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闲聊】浅谈五五授帅 -- 老老狐狸

共:💬577 🌺65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刚还想呢,咋个八一大楼里不见老狐狸了

      原来猫这儿挖坑来了,先花再看

    • 家园 【闲聊】从中革军委和五二评级谈起1

      五五授帅是值得八卦的好话题,但好话题的另一面就是扒的人太多,翻来翻去,饼就烙糊了。狐狸秉承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八卦要旨,先从八竿子打不着的中革军委扒起。

      1949年10月19日,依据政协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以下简称中革军委)。

      中革军委是统一管辖和指挥PLA及其他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其成立后,原中共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即停止工作。

      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初任中革军委副主席共五人:

      朱德【时任中共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PLA总司令】

      刘少奇【时任中共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时任中共书记处书记,政务院总理,前代总参谋长】

      彭德怀【时任中共政治局委员,PLA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程潜【原国军一级上将,曾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初任军委委员共二十二人:

      贺龙【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

      刘伯承【时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军区司令员】

      林彪【时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兼华中军区司令员】

      徐向前【时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候任总参谋长】

      叶剑英【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拟出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聂荣臻【时任副总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司令员,不久即代总参谋长】

      高岗【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粟裕【时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张云逸【时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邓小平【时任第二野战军政委】

      李先念【时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饶漱石【时任华东军区政委】

      邓子恢【时任华中军区第二政委】

      习仲勋【时任西北军区政委】

      罗瑞卿【时任公安部部长】

      萨镇冰【起义将领,原国军上将,历仕四朝的海军耆宿,曾任清末副都统加正都统衔(中将加上将衔)的海军提督、北洋政府肃威上将军、南京国民军事委员会海军部高级顾问】

      张治中【起义将领,原国军二级上将,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傅作义【起义将领,原国军二级上将,曾任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华北剿总总司令】

      蔡廷锴【起义将领,原国军上将,曾任国军十九路军总指挥、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粤桂边区总司令部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参议】

      龙云【起义将领,原国军二级上将,曾任滇黔绥靖公署主任、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主任、陆军副总司令、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院长、战略顾问委员会代主任】

      刘斐【起义将领,原国军中将,曾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作战组中将组长、国防部参谋次长、最高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1年11月5日,增补林彪、高岗为中革军委副主席。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增补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增补徐海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从而不再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十五人: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

      国防委员会委员八十一人:

      于学忠、王世泰、王宏坤、王秉璋、王新亭、王震、王树声、宋任穷、宋时轮、吕正操、李先念、李明扬、李明灏、林遵、周士第、周保中、周纯全、阿沛阿旺晋美、洪学智、唐生智、唐亮、徐海东、孙蔚如、许世友、许光达、韦国清、乌兰夫、马鸿宾、高树勋、张宗逊、张国华、张云逸、张爱萍、张达志、陈士榘、陈再道、陈奇涵、陈明仁、陈绍宽、陈赓、陈锡联、陶峙岳、鹿钟麟、彭绍辉、曾泽生、粟裕、贺炳炎、冯白驹、黄永胜、黄克诚、黄琪翔、杨成武、杨勇、杨得志、董其武、叶飞、万毅、廖汉生、裴昌会、赵尔陆、刘文辉、刘亚楼、刘善本、刘斐、邓兆祥、邓华、邓锡侯、邓宝珊、滕代远、蔡廷锴、郑洞国、卢汉、萧华、萧劲光、阎红彦、赛福鼎、韩先楚、韩练成、罗瑞卿、谭政、苏振华

      国防委员会是咨询性质的机构,不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

      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认为:必须同过去一样,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其他武装力量。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军委:

      军委主席:毛泽东;

      军委委员: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八卦视点-------------------------

      1、党如何指挥枪?

