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高盛,吉利和沃尔沃. 比亚迪和巴菲特. -- karman

共:💬91 🌺1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上汽一国企买办,跑到韩国去,以为还和国内一样

          一开始得意洋洋,各种困难都没考虑到;

          就大笔掏国家的钱,把双龙买了,然后又国企惯了,不知道工会的力量;吃了一坨shit

        • 家园 谢宝!

          我相信他,也可以说是相信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当然,整个汽车业不只是李书服或者吉利在努力......不多说了。

          从历史来看,以往汽车业的“技术引进”、“以市场换技术”、“合资”、“收购”大都不是很成功,但是不等于李书服或者吉利乃至未来别的案例也不会成功。

          不说汽车了,就说高铁吧,几年来有多少人在嘲笑“刘跨越”,

          但就是在争议声中,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整体实力第一!

          你可以继续怀疑、质疑吉利收购沃尔沃,而我却相信中国的汽车产业终将成为世界第一强,不仅仅是产销量的第一!

          路总是人走出来的......

    • 家园 貌似咱们交了再多的学费也学不会读书诶,憔悴

      我看那些车间里拿着一千多工资的工人,就觉得国家欠他们太多

      • 家园 人家本来就没准备读书啊

        生意难做啊,民国时就有民族资本就准备靠实业救国,事实证明,他们无能为力。

        这些年,历史不过又重演了一遍罢了,没什么新意,大概就是专家们在名词创新上有了创新。

      • 家园 我认为你点到了中国制造业也发展问题的实质.

        制造业的利益,最的广大参与者, 就是你说的"车间里拿着一千多工资的工人"没有得到分享,所以制造业越来越被外资控制. 郎咸平就差一层窗户纸他不敢捅破. 他没有那个胆量,不是他不明白.

    • 家园 一个子:利

      高盛参与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案,GS提供的是M&A收购服务,典型的投行业务。它们通过目标评估,员工安排,帮助解决过桥资金等等,赚取巨量的佣金。高盛不做,其它公司也会做。之所以高盛能抢到这个业务,那就要归功于它的名声了。

      如果哪一天中国的投行能够反过来中介美国和欧洲公司的M&A,和高盛抢业务,那么中国就真的成了G2,甚至G1了。

      巴非和比亚迪,可以从两个方面解析。无论如何评判,高科技创新还是血汗工厂,比亚迪的增长是迅猛的,他所处的行业也是钱景光明。符合巴非的价值投资要求。二来巴非投的钱并不多,买价低廉,比亚迪和其它股东炒作让巴非大赚也是没办法的事。

      • 家园 分析一下, 沃尔沃现在还是处于大出血状态,福特吃不消

        不然福特卖它干嘛? 那么李书福怎么就能让沃尔沃赚钱? 溺水者把施救者拖下去一块死的例子不是没有.

        有个例子是上汽和南汽争购英国罗浮的故事.我写的一篇关于罗浮的故事 宝马是世界上赢利状况最好的汽车公司之一. 但是一天几百万美元的亏损它也是吃不消的. 沃尔沃比罗浮强多了,但吉利比宝马还是差远了. 现在英国的工厂必须关闭,因为那里是出血点. 在中国上汽的荣威赚不赚钱呢? 现在是汽车销售高潮,以后高潮过了还能不能赚钱呢? 上汽还有赚钱的两棵摇钱树(通用大众合资),去补那个出血的窟窿, 吉利有那个实力么?

        沃尔沃在瑞典的工厂是不能关的, 那么这个大出血的窟窿怎么办? 最坏的结果是,最后吉利被拖垮,高盛把吉利接手后解剖分割消灭.(我主贴里已经说清楚了, 我不认为吉利能获得沃尔沃的技术.)

        南孚电池是个好例子吧. 南孚当时是赚钱的企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一半, 后来也是高盛买下来的吧,然后转手卖给美国金霸王电池,现在国内南孚电池价格和美国加拿大的一样贵. 国内老百姓收入才多少?

        经济问题最后是政治问题.

        • 家园 现在看来上汽收购罗孚消化还算不错的

          通过消化从罗孚买过来的技术,大批雇佣英国人来进行传帮带,现在上汽正在变得“不那么烂”了,自主品牌也在渐入佳境,从技术水准来说,在国内的中级轿车市场上算蛮好的。荣威/名爵正在为上汽赚进真金白银。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把人留下,毕竟人在技术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