作的“一把手”待遇还是升了,中委还是能保证的,所以说工总有比较浓厚的解决级别、解决待遇,养体养望的作用。沈跃跃从中组部到工总去就不值当了。另外,我想一般讨论干部升迁体系或者制度的话,还是不要超过十三届四中这个时间点,之前的干部提拔任用,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恐怕不能算建立一个体系或者惯例,以这个时点作为象征意义的标志,之后的选拔任用才慢慢开始建立起一个比较惯常、越来越容易推测的一个机制。所以我举过去到张丁华,而不溯及朱厚泽之前,是有这个考量的,况且朱厚泽从中宣部离开,也是黯然离去的嘛。

                • 家园 青海头,干部升迁目难收,田白赵杨相继出,宋困妇联路悠悠。

                  没想到能得驴大指正,拜谢。驴大提到的一点很重要,就是“二线”正部如党校、行政学院、供销总社、工总等地的正部官员近期外放似乎是轮了一圈,所以未始不会轮到妇联外调,这也是我觉得近年来高层外放封疆大吏的一个选调思路。但姜异康、王君、孙春兰当初都是在减副的大潮下,成为为数不多的晋升实职(非人大政协)正部的官员,相比改任常委、留任副书记的那些官员而言,这一步本身走的就有提拔重用的意味在里面,自然不能和宋秀岩省长平调入京相比。

                  能和宋秀岩相比的,苏荣更为相像。有着三地任职,两地书记资历的苏荣入党校,我想当时没有人觉得是升迁吧,日后外放江西,已算得上是大翻身了。但从陆浩升任书记后迟迟配不齐省长看,这个决定似乎更为突然,记得当时似乎有消息说是苏的夫人(或本人)身体不好,才申请调京调养,如果属实,苏的回京算不得是闲置。但看宋秀岩的调配,水到渠成,无缝接轨,应该是刻意为之,那么她的前途就不若之前诸位要来的靠谱了。

                  再说省长本身的位置,宋的省长资历,除过吕祖善、黄华华和韩正之外,似乎没有谁能相与匹敌了。和黄晴宜是为了解决正部级调去妇联来看,判若云泥。再看青海,虽然是小省,反而正是让提拔干部,养体养望的好地方。近十五年来,所有青海一二把手,田成平、白恩培、赵乐际、杨传堂,哪一个出青海比宋秀岩出的还差呢?加上momo君分析的妇联出路问题,足可见宋秀岩去妇联是投置闲散了。

                  宋秀岩和顾秀莲都从女省长最终归于妇联(顾不是一步到),我想正有一个妇联干部使用的路径依赖问题,工会、供销、党校、行政学院等地都是可以全面选拔干部的,只有妇联只能选拔女干部,因此女干部如果进了妇联,就难以出去,因为在你本身占据同一级别的情况下,你调任其他位置带来的这个妇联空位,又必须只能从女同志中选,这就造成了干部选调的难度,使得妇联的人事趋于稳定化,常态化。换言之,为妇联储备的人才库,仅是中组部总储备的一半(实际以女性性别而言恐怕不到总干部的五分之一),后继乏力,自然人事偏安,也构成了妇联多年来干部出不去,更不用说去好的地方了。像赵少华这样出去的,还要和孟晓驷对调,这也是文化部刚好有个女副部长,否则赵少华未必去文化部。

                  妇联工作本身的局限性和人事的安定性都决定了宋秀岩在这个位置上只能是单纯的“混吃等死”。唯有靠年龄冷熬,看能否混出天地。将来咸鱼翻身,恐怕还要靠机缘所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宋秀岩想不在年轻干部的大潮中被吞没和遗忘,真得靠造化了。

                  • 家园 再回gin兄

                    近十五年来,所有青海一二把手,田成平、白恩培、赵乐际、杨传堂,哪一个出青海比宋秀岩出的还差呢?加上momo君分析的妇联出路问题,足可见宋秀岩去妇联是投置闲散了。

                    还是出路问题。您举的田白赵杨四人,哪一个现在做到国家领导人了呢?没有。他们所任职务,跟宋秀岩的妇联党组书记,都是正省部级。您再看看这几位在青海的时间。除了杨传堂是到青海短短一年补齐了正部级经历,是预备可能提升却因突发事件未果之外,那几位,山西、云南的没有任何晋升希望吧,赵乐际若是得中央垂青,又哪里会让他在青海任了8年的省长书记,才转到陕西任书记。青海是政治小省,一个土生干部,不挪个地方看不到晋升希望的。田成平之前的历任省长您还没说,那几位,宋瑞祥、金基鹏,出路更差,在任时进不了中央委员会,到了国家部委还是任加括号的副职。宋秀岩去了妇联,现在还提不上重用,但前程安排上,比青海书记我感觉还是强一些的。