      在TG建政以来的大部分时期都有党系统的中央军委和国家系统的国防委员会/国家军委两套机构,其中党的军委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国防委员会为咨询性质的机构,尔后的国家军委则与党的军委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换届不同步则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两套人马)。

      49至54,只有中革军委一个机构,并无党系统专门的中央军委。和当时中央人民政府人员构成相仿,中革军委成员中还吸收了一些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参与军队建设的领导工作。TG一贯坚持的党指挥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直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决定有关军事工作的大政方针;通过中共党员在国家军委构成中占绝对多数来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在中央军委的28名成员中,有21名共产党员,占四分之三;6位主席、副主席中,有5名共产党员。

      由于中革军委是统一管辖和指挥PLA及其他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因此,能进入中革军委,基本可以表明该将领在建国时TG军界的实力和地位。

      2、初任中革军委委员的职务分布

      22位初任中革军委委员中有PLA将领16人,国军起义将领6名。这1 6位PLA将领中有9位时任野战军/一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委(第一政委),另7位分别是:

      徐向前,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同日被任命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徐是红四方面军的旗帜性人物。于55年授予元帅军衔。

      叶剑英,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州解放后出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叶早年担任大总统随员,曾率部护卫中山先生,北伐时即为国军高级将领,在两广人脉深广。于55年授予元帅军衔。

      粟裕,时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即是由粟裕率领的,若言当时的502是被作为准大野战军司令员对待的,实非过誉之言。于55年授予大将军衔。

      张云逸,时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广西解放后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南军区党委委员。张云逸为老同盟会员。曾参加黄花岗起义,在桂、粤、闽军系中素有渊源。于55年授予大将军衔。

      邓子恢,时任华中军区第二政委。曾列入拟授大将名单,因转地方工作,55年未授衔。

      李先念,时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先念是唯一仅有二级军区职务的中革军委委员,但李曾任小中原军区司令员,大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当时算仅次于晋帅的红四代表性人物。曾列入拟授大将名单,因转地方工作,55年未授衔。

      罗瑞卿,时任公安部部长。曾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于55年授予大将军衔。

      3、54年增补中革军委副主席、中革军委委员和新组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谈及55授帅,自然要谈及54年6月增补中革军委副主席和54年9月组建新军委。

      经过51年11月和54年6月两次增补,中革军委历任副主席增至14人,其中:程颂公为前国军将领,周公、胡服未授衔,麻子爆掉,十大元帅全部成为中革军委副主席。随后,候任元帅们均出任54年9月成立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进入同月组建的新军委。

      根据55年总干部部向国务院转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建议人大常委履行授予全部军委委员为元帅军衔的法律手续。

      徐老虎自40年起一直休养,未担任实际职务,54年6月增补为中革军委委员,9月成为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授衔铺路。至此,十大元帅十大将均在国防委员会聚齐了。

      相较中革军委委员起码是候任大将以上的规格,国防委员会委员的含金量就差多了,除十位候任大将外,57名候任上将有36位进入了国防委员会,另外还有周保中、万毅、廖汉生、王秉璋等候任中将。

      4、关于凳公

      54年9月成立的国防委员会的11名TG副主席名单、组建的新军委委员名单、55年9月总干部部报告的拟授帅名单三者完全一致,小平同志均位列其中。但凳公却未能在54年6月同另外七位候任元帅一起增补为中革军委副主席,让人颇感疑惑,似乎凳公的人生轨迹在这三个月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附:凳公年表

      1954年

      1月 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讲话,提出要把国家财政放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

      4月 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9月 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实在是太简略了!

      5、关于圣人

      49年中革军委名单没有罗荣桓,有论者据此置疑圣人的元帅资历,也有观点认为:

      当时拟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和在任的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则未入选军委成员,反映了战争年代直接指挥部队的统兵大将地位尤为重要。

      其实没那么复杂,邓子恢作为华中军区第二政委进入了中革军委,圣人作为华中局第二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怎会没有资格。

      圣人因病未随大军继续南下,回北京休养。八月间,中央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将由他出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圣人工作重心转移,忙于抓检察署的机构建设,从部队调配干部,建立了全国和各省市的检察机关。

      50年4月,中央才决定由他接替胡服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并指定他负责着手筹建总干部管理部,由他兼任部长。

      不过如此而已!

      未出任中革军委委员,不等于圣人缺乏资历和实力!

