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1、引子 -- wqnsihs

共:💬530 🌺5647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谢

        因为公司总裁之所以能当总裁,那是因为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他的眼光和经验如果还不足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那他早就不存在了。

        就好像一把手对我说的,阅人无数,我不说他也知道,但他又没办法换人。

        可惜我知道这个道理晚了。

        谢谢盲总帮我总结

      • 家园 忙总,看了您这么多的管理经验,感觉要贯彻得及格,

        应该要放弃或牺牲除此之外的好多东西,没点使命感和必胜意志恐怕不行。是这样吗?

        该怎么调节重重压力?毕竟逻辑和语言的激励作用对一个现实的人来说,很难达到信仰的地步。您对调整身心有什么技术方面的建议吗?

        您又让我体验到茨威格《成功的秘诀》中,

        “这一天所得的教训,比我在学校里多年的用功还有益处。从此以后,知道一切人类的工作如要完善而有价值,应当是怎样做法的。

        一个人可以这样完全忘记时间空间与整个世界,这个认识,使我受到空前绝后的感动。这一小时,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聚精会神;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上。

        我悟到遗忘一切其他事物,集中意志以求工作完美的这种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以外便无神妙的方法了。 ”

        不知是不是这样?谢谢忙总

        • 家园 我觉得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你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必须

          非常喜欢它,那种混日子,混薪水的态度,做什么都不会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因为喜欢,就能够专注。就像你参加政治学习会议1个小时,例会心慌意乱,腰酸背痛,但是你上西西河3个小时,仍然精神抖擞,因为你喜欢西西河的讨论而不喜欢政治灌输,实际上没准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喜欢是前提,只有喜欢才可能专注。如果你专注了,其他都是技术问题,好解决。

          至于使命感或自信心,实际是你专注于管理工作后,必然产生的结果。

          通宝推:jent,崇山彩云,gschen,strain2,游侠骑士,Soen,
    • 家园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4、计划人员

      计划人员要求一专多能,同时具有合作精神。这是其职责所决定的。(这里的计划人员指的是工作范围,不是头衔。其头衔可能是部门总监,也可能是总裁,也可能是助理)

      一个合格的计划人员,一定要是是一个多面手,因为他要负责公司多种专业或多个单位的工作计划制定、组织执行和行动协调,就必须懂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同时还必须懂得如何分析判断政策走势,制定战略计划和突发事件计划,以及与统一协调、指挥与控制相关的技术。

      (1)、制定计划中的观点平衡

      计划工作是一项群体性工作,是由计划人员组织和领导若干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的项目。

      由于这个群体中每个参与人员都有不同知识背景和经验,都是一个领域的专家,产生观点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领导大家求同存异,互相取长补短,保持各种观点的平衡,往往就取决于计划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合作能力。因为计划本身就是消灭个性的过程。

      实际上每个人在性格上就是有所偏向的,乐观的人主要看到的都是有利因素,悲观人主要看到的都是风险。计划在集思广益过程中,通过对冲,把各自个性极强的方案中和,使得计划变得可操作,而不只是好看。

      所以计划人员不但需要通过协调,让大家拥有合作精神,也即宽容和倾听,承担责任和补位意识;也需要把握和控制计划过程的平衡,保证观点的客观和信息的真实全面,能够共享不同职责领域范围内技术专家的意见。

      那种个性强烈,唯我独尊或自恋的人都不适合计划工作。

      例如在我以前在组织制定一家企业并购计划时,当时工作小组的专家们就是两派意见:乐观的一派认为这是一个扩张的大好机会,这个并购目标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且产品结构与我们有一定互补性,技术储备实力雄厚,员工训练有素。目前因为现金流枯竭,正好正火打劫,可以很便宜的代价拿下,这样公司的市场份额比第二名多出一倍,应该快速启动并购程序。

      悲观的一派认为,这个企业是Tg建国前接收的第一批大型国企,资格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还老,与上面关系盘根错节,目前只是暂时困难,我们掺和,没准被人过河拆桥,为他人做嫁衣。再说双方企业文化差异极大,多年来又是对手,积怨甚深,不好整合消化。

      为此我们针对计划可行性进行了好长时间的协调,对冲掉各自偏激的部分,吸收客观准确的意见。最后形成并购计划,包括:

      对公司扩张能力进行基本评估;

      并购计划(包括规定执行团队的指挥链、人员配置)及支持并购计划的资源保障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

      应急计划和止损退出计划;

      预算(包括需求的优先权建议);

      为执行计划制定的指挥条令和培训大纲;

      各种计划和规划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评估。

      所以成为计划人员的首要条件是你必须先是某个领域专家,或者说你必须有看家本领。

      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成为某个领域专家,至少能让你体会到专业最高峰的感觉是什么,达到高峰的过程是什么(这个感觉目前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从来没有登上过山顶的人,无法想象山顶的景色。虽然大家登的山不同,但是感觉应该相当。高手的感觉应该是类似的,是容易互相理解并惺惺相惜的,你不是专家,其他专家就不会信任你或信服你)。所以一个没有专业或专长的计划人员,很难理解专家表达的高度,也很难深入问题本身。因为你站在山脚下。

      例如我第一次参加工作,在团体中的看家本领就是网络优化技术,也即我有能力把所有设想或讨论马上变成一个工作流程网络,并计算和标定出最优工作路径。(后来又增加了一项:全面预算管理技术)

