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两个村长之死看TG的发展方向 -- 沙海

共:💬110 🌺46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温州龙湾区三部门联合发文 考录领导干部子女

      外链出处

       

      发帖者称,他手上有一份文件,不仅明确说明招录人员均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还列了一份名单。这份名单非常详细,包括领导干部的姓名、职位,他们的子女的姓名、学历和联系方式等。这些领导干部的单位,几乎囊括了龙湾区政府主要的职能部门。

       该文件的文件号为“温龙人劳[2003]8号”,由龙湾区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局和监察局联合发文,文件名为《关于考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的补充规定》。

        这个文件明确规定,“高校在读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可列为这次报考对象”;如果在当年(2003年)毕业的,在毕业后办理录用手续,不是2003年毕业的,须在2003年8月31日前办理录用手续。

       龙湾组织部:肯定是真的

        记者在《关于考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上看到,发出这份文件的是龙湾区委组织部、龙湾区人事劳动局和龙湾区监察局三个部门。

        为了核实这份文件的真实性,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上了三个部门的负责人。

        记者首先打通的是龙湾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文汉的电话,他直言不讳地说:“文件既然发下来了,肯定就是真的。”

    • 家园 沈浩是个真正的公仆,硬是被小村的主人们折腾死了

      整理补充了下,发到了新人贴,希望支持和批评。

      http://www.ccthere.com/topic/2640659/last

      除了新华社和央视半遮半掩虚虚实实的作了报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报道比较务实,而央视似乎有难言之隐,不得不说,又不敢多说,结果还是越说越露馅,暴露了大包干的真相,或者假象。更明显的是,右倾媒体,比如南方系,几乎噤声,彷佛突然哑了,不咸不淡的说几句,也不是言不由衷,这个颇具颠覆意义的重磅新闻,竟然被他们刻意忽略。而左派网站如乌有之乡一直作为评论主题,猛烈抨击大包干的荒唐和反动。

      就如小岗村30年大包干后,还有泥巴糊的房子,这个小岗村也是乱泥糊不上墙,财政不停输血,还搭上累死了一个好干部。我没去过小岗村,但我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县处级干部领导一个村子,竟然能被累死,我只能说沈浩是真正的公仆,他领导下的村民也真能折腾,写了2次血书,他们竟然仅仅学会了接受不断的输血,他们是安乐了,可输血者沈浩却死了。

      联想之前的农村土地流转的风声,这绝对是对共产党和还指望着共产党再次解放他们的九亿农民的最后杀招。巧合的是,09年1月初,中央媒体就报道了又一个农村集体经济仅存的硕果。看来这表明了中央无声的信号。尤其是市场经济这么多年后,城市的向心力肯定削弱了,比如在广大中下层市民心目中,尤其是几千万下岗职工,而农村仍是共产党的政权基础。如果这次听信砖家的馊主意,就是自废武功,自取灭亡。相反的,中央全面铺开农村养老医疗社会福利建设并加快完善,这就是最有力的无声的回答。

      全面取缔公社和生产队,就如炸毁一座房子很是容易,可要全部恢复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了。想想西周的井田制,那也是在寻找公与私的平衡,不得不说,小邓的摸着石头过河,只摸到了这块大包干的劣石,不能不说,其矮小而智慧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越来越有点模糊了,至少比不上几千年前的周公。

      通宝推:雪里蕻,
      • 家园 小岗村不是烂泥扶不上墙,而是不具备飞速发展的条件

        小岗村之所以在30年前按手印搞大包干,是因为是在是太穷了,是为了吃饱肚子。为什么是全国那么多地方,小岗村首先搞大包干而不是其他村子,我认为还是小岗村的条件太差——地理位置、村民素质等等。毕竟其他地方没有大包干的时候也能过得下去。

        财政不停的输血,还累死了一个好干部,为什么?我只能觉得小岗村还不具备成为另一个华西村的条件(包括村民素质,工业,道路,等等)。我们不能指望把一个内陆县城建设成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那样只会是浪费和建设效率底下。

        同样,小岗村作为大包干和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性的名字,它无法被人淡忘,这也注定了小岗村民的悲哀,和沈浩的悲哀。别说一个沈浩,就是十个沈浩也不能使小岗村更好多少。

        • 家园 自然条件再差,差得过大寨?差得过林县?
        • 家园 我有同感,小岗村这样的地方将万世穷下去啦...
        • 家园 出一个陈永贵就够了

          可是那样的环境出不了永贵大叔。

        • 家园 有同感

          没去过小岗村,倒是去过凤阳,自然条件实在是差。那么差的条件再加上那年代僵化体制和胡折腾,老百姓纯粹是给饿反了。按手印不也是一种造反?只不过还没到动刀枪杀官府反皇帝而已。

          造反无非图个不饿死,吃饱饭。这个目的大包干能办到。当时的形势需要这个典型,于是就把小岗村抬了出来当样板,无形之中也拔高了它。

          风光总是一时的,让小岗永远当样板处处都拔份是不可能的,它那自然条件就那样,要能富它早就富了,何必从大明费劲到如今?沈浩出现在小岗村,本身就是上级对这个典型的一种姿态,就是保典型。安徽不算富裕省份,不可能常年大规模对小岗输血,要想保先进就要求发展就要自己造血,无奈还是基础差条件差,能解决吃饱问题就不错,致富甚至大富就难为了。如果硬生生要强求,只能活活累死谁算拉倒,

          沈浩之死,我记得最早的风声是说他是饮酒过量死的,后来说是为了拉拢投资客商陪酒过量死的,再后来是为了拉拢客商过于劳累猝死的,如今只说是累死的。

          • 家园 小岗村发展差不能赖自然环境

            过去安徽大部分地方穷是因为黄河、淮河准周期性泛滥。人民财富甚至生命每过几十年复位一次,再怎么能干也禁不起折腾。老毛来了,号召人民治淮,治黄,表面上看老百姓生活也很苦,但你扪心自问一下,几十年来淮河决过堤吗?如果还是大包干,没有强有力的集体经济为后盾,强有力的政府为主导,历代治黄治淮有几个如此成功的?

            现在威胁解除了,安徽又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坚持搞大包干的还是很穷,甚至比邻村邻乡更穷,这雄辩地证明, 大包干不过是指标而不是治本,权宜之计而不是根本之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