      浅谈五五授帅

      中革军委中的党外成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中革军委副主席们有意思

        好像也类似于驴总说的统战机构。

        凳公的轨迹那时候基本上是军转民了----老毛刻意培养啊。

        • 家园 【闲聊】【越扯越远】中革军委中的党外成员。

          从清末编练新军、改革军制到49TG建国,近代军史大体可分为前清、北洋、国民革命军三大块,而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军系统和各地方军阀系统各领风骚。

          中央军系:以黄埔为主体,包含收编、投靠的其他军系的部队和将领;

          粤军军系:粤军系统内小系统众多,陈炯明、陈济棠、李济深、张发奎、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薛岳等各走各的路;

          桂系:新桂系简而言之就是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东北军系:那是张大帅留给少帅挥霍的家当;

          湘军军系:有谭延闿、唐生智、程潜等巨头;

          西南军系:滇、川、黔相互并不统属,川军内部还打的热火朝天,但三军同居西南,相互间往来众多。西南军系中以滇军最盛,李烈钧、唐继尧、蔡锷、朱培德、龙云、卢汉等一直绵延不绝,咱们的总司令即出身滇军,国军起义部队目前尚留下余绪的也只有滇军系统了;

          西北军系:基督将军的国民军曾一时风头无两,一场中原大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了,那些悍将各走人生路,叹之。除焕章将军的大西北军系统外,还有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系统,算是小西北军系统;

          晋绥军系:阎锡山独霸山西是个异数,晋绥军系统还有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巨头,傅部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绥军。

          ----------------------------------------------------------------------------------

          能成为中革军委组成人员的六位TG党外人士之一,资望和建国前夕的贡献是主要因素,但背景也很重要。

          程潜,字颂云,颂公乃同盟会元老,湘军巨头。辛亥革命时,即担任起义军龟山炮兵指挥。后任湖南都督府参谋部长、军事厅长,护国军湖南总司令、护法军湘南总司令,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其后任参谋本部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主任、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等要职。1949年年中,颂公与陈明仁一起促成长沙起义。

          颂公于35年第一批授任的陆军二级上将,39年晋任一级上将,是建国时留在大陆的两位一级上将之一。唐生智虽系35年初授的八大金刚,任一级上将时间早于颂公,但两者同属湘军背景,颂公又有长沙起义大功,出线顺理成章。

          在狐狸看来,共军与国军军衔对应关系大体可看着:

          国军特级上将≈共军大元帅

          国军一级上将≈共军元帅

          国军二级上将/上将≈共军大将

          国军中将加上将衔≈共军上将

          传说五五授衔时有人提议傅宜生授大将,马上就有人问:颂公咋办?此议遂息。

          由此可见,颂公作为前国民革命军的代表出任中革军委副主席,资望是够够的。

          萨镇冰,字鼎铭。鼎公的资历无与伦比,参加过甲午海战,光绪年间即是海军提督、筹办海军大臣,“统制巡洋、长江舰队”算是首任海军总司令了。萨是比较忠于清廷的,和革命党一直不对付,北洋时,渊源资历在那,给了个肃威上将军的虚衔,到了南京政府一统江湖,就不得烟抽了,直到46年底,88岁时才授任海军上将,并予除役。52年,鼎公以93高寿离世,若能坚持到54年,应当会挂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荣衔。

          张治中,字文白。张文白是TG老朋友,曾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算是国军中央军系代表。“一二八”抗战,文白公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战。抗战初,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淞沪战役,其后历任湖南省主席、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46年、49年两度任谈判代表同TG谈判,《国内和平协定》遭南京方面拒绝后,留平参加政协,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张文白35年授任中将,36年加上将衔,45年晋升二级上将。

          傅作义,字宜生。傅宜生算是晋绥军系代表。历任第七军军长、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主席,第七军团总指挥、第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总总司令。抗战时,百灵庙之战、五原之战,宜公当得上抗日名将之誉。北平和平解放,古城未遭兵焚,宜公抉择居功至伟。

          35年宜公即在首批授任二级上将。

          五五授衔,宜公老部下董其武获授上将,有人提议宜公授大将,因颂公资望不好处理,此议未成。

          蔡廷锴,字贤初。蔡贤初算是粤军代表。

          蔡和TG早有渊源,曾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与TG分道扬镳后,蔡任十九路军军长,32年淞沪抗战功勋卓著,有“抗日名将”、“民族英雄”之誉。33年,十九路军与红军停战,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召开“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李济深为主席,蔡任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国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福建事变失败后,十九路军完全解体,蔡流亡海外。七七事变后,蔡回国,历任军委会特任参议官,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粤桂边区总司令部总司令。46年,蔡与李济深、何香凝、李章达等在广州正式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蔡贤初于47年晋任上将(但蔡无授任中将记录),并予退为备役。

          成立国防委员会时,萨鼎铭已离世,其余的原中革军委党外委员,除蔡廷锴和刘斐均成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直到龙云因反右撤职,蔡才在第二届国防委员会上成为副主席。