                    • 家园 青海和妇联轻重之分,其实是“生前事”和“身后名”的不同。

                      我之所以说“近十五年来,青海的一二把手”,正是卡在宋瑞祥和金基鹏之后。青海是政治小省没有疑问,但我觉得连续几任省长、再加上苏荣,基本上可以说明中央在选派青海干部任职的思路,用来给外地干部解决级别。而既然会拿到青海来解决级别,自然说明此人算不得是一等一的红人,所以才会到青海。所以可以因为田白赵等人去处没有上副国而说其没有得到垂青,也可以因为田白赵都离开青海,去了政治地位比青海更重要的省主政,而说起得到了垂青。同样到青海省长与妇联第一书记的高下之别,还是一个判断标尺不同的问题。

                      宋秀岩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卡全国妇联主席兼人大一席,我的观点是很大,尤其是2018年的时候,宋秀岩63岁又逼近15年正部任职年限,晋升副国的胜算很大。而且宋成为青海省长的年龄是49岁零2个月,15年期满还不到65岁,从规则上讲就有不小的上升空间。而宋秀岩要竞争妇联主席兼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一职,核心竞争力是两点:性别与年龄。女性的身份就决定了她的竞争对手圈要小很多,不会像其他人竞争副国那样激烈。而年龄的优势决定了她等得起,等得住。这两点核心竞争力都不会因为她从青海转往妇联而得到提升,所以她去妇联和留在青海对未来“徐图再取”的前景没有区别。(当然这点可资讨论,只是我的观点,一个变量就是地方书记的风险要比妇联高,毕竟妇联怎么都不会出问题)

                      既然没有区别,那么回到价值标尺的问题,就是我以为,封疆大吏实算得上是土共官员里一等一的职务了,哪怕是在青海海南还是云南山西这样的省份,作为一把手为一方诸侯的权力能量,都不是一般中央部委正职,乃至群团组织一把手所能比拟的。对于中共人士来说,人大政协的副国职务仍旧只是解决级别和待遇的“闲职”而已。打个比方,一线职务是“身前事”,二线职务是“身后名”。有些人更看重“生前事”,有些人更看重“身后名”,年轻的时候往往在意生前事,到快“死”的时候就会特别在乎身后名。所以如钱运录、李建国一样任地方诸侯在进京成为国家领导人,就是“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圆满之道。而如果非要在生前事和身后名做个抉择的话,我觉得还是生前事要比身后名来的好一些,值一些。宋秀岩如不去妇联,就拿升山西书记,或升任任一省书记来说,都是权力增加的任职履历,从干部施政和自我实现来讲,都比在妇联打酱油要来的好的多。而她继续在地方政坛盘桓,一样不损其上升妇联国家领导人的前途,那现在就去妇联守个七八年寒窑岂不是不值么。要在王云坤、杨正午、曹伯纯这些长期盘踞地方的人王,和在计委熬了15年才去政协混了个副主席的郝建秀(只是类比说明宋秀岩的前景,郝的特殊因素自不是考虑问题)之间比,哪个轨道是更“好”的,我想是王云坤、杨正午和曹伯纯。郝建秀的轨道自有先苦后甜的好处,说这条道更“好”也没有问题,区别只是“生前事”和“身后名”的价值判断标尺不同而已。

                      • 家园 欢迎老兄申请加入“认识问题”私版

                        其实这里牵扯不少问题,比如高层对宋的评价可能如何,有无变化;宋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时机是何时;怎么看待妇联及其他群团职务,等等。如俺在私版里,提到一个角度看青海高层干部的问题。有时间再谈。

                        神仙驴:有这个问题

                        就说青海。

                        青海是个特殊的省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地理气候环境恶劣,资源能源条件丰厚,地方偏远却不靠近边陲,少数民族较多却问题不大。干部在这里可受多方面历练,却又不易惹出麻烦来。因有这个条件,不住的有中央各部委下派镀金或其他地方调来提升的干部,现在的强卫、骆惠宁、徐福顺、齐玉、吉狄马加、王令浚、高云龙、何挺,稍早一些时候的蒋洁敏、刘伟平、王秦丰、马建堂等。这样,青海虽然看起来干部调动频繁,其实多是那些外来户,能落到青海本土干部头上的好处就可想而见了。青海本土官员,是以及早推出自己的年轻干部(赵乐际)或打上极其特殊烙印的干部(宋秀岩),以此作为平衡并希冀其能凭年龄与资历上得高位,有朝一日能为本土人说上话。说起来,极年轻的青海领导层的形成,是其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环境造就的产物。也由此,本土出来的赵乐际、宋秀岩,并非原先大家想象的、仅因年轻和女性就炙手可热,也是有原因的。

                        青海的政治地位较低,全国省级地方比青海还差的大概只有贵州。若还留在地方,青海省长若求晋升,下一步也只能到青海书记或其他稍大一些省的省长,再去大省任书记(这方面就是赵乐际的现成例子),才有望进一步晋升。宋秀岩有她女性优势,这点应是青海本土官员力推的结果,但就前途来看,她去妇联或其他地方任职,我还不认为有什么重大差别。本来她晋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大希望大概也只能是陈至立的出路。她如果继续留在地方,就算任了大省书记,也难以想象就比男同事们有进入中央的更强说服力。(其实以她个人经历,我倒设想过她去宣传部门的可能。)不管怎么说,她目前获得的平台相当于任地方大省书记之前的那个台阶,比青海省长是强了不少,终归是事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