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人事】――话说山东系列 -- 神仙驴

共:💬180 🌺2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有党建研究会这种地方?

        看来小子真是孤陋寡闻了...

        • 家园 齐玉,1961年生,原党建研究会秘书长,现青海组织部长

          齐玉 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齐玉,男,汉族,1961年04月生,陕西吴起人,1983年07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979.09—1983.07 西北政法学院哲学专业学习

            1983.07—1984.10 陕西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研究室干事

            1984.10—1986.09 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乡政府副乡长(挂职)

            1986.09—1989.07 中央党校培训部三年制研究生班学习

            1989.07—1991.11 陕西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干部

            1991.11—1992.04 陕西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处级调研员

            1992.04—1992.07 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社副处级干部

            1992.07—1994.12 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社编辑二组副组长

            1994.12—1997.11 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社第一编辑室主任

            1997.11—2001.01 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副局级)

            2001.01—2003.06 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社主编(正局级)

            2003.06—2004.12 山西省太原市委副书记(挂职)

            2004.12—2005.01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党建研究杂志社)所长(正局级)

            2005.01—2005.12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党建研究杂志社)所长(正局级),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2005.12—2006.08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党建研究杂志社)所长(正局级),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秘书长

            2006.08—2007.11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党建研究杂志社)所长(正局级),全国党建研究会秘书长

            2007.11—至今 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家园 呵呵,给你个补丁

          外链出处

    • 家园 【原创】(三)之补丁9 一波两三折

      回过头来,讲讲上世纪80年代后期,李昌安、马忠臣与田纪云真是同病相怜,三人的关系也明摆在那里。

      1985年,中央领导大幅换血,一批年轻人走马上任,前面已经说过了,中央的田纪云进入政治局,地方上李昌安成为省长,泰安撤地建市,中央候补委员、泰安地委书记马忠臣出任新的泰安市委书记,原县级泰安市委书记宋法棠升任地级泰安市的市长。

      80年代中期,农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出现大幅增长,农业大省山东全国瞩目。田纪云经常来家乡视察调研,李、马获益匪浅。作为旅游胜地的泰安,第三产业的长足进步,使得马忠臣在省内名声雀起。

      1986年3月,马忠臣被平级调入省政府,出任省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副书记。马之前的省府秘书长刘勇、石涛、谭福德等先后离任。5月,马忠臣正式出任副省长兼省府秘书长。目前为止,田纪云是最后一个以副总理之尊兼任国务院秘书长的要员,而省政府没有“省务委员”的建制,副省长兼省府秘书长起的是省府大管家的作用。马忠臣虽然当时还不是第一副省长,前面有其他三马――马世忠、马长贵、马连礼副省长,但看起来,美好的前途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最高领导层忽然换马了。

      1986年年底的学潮,直接导致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下台和赵紫阳的继任。这件大事众说纷纭,这里无意评判,但是它却着实对中央、地方的人事布局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几个方面,一个,是在高层占据重要位置的部分“年轻人”去补充经历从而离开关键岗位,比如王兆国、郝建秀离开中央书记处、中组部部长尉建行出任新设的监察部部长职务等等;一个,是部分老成持重的老干部再度获得重用,比如宋平由国务院系统转为中央组织系统;一个,是赵紫阳等对自己信得过的人的提升。赵的基础在于国务院系统。另一方面,李前总理也逐渐起用自己的人马。

      1987年,政局诡谲。这里在下揣测,如果按照赵的意思,国务院系统已有的三名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中,姚依林“老卖年糕”,只能维持一届的副总理无疑;李、田二人,按个人喜恶,自然是更认同田,政府布局里,自己让出的总理由谁代理至为关键,最好是田。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不是老上级推荐就可以的,最后李代而田僵。其实此后田未必没有机会,不过1989年赵的不智也导致了田的晾干。

      就在1987年春,马忠臣被点名进京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但是并未就职。原因是阻力太大,大到什么地步,在下也无所知。既然堂堂中办主任都只下放成了普通省长,那么马的提升因素遭受打击从而使得马的进一步提升受阻,放在当时景况下,也就毫不奇怪了。田纪云以地方厅级干部的身份可以成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得益于那时的干部政策和上级的有意栽培,这时候,只有副省长职务(还没有进核心――省委常委)的马忠臣只有上级的有意栽培,就远远不够了。于是,作为“外省人”的山东省省长李昌安,平级调入国务院出任副秘书长,这个资格和级别自然让挑刺的人无话可说。