      (2)、执行计划中的协调能力

      稍微有点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指挥多部门、多专业联合作战。这个难度比管理一个部门不知难多少倍。

      例如并购这种工作,就是典型的大兵团协同作战。需要财务、法律、生产、营销、市场、人事、培训、采购、物流、研发、后勤等等部门的协同动作。而这些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节奏并不相同,就相当于指挥一支交响乐团。

      而并购比指挥交响乐团更难的是没有定型的总谱(实际就是计划)可以依照,随时都在根据环境和形势随机应变,更改计划。而且没有排练机会,只能表演一次,成功或失败。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计划人员比交响乐团指挥伟大得多,对能力的要求也强得多。

      同时,与交响乐团有固定的演出人员,大家长期一起合作,形成默契,成为整体不同的是,大的企业集团是目前都是矩阵结构,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计划执行都是采用项目管理模式,从个部门中临时抽取专家组成执行团队,都是临时拼凑的草台班。能否执行任务,形成战斗力,完全取决于计划人员的协调能力。

      协调是就是在相关部门或岗位之间进行协商以达成任务的完成。为了解释什么是协调能力,我以交响乐团指挥来说明。

      ★乐团指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理解总谱(读谱),形成自己的执行想法:确定目标。

      ★第二件事情是划分任务,也即写出各部门(例如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等弦乐部;黑管,巴松,萨克斯等管乐部;打击乐部等等)的岗位乐谱。

      ★第三件事情是写出协同指令,也即节奏。什么时候该谁出场演奏。

      ★第四件事情就是试运行(排练),看看效果,不行再修改调整。

      以上就是协调过程。

      协调的要点是:

      首先明确各自任务;

      其次明确每个岗位何时何地完成什么任务;

      其三是明确指挥信号,什么信号就要干什么事情。

      如果没有协调,各行其是,不是窝工,就是打架,争抢资源(就像大家在马路上抢道堵车一样,交警工作某种程度上是最低档的协调工作),最后就像没有指挥的交响乐团,自吹自擂,一团噪音。

      (3)、计划人员的培养

      目前企业需要的计划人才,大学商学院是培养不出来的。因为计划人员的眼界、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大学都不具备训练条件,只能在实际企业运营中,通过不断试错,总结来获取。

      计划能力是实践的结果,而非书本的结果。所以很多大企业(也包括美国),这个综合岗位并非是商学院背景的人才担任,往往是有工程背景人才。

      好的公司,或者所有不断成长的公司,一定会对其干部进行持续不断的教育、训练,使他们的能力能够跟上公司成长的步伐,向着适应公司业务扩张的方向发展。不能培养人的公司,是鼠目寸光的,是胸无大志的,是毫无前途的。

      同时好的老板是那种允许下属犯错误的老板,那种下属一犯错误就骂得狗血淋头的,我建议你立即走人。因为这样的企业没前途。不允许犯错误,意味着不允许做事情。不做事情才不会犯错误。

      目前我知道好多公司都有后备人才计划,例如百人计划,攀登计划等等。少的一年投资5000万用于人才培养和储备,多的2亿。而且有的企业已经培训制度化,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培训学院,在海外有自己的培训对口单位,有的甚至进行学位培训。

      关键词(Tags): #协调能力(gschen)#计划人员培养(gschen)#观点平衡(gschen)#一专多能(大圆)#计划人员(大圆)#观点平衡(大圆)#协调能力(大圆)#计划人员培养(大圆)通宝推:大溪水,gschen,本嘉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请问忙总早期的看家本领是如何练就的

        我第一次参加工作,在团体中的看家本领就是网络优化技术,也即我有能力把所有设想或讨论马上变成一个工作流程网络,并计算和标定出最优工作路径

      • 家园 这网络图理论上好画,但要画好了:

        例如我第一次参加工作,在团体中的看家本领就是网络优化技术,也即我有能力把所有设想或讨论马上变成一个工作流程网络,并计算和标定出最优工作路径。(后来又增加了一项:全面预算管理技术)

        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一样吧。

        请问忙总:在第一次工作的时候,是如何把这种运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的呢?

        • 家园 实际上还是靠学习。我在去企业之前,已经参加过

          几个大项目,例如三峡移民,南水北调,小浪底等10来个,已经熟练使用运筹工具,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网络优化。有相当经验。

          所以我与他们讨论问题,第一阶段基本是翻译工作,也即把他们讨论的内容翻译成工作流程(实际我看来就是一个简单的迭代算法),然后通过不断的一问一答,几次以后,我就基本搞清楚他们讨论问题的含义,以及术语;第二阶段就是参与出谋划策,然后再写网络流程;第三阶段就是主持讨论:我出讨论框架和讨论模板。

          • 家园 忙总是有了方法论、总是有办法。

            这一、二、三阶段是工作方法,知道、参与、领导。

            这迭代算法是具体了解事情的方法,由顶而下、逐步求精、求细,不耻下问。

            受益颇多,感谢

            • 家园 实际就是要跟任何人当学生,例如企业财务,我就向

              一个老会计学习,虽然没有理论知识,但是由于以前在审计局工作,对假账技术和偷漏税技术极为有心得。例如物流系统,就向一个英国人学,尽管也没有什么理论知识,但是知道如何运转一个系统。等等。我不太在乎自己是总裁或什么头衔,也不会故意装得好像什么都懂,都是专家。只要有机会,发现自己不懂的,管你是谁,都会死缠烂打,直到搞懂为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