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汤汤乎太宗 -- 流血漂橹(2.6)

      从244年马西切战役,到252年沙普尔吞并亚美尼亚的8年内,罗马帝国正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248年4月21日罗马皇帝阿拉伯人菲利普迎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日子 -- 罗马建城1000年的盛典。好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次年他就被元老出身的德基乌斯(Decius)推翻,全家被杀。德基乌斯沿袭了前任的惯例,册封长子赫伦纽斯(Herennius)为副帝(凯撒)。251年,也就是亚美尼亚国王库斯洛夫遇刺的同一年,德基乌斯父子在与哥特人的战斗中,双双阵亡,德基乌斯成为第一个死在日耳曼人手中的罗马皇帝。德基乌斯死后,罗马官兵拥立大将伽卢斯(Trebonianus Gallus)为帝。按惯例,伽卢斯也册立儿子沃卢西安卢斯(Volusianus)为副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伽卢斯发行的钱币,币面上是伽卢斯和他的儿子,很容易分辨谁是父谁是子=====

      伽卢斯的统治注定是一场灾难,他即位的251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瘟疫在全国流行,帝国人口下降了足有40%,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民生委顿、军队士气低落。为了换取北方边境的安全,伽卢斯在财政窘迫的情况下,把原本应该给萨珊的岁币,转移支付给哥特人。大约与此同时,一位叫玛利亚德斯(Mariades)的安条克贵族,在东方发动叛乱,蹂躏了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失败后率领余党逃亡到萨珊。所有的这一切,不仅让罗马帝国无力支援亚美尼亚,也给罗马—萨珊的新一轮战争提供了足够的借口。到253年8月份,伽卢斯在一番一地鸡毛的内战中被杀,最终登上帝位的是58岁的瓦勒良(Publius Licinius Valerianus,简称Valerian),根据传统,他也封儿子伽利埃努斯(Gallienus)为副帝。

      【三世纪危机】时代的罗马皇帝,大多出身低微,还有不少是蛮族出身,如色雷斯人马克西明、阿拉伯人菲利普。与他们相比,瓦勒良绝对鹤立鸡群,他是根正苗红的老派罗马贵族,仕途生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历仕监察官、执政官、元老,军事生涯也颇有建树,参加过多场战争。瓦勒良为人庄重严谨而不苟言笑,他的志向远大,力图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传统,重塑帝国辉煌。

      他上任伊始,便下令组建了一支6万人的军队,远征萨珊波斯。其战斗序列缺乏记载,不过我们可以做一点考证。从人数能推断出这支部队包涵5-6个军团,肯定出阵的军团有3个:

      第一【帕提亚】军团,参加了马西切战役。战后的数年中,他们模仿萨珊军队组建了自己的重骑兵部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政府有为各个军团铸造主题银币的习惯,第一帕提亚军团的团徽是【人马】。上面的硬币属于第二帕提亚军团,团徽也是【人马】=====

      第四【斯基泰】军团(IV Scythica "Scythian-conquering 4th"),同样参加了马西切战役,战后其主基地设在幼发拉底河的重要渡口—丘格马,一支分队驻扎在丢拉。

      第八【奥古斯塔】军团(Legio VIII Augusta),团徽公牛。由凯撒征募于公元前59年或更早,该军团参加了凯撒的高卢攻略和于庞培的“大内战”。凯撒的第八军团在公元前46年解散,但在公元前44年屋大维又重建了一个全新的第八军团。公元前43年,第八军团随屋大维在高卢的穆基那城大破马可.安东尼,因而后来它又被称为第八“穆基那”军团。此时该军团驻扎在叙利亚。

      可能性较大的出阵部队,有第三【帕提亚】军团。三个【帕提亚】军团是专门为对付安息帝国组建的,都参与了戈狄安的远征,第二帕提亚军团由皇帝直辖,皇帝没来它不大可能来。这次第一【帕提亚】军团来了,第三【帕提亚】大概也会来。剩下的两个军团就不好说了,应该都来自【哭泣的女神】一节中的军团名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巴利索现属叙利亚,由于叙利亚在这附近修建水库,河道变宽接近湖泊了=====