      这里,国务院秘书长可谓国务院的大管家,为联系部委方便,一般比其他部委级别要高,通常由副总理(田纪云前)或国务委员兼任,现在已形成惯例。1987年时的国务院秘书长是陈俊生,准备在来年七届人大上出任国务委员。从关系上讲,陈与赵比较近,也与后来的政治局常委、时任监察部部长的尉建行关系不同一般。这套事情以后有机会讲。

      国务院秘书长一般是进入国家领导人序列了,兼任国务院机关党组副书记的副秘书长,则是铁定的正省部级。回过头来,马忠臣虽然未到任,但是再回山东任职的时候,级别就必须令人高看一眼了。省政府内,马忠臣连跃“三马”,排到第一副省长的位置。

      当然,还是资历的问题,李昌安空出的省长职位,对于马忠臣而言,还是可望而不可及。1987年6月,老资格的省委副书记(位居前列的陆懋曾即将退居二线、李昌安调走、李振早已退居二线)、有地方工作经验(此时还兼任济南市委书记)、正当壮年(时年57岁)的山东莱西(胶东县,先归烟台后划青岛)人姜春云被任命为副省长、代省长,主持省府工作。马忠臣不是更年轻吗(时年51岁)?来日方长,急什么。

      就这样,山东进入了80年代末的高层换届时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三)之补丁8 一马不当先

      (三)之补丁8 一马不当先

      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从地方调大员入京,曾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说法,这五马却都不姓马。而到80年代后期的山东省政府中,却一度出现四马当道的“马家军”盛景。

      当时,这六位副省长的前四位,无一例外的都姓马,他们是:马忠臣、马世忠、马长贵、马连礼。后两马逐渐淡出政坛,前两马却是新秀。到1988年,马仲才当选为省委常委。一时间,山东的三“种马”(玩笑话)马忠臣、马仲才、马世忠,在齐鲁政坛纵横驰骋,也算是少见的一幕。

      马忠臣,前面n兄有所介绍,1936年生,是土生土长的泰安人。马的跃起,自然得益于两位泰安老乡万里、田纪云对家乡的关照。比较而言,万里是比较含蓄,田是年年视察。1983年田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此期间,山东还是老人执政,但马忠臣之外的三马已经是副省长了。

      1982年来到山东的李昌安,直到1985年出任省长、1987年卸任进京,依靠力量主要还是田和“泰安系”。李和泰安的强势人物马忠臣一起,与上层是一荣俱荣。尤其这期间田纪云年年在泰安的视察,无疑是对家乡人的最有力支持。

      关于马忠臣,一节的内容可能包容不下,这里先打住,转而说说马世忠和马仲才。

      马世忠是杭州人,生于1932年,早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分配工作来到山东,从工人做起,治到山东铝厂副厂长、总工程师。1983年,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排行第二的副省长,并兼任省计委主任。此时,省长仍是梁步庭,第一副省长是省委副书记李振。比较行将退休的两位前辈,50出头的马世忠正是春风得意。当然,缺乏地方历练的马世忠,能被迅速提拔本来就得益于当时的政策,提上来后,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副省长的位置上坐了整10年。其间,一个又一个的副省长最后走到了他的前面。他的同事中,姜春云、王乐泉进了政治局,马忠臣、赵志浩、高昌礼、宋法棠、陈建国,要么主掌一方大省,要么主持中央部委,先天不足的马世忠,最后在坐了10年的省人大副主任位子上退休。

      虽然马忠臣跟田纪云关系更为紧密,但是马世忠的境遇却与田更为相象。两人都没有主政地方的工作经历,由地方部门官员和企业干部直接进入上级政府,在政府内作副手10年后又转到人大10年,田始终没成为政治局常委、马始终没进入省委常委。

      再插句话,类似于中国其他各个地方,山东也是比较排外的,尤其在高层。同样作为革命老区的大省四川、陕西、湖南等等都有类似情况的发生。与马世忠同样是由工厂提拔上来的韩寓群,由于有了在济宁的地方经历,最后反而出人意料的后来居上。虽然韩最后成了省长,但如果不是关键时刻的某些因素在起作用的话,出任省长的更可能是山东本地人。马世忠、韩寓群在山东工作多年,仍然要受不少束缚。当然,干部异地交流的增多,使得全国范围内,局面越来越好,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马世忠早在1983年即成为副省长,而马仲才成为副省级虽然晚了5年,却是一直坐到省委副书记,成为省委最核心的成员之一。

