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不爽中医理论的无厘头,彻头彻脑的瞎扯蛋。 -- 隔路山贼

共:💬260 🌺285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直接投弹。你百度一下也不会出这么的笑话啊!

      其实中医所说的肾、脾等五脏六腑和我们所想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主要是一种功能定位,比如肾并不是独立的肾脏,而是泛指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等,脾也不是指独立的脾脏,而是泛指消化系统,包括胃等。

      不是你说的“中医瞎扯蛋”,是你在瞎扯蛋。

    • 家园 中医的五脏是指五个器官么

      中医里的五脏六腑里的五脏指的是人体五个器官?这是你认为的吧,虽远谈中医至少他还懂,你要说中医还得去补习一下什么是中医。

      再者,你下面把中医中的寒热凉暖理解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冷食冷水之类更是说明你不了解中医。

      要想反驳一件事,先去深入了解一下吧,你才应该找对靶子!

    • 家园 我也很悲哀,后人对于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忽视到了这种地步

      试以张衡为例,给那些不喜欢细节的,红色是提纲,蓝色是评论和中外对比。

      张衡,生于公元78年,也就是章帝建初三年。

      张衡对于天文学的重要贡献如下:

      宇宙的起源。

      《灵宪》认为,宇宙最初是一派无形无色的阴的精气,幽清寂寞。这是一个很长的阶段,称为“溟滓”。这一阶段乃是道之根。从道根产生道干,气也有了颜色。但是,“浑沌不分”,看不出任何形状,也量不出它的运动速度。这种气叫做“太素”。这又是个很长的阶段,称为“庞鸿”。有了道干以后,开始产生物体。这时,“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地配合,产生万物。这一阶段叫做“太玄”,也就是道之实。《灵宪》把宇宙演化三阶段称之为道根、道干、道实。在解释有浑沌不分的太素气时引了《道德经》里的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些都说明了《灵宪》的宇宙起源思想,其渊源是老子的道家哲学。《灵宪》的宇宙起源学说和《淮南子·天文训》的思想十分相像,不过《淮南子》认为在气分清浊之后 “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上地下,这是盖天说。而《灵宪》主张清气所成的天在外,浊气所成的地在内,这是浑天说。

      浑天说可以看做地心说的中国版,只不过要比托勒密早了几十年。

      (2)关于宇宙的无限性。

      战国时代的《尸子》定义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就是空间,宙就是时间。中国的传统思想是把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也和西方古代把二者看成是两个互相割裂的概念大不相同。但是,中国和西方一样,在二者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上历来也有争论。《庄子》一书中就有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说法。而西汉末年的扬雄却认为“阖天为宇,辟宇为宙”,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有起点的。张衡虽然长期研究扬雄的《太玄经》,并受到扬雄较深的影响,但在宇宙的无限性上却不愿遵循扬雄。《灵宪》认为人目所见的天地是大小有限的,但是,超出这个范围,人们就“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宇宙在空间上没有边界,在时间上没有起点。扬雄的思想和目前天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大爆炸宇宙学说在终极本质上是相通的。而张衡的结论却和当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相合。看来,宇宙有限无限的问题还得长期争论下去。

      (3)关于日、月的角直径。

      《灵宪》记载,日、月角直径为整个天周的“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化成现代通用角度单位即为29′21″,[根据钱宝琮的研究,认为《灵宪》的“(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当校改为“(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分之一,地广二百三十二分之一”。如此则日、月的角直径当为 29′35.3″]。这和近代天文测量所得的日和月的平均角直径值31′59″和31′5″相比,误差都只有2′左右。以二千年前的观测条件而论,张衡测值可谓精确。

      (4)关于月食原因。

      在张衡之前,人们已对日食的原因有所认识。西汉的刘向就说过:“日蚀者,月往蔽之”(见《开元占经》卷九所引)。东汉王充在《论衡·说日篇》中引述过别人的一种更明确的说法:“或说,日食者月掩之也。日在上,月在下,障于日之形也。”而对于月食原因,则在张衡之前尚无明晰的解释。大概正是针对这种状况,张衡在《灵宪》中就未及日食原因,而是专门论述了月食的原因:“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 这段话中说到,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太阳光照到月亮上才产生光月。月亮之所以出现有亏缺的部分,就是因为这一部分照不到日光。所以,当月和日正相对时,就出现满月。当月向日靠近时,月亮亏缺就越来越大,终至完全不见。这样一种月相理论,在《周髀算经》中已有大概:“日兆(按:通照)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西汉京房说得更为明确:“先师以为日似弹丸,月似镜体;或以为月亦似弹丸,日照处则明,不照处则暗”(《开元占经》卷一引)。张衡的月相理论和他们没有本质的差别,所突出的是张衡强调了月相与日、月相对位置的关系。但这样一来人们自然要问,既然“当日则光盈”,那么何以有时候当日时会有月食呢?对此,张衡回答说:“蔽于地也”,即大地挡住了日光,使日光照不到月亮上去了。张衡把这块大地所产生的影子起个名字叫“虚”。月亮进入虚时就发生月食。《灵宪》对月食原因的阐述是很科学的。

