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梦幻泡影》有望下周出版 -- 井底望天

共:💬401 🌺4578 🌵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赞同!

          送花赞扬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个人认为,可能是春晓可能没有什么气,或者是成本太高

          按道理说,既然小泉时代都没有停止开发的话,现在应该更不会停。有专家曾经估计过,其实春晓开采出的天然气成本很高,完全是政治理由开采。小泉时代开发春晓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现在的话就没必要了,还是经济价值优先,反正地方已经占了想开随时可以开。

          当然,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太了解,不过我估计有一定的可能性。

          • 家园 的确看到过类似的说法

            说江浙一带其实很想自己掌握点便宜能源,在东海的开发上很积极,但是根据目前探测的情况,这一带许多都是散布的小油气田,也就是说真要采的话,得分开建许多气井,每个抽不上来多少气就没了,因此总体上是赔本的买卖。

            忘了在哪看到的了,好像就是河里?

        • 家园 停产这事待议

          天然气生产可不像炼钢厂,原材料足就能不停的生产,更不是钻完井后呼哧呼哧的放的问题。这牵涉到配产、稳产、开采年限等一系列总体规划问题。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不清楚是试采过后停产保压还是真如你所说的受日本压力停产(有这方面的资料就更不能说了,事关国家机密)。如果08年以前的生产,按照争端海域,尽早放完就算的思路,配产很大也可以理解。那么生产一两年就关停产也在情理之中了。至于是不是真的维修设备,异或新的生产工具,只有当事的中海油才知道。

        • 家园 那就是说,比想象的还要软弱

          井大毕竟也是一凡夫俗子,还在IT口混呢,信息来源也许比我们强点,但不会差太多。再说了即使他有特别的渠道,但他未必就有时间去了解那么详细。

          中国这几年看着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不愿节外生枝,因此对外交往是软弱了一些;想想印度那个腐败无力的政府,加上它那不算大的市场,却对全世界的电讯公司,尤其是对可怜的黑莓,那个叫强硬啊,真是让人汗颜~~~

          事实摆在那里,无论是爱立信还是诺西还是中兴华为,还有黑莓,现在是多么地渴望印度市场上的一杯羹啊。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英国,并且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把印度称作为“英国女王皇冠上的宝石”,废话,独占这么大的一片大陆的廉价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品的倾销地,能不是宝石吗?你让华为独吞印度市场并且价格再提高一倍,立马就成了世界电讯产业老大!当年英帝国拥有如此庞大的罪恶的殖民体系是多么的爽了,理所当然的过着好日子和理所当然的强大!

    • 家园 【原创】广场协定和人民币升值:《中国,弯道超车》导读之六

      在谈到广场协定之前,就钓鱼岛事件再说几句。

      东亚经济一体化,是历史的大趋势。但是如何整合,以谁为主来整合,仍然存在很大分歧。而这个分歧的主要问题,在于日本和韩国,自视甚高,不光是想在整合中占据自己不应该占据的地位,而且还时不时,要把美国势力拉进来,从而让中国吐出更多的利益。

      当然东亚整合对中国有利,但是对日本和韩国同样有利。如果人家不是一条心,就是说你中国剃头担子一头热,那么不整合就不整合吧。

      反正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总是要有一些垫背的尸体。东亚经济整合不了,对欧洲和美国,是大礼物,可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那么中国还不如好好地和美国和欧洲,谈妥条件,保证中国自己不受其害,那么日本和韩国想死的话,也不能拉着人家,是不是?

      反正钓鱼岛事件,也不会短期解决,也不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那么中国政府的反应,就应该看事件发展的程度如何,该派武装渔船,就派武装渔船,该派海上城管,就派海上城管,大家多搞些摩擦,岂不是也有事做?

