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1.给老萨《满街去抓毛泽东的日本兵》加两个注解。 -- 黄河故人

共:💬142 🌺1677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贺龙的那一条好像指的不是夏曦

                而是和段德昌有关,是问他杀段德昌时为什么不反对。

              • 家园 夏曦多半是“被淹死”的

                1.可以确定的:夏落水时如果旁人伸以援手是完全可以救起来的,但无人动手救,在长征红军中发生这种事是令人寻思的。

                2.有人看到的老红军回忆(未公开):(我)看到前面船有人落水,还有人喊夏主任掉河里了,正准备起身(救人)时被人拉住(不让救)。后来听说是有人成心把他挤(推?)下去的。

                • 家园 净是些没谱的事情。

                  肖克回忆录中这样写的

                  1936 年2 月,我们长征经过贵州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夏曦积极做当地开明士绅的统战工作,当他去野马川、七星关地区做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队长席大明的工作时,得知红军主力要撤出毕节,匆忙回返,过河时不幸溺水身亡。他的牺牲,是党和红军的损失。

                  1.可以确定的:夏落水时如果旁人伸以援手是完全可以救起来的,但无人动手救,在长征红军中发生这种事是令人寻思的。
                  我真不知道你从哪确定的.人如果是落入激流中,哪里还来得及施援手?若说这种事情令人寻思的话,那么钱壮飞的死岂不是更可疑?那些大量失散的红军怎么讲?

                  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过一个类似的场景,保尔的一个朋友就是在渡河过桥的时候掉入河中,一瞬间就没了。

                  2.有人看到的老红军回忆(未公开):(我)看到前面船有人落水,还有人喊夏主任掉河里了,正准备起身(救人)时被人拉住(不让救)。后来听说是有人成心把他挤(推?)下去的。
                  一,这种转了几手的材料还是不要拿出来,可靠性太差。二,夏曦不是在大队人马行军途中落水的,他是单独几个人行动返回途中溺死的。能接触到当时场景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还整的好像好几条船的样子。而且他身边的人那时候基本上都是六军团的人。三,若是有的救没人救的话,当初就应该有很多目击者。后来的风风雨雨,怎么没动静,反倒是新世纪以后冒出来了。

              • 家园 听过一耳朵,据说是在渡河时淹死的,就不知是自己掉的

                河还是被掉的,不管怎样,他这样的,下去了没人救是肯定的了。

              • 家园 应该不是

                说是视察一支新收编的部队归途中,过一条河中被激流冲走。那时候他已经到了六军团,肖克对他还是不错的,六军团的人对他又没什么仇。而且那时候夏曦已经不掌权了,中央反对他, 基层反对他。任弼时贺龙关系还不错。夏曦在政治上已经是条死狗了,贺龙没必要搞他。

                肖克,贺龙的说法一致,后来人也没人调查,估计应该那就是事实真相了。

              • 家园 据说是行军时掉水里淹死的. 旁边的人估计

                很多袖手旁观的吧.

      • 家园 花赞冯老

        一个大写的人。

    • 家园 花,提醒楼主一句:电脑手机进水多是不管保修滴

      不但这回不管修,而且你的保修期就完了,从此就没得保修了,所以一定要注意!!!应该立即拔掉电源电池,晾上一个礼拜……

    • 家园 【原创】3.当时杨靖宇的天不时地不利,野副的成功不可复制

      上一段讲了为什么鬼子要下血本彻底根除杨靖宇部,这一段讲讲他这次成功为什么是个不可重复的特例。

      首先是天气。我们知道美国大兵在朝鲜被冻得够呛,看看美国人的装备,再看看志愿军的,就知道我们志愿军有多么艰苦了。本人这段时间在大量看志愿军的材料,可以说,如果抗联的部队能有志愿军的衣服、粮食、弹药的补给,那估计东北抗战的历史要重新写了。

      志愿军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天都能有吃的,抗联可能走好几天才发现密营被摧毁了,再为了一顿饭去和对手打仗;

      志愿军有送弹药的,抗联必须把自己的弹药一直都背在身上;

      志愿军有鞋子,虽然是胶鞋,可是鞋子至少还能穿,抗联找双鞋子不容易,饿极了坏鞋子也要吃;

      志愿军总有休整的机会,休整对于抗联几乎是个奢望。

      志愿军不用担心自己人会背后给你一枪,抗联叛徒实在是太多了

      ……………………

      东北的冬天是很冷的。这个冷对人的影响我自己做了一次测试,我算是北方人比较抗冻的,在华北过冬一直是下面外裤+一条秋裤,上面羽绒服+一件毛衣。有一次去沈阳出差正好来寒流,晚上我模拟了一下。

      气温方面,当天是晚上五点出门,外面有风,气温是大约零下十二三度到十四五度不等,不是当天最冷,天气预报当天最冷是零下26度;抗联战士期间的温度大约是零下二三十度到四十度不等,山里有风是正常的。

      负重方面我把所有东西都装进背包,称了一下不到11公斤;抗联战士负重一般是40-60斤不等,女兵可能多些,因为还要背缝纫机、布料、药品等;

