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共:💬904 🌺6644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十五、县中现象

      我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是源于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由于现在减负问题受关注程度较高,直辖市级和省会级大城市的中学由于离教育主管机关近, “在天子脚下”,不敢再肆无忌惮地搞大面积补课等活动,于是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有意通过各种方式把子女送到周边地级、县级城市的县中去读书,理由是那些学校还有补课,作业也多,抓得紧,再加上远离住处,一般要求住宿,在校封闭管理的时间更长。这则报道引起了我的兴趣,也对这种县中多了一份关注。

      所谓县中,并不是指所有县一级的中心中学,在这里的“县中”指的是那些偏离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上,但在当地又有一定的影响的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观念、水平往往比不上省内一流的中学,但也并非完全的后进中学。这类学校往往有以下一些特点:

      1、比起落后农村地区的一些后进中学,这些学校有一定的教学质量,并非完全的放牛学校、炮灰学校,个别县中甚至还有比大城市学校更高的升学率,甚至有的时候省高考状元、榜眼、探花并不出在大城市名校,却来自这些县中。但是这些学校的缺点也很明显,最突出的就是教学思想保守落后,迷信题海战术、疲劳战术、野蛮训练。我曾知道有的学校要求住宿生早上5:00起床简单洗漱吃完早饭后就“早自习”,每天晚饭后加课搞晚自习,搞到23:00才放学生回宿舍休息,不但住宿生如此,走读生也一起陪绑,晚饭后要求走读生也来学校参加晚自习,同时双休日取消,每个月放一天月假,没有暑假,寒假只放春节这几天……如此高强度的“超极限训练”使学生身心疲惫不堪。

      2、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刻意“抓优放差”。高一新生一入学,就分出“好班”、“平行班”、“差班”,优质师资、优质条件一律向“好班”倾斜,学校的主要教学精力也放在“好班”上,人为地制造年级分化。虽然分“好坏班”这种做法在很多学校包括一些办学条件更好、实力更雄厚的学校也存在,但是在那些学校,由于学校总体实力比较强,优秀师资也比较多,尽管分出了“好班”,但其他班级还不至于被剥削干净,而在县中这种学校,因为优秀师资很有限,一旦“集中优势兵力”,“次要方向”上就什么都不剩下了。于是,这些学校的学生只要没有入选“好班”,基本上就意味着被学校放弃了。极少数学校不但在师资上刻意倾向“好班”,甚至人为地在学校里制造人格不平等,曾有负面新闻报道说某个类似的学校为了“照顾”好班,规定每天午饭好班学生先去吃,等他们吃完了才是“平行班”,最后是“差班”,等“差班”学生去吃饭时,几乎就没什么热的饭菜了。当然这种极端的例子不多,但刻意分化学生,制造不平等是这类县中比较常见的做法。“抓优放差”最极端的做法是干脆放弃总体升学率,放弃年级中大部分学生,而把赌注全部押在个别尖子身上,用全年级大部分人的牺牲去换取个别人的胜利,不求升学率打到多少,只要玩命搞出一两个省状元、榜眼……今年就成功了,就是在外头宣传自己的资本。这是最恶劣的做法了。

      3、不重视因材施教,把所有学生都视为“差生”。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加上总体生源比不上名校,这些学校里很少有人去总结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也不去考虑不同的学生要用怎么不同的方法去教,一棍子打死,一脚踏平,把所有学生都当“差生”教,不管需要不需要有效果没效果,统统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反复折磨。他们才不管你是葱还是水仙花,看你绿油油的长条的叶子就要把你剁碎下油锅爆锅,你不服从就是“骄傲”、“耍个性”,等爆了锅了还埋怨为什么不香,说你还没小葱有用。

