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略谈书法的欣赏以及其他. (一) -- 史文恭

共:💬94 🌺79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读本科的时候,选修了一学期的书法鉴赏,

        第一节课,老师就说,看一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看有没有行气,然后哐叽,打出一副张旭的狂草,在那特陶醉的说,你们看这字,多有行气。

        我和室友三好坐在下面互相对视了一会,各自从对方的眼神中得出“好玄,没听懂,那些字也不认识,还有没有底气选这课?”的信息,晚上回宿舍一合计,玄,好啊,考试的时候瞎吹就行了。于是就雄赳赳气昂昂地选了。结果,那学期的绩点被这门课给拖累的啊~~~~~~~~~~~~~~~~唉,不懂千万别装懂

        那时候我们宿舍经常互相说,啊,你这番话说得真有行气;你这笔记记得真有行气~~~~~~~~~~~~~~

        后来上了孙东东的司法精神病学,就不用“行气”,改用“奔逸”了。

        ----看来精神病学和艺术鉴赏有相通之处呢。

    • 家园 花催下文

      硬笔字有空史大也讲讲吧~

    • 家园 中国书法不是平面艺术...

      中国文字从参照自然形象一步步发展...演变出书法一支艺术很自然...是祖先们一种精神空间的占有...

      白色之上的黑色恣意纵横的流动...

      我们的前人是很伟大的...这一点...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别人还真没有...

    • 家园 呃,殿试是有草稿的

      首先呢,殿试是这样,不黜落考生,参加殿试的考生都叫贡生,就是说肯定是本科了,就不知道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了。所以监考也不严格,考生的心情也是很放松的,呼朋唤友的情况都是常见,监考老师也不管。

      其次呢,考试时间比较长,基本上一天时间,一般是天黑了就赶人。但是呢,个别情况,比如说监考老师比较欣赏某位考生,可以延长考试时间,这种称为“补烛”。

      第三呢,考试题目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问答题,而且答案隐含在题目中。所以说这时候,文章是一方面,其它因素也很重要,比如说书法,字写得好的就比较占优。当然啦,籍贯也很重要。不过籍贯这东西能成人也能害人。像乾隆朝的时候,兆惠打完仗回来,乾隆派他去看殿试的卷子,兆惠就说了,老大,我是满人,汉字又不能认识,看什么啊?乾隆说,没关系,审卷的考官会在文章上打圈,你就选圈最多的。兆惠数数倒是会。就数了个圈最多的卷子给乾隆,乾隆一看,是赵翼。文章不错,可惜是江浙人,这一榜江浙中式的太多,状元的话还是选其它省的吧,就选了个陕西人,赵翼考了个第三。不过呢,能进一甲的至少也是八圈,还不能有直。所以赵翼也不算特别冤。

      在清代,殿试的书法确实很重要,比如说毕沅的字不算好,但考上状元,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运气好,在他参加考试前,中央刚发了文件,说要整风,整的就是以书法取士之风。所以他能凭文章拿状元这事,一时间大家都传为异谈,觉得实在是太神奇了。不过,这也是一阵子的事,就清一代整个风气来说,书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宝推:史文恭,
      • 家园 毕沅中状元据说是刚好考前读了新疆的折子

        外链出处

        考前替人值班,也是厚道人有福阿。

        -------------------

          毕沅(1730~1797),字秋帆,又字梁蘅,自号"灵岩山人",爱新觉罗胤祈求滇帝的第八年,即雍正八年(173),毕沅出生于镇洋(今江苏太仓)。毕沅聪明好学,文武兼修。乾隆十八年(1753),顺天乡试中举,被授内阁中书,撰拟、结写诏令。后来入值军机处,担任素有"小军机"之称的军机章京,负责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乾隆二十五年三月,毕沅参加会试。会试分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场。四月发榜,毕沅榜上有名。能否登科,还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试。殿试时间为一白昼,未能完卷者,列入三甲之末。会试中选的人,不敢松气,紧张地准备,以期考中。

          四月二十五日夜,毕沅与同僚诸重光、童凤三在军机处值班。他们三人都通过了会试。明日就要殿试了,诸、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考试,让毕沅一人值班,说:"我俩书法好,可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作非分之想了,替我们代劳吧!"殿试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毕沅见二位同僚如此讲,也就答应了。

          当夜,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转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翌日,殿试开考,地点在太和殿的丹墀。

          殿试的内容是经史时务策一道,读卷大臣(即评卷人)于考前一日在文华殿密拟,缄封呈皇帝阅。发下后,读卷大臣同赴内阁,在监试御史的监督下,内阁中书用黄纸誊写。晚上,传集工匠,在内阁大堂刊刻印刷。护军统领带领护军校等在内阁门外严加稽查。次日凌晨印刷完毕。考卷送至太和殿,诸考生列队跪受,然后回到各自的试桌答题。毕沅打开试卷一看,时务策正是策问新疆屯田事宜的。他胸有成竹,挥笔立就。

          第二、三天,诸读卷大臣在文华殿阅卷。毕沅的楷书不太好,但立论高深,倍受读卷大臣的关注,列为第四名。第四天,乾隆帝在中和殿听读卷大臣读卷,对毕沅的卷子极为欣赏,擢为一甲第一名。诸重光得了一甲二名,即榜眼。而童凤三位列二甲第六名。当诸、童二人得知毕沅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 家园 这个故事有一定道理

          毕沅这个人的脾气呢,用好话来说,就是喜怒不形于色,身段柔软。用不好听的话来说呢,“毕制台沅,性畏懦。”

          所以说,考前替同事值班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我稍微考证了一下,发现有点问题,比如说故事里的陕甘总督黄廷桂是死在乾隆二十四年,而毕沅参加考试是在乾隆二十五年。

          但是,如果这个故事不存在,毕沅也有这个实力。

          毕沅的叔祖是兵部给事中,毕沅能入直军机处也是得力于他的叔祖,不仅如此通过他叔祖的关系,他与不少达官贵人颇有交游,眼界是比较宽的。

          毕沅是乾隆二十年入直军机处,参加科举是乾隆二十五年,就是说他在军机处已经有了五年的历练,而这几年,正是王师有事于回疆,羽书交驰,毕沅对新疆局势和中央的举措应该是不陌生的。

          而且后来毕沅外放,就是因为乾隆觉得他“才大可用,非词臣能尽其所蕴”,出道就是去西疆。到了地,就被总督留下专门负责新疆事务。可见毕沅对新疆应该是相当留心的。

          我顺便查了下诸重光、童凤三,童凤三资料不多,大概只知道后来外放山西学政,最后官至吏部侍郎,仕途规规矩矩。而在军机处的事迹不详。而诸重光后来的仕途不大顺,最后结局就到知府,以榜眼的身份为风尘俗吏,实在有点那什么。不过,诸重光在军机处倒是红章京。在王师讨伊犁期间,传宣调发,被大臣倚为左右手。估计是在军机处时间比较短,他是乾隆二十四年进的军机。才气固然有,历练上估计还是要逊毕沅一筹。

          通宝推:史文恭,
      • 家园 这句话怎么理解啊?

        能进一甲的至少也是八圈,还不能有直

        这个直是表示不好?应该是有说道的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