      253年底,罗马的6万东方远征军集结完毕,离开安条克向东进发,行至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巴利索(Barbalissos),着手架设浮桥准备渡河。巴巴利索是幼发拉底河右岸一个小要塞,向南流的幼发拉底河,在这里拐了一个直角大弯折向东方。从以往的经验看,罗军从这里过河,其意图一定是走传统的南路入侵线路,顺幼发拉底河向东南侵入泰西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巴利索遗址,可以同时监控幼发拉底河东岸和北岸=====

      显然罗军的情报工作非常差,相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沙普尔的掌控之中,正当罗军忙于渡河之际,沙普尔的一支包涵萨珊骑兵、沙普尔长子亚美尼亚国王霍尔米兹德(Hormizd Ardashir)率领的亚美尼亚重骑兵、阿拉伯骆驼雇佣兵的强大军队,鬼魅一般无声无息的出现在河对岸,其中很可能有战象。虽然战斗细节史无所载,但稍作分析仍不难推测出当时的情况:

      1 萨珊主力可能发动了【半渡击】。

      2 一支萨珊奇兵事先渡过幼发拉底河,对罗马军发动了前后夹击。

      3 这里的河流成直角,罗军两面背水作战,陷入双重死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巴利索战役前双方的行军路线。紫色为罗马军队,红色为萨珊军队,黑色细线为丝绸之路=====

      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确信无疑的:6万罗马大军全军覆没,其场面可用【伏尸数万,流血漂橹】来形容。在萨珊—罗马的数百年战争史上,像这样的一边倒的战役凤毛麟角。另一方面,在两国征战史上,人数超过5万却没有皇帝亲自率领的罗马远征,也是头一回,却创造了全军覆没的恶劣先例。巴巴利索战役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叙利亚—安纳托利亚一线的罗军主力丧失殆尽,通往地中海的大门向沙普尔洞开。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沙普尔在此后的两年内并未西进,而是【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对此笔者也大惑不解,可能是叙利亚正在弄瘟疫,沙普尔不愿深入险境,或者更严重些,萨珊军队也染上了瘟疫,丧失了进攻能力。最后一种可能是,沙普尔对攻占叙利亚的坚城没有信心。萨珊军队有个特点,就是出境作战不带步兵,使用【全骑兵】战术,这么做适合野战、劫掠,却难以攻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带吊桥的罗马攻城塔,大概是罗马战俘或叛逃者教给萨珊人制造和使用的=====

      256年,萨珊大军卷土重来,这一次沙普尔带来了足够的步兵和工程器械,真真正正是攻城略地来了。首当其冲的是幼发拉底河中游重镇丢拉(Dura Europos),该城是个坚固要塞,深深楔入两河流域腹地,成为多次罗马入侵的前沿基地。驻守在丢拉的,是第四【斯基泰】军团的两个大队和巴巴利索战役后逃到这里的罗马残兵败将,约2千人。这一战,是萨珊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成功的攻克坚城战,萨珊军队从敌人罗马人、前辈亚述人学来的攻城战术都用到了这里,包括攻城锤,攻城塔,步行弓箭手则在城下为【蚁附】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然而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穴地】战术,萨珊军队首先挖掘地道,穴地而进,丢拉面积不大,罗马人很快就发现了敌人的意图,也挖掘自己的坑道,双方步兵在坑道中相遇并展开殊死搏斗,如赵奢所说:【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U. of Leicester)的Simon James教授,绘制的坑道示意图。左侧是罗马坑道,位置较高;右侧是萨珊坑道位置低;中间是燃烧产生的毒气=====

      罗马步兵的肉搏能力更胜一筹,迫使萨珊步兵抛弃了同袍的尸体,纷纷奔窜而逃。据Simon James教授实地考证,萨珊军在肉搏失利的情况下,在坑道中点燃硫磺和沥青,用燃烧产生的有毒烟雾毒杀罗马人。这一研究结果被BBC报道为《古波斯人对罗马人使用毒气战》(Ancient Persians gassed Romans),事实上当时罗马和萨珊的科技都很发达,古典时期最著名的化学武器,就是是数百年后东罗使用的【napalm】,即【希腊火】。

