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读秦始皇评价有感 -- 泉畔人家

共:💬176 🌺973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读秦始皇评价有感

    "自春秋中叶以还奴隶逐渐得到自由,向来的奴隶主大多数失掉了他的优越地位,零落了下来,秦始皇则依然站在奴隶主的立场。秦始皇把六国兼并了之后,是把六国的奴隶主和已经解放了的人民,又整个化为了奴隶。

      因此,秦始皇时代,看来是奴隶制的大逆转。由奴隶制言,可以比为回光返照。"

    上边这段文字,你认为会是什么人写出来的?给你几个选项 a. 某历史白痴 b. 某愤青 c. 某西方中国史专家 d. 某中国大历史学家

    你的答案是什么?

    那么标准答案是

    d

    而且这个历史学家就是郭沫若。

    我专门查了一下现在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的电子版。

    对秦始皇评价如下

    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事,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民族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

    经济方面。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第二,统一度量衡。第三,统一货币。第四,统一车轨,修驰道。

    也许我们今天觉得读这样的评价已经认为是天经地义了,因为我们都是读这种教科书成长起来的。可是,实际上,从民国时代过来的历史学家,比如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都是不会这么写秦始皇的,他们都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是应该批评的。

    一句话归总:孔子是袒护乱党,而墨子是反对乱党的人!乱党是什么?在当时都要算是比较能够代表民意的新兴势力。孔子帮助乱党,与其门人弟子帮助乱党例,见于《非儒篇》(《墨子》)者一共七项。

      孔子的基本立场既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的,因而他的思想和言论也就可以获得清算的标准。大体上他是站在代表人民利益的方面的,他很想积极地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增进人民的幸福。对于过去的文化于部分地整理接受之外,也部分地批判改造,企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以为新来的封建社会的纽带。

      一个“仁”字最被强调,这可以说是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如更具体一点说,他的“仁道”实在是为大众的行为。这种由内及外,由已及人的人道主义的过程,应该就是孔子所操持着的一贯之道。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每一个人要把自己当成人,也要把别人当成人,事实是先要把别人当成人,然后自己才能成为人。

      ——摘自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

      最足以代表秦始皇尚法精神的是焚书坑儒这两件大事。秦始皇对于儒家这样过不去,自然有他的理由:因为他们在一切观点上差不多都是对立的

      秦始皇的精神从严刑峻法的一点说来是法家,从迷信鬼神的一点说来是神仙家,从强力疾作的一点说来是墨家,而他又加上了未流道家纵欲派的思想实践,那光彩是更加陆离了。

      自春秋中叶以还奴隶逐渐得到自由,向来的奴隶主大多数失掉了他的优越地位,零落了下来,秦始皇则依然站在奴隶主的立场。秦始皇把六国兼并了之后,是把六国的奴隶主和已经解放了的人民,又整个化为了奴隶。

      因此,秦始皇时代,看来是奴隶制的大逆转。由奴隶制言,可以比为回光返照。

      ——摘自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奏王政的批判》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拥护孔夫子的,我们在座的有郭老,范老基本上也是有点崇孔罗,因为你那个书上有孔夫子的像哪。冯友兰就是拥护孔夫子的罗。我这个人比较有点偏向,就不那么高兴孔夫子。看了说孔夫子是代表奴隶主、旧贵族,我偏向这一方面,而不赞成孔夫子是代表那个时候新兴地主阶级。因此,我跟郭老在这一点上不那么对。你那个《十批判书》崇儒反法,在这一点上我也不那么赞成。但是,在范老的书上,对于法家是给了地位的。就是申不害、韩非这一派,还有商鞅、李斯,还有商鞅、李斯、荀卿传下来的。这些古董我也不劝同志们回去研究。

      ——摘自毛泽东1968年10月31日在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

      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郁老不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早几十年中国的国文教科书,就说秦始皇不错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摘自毛译东1973年7月4日同王洪文、张春桥的谈话(见《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千年》第363页,中共党吏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郭沫若 《十批判书》