      4、缺乏监督,不正之风比较严重。由于县中远离行政中心,远离媒体,加上生源大多来自相对较落后的小城市和农村,学生和家长大多比较胆小怕事,于是就缺乏监督,容易滋生山高皇帝远的心态,觉得反正都是本地农村没权没势的家庭的孩子,怎么弄都没事。一些学校借分“好坏班”的机会变相索贿,敲诈勒索学生和家长;还有的学校乱摊派费用,乱收费……我听过的最离谱的事情是山东地区的一个学校,为了提高纸面上的高考升学率居然组织下一届“好班”的学生集体顶替高三年级中的“差生”参加高考。学校的做法是这样的,过去为了达到高升学率他们违规组织“预考”,半强制地要求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放弃高考,减小“不良分母”。但这种做法会使学校参考人数变少,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禁止了这种做法。为了钻空子他们干脆让高二年级“好班”的尖子学生冒名顶替那些被劝退的毕业生参加高考,这样在参考人数上还是满员,纸面上的升学率也会升高,唯一的破绽就是高校会遇到一批考上了但没有报到的学生(就是被冒名顶替的学生),但因为这些人散布在各个高校,不是很集中,不注意也很难发现。为了堵住高二学生家长的嘴,他们会上门做“思想工作”,说这是学校给高二尖子的一个锻炼的机会,而胆小怕事但又想占小便宜的家长往往就会答应下来了。

      5、比较会欺骗家长。由于当地的学生家长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又胆小怕事,于是学校也很会做这些家长的“思想工作”,比如利用家长会等机会摸准了当地家长热切期望子女“飞出鸡窝变凤凰”的心态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错误观念,大讲特讲“我们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孩子好”、“严是爱松是害”、“学校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在这些看似正确的外衣掩盖下,题海战术、野蛮教学、体罚、摊派费用乱收费等都成了合理的了。“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孩子”嘛。

      6、宣扬“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很多家长特别是不懂教育的家长都有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学生就该严管,管得越严越好,最好让学生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不停地学习学习……这样学生就“自觉”了,不会分心了。于是这些县中就利用这种心态大做文章,对学生特别是住宿学生实行比军事化管理更严厉的“监狱化管理”,除了节假日一律不准出校门,不允许娱乐,不允许看“闲书”,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题做题做题……所以这类学校也被人称为监狱中学。这种蛮愚的做法还能得到许多家长的肯定,认为“学校管得严”,以此掩盖自己在教学上的无能和落后。这样,就算到最后教学失败,学生没考上大学,他们也可以“问心无愧”,家长们也无话可说。

      当然,我说的这些现象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说每个县中级别的学校都有这种现象,也不是说只有县中才会有这种现象。有不少县级中学由于定位恰当教学合理,也有比较好的质量,而一些如今风头正劲风光无限的“省重点”、“示范性中学”,当初恰恰就是通过这种手段起家的,甚至如今在“示范性中学”的光环下面,还是一副愚昧、专横、野蛮、粗暴的骨子,除了时不时搞个省状元、榜眼出来吹牛,或者炫耀下如何如何高的升学率之外,其核心观念和教学质量是相当成问题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辨别、分析了。

      关键词(Tags): #县中#题海战#监狱中学#野蛮练习
      • 家园 曾经的县一中学生不吐不快:指责县一中,有意思吗?

        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现在的县里的中学几乎不存在放牛学校,炮灰学校,“放牛”,“炮灰”就意味着招不到学生,学校没钱花。另外,就农村学生而言,如果觉得升学无望,一般不会选择读高中,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我听一个在某农村中学支教的大学生说,他所在的初中大部分学生厌学,一心等着毕业后去打工(可能是有初中教育不完成就不准出去打工的什么规定吧。)。县一中招收的基本上都是全县的优质初中生(特指学习好的),少部分收费择校生(“放差”的主要对象),不存在大规模“抓优放差”。

        您列的从5点到23点的时刻表就好像学生们一个个是被强迫学习似的,说实话,我倒认为至少有一半是自愿的,包括我在内。

        八九十年代的县中老师老是问学生一个问题:你将来是想穿草鞋还是穿皮鞋···

        所以自愿学习也好,被迫学习也好,想想穿鞋的问题,从5点到23点还算个事吗?学生没城市户口,没有钱的父母,不从5点学到23点,还有什么办法穿皮鞋?

        而且,我觉得从5点到23点只是个别现象(我的大学同学中只有个别是这种学校毕业的)。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只会逆来顺受,学校也不会不知道弦绷得太紧的后果,体罚应该比较少,学校也害怕学生出事。题海战术是有的,但您能告诉我中国哪所中学不搞题海战术?谁不想搞素质教育,哪所学校敢不搞题海战术吗?