      最终,人多势众又志在必得的萨珊军队攻占了丢拉,旋即彻底摧毁了这个要塞。毒气的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是,萨珊战士不敢下坑道为战友收尸,丢拉废墟中存留了很多罗马、萨珊两国战士的完整遗体和铠甲兵器,使丢拉成为后世的考古圣地。

      没了后顾之忧的萨珊军队,以罗马叛徒玛利亚德斯为向导,一路高歌猛进直扑亚洲之都安条克。

      安条克,罗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大,拥有50万人口,塞琉古帝国的故都。承平已久的市民们仍在安享太平盛世,战争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这一天,一位喜剧演员和他的助手妻子正在进行例行的每日演出,广大热情观众对演员的精彩演出,不时抱以掌声和哄笑,突然,演员的妻子大声尖叫起来:【我在做梦还是波斯人来了?】(Am I dreaming or are the Persians here ?),广大观众还以为这是一个逗笑包袱,顿时哄堂大笑。笑声未落,萨珊人的箭雨已经滂沱而下,广大不明真相的观众们纷纷离席而逃,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件。安条克随即被士气高昂的萨珊军队攻破,之后是劫掠、屠城和焚毁,幸存的市民包括基督教的安条克大主教Demetrianus,被强行迁徙到帝国南部的胡泽斯坦,在这里沙普尔建造新城【威赫-安条克-沙普尔】以安置他们,该城意为【沙普尔所建更好的安条克】(Better than Antioch ‘has’ shapur ‘built this’)。按罗马人说法,血洗之后的安条克,已经【无法再成为一座城市了】。

      安条克的陷落,使得周边城市成为惊弓之鸟,萨珊军队则兵分数路分别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的攻占许多名城大邑,其中包括安纳托利亚第一大城,以凯撒大帝命名的【凯撒利亚】(Caesarer,又名“开赛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56年萨珊远征路线,主力攻陷丢拉、安条克,分遣队攻陷丘格马、凯萨莉亚等城市=====

      得到叙利亚、卡帕多西亚沦陷的消息,正在巴勒斯坦准备进剿阿拉伯人的瓦勒良皇帝,匆忙调兵遣将从海路赶奔安条克。显然沙普尔对于将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纳入版图兴趣不大,听说瓦勒良来了,立刻下令各部人马带着丰厚战利品返回泰西封。于是罗马军队跟在萨珊军队屁股后面,顺利收复各处失地。抵达安条克的瓦勒良,面对残破的亚洲之都欲哭无泪,另一边沙普尔则在泰西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庆祝西方远征大获全胜。两个超级大国的边境线,再次安静下来,事实上瓦勒良、沙普尔都没闲着,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下一场大战。

      两年后,边境线上死气沉沉的气氛,被一场铺张排场的婚礼冲破了,本就很繁华的帕尔米拉城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歌舞连台,罗马、萨珊两国的贵宾使节,边境线上做各种合法、非法生意的豪商巨贾、驼匪路霸都携带丰厚贺礼前来道贺。快乐的新郎是帕尔米拉国王奥登纳图斯(Odaenathus),新娘则是他的第二任王后,年方二九的花样丽人—芝诺比亚(Zenobia)。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沙漠风暴》

      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好像对大国来说,边疆的军事要塞非常难打

        但是都城不管修得多么高大坚固,基本上都说非常好打的。我们是这样,各路军队攻占长安都是比较容易的,罗马看来也是这样。像哈特拉这样的小国都城倒是真的难打。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攻城问题需要讨论

        1、很多公认的所谓某帝国的人攻城能力不足,个人觉得都是胡扯。

        A、萨珊不是匈奴,其建国过程中攻城并不少,不可能每次都像哈特拉那样用美人计。而几乎每个帝国,都是靠攻城略地来实现的,所以,任何说一个帝国攻城能力差,恐怕都不是事实。如果某次攻城失败,最多只能说某方守城能力超一流,结果抵抗住了该帝国的攻势。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帝国承受不了下城的成本而“主动失败”或者是被打防守反击了。此次的下不了城对帝国来说仅仅是绝无仅有的失败的特例,“能下城”才是帝国的常态