      马仲才,1933年生,山东沂南人。他的冒出,也是由工厂起家。1985年,马出任莱芜钢铁厂厂长。这一年,泰安撤地建市,马忠臣出任市委书记。这时的莱芜,仍然是处于泰安市的管辖范围内,直到1992年,莱芜才升格成为与泰安平起平坐的地级市。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泰安与莱芜的人事交流仍很频繁,象后面胡建学章节中,还会提到,胡时期的市长张敬茂就被调到莱芜作市委书记。莱钢在省内地位特殊而重要,马仲才的厂长位子已经是厅局级,莱芜也因莱钢而设市、升格。马仲才1986年直升德州地委书记,1988年,进入山东省委常委并任秘书长,1991年官升一步成为省委副书记,1993年,60岁的马仲才转任省人大副主任,退出一线。

      三种马其实除了姓名的相似,并无太多的共同处。

      年后可能要慢些了,大家见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三)之补丁7 市事实时事

      本来该接茬讲泰安的马忠臣了。动笔后忽然发现遇到了当时撤地改市的事情,于是调整了一下顺序,单独加进来一点所涉及的山东区划问题。

      文章的这个标题有点拗口,其实是想说,关于“市”的“事”,也是“时事”的内容。

      在下对时政比较关心的方面,可以说是人事、外事、地市(借代区划)了,这市制改革正是其中之一。n兄的文中提到了1985年的泰安“破格”撤地建市的事情。那么这里就简单说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辖4地级市(济南、青岛、淄博、枣庄)、9地(专)区(德州、惠民、昌潍、烟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县级市(德州、潍坊、烟台、威海、济宁)。1982年,全国新设市12个,山东即占其4。1月份,泰安县撤县置市(县级,下同),8月新汶市、滨州市纷纷成立,10月东营地级市新设。此后1983年将潍坊、烟台、济宁3个地区改为地级市。而直到1985年3月,泰安才成为山东的第9个地级市。1987年新设威海地级市、1989年升日照市为地级市、1992年莱芜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临沂、德州地区改为地级市、1997年聊城改为地级市、2000年滨州、菏泽地区改为地级市。至此,山东的地改市、市管县的变革暂告一段落。其时的泰安撤地设市之举,放在全国大环境下,还算不上太出格。

      1983年8月烟台地区改市,出现了一次混乱。就是原烟台地区下辖烟台、威海2县级市和14县,改市后,除了烟台县级市和福山县改为芝罘区和福山区、莱西县――就是姜春云的老家――划归青岛外,其他县还都是原样,惟独威海出了问题。烟台是市(地级),下面的威海也是市(县级),名称上拎不清啊。那也没辙,下发的省文中,威海仍为县级市,名义上是省辖,但由烟台市代管。时至今日,市下辖市的例子不胜枚举,最有趣的,当数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了。当初,涪陵地级市及其下辖的南川县级市划归重庆直辖市,极短时间内,三类市的官员称呼就乱了套,部级的也是市长,处级的也是市长。当然同年涪陵设区,少了一层麻烦,然而南川、江津、永川等保留市的称谓还是容易引起混乱。

      由地方升格降格引出的人事变化,就更是倍受关注了。地区改地级市,级别不变,还好说些,只是要注意区分改前的县级市和改后的地级市的重名问题。比如宋法棠,先担任县级泰安市的市委书记,后担任地级泰安市的市长,如果不注明,可能就会有人误会宋可能遭贬了。而升格降格就比较麻烦了。类似的例子山东篇里会遇到一些,比较典型的升降格可以说说济南,1994年由地级市升半格成为副省级市。地级济南市的市委书记谢玉堂,城市升格后改任市长,级别反而成为副省长级了。

      呵呵,中国的市制有点乱哄哄的,由于级别问题跟人事相关,这里罗嗦两句地级市的情况,今后还会大说特说,今天暂且就先讲到这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三)之补丁6 昌安不长安