        好吧,我来挟洋自重一回,我认识一个老外曾在某个地位类似于黄冈中学的高中当外教,他说他经常看见学生自己在下自习后留在教室自学的——“中国学生的勤奋让他十分敬佩。”

        2、至于“抓优放差”,“分快慢班”,我在县中读书时从城市来“借读”的学生那里听说后都觉得新鲜。反倒是城市的学校喜欢分“好班”、“平行班”、“差班”,(我老婆所在的地级市的中学都是这样。)当然,我不否认“抓优放差”,全中国都一样。现在全国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尖子生单独编班(以种种优惠留住那些可以上省重点中学的学生),而且有些学校喜欢摘桃子,临到高考把别的学校的尖子挖过来。

        同样,“分时吃饭”也应该是个例。

        3、至于说“不重视因材施教”,岂止是县中。放在全国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又有多少老师去“总结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就是北京的老师也不一定敢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去实施教学,无非是搞公开课时用用,搞地区级的讲课比赛体现一下。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因材施教吧——我老婆的学校从高二开始就动员文化课差的学生去学音乐,学美术···

        4、至于说“缺乏监督,不正之风比较严重”。你太小看学生和家长了(抑或是瞧不起),想想征地有多艰难,就应该知道他们不是省油的灯。至于说一些学校借分“好坏班”的机会变相索贿,敲诈勒索学生和家长;还有的学校乱摊派费用,乱收费……城市里更变本加厉,一来农村生源榨不出什么油来,二来大肆行贿的反倒是城市的家长,有钱嘛,还时不时掏钱请客,请钓鱼···

        您也不要把中学老师看得太猥琐,他们还是喜欢踏踏实实学习的学生——自己可以少操心嘛。真有什么功利思想,无非是给学习好的贫困生减免费用。现在本市学校大搞“宏志班”,主观上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客观上造福贫困学生。同样,您听说的是之所以“离谱”,也是因为这是个别现象。

        5、至于“全封闭军事化管理”。你到让学生家长选选,看他们愿意让孩子上封闭的还是不封闭的。你以为教师都欢迎封闭式管理?我倒想课余拉拉小提琴,画画素描,但我在县城哪里找老师去。

        所以,您说的这些现象放在城市的学校也合适。另外,农村学生巴不得变成大城市的学生呢——一味指责县中学,有意思吗?

        再挟洋自重一回。想看看西方人怎么看中国基层地区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吗?看看BBC拍的记录片《中国学校》,百度上去搜吧。

        至于黄冈中学是怎么回事,看看南方周末的报道吧

        外链出处

        可能您对BBC和南周都不感冒(我也是),但我觉得他们这次的报道是客观的。

        • 家园 “谁不想搞素质教育,哪所学校敢不搞题海战术吗?”

          感情在你眼里素质教育就是那些吹拉弹唱,搞素质教育必然降低成绩,要提高成绩只有 题海战术

          我前面的帖子你都白看了

        • 家园 我说的县中,是指“县中现象”

          特指国内广泛存在的,教学质量一般,以磨时间、拼体力为主要教学手段,并且用所谓准军事化管理控制学生的学校。

          这些特点很普遍,但并非每个县中都有,你又何必对号入座?

          至于说“不重视因材施教”,岂止是县中。放在全国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又有多少老师去“总结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就是北京的老师也不一定敢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去实施教学,无非是搞公开课时用用,搞地区级的讲课比赛体现一下。我来告诉你什么叫因材施教吧——我老婆的学校从高二开始就动员文化课差的学生去学音乐,学美术···——为什么一说因材施教就是学美术学音乐学特长?语数英物理化学不能因材施教吗?不能适当宽容下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吗?不能以精讲为主线,提高上课效率吗?“我们这里是农村,条件差,没条件学艺术特长”是题海战野蛮教学的理由吗?

          你当时的高中采用了一些现在看来不合适的比较“笨”的办法搞教学,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当时不比现在,而且还受到了地域、生源、师资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应过多指责。但是今天是21世纪了,我们都是生活在城市里了,完全有条件采用更科学更理智的方法搞教育了,对过去存在的这类学校批评一下都不可以吗?批评这些学校的做法就是否定了你“苦出身”的荣誉感了吗?你因为“苦出身”选择这样的成长路径不应过多指责,但你的孩子已经不是苦出身了,你还对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做法恋恋不忘,以“苦出身”自居,会不会干扰到今后对你孩子学业的指导,对他学校教学的评价?

