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共:💬398 🌺29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分析一下省属和部属院校的录取人数

      也许可以有些新发现。

      以浙江为例,10年报考30.08万人,其中一本录取率10%左右,二本33%,其余三本四本,总计招生25万多,总录取率80%。从院校来看,录取在省属院校的有19万多,占四份之三,有6万多将被部属和外省院校录取。可见预见的是,浙江生源大部分留在了浙江,这样历年积累下来,将持续整体上提高浙江人受高等教育的水准。

      不清楚河南的省属院校有多少,占录取总人数的比例怎样。如果省属院校确实数量不足,筹划着将来多办点有好处,省属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留在本省的机会更大,河南生源到外地读书毕业多选择了外地发展,流出去的人才太多,不利于本地经济的后续发展。

      浙江人口近5千万,是河南的一半。如果浙江人口放大一倍来比较,报考人数应该是60万,赶不上河南的100万;放大后一本二本的录取率则与河南相当。

      机械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河南报考人数过多;(这个和计划生育有关?)

      录取方面河南省属院校招生人数可能偏少。(部属院校浙江也只有浙大一所)

      • 家园 考到外省没什么不好的。多多益善。将来能留在外省也好

        自然减少了一部分本省人口。

        如果能每年外移减少100万人口,对河南好处很大。

        • 家园 一年移民100万出去,那河南不就完了……

          要是都转移的是民工,那还成。要都转移大学生,那河南亏大了。

          • 家园 就算移走100万大学生,也是好的。

            一方面,他们能在外省找到适当工作,其自身的价值是实现了。对整个中国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他们的长辈、家庭的根还在河南,可以有类似于“侨汇”的资金资助家乡发展。

            再一方面,这100万如果全部是占用外省高校额度,那么这些人的高等教育成本,实际上是外省负担的。河南自己的额度,还能自己再培养3,50万人,不更好嘛。

            • 家园 嗨……您可能不是河南的,不理解河南人的想法。

              我说句老实话,河南要不是穷,根本没人愿意往外跑,河南今天在外地,国外漂泊的人,主要是以前穷怕了,否则谁愿意出去?以前有一个公安局的警察写帖子,分析了他审讯过的各地罪犯,然后推测各地人的性格。其中就说到河南人,他说河南人有一点很异于别的地方,就是审讯过程中,很多河南的罪犯,都在说自己的家庭状况,有时候还哭,说自己要是进监狱久了,老母亲老父亲怎么办。

              河南为啥喜欢生小孩儿,养儿防老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子孙满堂,这是一种骨子里的风俗。我假期回去,看见现在到处都是“月子娃”,说明生育高峰又来了,他们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国企老职工的子弟,现在到了适婚年龄了,虽然他们薪水也不高,甚至结婚后,都是住到父母家里,一套60多平方的房子,以前国企给他们父母分配的,两室一厅,就这样,还都是结婚生子了。

              但河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科举思想非常浓厚,这是对有点本事的人。一旦考出去,他们的精英意识非常强烈,反而会排斥自己的故乡(当然,不是全部),尤其是从穷地方走出去的,他对以前的贫穷,是恨之入骨的。因此,他们走出去后,很少再回来,如果混得好,多半是不会把钱寄回来的,而是直接把父母给接走,接到北上广一类的地方。

              因此,对于河南这样的地方,会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两极分化:

              普通人,比如有些农民工,出去打工,反而十分爱家乡,挣的钱,都是省吃俭用,寄回家里;大学生,精英这类,基本上就留在北上广,把家里人接过来,要不干脆出国,把家里人移民到国外,这事实上是一种古代学子士人的惰性所致,看见哪里好,就跑去当奴才,但YY自己是精英。

              所以,我前面说,希望农民工多出去,大学生少出去,就是这个原因。农民工多出去,挣的钱可以寄回来,大学生一出去,完了,都不愿意回来了。

              现在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河南在全国由于经济状况,或者口碑问题,流入河南的人才较少,如果河南自己的人才外流严重,但每年都有外地人进来补充,那还好办。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很多都是国家调配,那个时候,人才流入反而多,现在一切自由化了,资本要趋利的,要争取最大收益,显然,河南不是一个好选择。所以,有时候,我的思想也比较矛盾,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同乡都能考到好学校,但一方面还希望都别考出去。北上广再好,也不是家乡,就像我现在呆在外地上学,但心里总是泛起思乡情愁,还不好意思倾诉给人家听,怕被人笑话没长大,所以只好在西西河说,你可别笑我。

              不说考生了,身为男性,我就说女人。就我的观察,每年郑州一大批美女,都跑出去了,主要就是跑北京,上海少一些。这是水土流失啊,可怜的郑州男人们……

            • 家园 现在河南就是发展打工经济,出省创汇

              我也认可您说的,多往外省派学生,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家不收啊。每年的名额就那么多,当然也有些大学在河南狂招的,我记得吉林大学和中南大学在河南招生都蛮多。

              其实河南报考的时候还有一个规律,就是人越少越没有人敢报。这个细节如果不看那些报考的统计是看不出来的。我连续看了很多年,常常见到一个学校扩大招生名额后,分数线反而高了许多。