          龙云,字志舟,是西南军系代表。历任云南省常务委员员主席、38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13路军总指挥、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抗战时期,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龙志舟继唐继尧之后,执掌云南大权长达18年。抗战胜利后,龙志舟被雄奇公撵出云南,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战略顾问委员会代主任。

          35年,龙志舟首批授任陆军二级上将。

          龙志舟在第一届国防委员会上出任副主席,反右运动后龙云被撤职。

          刘斐,字为章,属李白黄系统的新桂系。刘原系白崇禧的少校参谋,曾留学日本陆大,归国后到白掌管的南京参谋本部任事,至抗战前已升任军委会军政部次长,掌管作战计划。抗战中,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作战组中将组长, 曾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后任军令部第一厅中将厅长(负责作战计划)、国防部参谋次长,蒋桂反目后,调最高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闲职。49年和谈,刘为章以军事顾问身份参与。

          36年,刘为章授任陆军少将,40年晋任陆军中将。

          和其他几位中革军委成员相比,刘为章资历差距太大,成立国防委员会后,一直只担任委员一职。

          ---------------------------------闲聊的分界线----------------------------------

          云里雾里说得满口白沫,忽而东,忽而西,饶是那么精明的人都被他说朦了,因问道,“东扯胡芦西扯叶,你都想说些甚么呀?”

          “我也不知道。”肖露抿了抿嘴唇说道,“这是闲聊么?”

          小路子可是俺的偶像!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国军肩膀上的几颗星

            最近看《解放》,记得国军是学美军,不设元帅,最高是五星上将,应该就是 特级上将?

            国军特级上将≈共军大元帅

            国军一级上将≈共军元帅

            国军二级上将/上将≈共军大将

            国军中将加上将衔≈共军上将

            看到的有5颗星,这里怎么只有4档?

            蒋武厉唯一的5颗。

            傅、卫都只有3颗,出现的顾祝同、白崇禧、陈诚都是4颗,何应钦不记得了,应该也是4颗?

            感觉3颗跟2颗职权上应该差好多,2颗是不是有点滥了?

            • 家园 国军正式开始实行铨叙军衔制是在35年,

              记忆中,上将都是三星,不过蒋武厉加了一圈金边。

              学美军五星上将是在抗战胜利后了,对服饰作了大变动。

              国军军衔分任官和任职两种,正式铨叙的任官军衔是比较严格的,2星并不滥,滥的是职务军衔。你只要查查戴笠,他挂中将军衔多年了,但直到临死前,才正式晋升陆军少将。

              特级上将只有一位,算是专为最高统帅而设,从这个意义上讲,特级上将等同于大元帅,高于五星上将和元帅。

          • 家园 桂系排名有误吧

            黄(绍竑)在白前,在白后的是黄旭初.

            • 家园 新桂系三巨头

              一般说起来都是李、白、黄。

              老兄讲黄在白前,能否仔细扒扒。

              • 家园 放狗找了找

                首先是温相的文章

                无论是李黄白,还是后来的李白黄

                然后去翻李宗仁回忆录:

                起家的时候

                马收集残部,并收编民团合编为六营,以黄绍竑、白崇禧为统领,各统三营......白崇禧因腿部跌伤去广州治疗......马......把部队交黄绍竑统率

                后来

                在广州疗养的白崇禧......携来大元帅孙中山委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的命令......黄氏偕白崇禧返抵防次后,即亲笔函我,派白崇禧

                再后来

                黄绍竑乃正式改编其所部......以白祟禧为参谋长

                合兵的时候:

                护党救国军总司令:李宗仁(兼命令传达所所长)

                副总司令:黄绍竑

                前敌总指挥:白崇禧

                此后不久黄绍竑就离开桂系了。

                可见前黄在白上。

                • 家园 【谢谢分享】温相这个说法确实有他的道理,

                  在桂系成立之初,三巨头排名确实是李、黄、白,但白是三人中军事才能最出色的,自北伐初出任总司令部参谋长起,地位上升很快,北伐结束时,实际地位已经超过了黄绍竑。加上黄长于政略,白长于军事,乱世之际,军人地位高是常态。

                  30年后,黄脱离桂系,白更是成为桂系第二人的不二之选。

                  后黄和李、白差距太大,合称三巨头有些勉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