        B、一次大的成功,一定不是凭空而来,一定是前期各种攻城累积,才能有最后的集大成,而这不太可能靠罗马人出卖技术一时就能获得的。

        C、攻城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装备问题,而是个系统工程。攻城和守城都是系统策略综合对抗问题,不是简单一两句可以说完的,最终下城或者守住,都不是仅仅一两个因素。很多城市号称不落,也有很多名将,以下城著称。这点玩光荣日本战国历史相关的游戏相信会有深切体会。

        D、有攻城器械那么就有反攻城器械,或者说守城器械,其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到攻城效果。这点鲁班和墨子的沙盘演练就是例子。

        所以说要靠罗马俘虏出卖技术,这种武器决定论的观点,除非是核武器,否则恐怕很难说得通。

        最终结论是波斯人用骑兵不太适合攻城,但不代表萨珊攻城不行。

        2、既然可以在下通道烧火放烟,那么就可以在上通道开闸放水,这种技术中国古代攻城守城多次使用。为何不见提及?是否是罗马人守城技术水平此处太次的表现呢?也就是说,可能不是萨珊人攻城技术提高了,而是罗马人犯错了。

        3、攻城靠人多势众是没用的,比如中国史上多次出现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情形,除非是为了给失败找借口才会说对方人多势众。相反中国古人还总结了“勿屯兵于坚城之下”的教诲,而很多守城的恐怕不是怕对方攻城人少,反而是对方人越多越开心。

        另外,穴地这种作用不在于人多势众,而在于突然出现,搅乱敌方防线。

        4、那个罗马攻城塔是个典型的废柴。冲车+云梯,结果就是这工艺精良、造价不菲的宝贝,只能用于城门这么一个狭小的领域,而且还非常不经打。即使是小规模的城,这宝贝也用处不大。如果都是这种又贵又脆的宝贝当攻城主力,那这仗根本没法打,因为太贵了。

        另外,说色雷斯人马克西明,阿拉伯人菲利普,如果他们算蛮族,那罗马更蛮族,总体感觉有点西方中心主义了。

        • 家园 其实我的初衷是吹嘘一下波斯,怎奈波斯方的资料太少

          我是波斯--伊朗粉丝,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吹嘘一下他们,老兄别误会了。但有些事情,我也没辙呀。

          萨珊自身的一手资料,仅限于石刻和钱币。后世的《塔巴里史》、《王书》成书太晚,不能做信史看待。同期的罗马、叙利亚、犹太人的记述很多,对他们来说,萨珊是外国,只是在必要时提一笔。所以大多数原始资料,还是来自【西方】,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罗马人眼中,什么是【蛮族】,我也搞不清,反正罗马人对马克西明、菲利普的评价极低,视他们为蛮族。

          萨珊的攻城技术如何,是个严肃话题。单从结果看,萨珊攻克丢拉、哈特拉都很难,而且攻克后立刻平毁掉。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此非常惋惜,多好的城市防御链呀。我的结论是:太祖太宗时代,萨珊对自己的攻城、守城能力很没信心,宁可毁掉要塞打野战,也不跟你玩攻坚、守城。

          就我看到的资料,除了一些五六手的中文资料,其余都是英文的,多出自欧美人之手。仅有极少数,看名字像伊朗人。伊朗人写的专著、论文相信有不少,可让我看伊朗人的文章,无论是当年的帕提亚文、巴列维文还是现代伊朗文(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资料、论文,我哪看得懂呢。攻克丢拉的战役,有考古实地发掘,这玩意实物摆在那,人家出了论文、上了电视,我这民科人士,哪有能力反驳呢。

          事实上,波斯人的攻城技术,有前辈亚述人的根基,不会太差,《圣经》就记载亚述人进攻以色列,靠几个女人才撵走敌人的故事。这里面事实与传说俱在,那时候亚述的军事技术,世界第一。可相比罗马人,我感觉萨珊还是略逊一筹。至于水淹,有几个因素,首先要看当时幼发拉底河有多少水,幼河流经沙漠,本身水量就不大,如果赶上枯水期,就更没辙了。在后世的攻城战中,萨珊人确实用到了水攻,老兄别急。

