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明】重回西西河的心路历程 -- wqnsihs

共:💬778 🌺7299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30岁以前还会相信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过了30岁以后不再相信了。如果说拷贝可以成功。那么对这个拷贝的定义就要琢磨琢磨了。是如华为一般辉煌的成功,还是那些A股或者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就叫成功。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所有辉煌的成功都是独特,都很难被人拷贝的。但是能用各种渠道搞到钱的成功未必都是辉煌的。美国那么大的资本市场,也只有一家微软、一家google、一家思科。中国A股创业板这么多公司,上下看去怎么也没有一家类似的公司。倒是排名四大银行可以复制,这不刚把农行拷贝成功。

                        我觉得忙总楼下那句话是对发改委官员绝妙的注解:诸侯割据,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急功近利,淘汰精英。发改委的正确的工作还是要鼓励创新,中国人如此聪明、勤劳、能吃苦,只要堂堂正正,只要光明正大,只要不搞歪门邪道,不用急功近利,无论道路有多么艰辛曲折,终究都会迎来阳光灿烂的一天。中国的两弹一星、日本的足球都是成功的案例。

                  • 家园 有没有解释中国科技落后的说法?

                    中国科技落后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中国的科研体制就算落后,但整个体制移植于苏联,苏联靠这套体制就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科技强国。中国再差这么多年也应该是个小苏联了。

                    或许不同的是苏联当时能调动全国的精英用于科研,中国目前最顶尖的精英都发大财去了;苏联举全国之力搞军工科技,中国目前比较多元,急需投资的地方太多,导致投资科研的相对少。但不至于失败的这么彻底呀!只是中国天量的毕业生数都不至于如此。

                    16年产业升级完全失败,那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国科技、工业落后总有个很有说服力的说法解释。(就像拉美化有很多解释的说法,但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拉美文化导致储蓄率低、储蓄低导致投资不足,投资不足导致依赖外资、依赖外资导致金融危机、导致穷循环。)但现在也没发现能够完整的解释中国科技落后的说法。

              • 家园 忙总对生物工程怎么看?

                现在粮食安全压力很大,据闻国内也筹划按跨国农业生物公司(孟山都、先锋等)模式建立农业公司,有搞头吗?

              • 家园 忙总,问下这16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觉得没有建立起成功的体系主要2个原因,一个是资金使用效率太低,到了各地更是恶性竞争,只追求大而不追求技术和质量上的突破;另一个就是民企始终发展不起来,除了一个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看不到更多的出来,创造力乏善可陈。

                • 家园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想主要原因是政治体制,以前

                  央企在部委手中,各自为政,很难互相协同,由于是人家的地盘,计委插不进去;后来部委解散,央企独立,又都想产业链通吃,看看三大石油,三大电信等等,各搞一摊,资源分散,互相拆台;然后就挟洋自重。真正比较成功的就是在垄断状态下的铁道部的高铁产业升级。

                  • 家园 加一个:没有垄断状态下的两大电网

                    电力设备及相关行业也上不去。顺便说一句,高铁自主技术中的大部分,都是电力行业技术扩散的结果。

                  • 家园 现在经营性企业归国资委管,行政性的归财政部

                    这种国资委管理的模式目前看,除了剥离了一部分不良资产弄出一些上市公司以外,过去没竞争力的还没竞争力,央企可能还好点,地方的国企资质好的一般。更多是依靠垄断的地位维持收入,几年下来进入重工、生物制药、新能源的极少,更多都是依照行政指令,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体制问题。

                    顺便问下,忙总,未来国资委和发改委有很多重合的地方,该怎么细分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作用。

              • 家园 我觉着教育和用人机制才是产业升级的根本

                可惜现在都是拿教育当产业,用人也是裙带关系越来越重要

              • 家园 技术升级、产业升级要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

                科研,既要有内在积累和动力,又要有外在激励、压力和导向,同时也要有适当的自由度,这样才有利于出成果。科研管理,跟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大不相同。前者,最需要的是有效的激励方式和协调,不能按出产品一样来规范科研行为;而后两者,更多的是制度建设,激励方式是辅助的。

                中国过去三十年作为世界工场是成功的,因为这个门槛不高,以原来的相对完善的体系、积累和底子,靠铺摊子、低水平重复就可以扩大产能,形成一个产业的巨无霸。其中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一般靠少数几个科研人员就能拿下来。

                高新技术领域依赖于吸收科学发展的前沿成果,实现发明创造和高端的技术整合,同时还需要材料、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配合。这个整合能力,国内只有少数行业有,但也受到基础行业研发水平落后的限制。

                技术、产业升级,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单靠国家队在少数几个领域可以,但要全面开花是很难在短期奏效。而要发挥企业、研究院所及个人的能动性。国内对这方面下的本钱不小,政策不可谓不优惠,但成效不大。关键原因,还在于不能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国内对于高科技人才很重视,重金聘用。吸引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海外学子海归,但也夹杂了一些南郭先生。优秀人才中做基础研究的偏多,而真正对产业升级起关键作用的工艺类人才却因种种原因很难回国。国内吸引人才,过多地看重文章数量。而国外企业中工艺类人才受企业制度限制往往很难发文章。另外,国内做得比较差的是科研环境的培养和科研团队的建设。一个科研团队,光有领队的不行,出成果还需要有优秀的团队成员。国内优秀人才不少,但面对高企的房价、微薄的收入,怎么能静下心来搞发明创造?又谈何团队建设。连学术带头人都静不下心来搞科研,更何况底下的人呢。

                国内对于技术、产业升级制约最大的是房地产,而不是政治。暴利的房地产是毒瘤。本来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企业有技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和需求。然而,房地产业可以轻松获利,那搞实业的不对投资房地产业趋之若鹜才怪呢,还有心思去搞实业?技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和压力就被无形中化解了。等到房地产泡沫破裂,企业会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到时再后悔就晚了。要政改,踏踏实实改改这个比到处夸夸其谈政改更有效。

                对中国目前来讲,要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是人。对国家来讲,需要的是转变思维方式。不拘一格吸引人才,降低科研的门槛,稳定、激励科研队伍,并不是做不到的事。而且,不能等米下锅。需要多途径出击,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解决产业升级这个迫切的问题。现在是危机时刻,同时也是空前的机遇。再错过这个机会,那就真正麻烦了。

              • 家园 我一直认为

                产业升级归根究底还是劳动力的素质问题。没有那么多接受高等教育,又在具体行业中获得具体经验的资深劳动力,就谈不上产业升级。总体上来说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个人可以就某些公司推一把拉一把,但是国家层面,还是靠产业经验的积累。

                日本那时候想强推信息系统,还是有点赌国运的意思在里头。结果有限资源放错了方向,最终失败。

        • 家园 谢谢。看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的积累才能看同明显的改变。

          另外,不知各位大牛们平时是如何接收,分析各种新闻(政治的,经济的),政策里面的消息的呢?如何明白各种套话底下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以什么样的思路分析各种消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