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物】百年探矿第一人: 记谢氏父子 -- 席琳

共:💬15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人物】百年探矿第一人: 记谢氏父子

    2003年,笔者听美国地质调查所国际著名的化探专家和地质分析专家、美籍华裔学者赵??田教授讲: 地质学家谢家荣是中国第一个地质学博士翁文灏的学生。他这个人很了不起,先是发现了玉门油田,后来又发现了大庆油田。

    谢学锦是谢家荣的儿子,在文革期间受批斗吃了很多苦。他的地球化学制图研究,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笔者回来后就看了一点材料,觉得谢氏父子, 子承父业,父子双院士,分别成为近百年中国探矿第一人, 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一奇!

    于是,便将有关文献整理,另开一帖,以飨大家。

    1. 老子谢家荣(1898-1966)- 是中国注意到在华北和东北平原找油的第一位地质学家。大庆油田的另一发现人, 老一辈地质学家黄汲清认为, 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地质力学理论毫无关系 

    谢家荣, 字季骅,上海人。1916年在北京地质研究所完成学业,随即去美国留学,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地质系、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进修,1920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1929年赴德国柏林地质调查所及弗莱堡大学,从事煤岩学和金属矿床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谢家荣生前曾历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地质论评》编辑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谢家荣是国际知名的矿床学家,为中国地质找矿、矿业发展及地质学和矿床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近代引进岩芯钻探用于探矿的创始者。

    谢家荣1948年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新中国和旧中国的两栖院士之一。

    谢家荣还在石油地质理论和普查勘探方面功勋卓著,是注意到在华北和东北平原下找油的第一位地质学家,为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的发现做出重大贡献。

    谢家荣的地质理论不仅促成了新中国发现大庆油田,而且也促成了旧中国发现第一个油田?D?D玉门油田。但是和汤飞凡一样,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谢家荣的这一重大贡献,长期被人为的忽视和错置。

    2. 儿子谢学锦(1923-)?D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奠基人。2003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部(CCTV)报道: 最近二十年,中国每发现五个矿产,有四个以上都是根据谢学锦院士主持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找到的

    谢学锦, 勘查地球化学家,上海人。194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系。50年代对矿床原生晕进行了开拓性研究。60年代开始研究地球化学填图的理论与方法。1979年提出“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据此发现百余个工业矿床,特别是金矿。1988年开始推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标准化,担任国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分析方法委员会主席。

    谢学锦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贡献给了新中国的地球化学勘查事业。把中国化探事业从 “一穷二白”推上了世界的领先地位。就职于美国地质调查所的国际著名化探专家和地质分析专家、美籍华裔学者赵??田曾专门致信谢学锦称他的工作“是件极伟大的事业”,将“造福全人类”。

    1980年,谢学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历史上,不乏夫妻双院士和兄弟双院士的例子,但是父子双院士,目前尚不多见。

    我所看到的地学和生物学专业的院士子女中,从事与父辈专业相同且研究卓有成效的实属寥寥。谢氏父子,分别找矿,子承父业,可以说是一奇。

    但是更奇的是,两人分别成为近百年中国探矿第一人!

    3. 2003年8月22日,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CCTV)就谢家荣在地质学方面作的贡献, 对谢学锦院士的采访: 谢氏父子是另外一种科学家 - 时间越长, 越被人纪念

    主持人:提到李四光,我们知道,他是中国非常有名的大地质学家,但是您的父亲谢家荣,他在地质学方面作的贡献绝不亚于李四光,应该说,他们两个人同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两人的知名度却相差甚远,那么您作为谢家荣先生的儿子,您是怎么看待他们之间的这种反差的?

    谢学锦:我觉得这个,我在我父亲九十年诞辰纪念会上,我作了一个发言,我说我看到历史上,国内外都有,中国更明显,科学家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在生前受到非常大的赞扬,得到了很多的荣誉,但是,这些赞扬和荣誉都是人为地加上去的,到了后来,他慢慢地就被人遗忘掉了,这是一种。另外一种科学家,他在生前做了许多工作,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去世以后,人们越来越想念他,越来越纪念他,我说我父亲属于后一种科学家,而且也因为他的经历,使得我老有这样一种感觉,我还愿意做这样的一种科学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谢家荣躲过57年了吗?】因为邹承鲁袁隆平没当上院士

      因为邹的老泰山,谢没躲得过去57年,这对翁婿本事很大啊。

    • 家园 可以再来一篇:李四光和李林是父女院士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 家园 谢谢老叶。这倒也是一奇,尤其李林和邹承鲁又是夫妻双院士!