          • 家园 面对坚城,换谁来攻都很呛

            所以,不能以一次失败或者很呛的攻城,来否定了整个帝国崛起过程中绝大部分成功的下城。人们往往会因为某方失败了,就把所有失败的东西都往其身上套,而完全不管其原先如何成功。但我们要理性,总之,就是不能总结说波斯攻城能力不行。

            再另外,可能你认为下城就是派冲车冲、云梯爬、抛石车砸、井阑射、穴地、水淹……下城有时并不需要攻城,直接攻城的话,孙子说了,已经是下下的策略了。直接攻城的成败,往往和成本直接挂钩,如果成本超过预算,再牛的攻城部队恐怕也只能“被攻城能力不行”了。

          • 家园 重复了,删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汤汤乎太宗 -- 饮马凡湖(2.5)

      早在242年,即沙普尔正式加冕称帝的那年,他的弟弟呼罗珊总督卑路斯(Peroz),向他推荐了一位叫摩尼的年轻人。作为见面礼,这个年轻人献上了自己的著述《二宗经》,又名《沙卜拉干》(Shapuragan == Shapur-agan),意为《献给荣耀所归的沙普尔》(Book composed in honor of Shapur)。当时沙普尔正忙于应付罗马皇帝戈狄安的入侵,没有足够的精力研读这部鸿篇巨著,但他对虽然年轻却聪明睿智、见识深远的摩尼很有好感,让他随侍左右乃至参知枢密。到两年后马西切战役尘埃落定之际,摩尼已经成为沙普尔的精神导师。

      尽管他对摩尼非常尊敬和信任,但作为一位皇帝,他最关心的并非云山雾罩的精神世界,而是内政、外交和军务等现实问题。精力旺盛的沙普尔,并未停下征服征服的脚步。244年之后的数年,他仍然不断对中亚用兵,打击已经日薄西山的贵霜帝国。内政方面,他也颇有建树,值得大书特书。宗教、征服中亚、内政等事情,都将在后面的章节专门记述,此处按下不表。

      经过开国以来的20年战争,沙普尔敏锐的意识到,相比罗马帝国,萨珊的军事制度,存在着许多亟待变革的地方。首先,帝国没有常备军,每到战时都要靠贵族们出兵和强征农民从军,这不仅让朝廷受制于贵族,还严重影响经济和生产。为此,沙普尔仿效第一波斯帝国的【不死军】(The Immortal),组建了自己的【不死军】。第一帝国的【不死军】,由一万名精锐步兵组成,由朝廷发放军饷,每当有成员伤亡,立刻就有新人补充进来,所以总能维持万人规模,故曰【不死】。与旧【不死军】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不死军】完全由骑兵组成,其成员多为小贵族和较为富裕的平民,按中国的说法,就是【良家子】,他们平时充当宫廷宿卫,战时随皇帝或大将出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身着宫廷装的第一帝国【万人不死军】,穿长袍,持矛携双月牙盾,背负弓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身着戎装的第一帝国【万人不死军】,穿细密的鳞甲,不仅防护效果好,还轻便柔软,舒适耐用=====

      部队的建制分为三级,按东方常见的10进制组建:

      1 基层建制为连或百人队(Vasht),约100人。

      2 基本编制为旗或千人队(Derafsh),约1000人

      3 最大编制为师或万人队(Gund),除了10个千人队,还包括攻城、辎重、侦查等和夫役,约12000人。

      各个精锐或有功勋的千人队,都有自己的队徽,队徽也叫【Derafsh】,绣在千人队的战旗、军装等处,最著名的队徽或战旗,是上一节提到的皇家战旗【Derafsh Kavian】,意为【皇家战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珊石刻上发现的各种队徽=====