    郭沫若一出手便扼住了专制帝王的命门。他以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对立,揭示了民本主义和专制独裁的水火不容:“吕氏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而秦始皇则是:天下,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之天下也。他要一世至万世为君,使中国永远是嬴姓的中国。”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人都知道,郭沫若所批的秦始皇,就是蒋介石。面对蒋介石的屠刀,“郭沫若高呼:书是禁不完的,儒是坑不尽的,秦始皇是快死的。从左闾里已经有篝火起来了”(前引唐弢文)。他甚至让戏里的主人公高渐离公然呵斥秦始皇:“如今天下的人都是和我通谋的,天下的人都愿意除掉你这个暴君,除掉你这个魔鬼,除掉你这个……”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这是何等的英勇无畏!

      在写作《吕不韦与秦王政批判》的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有个叫程憬的人,在中央大学《社会科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秦代政治之研究》,歌颂嬴政,意在拍蒋介石马屁。郭沫若读了程文,怒火中烧,一口气完成了四万多字的批判文章,那气势真如“长江大河,飞沙走石”。

    。。。

    吕氏门下的那批学者,可能是完全被消灭了。然而……人可以诛灭,真理总是烧不绝的。

    实际上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贾谊,李白,柳宗元和毛主席对秦始皇的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秦始皇大功大过,但功大于过。而朱熹,司马光,三苏为代表的宋儒和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为代表的民国一代知识分子,史学家团体是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是小功大过,过大于功。

    总体来说,在如何评价秦始皇上,汉唐才子和毛泽东是一个阵营,宋朝儒生,朱熹,司马光等和民国时代历史学家们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等,是另一个阵营。下边是这些人的各种说法,大家可以看看,这2个阵营区分还是很明显的。

    过秦论 中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译文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毛泽东

    《接见沙菲时谈话》(1973年9月23日)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史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了文字,修筑了广阔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中制,由中央派人到各地,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王维

    过秦皇墓 (15岁的时候写的)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司马光

    资治通鉴》中评论说:“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二,斯亦足称也。”

    内 蒙 访 古 翦伯赞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范文澜

    5月8日下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范文澜同志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我看了很高兴。这篇文章引了许多事实证明厚今薄古是我国的传统,引了司马迁、司马光,可惜没有秦始皇。

    大家看完了这些东西感想如何?翦伯赞称赞赵武灵王,确挖苦秦始皇。实际上我们今天那些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还是和郭沫若,翦伯赞他们一个思路,一个想法的。但因为我们有毛主席,在如何评价秦始皇问题上,我们的教科书才一直是以功大于过的方式评价秦始皇。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4-25/1663635.shtml 感兴趣的河友可以看看,作者是站在文人立场上,认为是主席干涉了郭的学术自由。只是,假设我们从建国后读的历史教科书,都是否定秦始皇的,都是我开头引用的郭沫若《十批》里边的观点,你认为会怎么样?

    这里我插个题外话,森林鹿mm 在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74723 里是反驳了 葛剑雄:唐是中亚竞争的失败者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71479

    在我瞎猜贰师城是在阿什巴哈德的文章里,貌似有人就是那这位复旦大学历史大学者的东西来拍我的。读了森林鹿mm的帖子和里边葛剑雄的文章,算是领教专家的水平了。我相信,让这样的专家来写历史书,秦始皇肯定会被一通臭骂,最后加2句,还有一点点历史进步意义就完了。葛剑雄还有一篇长城的意义 http://www.5156edu.com/page/09-09-07/48940.html,里边有这么一段

    从战国时的秦国、赵国、燕国开始到明朝末年修筑的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且不说长城沿线埋下了多少尸骨,耗费了多少财产,就是以军事上的作用而言,长城又何尝达到了中原统治者当初的目的呢?实际上一旦中原王朝失去军事实力,长城就形同虚设。秦始皇死后匈奴就越过长城占了河套地区,明朝末年清兵出入长城如入无人之境,真正沿着长城作武力对峙的例子并不多见。

      长城固然多少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和破坏,但同时也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