        • 家园 完全赞同

          (对于想读大学的人来说)说实话,我倒认为至少有一半是自愿的,

          ========================================

          当年上了大学后,曾与成都本地的各中学的同学们聊天,大家都是各省重点出来的,结果发现,成都最拔尖的两所,七中和四中高中时期不是学校要求必须上晚自习,完全自愿,(当年),结果人家晚自习还是爆满,我们那个烂学校,学校要求必须上,但是逃的人也不少,

          初中时,有次回老家奔丧,有天晚上父亲带我回他的母校参观,四川大名鼎鼎的仁寿县一中,晚上9点过教学楼还灯火通明,让习惯下午5:00就放学回家的我情何以堪,但是教学楼几乎看不到老师,估计都是自愿居多,

        • 家园 我说下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的高中是我们市里最好的学校,当时县里有另一所学校名气也不小,基本就是你们说的县中的模式,下面为了叙述方便,前者叫市一中,后者叫县一中吧。

          县一中就是上面说的,各种县中的封闭管理啦,周末上课啦,晚上补习啦,就不多说了,看看上面的描述差不多。认识个朋友是县中毕业的,他当年是年级第一名,和当时年级的前几名一起,高一就参加了高考,学校的说法是热身体验。

          我们市一中是怎么样的呢?

          1 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责

          高一老师开场就是说,高中已经不是义务教育了,你们要学会自己学习,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怎么个自己对自己负责法?从高一到高三,只有最后的高考是有老师监考的(这个是废话,全国都一样),其它所有的大考小考期中期末以及高考的一模二模,都是没有老师监考的,开场发个考卷就走人,中间有2次巡回老师来回答下试题模糊之类的问题,最后3分钟来收卷,中间想作弊的自便,你喜欢自己骗自己就骗好了。

          这样的氛围下,貌似反而没人作弊了,至少我没作弊也没见过同班同学作弊,丢不起这个人。哪怕考的再差,自己也认。

          2 不分快慢班,不在年级内排名次,不以成绩区分学生

          学校因为历史悠久,学风和名气都很好。一般民间的说法,进了市一中的没有差生,市一中出来的也没有上不了大学的。高中三年我只知道自己在班里多少名,从来不知道自己在年级里多少名。据说老师私下会排的,但是不告诉学生。老师对最后几名的关注也不比前几名少。

          3 素质教育

          那时好像还不太提这个词,但是回头看我们应该可以算素质教育。高一刚进学校的时候还不了解校风,体育锻炼课大部分同学留在教室自习了,我们几个好动些的男生下去踢球了。回来时看见班主任在教室里,大着胆子进去准备挨训,结果班主任把我们表扬了一番,说体育锻炼课就是要你们去活动,呆在教室是不对的,要大家向我们学习。另外学校里除了组织常见的篮球足球排球比赛,每年都还有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比赛,图书馆经常组织二手书拍卖,每学期请新华书店到学校来摆摊卖书等等。

          至于学生的压力几近于无,每天下午4点放学,最晚不得超过5点,周末没有补过一天课(参加奥数比赛之类的培训有时会占周六,但是这个是少数人参加)。学校规定作业做到晚上11点做不完的可以不做,第二天跟老师说明即可。对于老师布置作业过多的,可以向校长投诉。实际上高一的作业基本在学校内可以做完,高二大概晚上8点搞定,高三有时会做到11点,但是也可以承受。

          在轻负担的前提下,是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保障。数学老师说的话至今仍记得:“我讲的内容,讲一遍就能保证你们都能记住,这就是我的本事”,高二学古文,直接是聊斋志异做教材。遇到很多这样的好老师,上课经常能哄堂大笑的老师,至今感激。当时课堂上的个别知识点,虽然高考后再未接触,但是至今仍能印象极深。

          4 民主

          班干部,各种优秀团员之类的选举,都是民主选举,老师不参与。同时班干部原则上不能当2次,也就是基本高中三年全班人都能轮一遍当班干部。

          再说个我自己的事,高一上学期结束时选举优秀团员,我被同学选上,但是被选上的都是男生,而我是被选上的人里得票最低的。班主任说没有女生啊,有谁愿意让下的?要让的话似乎该我让,因为我得票最低嘛。但是我那时候也好个虚名啊,没说话。老师也笑笑,就把这个名单报上去了。