      (5)关于星官。

      满天繁星,古人将它们组合成一个个星组,以便于对它们进行辨认和观测。这些星组少则一星,多则数十星。这样的星组古人称之为星官。由于各个天文学家的取舍、组合方法并不都相同,因此形成了许多家不同的星官体系。直到张衡时代,流传于世的星官体系有以《史记·天官书》为代表的体系,有石氏、甘氏、黄帝以及“海人之占”等等的体系。对这些各有特色的体系,张衡作了一番比较、整理和汇总的工作,发展出了一整套收罗恒星最多的新体系。《灵宪》记载,其中“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张衡的这一星官体系整理工作比(三国吴)天文学家陈卓总结甘、石、巫咸三家星官的时代要早100多年,而且所包括的星官、星数比陈卓要多得多(陈卓所总结的有283官1464星),成就当然要比陈卓大。可惜张衡星官体系已经失传,这是我国恒星观测史上的重大损失。

      (6)制做浑天仪

        

      张衡所做的浑天仪是一种演示天球星象运动用的表演仪器。它的外部轮廓有球的形象,合于张衡所主张的浑天说,故名之为浑天仪。这架浑天仪在《晋书·天文志》中有三处记载。一处是在“天体”节中,其中引到晋代科学家葛洪的话说:“张平子既作铜浑天仪,于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伺之者闭户而唱之。其伺之者以告灵台之观天者曰: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合符也。”在“仪象”一节中又有一段更具体的细节描写:“张衡又制浑象。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纬。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因其关戾,又转瑞轮■荚于阶下,随月盈虚,依历开落。”这里又称为浑象,这是早期对仪器定名不规范的反映,并不表示与浑天仪是两件不同的仪器。第三处则在“仪象”体之末,说到张衡浑天仪的大小:“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也。张衡更制,以四分为一度,凡周一丈四尺六寸一分。”

        从这三段记载可知,张衡的浑天仪,其主体与现今的天球仪相仿。不过张衡的天球上画的是他所定名的444官2500颗星。浑天仪的黄、赤道上都画上了二十四气。贯穿浑天仪的南、北极,有一根可转动的极轴。在天球外围正中,应当有一条水平的环,表示地平。还应有一对夹着南、北极轴而又与水平环相垂直的子午双环,双环正中就是观测地的子午线。天球转动时,球上星体有的露出地平环之上,就是星出;有的正过子午线,就是星中,而没入地平环之下的星就是星没。天球上有一部分星星永远在地平环上转动而不会落入其下。这部分天区的极限是一个以北极为圆心,当地纬度为半径的小圆,当时称之为内规。仿此,有一以南极为中心,当地纬度为半径的小圆,称之为外规。外规以内的天区永远不会升到地平之上。

        张衡天球上还有日、月、五星。这7个天体除了有和天球一道东升西落的周日转动之外,还有各自在恒星星空背景上复杂的运动。要模拟出这些复杂的运动远不是古代的机械技术所能做到的。因此,应该认为它们只是一种缀附在天球上而又随时可以用手加以移动的一种附加物。移动的目的就是使日、月、五星在星空背景上的位置和真正的位置相适应。

      (7)历法讨论

        

      张衡曾参加过一次东汉王朝的历法大讨论,这件事发生在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张衡当时任尚书郎之职。这次大讨论的起因是,有人从图谶和灾异等迷信观念出发,非难当时行用的较科学的东汉《四分历》,提出应改用合于图谶的《甲寅元历》。又有人从汉武帝“攘夷扩境,享国久长”出发,认为应该倒退回去采用《太初历》。张衡和另一位尚书郎周兴对上述两种意见提出了批驳和诘难,使这二宗错误意见的提出者或者无言以对,或者所答失误,从而为阻止历法倒退做出了贡献。张衡、周兴两人在讨论中还研究了多年的天文观测记录,把它们和各种历法的理论推算进行比较,提出了鉴定,认为《九道法》最精密,建议采用。的确,《九道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长度数值比《太初历》和东汉《四分历》都精密。

      • 家园 崇洋不可怕,可怕的是数典忘祖

        说到底,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也不尽然是可以砸烂的。

        就说冶炼,中国不少冶炼技术也都失传了,出土的古剑虽然可以用现代技术分析其成分,但在复制时仍然没有达到古代的水准。难道就因此可以说古代中国冶炼的方法就是妖道?

