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对于江青玻璃蜗牛事件控词的质疑。。。。。 -- 年青是福

共:💬335 🌺1474 🌵2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90年代以前我妈在纺织厂,生病不请假,年年先进生产者,当班长,手下生病了自己顶班。

                                            现在私有化了,同样小小的班长,管考核,下面个人送钱求着她。工人估计都是农民工了。

                                            • 家园 过去工人爱厂如家 现在不过是个挣钱的场合

                                              感情上完全不一样

                                              • 家园 朱老板的名言

                                                “1/3的人干活,1/3的看热闹,1/3的捣乱”,从我知道的情况,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不知道朱老板怎么看出来的。

                                                虽然在国企机关人浮于事的不少,可是车间里面还真没有听说。越是机关越闲散,越是下面越累。我爸在省电力局机关,有好多人就是看报喝茶的,我妈在纺织厂,上厕所都没有时间。吃饭从车间到食堂/排队/吃完到刷碗会车间,30分钟,还要轮换才行。

                                                • 家园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我父亲原来在的企业,改制后车间就只保留了1/3的人。

                                                  • 家园 砍掉的2/3的人员,

                                                    肯定绝大多数都是坐办公室的。

                                                    就我所了解的企业来说,车间里生产一线的工人占一半左右,有的甚至连一半都不到,其他都是科室辅助人员,改制以后,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生产一线的工人。

                                                    • 家园 这个我问了父亲,他回答得很清楚

                                                      全部员工减少了2/3,一线工人减少了1/2。

                                                      他自己当过车间主任,对人数很清楚。

                                                      • 家园 你这个数据很好的证明了楼下双虎的观点,

                                                        人浮于事大部分是科室以上的。

                                                        链接出处

                                                        你不妨还可以再问问令尊,那些非一线工人的冗员是否大多是改开以后形成的?

                                                        • 家园 国企有个顶替的制度

                                                          所以说是改革之后形成的也没错,因为改革之后正好是第一代工人大量退休的时候,但是这个制度,是一直沿用下来的。

                                                          • 家园 不知道你想用顶替来说明啥?

                                                            是想说非生产一线工人的冗员是顶替造成的吗?

                                                            • 家园 有这个因素
                                                              • 家园 这个因素微不足道,

                                                                你对顶替制度不了解,顶替制度是56年开始,86年废止,80年代末90年代初顶替现象彻底消失。

                                                                企业冗员主要是科室人员,改制以后生产一线工人中被留下来的比例大于生产辅助人员,这个由你提供的令尊车间的数据已经证明。而生产辅助人员的大量冗余是改开以后形成的,因为改开以后分配不公,工人阶级的地位下降,工人中人心浮动,几乎人人都想做钱多、人闲的轻省工作,形成的风气就是几乎人人都在削尖脑袋想调动工作到非生产岗位。

                                                • 家园 当时在上海这样的情况确实有,

                                                  “1/3的人干活,1/3的看热闹,1/3的捣乱”,

                                                  我当时也亲耳听到了很多工人磨洋工的事例。

                                                  80年代中后期,我在上海读书,看到报纸上有个顺口溜说的就是工人磨洋工,我记得有一句是“干活靠阿乡”,就是说基本只有乡下来的农民工在干活。

                                                  但是,这些说法有很大的夸张成分,而工人阶级那时候是没有话语权的。

                                                  产生磨洋工的根源是当时的体制和管理者,而不是来自于工人。当时的体制使得工人阶级的地位一落千丈,领导层缺乏监督,领导集体享受在前,吃苦在后,极大地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工厂的风气变坏也就是自然的了。

                                                  ZRJ没看出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乱整,结果就把个国营企业给带进了沟里。

                                                  • 家园 你看的是报纸

                                                    报纸不严格反映现实。

                                                    • 家园 也就是个话语权的问题,

                                                      恶果是当权者自己酿成,而他却只知一味地指责工人。

                                                      80年代末,我已经工作了,在车间实习,听了很多工人讲的如何磨洋工的事例,他们是当笑话讲的。但是他们的磨洋工并不是偷懒,更多的是对当时现实不公的一种消极的反抗。

                                                      讲一个事例:

                                                      我实习的一个车间,车间主任是厂长的亲信,从另一个厂调来,没有能力,对生产一窍不通,工人就经常作弄他。有个车工,上班以后,就把车床开着,空转,自己坐在旁边喝茶,抽烟,看报纸,过一个多小时才磨磨蹭蹭地去干活。有一回让这个主任给逮着了,问他为什么不干活,在看报纸,他很诚恳地说:主任,这个车床要预热的,就好像摩托车一样,刚启动时要预热一下,不然电机会坏............

                                                      类似这样的工人讲歪理的事例很多,车间主任每回都给教育一通,给整的没一点脾气。这个车间于是就经常完不成任务,尽管那时候已经实行指标考核,工人的收入跟任务指标挂钩。

                                                      后来厂长没法,只能把原来被排挤的老主任再请回来,可老主任已经心冷了,不愿意干了,新主任只能继续顶着。后来他学乖了,把小金库里的钱拿出一部分,把几个骨干笼络好,时不时地塞点小钱,这才让车间的生产任务能完成个7788。而这个主任是一点威信也没有,我经常见到工人指着他鼻子训他,而他只能嬉皮笑脸地糊弄过去。

                                                      如果要这个新主任来说工人,他肯定会说工人

                                                      “1/3的人干活,1/3的看热闹,1/3的捣乱”,

                                                      可老主任会这么说吗?显然不会,因为他当主任的时候工人不这样。

                                                      你说的纺织厂的事例,确实是这样的,因为纺织厂是实行的四班三运转,四个班连轴转,机器不停,所以工人上厕所都是跑着去的,哪个工人生病了,车间主任就得顶上。

                                                      纺织工人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期,都是好工作,收入高,社会评价也高,是多劳多得的典型。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投机取巧、分配不公的社会风气的蔓延,纺织厂的招工开始困难了,我们这里的纺织厂要到苏北农村去才招的到工人。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littles,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