    还有下边他的《千秋兴亡》大作里特意吹嘘的关于如何写秦始皇的。

    对改变历史普及读物匮乏的情况,一些史学工作者和出版社已做出了一些尝试。由葛剑雄及复旦大学一批中青年历史学家撰写的《千秋兴亡》近日已由长春出版社推出。葛剑雄先生介绍说,我们当然应该特别重视对历史发展总体性和规律性的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具体的、一般性的历史经验,因为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一类经验,我们的追求就未必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而且,对个人和一个部门来说,这类经验更具实用性和启发性,更易形成自己的智慧,更易转化为自己的财富。本着这样的目的撰写的这套书,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在史实之后加上根据现代科学所做的分析及结论。像写“嬴政的早年身世与其个性形成的关系”时,在介绍了《秦始皇本纪》里对于秦始皇的描述之后,接着写了郭沫若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所做的分析:秦始皇有生理上的缺陷,所以幼时受人轻视;这又致使他的精神发展向残忍的一路。文末又加以总结:现代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感,往往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嬴政亲政后的表现和所采取的统治方式,有必要联系他早年的身世加以分析。这种写法就很适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而且对古人的分析也更深入具体,给读者的印象更清晰。

    好在中国有毛主席,不然大家今天读的历史教科书,还不知道会被这些专家们写成些什么玩意那。

    好了,贴了不少东西了,再让我们看一个19岁少年写的文章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闇、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国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噭舌而讥矣。乌乎!吾欲无言。

    各位认为这文章是那个19岁的少年写的那?卖个关子先,先看他老是的评语

    当时湖南省立一中老师柳潜对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的评价:

    国文教员柳潜(湘阴人,前清秀才)的极力赞誉:“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并作了如下评语:“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点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

    不错,这就是19岁的毛泽东于1912年在长沙一中写下的他的第一篇传世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 一个19岁的高中生,一个在刚推翻帝制不到一年的,在没有网络,没有现代图书馆,没有大量报纸和信息来源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对比一下郭沫若,葛剑雄这样的历史学家们成名后写出来的文章,我感觉到无语。

    贾谊的《过秦论》 上中下, 柳宗元的《封建论》,毛泽东的 《商鞅徙木立信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河里支持郭沫若,葛剑雄观点的,希望能先读一下这3篇文章。你读完了这3篇以后,再去看这些文人写的关于秦国,关于秦始皇的文章,也许感觉就不一样了。

    所以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一个秦始皇的评价。汉唐宋民国,本朝,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看法。李白眼中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的秦始皇,到了司马光手里就是暴君了。

    最后,拿主席的一首诗来结尾吧,虽然诗歌创作的时代是那个特殊时期,但不代表诗歌里的内容就没有意义。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5日)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后记:

    本来是在伊朗八卦前传5里回答铁老大的问题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98574 但写了之后感觉意犹未尽,还是重新整理修改,单独在春秋版发一下吧。

    关键词(Tags): #秦始皇(冷酷到底)#评价(冷酷到底)通宝推:hwd99,林风清逸,yiwensilan,透明,石狼,天天向上A,特里托格内亚,陆合,摇曳凡尘,李根,啊凡,箫十一郎,阴霾信仰,删ID走人,kiyohide,四条,回旋镖,联储主席,船长阿道克,游识猷,gtssp,唵啊吽,大溪水,隔路山贼,笨笨猪,车雨田,积吉,
    • 家园 长城被黑得够久了

      汉代有两个军事制度,一个广为人知却被黑得很惨,一个鲜为人知。

      一个是长城,一个是武库。

      秦汉时代的障塞长城,一般都认为是防御工事。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战略进攻武器。一般人因为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虐,认为修筑长城主要是一种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倾国之力构筑的大工程,只要赶得急没有不变成灾难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大工程本身是灾难。工程本身需要有其合理的意义,才会被提出并建设。

      但是我们看到,在毛泽东翻案之前,宋明以降的儒家怒喷长城很久。

      障塞长城的设置,大体上是五里一燧,十里一障,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目前我们所知道的障塞,东北到达了吉林省境内,西北也到了河套地区以北。