      看了日本的一种说法,在2009年,是没有任何事故发生的。但在2010年,中国渔船和日本海上城管的对峙,上升到了14件。那么俺认为这个频率还是太低,最好是超过100件,就是每2-3天,大家就对峙一下,那么跟炮打金门的效果,也差不太多了。

      而在其他方面,比如说东海协议上,俺倒是认为,没必要纠缠下去了。派出海军在这个海域巡航,然后大大方方地开油。本来春晓油田,连争议地区的谈不上,你日本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如果日本的反制措施,是在争议地区,开始石油勘探,那么城管一出,捣乱一下,还是比如靠谱的。

      现在就谈广场协定,要说明白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东西,那就是为啥广场协定之后,日本人就蔫了,而德国人好好地活过来了?

      其实当初签订广场协定的结果,就是德国马克和日元对美元升值,接近50%。

      升值的目的,一个当然是要解决美国的金融危机,另一个也是希望改变德国和日本过于依赖外贸,希望可以增加内需而改变对美国的贸易太过于不平衡。

      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当然带来的情况是这两个国家的产品,在出口上竞争力减弱,在进口上反而东西便宜了。因此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两难的处境。

      就是你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要求的是你的工资水平也下降,这样可以冲销货币升值带来的出口负面影响。

      可是你要求增加内需,来弥补出口方面的损失,是要求你的工资水平上升,这样才可以带动内需。而这个似乎就是一个矛盾。

      这个时候,在德国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苏联垮台和东欧变色,带来了德国统一这个大事件。

      当东德加入之后,德国马上面临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新的市场出现了,内需解决了很大一块。而随着东德劳动力的加入,德国的工资水平自然被拉下来了,这又弥补了德国出口的竞争力下降的不足。

      而日本则没有这个运气,所以在无法大规模开发其他市场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是要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而且后来日本经济有一段时间,就是靠了中国市场),日本当时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脱套。

      当然在后来,德国的日子就更好过了。那就是欧元的产生和欧元区的成立,为德国制造增加了很大的准内需市场,那么美国市场对德国产品比重的降低,导致了美国对德国经济的掌控力和讹诈力大幅度降低。

      不过在起先消化东德的时候,德国不是没有压力。在德国采取的财政政策,是一种叫做平衡政策的方法。

      就是德国联邦政府要保证生活在各个州的德国人,都能享受公平的生活。所以搞出一个德国平均标准出来,那就是所有的德国州,要按照这个平均标准来行事。那么富裕的德国州,就要向贫穷的德国州做财政转移支付,从而让大家可以得到均衡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入的东德各州,自然就享受到了这个财政支付,这样就把德国的内需给提升起来了。因此可以这么说,德国的内需提升,是靠财政政策来完成的。

      这个就是广场协定之后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日本的刺激内需,靠的是货币政策,就是银根放松,利率放低,鼓励大家多借钱。而德国的刺激内需,靠的是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政府财政的公共开支,来达到效果。

      这种不同的政策,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很简单,如果你去过银行借钱,你应该知道,如果你越有钱,你越不需要钱,那么就越容易借钱。可是如果你越穷,越需要钱,你就越借不到钱。

      不信,你到美国看一看。大家都知道华尔街,却不知道美国有一些专门搜刮穷人的借款机构,像什么Cash In Check之类的,那借给穷人的利率,是按照500%来算的。这些背后也是由华尔街大银行操纵的高利贷行业,比美国的赌博行业赚的钱还要多。

      因此货币政策下的宽松政策,导致的结果,通常是有钱的势力集团,拿到这些钱,而人家富人也没法一天多吃几顿饭,就把这些钱流进了股票和房地产。而真正缺钱的普通人,不一定有机会或者本事,可以拿这些借款去消费。

      要么像美国今天一样,让不能负担贷款的穷人去借钱买房子,是什么结果。

      要么像广场协定后的日本,穷一点的日本人,看到工资涨不了,而房价倒是猛涨,人家花钱意愿自然少于存钱意愿。当然你的内需上不去了。

      而且日本的货币政策,就导致了日本的钱跑到美国去,狂买一切,是个人模狗样的地方,日本人就一掷千金给买了,倒是解决了美国贷款消费抵押地价抬高的后顾之忧。

      就是到了今天,日本的货币政策,还是没有变成国内的内需消费的动力,反而变成了Carry Trade的主要粮仓。

      这个就是日本在广场协定之后出现的问题。

      元宝推荐:陈经, 通宝推:桥上,本嘉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