        科学的真谛是探索真相,而不是否定未知。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就把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当作“伪科学”了。

        另一方面,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实践性的。正如牛顿的理论一样,在他的实践认知范围内是正确的,也是逼近真相的,但毕竟不是精确的。虽然爱因斯坦修正了理论,但现在在牛顿力学的范围内,仍然是在用牛顿定律,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解决问题——因为没有这个必要,牛顿的实践经验公式足够用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对中医中药采取同样的态度呢?

        • 家园 所谓无法“达到古代的水准”是错误的

          就说冶炼,中国不少冶炼技术也都失传了,出土的古剑虽然可以用现代技术分析其成分,但在复制时仍然没有达到古代的水准。

          这个其实不能这么说,现代冶金技术并不是真的不能“达到古代的水准”,其实现代技术的刀剑的各个指标都是远胜古代刀剑的。

          但现代的确已经不能复现古代的技术方法,也就是没法照古代技术的原样打造出一把原样的剑来——那是因为很多技术细节失传了,仅此而已。

          • 家园 没错啊,确实是因为很多技术细节失传,所以某些工艺不能复原

            我没有说现在冶金总体的水平不如古代,我是说因为“中国不少冶炼技术也都失传了”,所以在复制的时候某些冶炼技术水平还不如古代。具体说比如防锈,装饰等,还有某些宝剑‘泛寒光’的特质。

            关于指标,应用现代材料与工艺,现代的冶金大部分指标应该比古剑高,比如采用钛合金之类应该很容易做到在如此锋利的同时还能够有很高的防锈能力。但似乎目前的复制品(同样采用青铜或铁)还没能做到这点。

          • 家园 嗯,很简单的事,总是有人有意无意的混淆。

            所谓古人达到的技术水平,现代人达不到,都是指现代人无法用当时的技术手段达到,如果用现代技术,那是轻而易举的。

            英国的巨石阵,说得那么神秘,如果用现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队,半天就搞定了。

            拿勾践剑和现代工业的不锈钢剑对砍,要不了几下勾践剑就得完蛋。

            而古人的东西不好复制,是因为古人没有大规模工业生产,基本都是手工制品,手工制品不好复制是当然的。

            古墓里出来的丝织品说丝多细,现代工业达不到,其实那有达不到的,无非是成本和收益的问题,更何况,在地里埋了上千年,谁知道初始状态什么样。

            我认为中国古代各方面(科技、人文)的水平确实很高的,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但是没有必要过分吹嘘,对我们现代的发展不利。

            我认为,我们的祖先起点很高,远远高于西方人,我们现在落后决不是因为我们人种的原因,还是思想上的,就是后人无法超越前人的思想在束缚我们,使我们一代代矮化下去。西方人却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步,此消彼长,我们对于他们就只能仰视了,如果我们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匍匐在前人的脚下,我们站得比他们高多了~~~~~~~

            因此,一切认为古人的某种东西多么神秘,多么高深,以至于我们后人无法理解、无法超越的想法,都必须要抛弃,要相信几千年前的人能思考出来的东西,现代人类就一定能够超越,不能把它当作图腾供起来,那样我们除了有一个朝拜的对象以外,什么都得不到。当我们眼睁睁看着别人轻装上阵,把我们甩得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还匍匐在这些图腾下面,不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吗?

        • 家园 其实这些都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写东西根本就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还以为是三五好友在侃大山,随口说点什么,就是什么。

          我们也不指望能够让这些文字流芳千古,但是顺口说来,过几天或者几年自己再看都不过意。也未免太那个了。

          其实稍微上网搜索一下,就不会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我之所以写回复,不指望能够劝说作者,只希望作者的某些错误观点,不至于泛滥,而且人家说起来,是我从西西河看到的。只希望即使泛滥,也有正确的声音在里面,不至于让人耻笑了西西河的水准去。

          通宝推:一无所之,
    • 家园 先花再驳

      俺不认为阴阳五行是扯淡,最近刚开始学周易……

      中医是经验不是科学。科学必须能够反复验证,比如扔个铁蛋算重力加速度……但是仔细想想,大千世界能够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的事务有多少?

      经验的东西就有这么个特点:经历过的深信不疑,没经历过的打死也不信。

      俺信中医,因为俺有幸领教过好中医的绝妙。同时俺也感觉,除了那位高手,其他的中医基本都象糊弄事儿的。

      俺现在认为:在“科学”无能为力的领域里,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中国传统中真正的瑰宝。

      但是太多讲阴阳五行的人,其根本动机不是在认真地学习领悟内中的奥妙,而是企图讨巧。把这一套当成了个人追求名利的捷径、或推卸责任、逃避努力的托辞。

      据说倪匡一次和一个知名的风水师上电视节目,倪对后者的许多说法不以为然。那个风水师说:难道你不相信风水是一门学问?!