              其实我们县的人的商业头脑还是不错的。我们县的人垄断了上海港1/4的集装箱运输。这个应该不是吹的,因为我听我叔叔说过。他也想去开这种车,但是人家嫌他年龄太大了。在港区的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很多以我们县的名字命名的饭店。无他,人太多耳,给这些人供应饭,做家乡的面条炒菜,也成了一项红火的营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b4f680100gk4c.html

              我从权威部门得到信息,目前沈丘有20-30万劳动力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打工,可谓劳务输出大县。值得一提的是从事大型集装箱车辆的运输行业,例如《河南日报》曾经报道过的上海北华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珍,原来是县粮食局职工,1993年借款7万元,买了两部旧卡车到上海搞运输。目前他的公司拥有107部大型运输车辆,有近2万平方米的仓库,每天他往港区运送1000多个大型集装箱,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集运输、仓储、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公司,企业年盈利在100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仅沈丘一带在上海搞集装箱运输的,就占了上海集装箱运输份额的四分之一,有1000多辆车。有人美誉其为“营运大王”。

              足足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行业份额被沈丘人垄断着。这是非常惊人的一个事实!县里很多实权部门都很羡慕这些大户。。。。

              我的同学里就有长年在上海搞运输的,但不管是赔是赚,也没有见他们回乡来。且不论老板或管理人员,仅就装卸工、民工,据说大都每月可拿到1000元左右,高的1500到2000元,每个人一年接近两万块的收入,远比县里统计的农业劳动力“年收入”3000多元高出数倍,更要比目前沈丘所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划线标准”——人均纯收入700元高得多。县里眼看着这么多“运输帮”在外挣钱,包括拉着河南其它地方的货物奔向上海,再把长江出海口地区的产品运回河南。而沈丘做为他们的生身之地,却只获得了他们带回给家乡的那一部分消费金额,提高了一点本地服务业带来增长的GDP,始终无法带动本地的各类产品生产,也形不成比较有规模的投资。为什么?主要原因还是沈丘本地的产品结构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因此,沈丘无法梦想能让东南飞的孔雀回来。即使在当前面临经济困局的时候,进口出口虽然都双双下降,可是运输帮们还是坚强地挺在上海,而没有出现某些地方发生的打工者带回资金找出路的现象。

      • 家园 河南人数本来就多,历史上也蛮多

        加上后来计划生育的确是有问题(中原的农民意识),所以出现了现在的问题。

        但是,人家生下来了,不能提高教育,光生不养,更不教,长此以往,有印度化的危险啊。

        河南省属院校招生不算很少,再差的师范类院校,河南地方都咬牙给划为本科了。其实河南的地方属本科跟浙江的大专技校的条件都不能比。

      • 家园 浙江好在有钱,发达民营企业较多。

        浙江民营企业发达,再加上“钱多”,因此,可以吸引外地人才来浙江,弥补本地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劣势。至于像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等,“钱少”,像样的民营企业少,吏治水平差,精英逆向淘汰现象严重,所以逼得人才流出大于人才流入。

        • 家园 除了民营企业

          办民办学校,为省教育添砖,更主要的是全省各个纳税企业在出力支持。不知道别的省份怎么样,浙江企业税费里面除了要缴国家规定的教育附加费,还要缴地方缴费附加费,加起来是国家规定教育附加费的1.6倍,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还有些大学,中学,以国有民办的方式,利用优质资源进行一些溢价收费教育,虽然有争议,客观上也扩充了教育经费。

          河南的教育问题,我看总归还是要河南自己解决,光指望别人给自己招生名额上的优惠(目前部属院校的各省人均名额比,河南不是最低的),学成后流出省外,这样简单的优惠不仅录取率提高不了几个百分点,也完全不能帮助河南建立自己良好的以教育--促经济发展--反哺教育发展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系统的。至少河南的官方不能这样考虑,而是要挖掘潜力,努力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

          • 家园 说的不错。

            现在河南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名额少,而是人才外流严重,同时人才流入不足。这点上看,河南今天的人才储备,还不如计划经济时代。河南官员和河南老百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我曾经写了一篇帖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链接出处

            我几乎见到的所有河南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是天天骂当地政府的,吏治差劲,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方JJ所说的河南教育不行,无外乎就是这个原因。

        • 家园 虽然我是在省内上的大学,但是我觉得上大学去外地是一件好事

          ,开阔眼界,毕业后回来就行了。教育,对一个地区来说,最重要的是基础教育。

          我们高中老师说,一些学校要是有机动名额,北大清华什么的,一般也很愿意留给浙江生的。

          • 家园 不懂……难道他们知道浙江学生上完就回家?

            我是在省内上的大学,但是我觉得上大学去外地是一件好事,开阔眼界,毕业后回来就行了
            这一句和
            一些学校要是有机动名额,北大清华什么的,一般也很愿意留给浙江生的
            这一句 , 连起来,我就看不明白了。

            是说浙江生源好呢,还是说浙江学生上完就回家?月色JJ可否细说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