        其实地学口另有一家,也与石油有关,就是孙鸿烈和他的父亲孙健初。只是孙健初死的早,没有来得及提学部委员。依孙健初的贡献和在政治上的强势,1956年提学部委员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李四光父女双院士,已经有人写过一篇文章,也都是令人敬佩的科学家。

        • 家园 【文摘】父女院士:李四光和李林的故事

          巴义尔

          北京西部的一处铁栏杆里围着一棵古老的大树,树干要几人合抱。旁边的老人介绍,这叫白果树,学名叫银杏,这树至少有几百年了。满树的白果沉甸甸的,一个专门的看树人在旁边搭了个帐篷,顽童在树边上玩耍,古老的树和稚嫩的娃娃构成了一幅关于生命力的画面。离这棵大树不远就是地矿部地质力学所――那是李四光先生创立的学说,在这个院子里,又有一个小院子,牌子写的是李先念的手书:李四光同志纪念馆。

          李四光,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今天的小学生也知道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而鲜有人记得他还曾是连续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三任地质部部长。昔日的李宅如今是纪念馆,毛泽东、周恩来与李四光握手的照片;毛主席、刘主席签发的地质部长任命书;李四光的笔记,曾用过的照相机、眼镜等;展柜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石头标本;中、英文写就的论文著作等等无不昭示着主人的辉煌与成就。

          李四光对国家经济和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巨大而又多方面的。仅举几例:外国地质学家断定中国是贫油国。李四光研究分析后总结出几条石油生成的条件,根据这个理论划分了几条构造带,指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都是远景地带,当前现实的是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河平原,北部湾等地,海上资源也不比陆上差。1955年他致信陈云同志,表述了对石油勘探工作的意见。中央根据这些意见和理论调整方针后,有关部门相继在东北,华北(大庆、胜利、大港)等地发现了石油。按联合国能源组织的估计,中国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今天,石油已成为中国庞大的工业,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将于10月在北京召开,印证了中国在世界石油工业中的地位日渐重要。

          李四光独创了地质力学理论,据此找到了铀,为发展原子能工业提供了原料保证;运用此理,建立了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科学;他还研究了第四纪冰川活动,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是他对地质研究的又一伟大贡献……,这些发现对于今后的大型建筑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李先生已于1971年逝世,今天面对我们的是李四光先生的独生女――李林,博士、教授、中科院院士。

          李林原名熙芝,“那是我在桂林上初三时,想报考高中,用真名不行,便随机起了个名,改名这事,和我父亲一样。我父亲原名李仲揆,他14岁报考学堂时买了一张表格要填,慌张中把14写在了姓名栏里,按规定不得涂改,再买表格要花钱,于是就把“十”改成李,四字不好改,正好看到墙上一块匾“光被四春”,就加了个光字,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名字。我们最早姓“库”,由于家境贫寒,从蒙古地区讨饭流落至湖北黄冈,所以我们的出生地是黄冈。曾祖父即是蒙古族人,家谱上是‘库里家族’。”

          李林对父亲的最大印象就是工作,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一次他在北京大学当地质系主任时,坐在显微镜前已经很晚了,我去叫他吃饭,他从显微镜上抬起头看我站在那儿,就问你是谁家的孩子啊?这么晚还不回家,你妈妈会想你的。我就笑,我是你的孩子啊,请你回家吃饭呢!那时我只5岁。我们住在景山东街时有一个小院,父母都上班,就把我一人放到家里,也不雇保姆,说那是剥削。我就和附近的人都交朋友了,交通警、环卫工人、邻居、小贩们都是朋友。”

