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乡村现状见闻与思考 -- 然后203

共:💬52 🌺2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个华侨教师看中国"撤点并校"

        20多年来,杨贵平的足迹遍布中国贵州、云南、宁夏、山西、河北、内蒙古等10多个省份的贫困农村及学校,见证了“撤点并校”给贫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最近几年间,她将对“撤点并校”的担忧时时挂在嘴边——裁撤生源少、设置在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将几个学校合并成一个中心校,以集中优势教学资源,这一政策虽然有着良好的初衷,但实施过程中的简单的一刀切,导致了一些农村孩子失学,进而导致农村的凋敝和乡土文化的瓦解。

        一个华侨教师看中国"撤点并校"

        • 家园 并校更体现人人平等,偏远危房教师低劣的环境对孩子好?

          任谁看到那些落后地区的小学,且不说对比中心城市,就是对比城镇的普通小学,环境天差地远----从开始就是对农民子女的不公平竞争.

          至于离家接受教育,脱离父母监护的问题,这跟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一样,对多数有利,对某些个人很差劲----问题是,既然没有良策,就应多数优先,中国人,怕的是不公平,先解决"患不均",然后谈如何"不寡",才是对所有人的公平.

        • 家园 其实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了

          就我的观点来看,这篇文章很粗糙

          撤点并校其实并不是某人拍脑袋想出来的,现实情况是农村学龄青少年人数大幅下降造成的必然结果。

          就我自己看到的情况,某县某乡某校当年七年级新生人数是600多人,当年该乡一年级全部新生不到130人,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几年后别说是小学了,该乡连初中都维持不下去。

          而且文章说撤点并校就撤点并校洒,还扯到什么乡土中国上去。

      • 家园 农村人结婚容易,是因为眼光不高。

        这个不知道是喜剧,还是杯具。

        城里人之所以不愿意结婚,主要原因在于眼光高,见的人多了,有了YY的空间,就算自己的实力不是很强,但总不愿意将就。农村年轻人见精彩的世界少一些,因此,比较将就。

        因此,两句话概括一下。

        农村婚姻,可以将就,不求讲究。

        城市婚姻,不想将就,必须讲究。

      • 家园 农村一点都不容易,

        现在乡下一块宅基地卖到几十万都有,而且有钱也买不到。。婚丧嫁娶就是拨50岁上下人一层皮。。

        土里刨食的人又不比城里挣工资的人抗风险能力强,民生多艰。。。

      • 家园 农村里面借债都是要结婚的,一到年龄家长就催了

        比如我,我老说没钱没房,没对象。老人说没钱就不结婚了。在老人观念里,一方面是说成家立业,人也就能够定性了,不会花天酒地不管不顾了,再一个方面是老人总觉得儿女成家时完成自己的人生任务。

        孩子上学远,环境不熟悉,没人照顾的话很容易被人欺负。农村孩子比较欺生。现在又多是留守儿童,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的。

        现在一个行政村适龄入学儿童少得可怜。读书的更少了。这个我也想不出好一点的办法。

        我们读书那会,一个村小总共200个孩子,95年左右的幼儿班孩子最多,达到60多个,以后就年年减少了。

    • 家园 我们那里的公共建设还不错啊

      前几年每个村统一打机井,统一修的自来水,主要是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比较严重。

      • 家园 生活污染严重和村中基础设施跟不上

        生活污染严重和村中基础设施跟不上,还有现在的“市场化”导致政府不作为,无统一规划。

      • 家园 地区差异很大的。

        江汉平原比较老的乡镇,积年的欠账太多,每个村在征收农业税那会都积累下巨额的集体债务。

        那几十年,农村成为地方政府运转的血库,但是所有的公共服务完全缺位,要修路必须集资。筹不起的只能找人借贷,利滚利。

        还有农业税费征收,往往每村都有不少钉子户,家徒四壁要命一条那种。村委干部怎么办,先借贷交清税款。

        春节前湖北省两会,又有人提起集体债务解锁的问题,这些人的屁股坐在那边不言而喻。

        现在只要涉及到集体的事情,第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来。

    • 家园 请问,你的家乡是产粮区吗?在哪个省?

      今年粮食产量如何?有没有冬小麦和水稻?冬小麦应该已经成熟,收成如何?水稻长势如何?

      • 家园 江汉平原。家乡主要种小麦和棉花

        解放前的水田在在建国初期的公社化中大多被改造成棉田。家乡在1950年代曾经是百强县。2001年左右当时的市委有申请国家贫困市的意向。

        冬小麦普遍不行,春节期间带着小外甥在田间走,看到的小麦并不茂密。父亲估计亩产不会超过500斤。

        说实话,在1990年代之后种粮的积极性就普遍不足了。现在乡亲们主要想着的也是帮工挣钱,甚至有骑摩托到邻近市县打短工的。种地无收益已经成为共识。在家种地的大多是外出无门的人,以老弱病残为主。

        农田水利也是很大的问题,集体化时代修建的沟渠,清洗过的河道已经淤塞得不成样子了。

        由于不在新农村建设之列,也和国家级粮食示范区没有关系,所以家乡的现象也是片面的。

    • 家园 写的好。花你。问点儿问题。

      温家宝上台以来,主要工作就是三农。那我想问您,以你自己的切身体会,农村现在,是越来越好了,还是越来越不好了?详细一点。比如,哪些变好了,哪些变差了,综合感觉如何?

      还有,想请教一下,现在很多80、90后农民都外出打工了,而且他们都想留在城市,不想呆农村,现在农村都是留守人员种地,那这些人老了之后呢?农二代不想回乡,那以后谁种地?中国的粮食问题岂不堪忧?

      还有就是,您觉得农民现在的思维方式和某些行为观念,和以前比,有没有变化?

      一直研究这些,但苦于都是比较理论的东西,想听您说些实际的,谢谢了。

      • 家园 您的问题不能简单回答

        大体而言,胡温新政的农村改革这块,能简单用钱来解决的问题是变好了,不能简单用钱来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有恶化的趋势。

        举例而言,新农合值得肯定。在此之前,从没有过农民看病报销的事情,也许解放初有,但我和父辈都没有印象了。

        农村治安问题不能简单解决,所以正在恶化,偷近不偷远就是一个表现。农田水利业是一个方面。没钱不能办事,这个思想将重新集体化变得毫无可能。在西南大旱之后可能国家对农村防灾抗灾会有新的思考,没有集体化农村防灾能力几乎为零。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您多虑了。土地在农村现在可是香饽饽。别的不说,国家的粮补这个稳定的收入有不少的诱惑力。自己不种可以雇工来种,粮食价格不会大幅上涨但是下跌空间基本没有,虽然新农技引进并不容易,但现在收一百斤就是一百斤的收入,毕竟没有农业税了,化肥农药节省一些还是有盈余的,相对于2005年以前好很多了。

        在2005年听闻农业新政即将推广到家乡,我就知道家乡会变成一个什么模样。有钱有势的家族必然要强行推动重新分地。这个被我不幸而言中了。在早年农业摊派多的时候,那些人对土地是避之唯恐不及,常年在外。现在家乡土地基本按照人口多少来分。大的家族有几十亩的,少的只有一两亩。个人觉得这并不完全是坏事,土地集中化有利于农技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只是这几十年的酸甜苦辣咀嚼下来,我只是觉得最近分地搞的不公平。不公平是常态,也没什么好说的。

        您要真有心研究农村实际情况,不妨找个假期下乡转一转。农村里还是好人多,我保证您的食宿和安全都没有问题。我家就留宿过外来的货郎,管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