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巡河夜叉的回忆看“文革”末年的中国社会 -- 达雅

共:💬106 🌺143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开工不足就是因为那个“计划经济”,根本是瞎计划胡计划

      当年我记得各地爱搞“大而全”。“小而全”。

      比方说,那年头中央号召大搞“五小工业”,地级市甚至县都搞了小钢铁,小化肥等等。这些厂子都是领导拍脑袋要搞的。搞出来以后才发现要电没电,要燃料没燃料。而且成本比大厂高很多,勉强维持几年,到80年代基本上都关闭了。

      那年头上海一直是全国的工业中心,国营大厂,原料和原材料都是有保障的。

      • 家园 那种保障不提也罢.纯粹是挤压运力提供的(文革十年除了).

        邓修复辟那一年铁路完成计划外,没有一年能完成.再加上上海的特殊地位才有上海开足的现象.

        拍脑袋式经济是共产主义国家的专利.苏联拍的少(其实也不少)中国拍得多.

      • 家园 所谓浙江模式、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五小工业”密不可分的。

        • 家园 紫阳真人的回忆录里面也写到了

          真人在80年代初并不支持把公社一刀切干掉,而是要分门别类。

          条件较好的地区要保留集体化成果,只有在条件差的地区让搞承包。

          • 家园 不少地区是反对承包的

            尤其是东北反对的更是强

            • 家园 江苏也反对

              乱邦提了个口号“不换脑子就换人”,巡游全国,用强硬手法推下去的。许家屯就因为反对承包而丢了江苏省委书记的职务,打发到香港新华社去了。

              • 家园 换了不少人

                中央在政策上开了“口子”

                  是否搞包产到户?不同省份之间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1980年10月初,党中央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会上重点讨论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问题,贵州省委第一书记与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在意见上发生了分歧。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书记积极主张包产到户,当时支持他们的还有安徽、四川、河南等几个省委书记,可算是“独木桥”观点。

                  而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从本省条件出发,不同意包产到户,该省共有1亿多亩耕地,另外大型农业机械多,全省机械耕作达到50%左右,当时他认为包产到户就会不利于发展机械化,大型机械不能分散使用。赞成这种意见的还有上海、北京、浙江、湖北等省(市)委书记,被称为“走阳光大道派”。

                  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75号文件。文件提出了长期三靠(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地区可以实行包产到户,这比原来只允许山区分散户可以包产到户又前进了一步,在政策上开了“口子”。

                其中好几个都被调离省,市委书记的岗位.比如杨易辰调到最高检之后,黑龙江才搞包产到户

          • 家园 所以历史不能割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