      倪匡答曰:俺相信风水是一门学问,但是俺不相信你懂这门学问!

      • 家园 赞同

        我以前是不信什么鬼神、八卦、风水之类的玄学的。

        可前段时间,我的一位朋友在南京佛顶真骨现世过程前后真实经历了一些很玄的事(我是相信这位朋友的,她没必要说假话),真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如果说是巧合,那她可以天天中五百万,因为不是一个巧合,而是很多巧合,真的让我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恰巧前两天我又知道了我自己身上的一个神奇的巧合,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些我原来不相信的事务。

        昨天被人推荐看了《驱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有些事情自己不懂或没有经历过就不代表不存在,只是自己不了解罢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不可知论。

        对于中医,我自己是相信的,因为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从小到大,我可以说没看过什么西医,因为身体还算可以,不生什么大病,感冒发烧之类的一年得个一两回也很少吃西药,发发汗就过去了。我认为这可能得益于我小时候一生病就吃中药(不是现在的各种各样的中成药),因为我爸一个很好的朋友是我们当地(省会城市)最好的医院的一个出名的老中医,每次我生病就让他给我看看然后开一副药煎了喝,至今记得那些药的苦,所以我小时候生病从来没吃过什么西药。可惜到我上中学后全家离开原来住的地方,就再也没见过这位老中医直到他后来去世,在他以后我也没有看过中医。

        事务总有两面,我觉得传统中医有它可取的方面,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个体差异,例如经验传承,例如有些无法用科学理论解释,但是不能因为一些方面现在被一些只了解皮毛的庸医滥用,造成世人对中医的误解,就把中医全盘否定。

        西医有西医的科学体系(就是这些科学体系也不一定完善,也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看了《驱魔》深有感触),但不能用这些体系去评价完全不一样的中医。

        如果中医无用,那中国过去两千年甚至更长时间中的所有病人都是自己好的?都是个例?都是安慰剂效应?都是心理安慰的结果?在过去那么漫长的没有西医的年代,中国人是不是都要因为中医无用而坐等病死直到人口慢慢减少直到文明消失?

        • 赞同
          家园 其实你的这个观点到还可以理解,直接把玄学和科学分开。

          当初科学发展,神学被逼的走投无路,先是对科学进行打击,后来用神学解释科学,再后来用科学解释神学,再再后来发现不管怎么样都被打脸,于是干脆宣称科学和神学互不相容,一个管物质世界,一个管精神世界,才终于存在了下来。

          很多中医粉现在就是,知道不可能推翻科学,于是就尝试用科学来解释中医,基本上说不过去(比如五行理论就没法用科学来解释),于是就说中医理论和科学互不相容,都不能互相证明对方的对错。

          可是中医这个小小的范畴就要和科学对立不相容还是有点不可能吧,最好是把整个玄学(这也是五行理论的适用范围)拿出来和科学并立。

          神学管精神,科学管物质,玄学管什么呢?世界上除了物质就是精神,只好把玄学也去管精神好了。

          有没有发现我们绕到了一个起点,玄学居然类似于神学的地位,神学也像玄学一样悬悬乎乎,神神秘秘。

          • 家园 我的意思可不是玄学和科学对立

            我的意思可不是玄学与科学对立,我也没有把中医归为玄学,不要误解我的意思。

            我想表达的就是,不能因为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能“科学的”解释一些事务就去断然的否定这些事务的真实、存在和作用,或者说归为所谓的精神的玄学。

            只能说以现在的科学水平还不能理解这些真实存在的事实,以现在的科学水平不能理解、检验、证伪或评价的事务就可不止中医,是不是这些都是“伪”的呢,就像很多年前,人们不了解宇宙,就会把宇宙描述成各种各样的形式,甚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随着科学发展,人们才渐渐了解宇宙,那在当时的人们没有水平了解宇宙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说宇宙是假的、伪的、不可知的,不能,因为它毕竟真实存在,只是当时还没有水平了解,这在当时,很多人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把现在的中医等同于(或类比)当时的宇宙,我只是想说明这种看待一些真实存在的事物的态度。

          • 家园 重复delete
          • 家园 经验和科学必须要区分

            经验的东西如果想成为科学、取得科学的权威性就必须纳入科学方法的范畴,经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否则就是伪科学

            但太多的事情是科学无能为力的,我们只能借鉴经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