      秦汉时代的武库,历史上考察得不是很多。但是《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的发现极大改变了这个历史。这本汉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的武库资料登记簿,直观地展示了西汉后期东海郡武库的装备储备情况。这样一个武库,储备了53万张弩,一千一百多万枝弩箭,7万多张弓,一百多万枝箭。剑九万九千九百多,盾十万,刀15万,矛五万余。至于其他战车、盔甲,就不在这罗列了。有网友说,这说明汉代大规模使用的是剑盾兵。是否如此我不清楚,但是,这一处武库存放这么多装备,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是障塞,一个是武库,这两个体系同时出现在一个军事体系中,是否共同发挥作用呢?

      障塞的作用很显著。第一,保障了农耕民族的农业生产。第二,有利于农耕民族积累物资。第三,有利于农耕民族积累战争物资。第四,有利于压缩草原民族的活动空间。第五,有利于建立情报网络。第六,有利于靠前安置后勤基地。第七,有利于降低我军进攻风险(因为很快就可以后撤到堡垒区域获得保护)。

      那么武库呢?武库的直接效果就是:军队后勤基地靠前,极大降低了后勤压力,极大提高了军队开赴前线的机动能力,极大扩大了前线军队的攻击范围。

      汉朝是怎么做的,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美军现在怎么做的我们很清楚。美军直接在海外设立军事基地,发起进攻的时候,通过海上运输提供后勤支援之外,还可以直接从军事基地获取各类情报和后勤支持。当然了,这些后勤基地很多都是英国人无偿赠送的——英国人被希特勒炸得抬不起头的时候无偿赠送的。也有很多是米国人自己搞的。

      美国人还针对苏联搞了三条岛链,后来又转而对付中国。

      这不就是长城障塞和武库吗?

      汉朝采用了在军事上具有极大意义的障塞体系,和秦朝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不过汉朝做这些的时候,比秦朝稍微有钱一点。

      障塞武库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不是文艺类的文史专家可以理解的。

      通宝推:履虎,浣花岛主,
    • 家园 集权和民主

      郭文是从集权和民主的角度上说的,集权是错而民主是对,大是大非,无论秦始皇做了什么。其实两者都是管理人群的工具,都有利弊。毛不只是说说,他还亲自实践了绝对民主,比如红军初期的士兵委员会,不灵就改了。建国初,要的是追赶代差,就是要不断做大多数人没想过,不敢做的事,不集权,人人投票决定怎么行?从做大事的角度说,始皇和毛是相通的

    • 家园 好奇的是这种观点

      "自春秋中叶以还奴隶逐渐得到自由,向来的奴隶主大多数失掉了他的优越地位,零落了下来,秦始皇则依然站在奴隶主的立场。秦始皇把六国兼并了之后,是把六国的奴隶主和已经解放了的人民,又整个化为了奴隶。

        因此,秦始皇时代,看来是奴隶制的大逆转。由奴隶制言,可以比为回光返照。"

      认为奴隶制是什么时候消失的,代表性的政治举措又是什么。

      • 家园 应该是一个过程,一步一步实现的

        比较明显的应该是周伐商,伯夷叔齐就不同意,周伐商开了犯上作乱的口子,当然了,周伐商有道理

        可是,道理还不容易来吗

        冷兵器时代控制人比较困难,特别是富人富到一定程度不怎么干体力活的时候就打不过穷人了

        加上周伐商还废除了商的各种神,人不平等就没什么理由了

        剩下的就是普及教育了,因为汉字难学,这是读书人在中国是一种身份,甚至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种姓"的原因

        直到文革,不仅普及教育,还降低了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而且几乎强迫读书人跟乡下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简直就是高种姓跟低种姓混合,就是对高种姓读书人的迫害,只不过读书人概念早就现代化了,叫知识分子

