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胡不归管窥传统戏曲(序) -- 科大胡不归

共:💬204 🌺2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传统文化中都有这种情结

        过去征夫戍边打仗,对老百姓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无论是主动的被动的。

        古代文人诗词里面有专门的闺怨诗,即王宝钏们在家里想念薛平贵们的

        哀怨惆怅。(当然学平贵们也有或豪迈或悲壮的边塞诗应和)

        而民间草根的戏剧,更喜欢表现征夫百战荣归,衣锦还乡的喜剧场面,也是种美好的憧憬吧。

        这些丰富的文化表现,源于大量征夫生离死别的生活场景。

        • 家园 这是有原因的

          古代文人知识分子通过科举或者推荐容易出人头地,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普通老百姓要想出人头地改变地位只能靠当兵或者造反受招安,看到的则是战争对自身命运的改变,不同的出身导致了观察角度的不同。

        • 家园 憧憬与悲伤交织,这是民间创作丰厚的土壤
      • 家园 戏妻的最有名的当然是

        戏妻的最有名的当然是《大辟棺》,不仅是戏,近于虐了

        传统戏剧用地名多我想可能原因有二

        一是传统戏剧的受众大多还是下层人民,在识字率很低的旧时代地名作戏名直接,好懂,于商业上也有好处

        二是传统戏剧很多是从话本小说改过来的,特别是三国里改过来的更多,地名作戏名也就不奇怪了

        旧戏里很多小戏用现在的眼光看,内容不合情理,情节也不曲折,但是非常红,往往是因为其中某一唱段,或某一角的做工有独特的韵味,让观众可以忽略了它的内容的空泛

        用传统戏的情节来与希腊悲剧比,觉得层次不够,其实可以和西方的歌剧来比啊,歌剧的情节只有更寡淡,更夸张,更小儿科,呵呵

        赵氏孤儿是出好戏,集中概括了中国人的人生观,节烈观,伦理道德观,看懂了这出戏,也会大概了解了传统的中国,不过拍成电影我不怎么看好,霸王别姬时期的陈凯歌估计是回不来了,而且他们那一代知识结构有缺失,没有那么深的国学修养,这种戏我觉得李翰祥或张彻来导可能才会拍出精髓

        • 家园 “赵氏孤儿是出好戏……不过拍成电影我不怎么看好”

          很多年以前,大约是九十年代初期,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古国悲风》,说赵氏孤儿,我觉得拍得很好。里面屠岸贾、赵朔都是国君玩弄政治的牺牲品,情节很有张力,最后结果也很发人深省——赵朔疯狂复仇,灭屠岸满门,程婴绝望自杀。

          遗憾的是很多年没重播了。

        • 家园 看过电影《赵氏孤儿》后,发现真是一部大烂片啊

          主要的感想包括:

          一,陈凯歌难道连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的能力都不具备了?

          二,一开头就是吃面条,然后无数次地吃面条,难道是某家面条厂的植入广告?!

          三,从来没见过把面条挂起来,一条一条下在火锅里吃的……

          四,屠岸贾为什么不像程婴说的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两个婴儿一块杀掉?

          五,屠岸贾的府里居然连一个卫士都没有,或者是老屠把他们都支开了,非要独自跟程婴、程勃(这名字雷死我了!)决斗,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

          六,屠岸贾死了居然也没人阻拦,程婴还能堂而皇之地从屠岸府里出来,到大街上晃晃荡荡就是不死,show off主角光环,这除了表现导演的荒唐之外还能表现什么???

      • 家园 揍夫的情节何其多也

        随便想想都有《对花枪》《金玉奴》《穆柯寨》《三打陶三春》……从这种故事能引出什么思考?

    • 家园 四郎探母好象结局很惨

      两人都死了。现在的版本是大团圆么?

      [FLASH]http://www.youtube.com/v/oor3RxHw1io&hl=en_US&fs=1&[/FLASH]

      • 家园 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人挂掉的结局,不要说俩人

        你在哪里见过不是大团圆的结局?

        这里还想问一下,听说《四郎探母》最初是根据《雁门关》改编的,而《雁门关》又叫做《八郎探母》或《南北和》。找到过一个17分钟的《雁门关》片段,确实有许多唱腔跟《四郎探母》很像。谁有全本的《雁门关》?或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