      衣物方面,为了避免感冒耽误工作,我穿了羽绒服里面一件毛衣一件秋衣(不是保暖内衣),下面一条长裤,一条秋裤,鞋子是我穿到沈阳来的运动鞋,手套是一副棉手套;抗联战士的衣服一般是空筒子棉衣棉裤,有的里面有衬衣,具体的可以参考杨靖宇的遗物和遗体照片,他的御寒衣物基本上是最好的了。

      饮食方面,我特意没吃晚饭,以模拟抗联战士吃不上饭的情况;带了一瓶水,在外面忘了看了,也没注意是不是冻上了。

      道路方面,当天沈阳路上没有雪,但是有冰,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了吧。

      步行情况,我就不搞急行军之类的,正常匀速走。规定自己进任何屋子之间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小时,在室内不得超过五分钟。(实际情况是我就结束时候进了一次肯德基。)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第一个感觉到冷的居然是俺的下巴,当天没带围巾实在失策;

      不到一个半小时,手开始觉得不行了,从那以后我就隔几分钟地屈伸手指,尽可能甩胳膊;

      大约两个小时后,脚觉得冻了。这冷的感觉来得越来越快。

      不到三个小时,饿的感觉来了。我平常吃饭一般六点七点左右,当天大概是一直在走路,饥饿感来得晚,可是一饿起来就很难受。

      三个半小时后,进了一家肯德基,放弃实验,吃完打车回宾馆。

      在肯德基买了一杯热饮两个鸡肉卷,手哆哆嗦嗦热饮差一点点翻在自己身上。这时候的我要是穿越回去,给我一把枪,对面的鬼子能不能打得中不敢说,阿三的导弹和我自己的脚趾头倒是有可能打中。(觉得PPSh是寒冷天气下的好枪,那么冷,手还要稳很不容易)

      寒冷给抗联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深刻体会。要是让我在这么冷的情况下和鬼子战斗,我宁可选择当烈士。

      这一点,在华北就不存在了。华北的冬天,比东北要强多了。野副昌德在围剿抗联的时候可以凭借的天时到了华北就不存在了。

      说说部队机动问题,算是地利吧。

      日军在东北的交通很发达,道路修得四通八达,部队通过汽车可以很容易实现机动。华北日军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华北的公路铁路密度和东北的一比,常驻华北的没感觉,从东北到华北的就会很郁闷,这俩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东北地广人稀,可以通过集团部落这种形式,把老百姓圈起来,把抗日力量隔离开,断绝抗联的粮食、衣物、鞋子来源;到了华北就不行了,这地方人多地少,根本做不到,日军也没那么多兵力去在华北搞集团部落。

      通宝推:all4fun,居庸叠翠,cid,水立方,sirsun,李根,踢细胞,季侯,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小时候经历过零下二十八度的低温

        然后就明白了为什么我姥爷有个狗皮做的裤子了……

        太冷的时候,真的需要裘皮衣物御寒,光是棉衣不顶用。

        而且雪地里活动极消耗体力,出汗甚多,棉衣这一点上就更不能和裘皮比了。

        抗风性就不用提了。

        光是东北的寒冷,就足以逼得多少人叛变投敌……

      • 家园 补充一点

        70年前东北比现在冷得多--二十年前比现在也冷.沈阳算是东北相对暖和的地方,长白山里边估计零下三四十度很正常.还记得长津湖么?长白山应该比长津湖还冷.

      • 家园 国内算温度,都是绝对温度

        出国以后,才知道,天气预报里冬天报道是算上风力的体感温度。

        多伦多冬天体感温度零下15度以下就是严寒警报,孩子们在幼儿园都不能到外面玩了。其实多伦多的温度应该比沈阳还高一些,大概和锦州差不多吧。根本就没法和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山区比。

        印象里国内从来不报体感温度,都是绝对温度。如果刮大风的话,尤其是那种白毛风,就是white out,那感觉实在是,在室外基本没办法走。那风会穿透多少层衣服,吹到骨头缝里。俺小时候可是有薄棉裤和厚棉裤的。那厚棉裤有多厚?在俺印象里,基本上厚棉裤可以独立立在地上,而且那腿很难打弯,如果你踢一脚立在地上的棉裤,那棉裤肯定不会倒,而是平着滑出去。。。

        实在是可以理解大冬天饿着肚子,在白毛风里穿着空筒棉衣在雪地里跋涉的抗联们的感受;也实在难以理解他们是怎么坚持到最后的。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付出这么大的牺牲,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换成我,能不能做到跟他们一样?想象一下,羞愧的说,这个,真的,很难,很难。

        我大伯生于三十年代,记得他跟我说,当时他在东北上小学的时候,学的是日语。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是却不能学自己的母语,这是什么样的悲哀。

        感谢大大抗联系列的文章,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我们早就应该知道的东西。我希望这精神永远会留在所有中国人心中,作为前进的勇气。

        向您鞠躬,这抗联文章您一定继续写下去。谢谢您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