      曾有海外媒体借李昌安影射万里李鹏的。不过从经历看,李确实与万里有一定的工作关系。李昌安,1935年生,辽宁台安人。李是北京机器厂、北京起重机厂等工厂的个人,1960年时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这“模范”称号,其实也关乎一个人的政治前途。本文就不拿模范作文章了。此后李一路畅通,坐到北京市计委副主任。后转任市国防工业第一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由此与中国航天事业结缘。此外,1980年10月,长城公司成立,主要从事空间技术服务和其他航天产品的外经外贸业务,李昌安兼任总经理,直到2年后去职。

      第七机械工业部,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威名赫赫的五院院长先后是钱学森、刘亚楼、王秉璋。1965年国防五院脱离军队系统,改组为第七机械工业部,置在国务院系统中。文革后,1977年10月至次年12月,宋任穷担任了一年时间的七机部部长,在此位置上增选为中央委员,直升中组部部长。接替宋的是另一位老人郑天翔。

      郑老是李昌安的直接上司。此前,郑一直在北京工作,1975年任市建委副主任、1977年重返北京领导核心层,1978年调入七机部,次年正式出任部长。1983年,年将七旬的郑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此时,七机部再度改组为航天工业部,1988年又与航空工业部合并为航空航天工业部,1993年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暨国家航天局。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最年轻的中央委员张庆伟,这是后话了。

      七机部另外一位年轻领导是山东荣成籍的宋健,那个时候坐到了部总工程师和副部长,尚不知李到山东与宋有何关系。

      1982年,包括七机部在内的一批部门行将改组而产生人事安置的问题。李昌安是比较幸运的。作为科技工业领导干部,被补充进大省山东的领导核心内。这一转变,李负责起省委党务工作,真正开始主掌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1985、86年的山东,高层内不乏至今耳熟能详的名字:第四届省委(含增补)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杨衍银(民政部前副部长、现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贺国强(现任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高昌礼(司法部前部长)、张全景(中组部前部长);1986年,马忠臣(前河南省委书记)当选为副省长;下一年,山东团省委八大,当选书记的是杨传堂(现任西藏区委书记),副书记是吴爱英(现任司法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而相比之下,李昌安的仕途就不是一帆风顺了。

      1985年6月,李昌安任山东省省长,同年9月的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委员。

      李昌安个人属于比较开放的类型,在传统的山东政坛却不能统统吃开。李昌安在山东的话题跟马忠臣有关,放在后面讲了。

      两年后,李昌安被任命为国务院副秘书长。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召开,李是作为其籍贯辽宁的代表出席的。这期间,李的秘书文振富,现在还活跃在齐齐哈尔政坛上。一届副秘书长任期结束后,李昌安获任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常务副董事长。1995年4月,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李出任董事长,到2003年卸任。目前的李,还担任着中国柔道协会名誉顾问的闲职,毕竟也是将近70的老人了,如在下般闲人尚不知还有这等爱好,不错。

      无论怎么说,也算是人尽其能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补丁都到3.6了,快赶上MS了。
        • 家园 写得忒枯燥,对不住各位了,顺便说说后面要写的东西

          呵呵,现在写得还只是流水帐,以后有空时候再加点文采吧。谢谢您几个一直照料,下面不然您出出主意,是先这么来呢,还是写得再来点趣味性、艺术性?呵呵。

          下面该讲马忠臣他们了。说实话自己这么写也有点枯燥了。

          我这初步打谱是这么的:

          下面是马忠臣的事情。然后,才轮到胶东帮全面描述,中央相关的事情说说,扯扯张全景。这样,这个(三)之补丁,大约至少还要补到3.8。再以后,就该讲泰安一脉了,胡建学的案情有很多报道,这里也仍然是侧重人事方面。

          胡之后,是俞正声在山东的经历。俞是本人很佩服的一位。他的故事要带到建设部和湖北了。王家瑞就不咋的了。

          济南的事情,从姜春云之后的贺国强说起。其中94年青岛、济南升为副省级市的事情放在这里说。

          然后,山东干部走四方。罗列些例子。

          典型和模范――最出名的是张海迪了和孔繁森了,其他还有老劳模郝建秀等等。

          下面是吴官正突然调任山东和张高丽的接班,赵志浩、李春亭颇为无奈。

          最后嘛,就是个杂烩加总结。看看怎么修理会更好些?

          自己写了提纲一看,这么写法,得到什么时候啊。咱这文笔一般,内容比较枯燥,呵呵,时事版也有低调的原则,各位能来捧个场,在下就知足了。谢谢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