      除了原有的精锐骑兵,来自印度的战象,是个强大的突击型兵种。太祖时代大败而归的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在罗马元老院发表了一番自吹自擂的演说,声称萨珊军队有【700头驮着塔楼的战象,塔楼中满载弓箭手和无数箭支;我们俘获了30头,杀死了200头】(there were seven hundred elephants provided with turrets and archers and great loads of arrows. Of these we captured thirty, we have left two hundred slain upon the field)。即使亚历山大的说法有水分,也可以确信,战象已经成为萨珊军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高加索山北面的阿兰轻骑兵,阿拉伯的骆驼骑兵,作为辅助军也相继加入萨珊阵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有的这些军制变革和准备,至少短期内是为了一个明确目标—征服亚美尼亚。虽然根据《马西切条约》,罗马不再干预亚美尼亚内政,等于放任萨珊吞并该国,但能否咬动这颗硬核桃,还得看沙普尔有没有足够硬的牙口。

      位于萨珊西北方的亚美尼亚安息王朝(Arsacid Dynasty of Armenia),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早在萨珊立国之初,其国王库斯洛夫一世(Khosrov I, 也叫Chosroes,与后世的两位‘库思老’同名),就企图勾结东方的贵霜帝国、西方的罗马入侵萨珊。两国严格意义上的冲突,是232年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的三叉戟之役,北路的罗马军队,途径亚美尼亚时,获得了他们的后勤补给,库斯洛夫还提供了一支精锐的重骑兵给罗马人,有效加强了严重缺乏重骑兵的罗马人。不过,北路罗马军并未与萨珊军真正交手。之后的萨珊要么忙于内政,要么忙于经略罗马或防御罗马入侵,转眼萨珊开国20多年,两国居然一直没有正面交手的机会。

      长寿的库斯洛夫身历萨珊两代皇帝,亲眼看到从一个【绝其哺乳,立可饿杀】的婴儿成长为巨人歌利亚,阿拉伯人菲利普又弃他而去,只能自求多福了。与安息帝国一样,亚美尼亚实行封建制度,地方诸侯中,大的叫亲王(Nakharar),小的叫领主(Azat),彼此还互相攻杀。亚美尼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城市人口很少,却以外来的叙利亚人、犹太人为主。这种产业结构与安息和萨珊很相似,盛产优异的骏马,所以亚美尼亚拥有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波斯重骑兵相提并列的亚美尼亚重骑兵,其轻骑兵也久负盛名,对于一贯骑兵量少质劣的罗马帝国,亚美尼亚是最可靠的骏马和优秀骑兵来源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 安息重骑兵;2 亚美尼亚重骑兵,外穿片甲,内套锁甲=====

      亚美尼亚北方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小国,一个是伊比利亚(Iberia),另一个是阿尔巴尼亚( Albania),它们与西南欧和巴尔干的两个民族名字完全相同,其实没有任何关系,纯属重名。伊比利亚是格鲁吉亚的前身,首都在米斯克海塔(Miskheta)。阿尔巴尼亚也叫【Arran】,首都在加巴拉(Qabala, Gabala),有人认为他们是高加索山以北的阿兰人【Alan】的分支。两国与亚美尼亚和已经亡国的安息很相似,都是农牧结合的国家,民风剽悍,内部分为许多部族,互相攻战不休,王室都来自安息王室。这两个小国是亚美尼亚的天然屏障,一个扼守高加索门(Caucasian Gates,格鲁吉亚Darial Gorge),一个扼守打耳班关(Darband,俄国杰尔宾特),阻止高加索山以北的游牧民族南下,所以远比他们强大的罗马帝国和亚美尼亚一直没兴趣和欲望吞并他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高加索形势图。左上角的科尔奇斯(Colchis),当时属于罗马帝国领土。在此后的两千年中,此地一直是南俄各游牧民族-俄罗斯、罗马-东罗-奥斯曼、萨珊-黑衣大食-塞尔柱-沙法维王朝拼命争夺的焦点=====

      251年,即曹魏废帝曹芳的嘉平3年,库斯洛夫遇刺身亡,亚美尼亚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大小封建主纷纷跳出来反对朝廷。种种迹象表明,这场谋杀是沙普尔策划的。新任国王梯里达底(Tiridates II)无法控制局面,只得在次年年逃亡到罗马寻求帮助。