        上山下乡也是对高种姓读书人的迫害,高中毕业就算知识分子了,只是因为年青,叫知识青年

        西方社会就没有"读书人"概念,西方知识分子也没有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特别是英语知识分子单词说的不是知识而是聪明智慧,只不过聪明智慧跟读书的关系不如知识更直接更接近

        但是,西方有一种特殊的"读书人"概念中国没有,那就是各种主教,读圣经书的人概念,各种主教在西方社会的社会地位好比一些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一些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想要各种主教在西方社会的类似的社会地位,,差不多就是社会的教师,今天就是所谓公知概念了

      • 家园 这个应当是柳宗元的&lt;封建论&gt;的观点

        秦灭六国,以一家之私为大家之公,改变了以前的人自为私.所以郭以为所有的人都成了秦一家的奴隶,是奴隶制的回光返照.

        但是柳却是称赞秦的家天下的,天下一统于一个自然人,实际上只能是一个虚拟的法人,在天子之下的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你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成了天子的奴隶,但是宰相却不能奴役其他人.

        真正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地方统治者都是世袭的,对普通人民的奴役是普遍和直接的,甚至平民都可以拥有奴隶.但是秦的一统就不再允许自己以外的人拥有这种权力了.

        • 家园 柳宗元这话有点意思

          分封制的特点,第一是分封,第二是世袭。周天子对诸侯分封,诸对下面的大夫也是分封,大夫对下面的士同样是分封;另一方面,周天子世袭,而各地的诸侯也是世袭,诸侯手下的大夫也是世袭,以血缘关系维持一代代的统治.根本上,这带有氏族制的特点.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关系实际上相当脆弱,并随着年代的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到后来周天子只有去被动的承认诸侯的既成事实,比如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资治通鉴》的开头司马光对周威烈王这么无动于衷痛斥了一番,不过在这种制度下最后周天子也只有这么点能量了。

          电子赵括:【原创】变革的时代

      • 家园 说法很多,最狠的说清朝还是奴隶制

        东周春秋时代结束是老毛主导下形成的。这个观点后来有人笼统的说是西周时代。有人为此说中国教科书的准确率不超过10%。我觉得教科书可能真的有一些不准的内容,否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会有相信教科书准确率比他们的脑补准确率还低的蠢货,特别是他们脑补其实是建立在别人的刻意宣传之下的时候。

        还有人提出是宋朝基本废除奴隶制,因为北宋前期取消了一些人身依附关系。

        还有人提出清朝还有大量的包衣奴才,所以清朝还是奴隶制。

        基本上现在的学术情况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学者尽量将中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往高里拔,洗刷掉西方中心主义的东方史观强加的东方永远落后论。有学者已经提出其实至少是宋朝就可以算是资本主义性质社会了。

        而网络情况是这样的,越来越少但是越来越积极的一部分疯狂炒作中国社会发展程度落后论,努力维持西方中心论的崇高地位。就连民国时代都找出了一些非法存在的奴隶性质的事件,酸溜溜地试图表明民国时代还有奴隶制残余。

        基本上,西方中心论的表现就是这样:虽然三角贸易、殖民地经济、美国南方奴隶主都是以奴隶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但是他们不是奴隶制社会,而是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中国至少从春秋战国时代以后的主要生产方式都是以自耕农为主的,但是因为一直到民国以前都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所以是奴隶制社会。虽然中世纪欧洲采用封建领主制,人民集体成为领主的奴隶,但是那是封建社会,甚至有资本主义;虽然中国早在秦汉时代就架空了封建领主、建立了地主-农民经济体制,但是人民集体是皇帝的奴隶,所以还是奴隶制,最多是封建制。

    • 家园 大家好,你们是在说我么?

      寡人真心觉得,始皇帝之所以能称帝实在是要感谢商鞅先生以及各位先祖,没有卫先生的锐意改革,没有惠文王的信任,没有列位先王的坚持不懈,就不可能有赢政的水到渠成。在下甚至认为,商鞅甚至对华夏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做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

    • 家园 没有《大秦帝国》?

      出来不久。几百万字。写得不错。如果能缩到一百万字内就更好。

      当当网购买

        《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 家园 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千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