          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是个兵荒马乱的时期,李四光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奔波于中国和外国,李林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他的智慧和作风,初中未上完就考上高中,高中二年级时就考入广西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到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1946年,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夫妇在重庆招收留英学生,李林获得了奖学金进入了伯明翰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李四光曾在这所大学里获得过硕士学位。那时李四光都是用英文写信给李林,鼓励她“不要着急”。1948年她拿到了冶金物理硕士学位,经人介绍她到了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李四光夫妇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会议并留在英国考察,同年,李林与同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剑桥中国留学生邹承鲁喜结良缘,李四光亲自为他俩在英国主持婚礼,这段时间一家四口在英国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李四光夫妇于1950年回到祖国。1951年,李林邹承鲁相继学成归国。

          “那个时候,党叫干啥就干啥。新中国需要钢铁,我们就搞钢铁研究,在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一干就是8年,我们的球墨铸铁研究在1956年首次获得全国自然科学奖,新华社还报道了。我们一起的三位女科学家还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1956年8月,钱三强约见李林:“我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需要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专家,这样还可以把你们调到北京,和父母在一起。”直到1958 年,李林所从事的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建成后,李林才调到北京,任物理所金属物理研究室副主任。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原子能研究工作,这项工作有核辐射,按说不宜女同志做,但李林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也是她一生中几次改行之一。条件不足,半路改行,她全心投入到这新领域中。学俄文,请专家来讲课,多次往返于北京和包头之间(金属铀在包头生产)。那个领域那时候不能发表论文,很多人的很多工作都是默默无闻的。”既使在文革中,李林还参与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大型材料热实验室。

          1972年,已近半百的李林第三次服从国家科研任务的需要,改行从事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超导材料研究是世界尖端科技,它寻求某种导体在超低温下的阻力近乎零。这在节能等方面有很强的远景应用意义。这个部门叫国家超导重点实验室。

          这些年她总共带了多少名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连她自己也数不清了。学生们一个个走向工作岗位走向世界,而她还在科学的高峰上攀登,所里的人们一律称她为“李先生”,称呼中无不流露出对她的爱戴和尊敬。

          “李四光的姐姐,就是我的亲姑姑――李希贤,如今还健在,105岁,他们兄弟姐妹共7个,而我是独生女,我也只有一个女儿,但女儿有两个儿子,我很高兴,我跟别人说,这正好补上了。”老人对两个外孙的喜爱溢于言表,甚至把他们的照片放在办公室里。

          李林在文革前即是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文革后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她丈夫邹承鲁先生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生物化学)。

          “李四光是院士,李林是院士,邹承鲁是院士,一家三人同为院士在中国科技界仅此一家。”这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说的话。

          中国民族网

          • 家园 一家三人同为院士在中国科技界仅此一家?

            可惜梁思永早去世了一年,没赶上中科院的院士。但是他可是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院士,那个比1955的中科院院士拿起来还困难。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家园 支持席兄继续挖宝!
      • 家园 好感动呀

        看来是除了西风兄,没有人对俺的帖感兴趣也。

        • 家园 这些前辈都是俺想知道的。

          席兄做的是自己爱做的事情,其他的就不用管乐。

          如果说文,还有些角度俺也觉得有趣,谢老一世属于第二代海龟或新中国后第一代海龟,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回台湾,回大陆的不同考虑在哪?还有那些没回的呢?他们现在又怎么想?

          胡说的,席兄能让俺们知道这些前辈的立意已经让在下钦佩不已乐。

          • 家园 很有道理,感谢之至!

            其实有些东西是由不得你作太多的选择的。愈是有序的社会,选择的余地愈小。使我想起不久前朋友打的一个小白鼠的比方,说哲人们把笼子给设计好了,普通人就像那不停跑动的小白鼠,无论你怎么跑的快,都出不了那个笼子。

            一边,哲人们正在开心的乐呢。

            跑到台湾的文人们或许能有些写作上发挥的自由,但自然科学家们到了台湾或流落海外,可真是死路一条。

            这也就是为什么翁文灏在五○年代初选择了回国。

            可是结果,除了给人一声长叹,又能干什么呢?

            • 家园 哈哈哈哈,这个哲人和笼子的比方有趣。

              普通人可以选择笼子啊。不同的哲人搞乐不同的笼子,总有些笼子对自己脾气些,也就会觉得舒坦些;形而上的好办,可能忽然就跳出来了;实际的外部环境么,难办些,但总有希望的。起码给了宝贝女儿们,她们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大概是俺们这的太阳时间长,所以俺偏乐观。席兄是个达观的人,俺多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