      【国不可一日无君】,广大亚美尼亚贵族组团到泰西封请愿,强烈要求并入萨珊帝国。眼见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沙普尔先任命一位安息王族Artavazdes为傀儡国王,不久又改封长子Hormizd Ardashir为亚美尼亚国王。就这样,沙普尔不费一兵一卒,就吞并了这个中东大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亚美尼亚人的发祥地和圣湖—凡湖,现属土耳其,现代亚美尼亚国徽上有凡湖标志,图片见1.5.2节。有个小故事,土耳其人质疑亚美尼亚:凡湖属于土耳其,你们干嘛放在自己国徽上;亚美尼亚人答:星星和月亮属于全人类,你们干嘛画在自己国旗上。=====

      原以为沙普尔会大费一番周章才能吞并亚美尼亚的罗马决策层,眼见对手这么轻易就独占了公共擦鞋垫,会作何反应呢?请看下节--《流血漂橹》。

      • 家园 格鲁吉亚人的起源也是有意思的话题

        (这个帖本来是想回楼下路人癸的,没留神发到主帖下了。)

        ---------------------------------------------------

        他们的语言分类属南高加索语,和邻近的亚美尼亚、伊朗、阿塞拜疆(突厥语)都不同。高加索语系的分属和划分至今有很多争议,除了格鲁吉亚语其他的几种语言,如阿布哈兹语、车臣语、印古什语的使用人口也都不多。

        关于格鲁吉亚人起源有好几种说法,一种就是他们和巴斯克人同源。我的一位朋友在格鲁吉亚工作过近两年,在葡萄牙呆过三年,对西班牙也很熟悉,他说他感觉格鲁吉亚的地型特点和巴斯克地区很像。

        当然,这里这个伊比利亚王国应该是和伊比利亚半岛没有关系的。

        还有一种格鲁吉亚人北非起源说,我一次听一位格鲁吉亚朋友介绍后觉得挺有意思,几天后向一位格鲁吉亚女孩转述并求证,竟让她把腰都笑弯了。她觉得这种理论不可思议。

        • 家园 西班牙所在的半岛得名更早

          兼回楼下贴吧。

          好像罗马与迦太基争夺伊比利亚半岛的时候,这半岛就已经叫这名字了,比民族大迁徙早了好几百年,但我也觉得不会一点关系都没有。格鲁吉亚身处穆斯林海洋中,民族成形又比亚美尼亚晚的多,又不像亚美尼亚迁徙了好多次,却没被伊斯兰化,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 家园 格鲁吉亚民族形成也不算晚

            伊比利亚这个国家公元前六世纪就出现了,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就统一了今天格鲁吉亚的大部分地方,至迟从5世纪起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字母体系和文字(这点和亚美尼亚人差不多),并一直被继承了下来,这在世界历史上并不多见。

            格鲁吉亚没被伊斯兰化确实不容易,亚美尼亚文化也同样够顽强的。

      • 家园 伊比利亚半岛和这个伊比利亚说不定真有关系呢

        当年阿兰人和汪达尔人不是也打到了西班牙,还建立了安达卢西亚吗,说不定这两个伊比利亚都是和阿兰人有关呢

      • 家园 笑死了

        亚美尼亚人的发祥地和圣湖—凡湖,现属土耳其,现代亚美尼亚国徽上有凡湖标志,图片见1.5.2节。有个小故事,土耳其人质疑亚美尼亚:凡湖属于土耳其,你们干嘛放在自己国徽上;亚美尼亚人答:星星和月亮属于全人类,你们干嘛画在自己国旗上

        想想确实如此

        • 家园 说老实话,我笑不出来

          土耳其与亚美尼亚的恩怨,与我无关,但我还是能感受到圣湖在异国,给亚美尼亚人带来的复杂感情。

          • 家园 其实我是挺佩服亚美尼亚人回答这句话的智慧的

            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之间那可真是血仇,以至于亚美尼亚要鼓动美国老爷来谴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