          然后优秀团员有啥福利或好处?寒假来了,为了强调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翁,无论寒暑假,一律由学生在传达室值班。白天女生晚上男生。那寒假有春节啊,我这个优秀团员大年夜哪天下午5点准时到校值夜班,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过了个印象极其深刻的大年夜(带了足球去的,呵呵)。后来不知怎么到校值夜班成了美差,我反正每个寒暑假都值过夜班,为这个还要和班长私下打招呼来抢个名额。

          最后的结果呢,我是99年高考的,市一中全校100%上本科线,也就是最后一名至少都可以达到本科线。本一大概是90%多?这个记不太清楚了。全市的高考状元是县一中的,但是本科率大概才一半。本市有个大学,也是211,算是国内二流到三流的名校吧,一直都有这个潜规则,只要是我们市一中报考该校的,到本科线的一概能录取,算是我们的保底学校。但是县一中没有这个待遇。

          再说家长,虽然县一中一直宣传它出的全市状元比我们市一中多,但是本地家长从来都是这么句话:县一中很好,但是能上市一中还是要上市一中的。

          到了大学里,才觉得我的高中很像大学,现在高中同学间聊起来,无不以自己曾在这个高中学习过为荣。

          至今我仍觉得,我所在的高中论高考成绩可能在国内排不上位,名气出了本市知道的也不多,但当时也许是国内最好的高中。

          通宝推:平淡是真,
          • 家园 县一中与市一中比有失偏颇

            首先,市一中的选材范围大(市区比郊县人口多,生源广),本来读进市一中就经过了一次激烈竞争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等本来就高,以我在的成都市为例成都市区400万人,有三所较为顶级的中学,而旁边的14个郊区(市)、县600万人,支撑了大约7、8所能与市区三所大致相同(有时高过)升学率的中学,可见县中的升学率实际上高过市中

            其次,市区尤其是“市一中”(在我们这里,市一中是极差的学校)的学生见识等各方面都很强,实际上平时生活中也有很多学习机会,而“县一中”没这个条件,只能在学校补,例如我高中班上成绩前列的基本都是工程师家庭出身的,甚至还有家长是中科院士的,我本人在82年上小学前就会100个左右的英文单词,同期县上的学生上小学4年级了未必会读清楚26个英文字母(不是按拼音读法),我上学前就能识3000个汉字,看全文字版的《三国演义》,有负数概念,已经超出了小学要求了,我中科院院士家庭的同学初三已经在家长指导下完成高等数学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学校里的东西,真是不需要认真学了,可以作素质教育了,但县中的学生只有在学校苦学,要把所有的学习时间加总不见得市中的学习时间比县中的少,只是学习场地不同罢了

          • 家园 和我的高中差不多

            良性循环 名声好 学生好 成绩好

            记得有一次一个别校的老师想调来我们学校 在我们班试讲 我们都非常不适应 觉得怎么讲得这么慢 后来听说他回自己学校后不断感慨 一中的学生就是好教 一点就通

            不过据说现在也堕落了 为了挣钱 盲目扩招 也改成自习上到9 10 点了

          • 家园 你这个学校和我上的学校

            很类似,一直到高三晚上9点就睡了,也学得很好啊(自夸下,至少我自己比较满意)。 不过我这个中学后来也变了。现在这样的中学更少了。

        • 家园 县中现象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也否认?

          本人老家的某中据说是全国名校,正是以监狱作为卖点招徕学生

          据我观察,那学校的气氛令人窒息。学生都有点目光呆滞

          由于坑爹微机派位入学,本人虽然是省top2的小学的前20名,也分到一现在已经撤消的初中(校址现在是我小学母校的分部)

          高中是全省top3的中学

          大城市的学校不论好坏都不监狱

          • 家园 可能您看到简裕他们学校,也会觉得

            可能您看到简裕他们学校,也会觉得“那学校的气氛令人窒息,学生都有点目光呆滞”吧。

            我在大城市念的书。我们中学的时候,市内也有某重点是封闭寄宿学校,传言也挺多的。我们这些其他重点的学生,对那学校也是敬畏+幸灾乐祸+瞧不起那种“强度太大的学习方式”的心态兼而有之。后来上大学,同寝就有那个学校毕业的,聊起来发现人家觉得那学校挺正常,人家心态也挺正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