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巧遇抗战老兵 -- holmers

共:💬142 🌺76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吴圣荪?
          • 家园 那就是他在炮5团时在印缅支援新1军作战了

            他运气不错,抗战结束后被挑去美国培训,没参加内战。要不然多半在鲁南当了俘虏。炮5团和新1军在缅甸磨合得好好的,偏偏被陈诚拆开用在华东,基本上莫名其妙地在鲁南被马励武葬送掉了。装备人员到了土共那里,主要演变成了华野特纵炮1团。

          • 家园 看来就是他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吴圣荪,1922年生,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陆军中将,浙江奉化人,高中二年级适逢抗日战争爆发,入黄埔军校十六期,在成都受训3年毕业,倍分配驻长沙炮兵第一团二连任排长,参加第二次长沙保卫战,后转任炮兵第五团副连长,抗日大会战中染肺结核,幸获湘雅医院医护人员悉心治疗和护理而完全康复。后赴中印缅战场继续参加抗日战争,先后共参加大小战役16次。抗日战争胜利后赴美国炮兵学校高级班受训一年,后奉令派中东工作,任驻以色列军事代表及驻美军方代表,任满调任台北士林蒋氏官邸联合安全指挥部参谋长,至70岁退休。共经历全球24个国家外交官,先后荣获勋章16枚,被荣称为杰出将军,入浙江奉籍英才名人录。

            由此可证俺前面的质疑有理有据。值得注意的是吴圣荪赴美学炮兵不是为了抗战而是为了内战。

            • 家园

              兄看帖仔细认真,佩服。

              读史也好,读资料也好,兄这种谨慎考证的精神最是难得。

              我父亲系里一位江姓老教授,42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加入飞虎队服务(翻译军官),空军派遣人员前往美国学习,他是随军翻译。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南京的国民党军队空军系统担任文职军官,军衔少校。内战还未结束时,他应武大的聘请到武大哲学系从教,是我父亲的老师和后来的同事。

              可惜老人家过世好几年了,我只依稀记得是一个风趣的老头,英语说的比中文好,他老人家的中文我听着特费劲,断句很奇怪,其他都记不清了。

              很有趣的是解放后搞政审,老爷子申报自己是“同少尉”,究其原因是军衔过上尉就是“反革命”了,但还是被查了出来。幸亏没受到啥处理。

            • 家园 这一段也有点问题

              高中二年级适逢抗日战争爆发,入黄埔军校十六期?那时候还有黄埔军校吗?应该是中央军校吧?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黄埔岛上的时候被大家称为黄埔军校。不知是这段文字的作者缺乏常识,还是吴老自己说的?

              • 家园 黄埔军校只是惯称,并非正式名称

                即使在广州时期,校名也不是黄埔军校,但习惯上,陆军军官学校名称或地点无论如何变更,它的学生一般仍可称黄埔几期,以示传承。君不见,即使后来搬到台湾凤山,陆军官校学员仍然有黄埔n期地叫着?所以,不论作者还是吴老,这样说都没错。

            • 家园 楼下的挑剔俺工作不细致,那俺再给你加点

              1926年3月18日常公凯申为打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势力,夺取国民党最高领导权,在广州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常公凯申最信同乡,故而阴谋得逞后,任命小同乡吴嵎为中山舰舰长。吴嵎者,吴圣荪他爷爷。

              所以吴圣荪是常公凯申家嫡系中的嫡系。吴圣荪曾任东宫侍卫长,还做过特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吴圣荪,赖名汤,陈侃伟

            • 家园 还得再努力,工作不细致哟!
      • 家园 就怕又是一个“上甘岭老兵”
      • 家园 您的怀疑有些问题啊

        如果是1922年出生,1937年“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爆发时15岁。

        老人并没有说抗日战争一爆发就去当兵吧?为什么不会是39、40年去当兵呢?

        第一可疑,军校毕业生要从班长干起。

        第二可疑,上峰却偏偏要派一个17岁的班长到美国学习炮兵。

        第三可疑,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会接受国军班长到美国学习炮兵。

        第一点,为什么不可以是当了兵并在军队服役了一段时间,比如当了班长甚至排长后才去的美国呢?而且这种可能性相当大,反而是一参军就去美国才可疑。

        第二点,参见前面所说。

        第三点,同意去老人去美国应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42年的可能性大一些,那时老人应该是20岁左右,更说明老人是在国内服役了一段时间才去的美国。参照到美国前没上过前线的说法,那么戴安澜1942年5月26日下午在缅甸北部殉国时老人估计这里正在美国。

        第四可疑,营级干部跨军调动从来不易,除非由美学成归来重新安插调38师。但是,什么时候在200师“从班长, 排长, 一直到营长”?

        这点亦不解,因为按老人的说法是去美国前没上过前线,那么一个学生兵在二~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升为营职恐怕有困难,难道是因为要去美国才提的?或是年代久远老人记混了?且看LZ拜访之后来解答相关疑问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