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失败男人的案例集锦 (0-1) -- muilho

共:💬778 🌺3748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把它的数学工具搞清楚也就明白了

                                    So far,弦论差不多就是数学。。。弦论的一些研究结果倒是在“很低”能量的凝聚态领域有一些应用,比如预言了一类材料的低能激发存在E8对称性,并在最低的激发态上得到了实验的支持。

                                    E8是例外李代数的一种,也是一类弦理论的对称性的基础,其实师兄如果对流形还有一概念的话,那么最初的弦论(玻色弦)就是在二维复流形上展开的,想象把一个全的二维复平面(时间+空间)通过指数映射成一个柱体面,这时柱子的底部对应于无穷远的过去,柱子的“顶部”对应于无穷的未来,柱子的截面就对应于一个封闭的“弦”,沿柱子纵向为时间方向,于是这个弦越往上走就对应于原来在全的复平面上的不断膨胀的环。这时候这个柱面就构成了world sheet。在这个world sheet上引入对称性,比如共形对称性,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导入由共形对称性所引入的内在自由度(自旋等),而后引入量子化,这时需要用到affine李代数,同时这个world sheet上可以定义恰当的metric,然后就可以写出拉格朗日量,然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考虑到由共形对称性和affine李代数结构的复杂性所引出的非线性结构等,这个游戏就可以玩的很大了。。。。Just play the game and have fun with it! ^_^

                                    • 家园 其实我与胡森讨论过(以前在普林斯顿,现在科大数学所

                                      所长,搞弦论),我的看法是不管使用什么数学工具,都不能代替实体背景。因为从数学这种纯工具中是无法构建或发明实体的。数学本质是一个公理集合,不会自我创造出集合逻辑不包含的东西。数学只能做到发现:公理集合中已经包含,通过逻辑能力,把他揭示和解释。

                                      我的理解如果没错的话:弦论本质在研究宇宙起源,基于若干假设(可能有实验背景)和模型(也可能有实验背景的猜想),用逻辑工具来慢慢一层层解释和揭示,以符合实验结果或逻辑自洽。

                                      我真正不懂的不是逻辑部分(因为数学工具如果愿意花时间,是可以学会的),而是假设和模型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演化?期望结果是什么?(这需要天才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假设而不是另外一种,因为这些假设全部超出了人类的直觉)

                                      • 家园

                                        是不仅仅只有数学结构,这套理论假定了构建整个世界的基础是“弦”,并试图把自然规律归结为是这些弦的运动,激发,或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前面的回复中提到的是自由的玻色弦,时空仍然只是背景)——但这套理论到目前为止最大贡献仍然是在数学领域的(Witten本人因为这拿了Fields奖,这恐怕并不是Witten本人所真正想要的吧),所以您也不要太care这了。应用其数学工具倒是预言了在一些材料的低能激发中存在优美的结构(E8对称性)并且被实验证实了,但这其实也并不是弦论本来的目的所在。。。。

                                        胡森,李淼,卢建新(国内的“弦论三剑客”)现在都在科大。国内别的学校还有一些零星做弦论的人。

                                        PS1:做数学物理的一部分物理学家试图像做数学的那样公理化;

                                        PS2:一些题外话,我想就目前人类的总体道德水准而言,应当庆幸自然界没有这么快的把其更深层次的规律亮出来,要不然一旦哪一两个国家先掌握了,然后又把其变成武器,那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将不会再有哪怕只是棍棒加石头的第四次世界大战了。

                                        • 家园 不知搞弦论的高怡泓老师做得如何了

                                          当年他教我们数理方程,不论是爱学习的还是混日子的同学都喜欢听他讲课,十分难得。回想起来,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真心喜欢他讲的课题,能把复杂的东西用平直的言语说透,而且时不时迸出几句风趣的话;其二,不论是男生女生,大家一致认为他很“酷”(研究能力+形象)。

                                          那时他刚在Nuclear Physics B上发过两篇文章,志得意满。曾经和一个好友去他的教工宿舍,地方局促,论文摆得到处都是,但他意气风发的样子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后来高老师去了中科院理论所,接触就不多了。曾听说他跟MIT的田刚教授合作过,希望他的研究工作一直顺心。

                                        • 家园 实际以我现在的知识背景搞懂弦论这种最前沿的东西

                                          可能性为零。2002年胡森从普林斯顿回国,我们有14年没见面了,在科大不但是室友,也是最知己的弟兄。一见面则为老兄就开始介绍他的最新成果,一问一答,滔滔不绝两个多小时,结果他的夫人(也是我们同班同学)忍不住了,出来干涉:你们14年不见,为什么不先问问生活,家庭,健康情况?结果我们同时说,那个不急,反正有时间。后来去看吴文俊先生,他带去几篇文章,吴先生高兴得要命,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了。

                                          碰到其他同学,例如施皖雄之类,也是如此。只是我已经没有能力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了。而我知道的,又实在不值得一提。就像当年我离开中科院时,我的先生说的:你得想好,离开就再也回不来了。

                                          实际上,现在离开学术圈半年,基本就看不懂最前沿的论文了。

                                          • 家园 科研前沿就像吸尘器一样

                                            很多时候,一个新的热门的领域,3年之内基本上肉都吃干净了,就剩下骨头了,有人有本事愿意啃就啃。然后大家该行去做另一个新的热门的领域,这样周而复始。大概大师牛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水平能开辟新的领域和能啃骨头。

                                            关键词(Tags): #学术圈
                                          • 家园 在科大时

                                            上过胡森老师开的弦论课,那时真刚从本科升入研一,就去选了他开的弦论课,结果一学期下来熬是熬过去了,可是感觉自己除了会算些东西啥也不懂,现在过了这么五六年后,当再回头因为工作需要这工具再看这套东西的时候,才有了一些更深入的理解了,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弦论很美。

                                            李淼本来是在理论所的,三四年前被挖到科大去了。科大的卢建新老师也是这领域的牛人,我觉得他上课的水平比胡森老师要高。。。上过他开的《广义相对论》(教得很透彻,上过之后我才完全掌握并理解了这东西)及后来的《弦论I》(没上完,中间因为别的事忙就退出了)。

                                            忽然间怀念母校了。

                                            • 家园 科大的特点我的观察有几个,相比于北大学生的兴趣广泛

                                              视野开阔和知识丰富;清华学生的踏实勤奋,兢兢业业和动手能力;科大学生基础扎实,头脑清楚,另外一个特点是从好处说是自信心强,从坏处说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牛得很。这个特征太明显了,当年在系统所搞讨论班或请大师来作报告,第一个跳出来提问甚至刁难的肯定来自科大。

                                              但是经过时间的平滑后,其实大家结果相当,没谁比谁更强。

                                              • 家园 芒总总结的比较一针见血

                                                我甚至感觉很多时候很多人的这些特点在进校门的时候就有,然后在校园内不断正反馈加强了的。根本愿因大概和历史还有院系建制有关。

                                                • 家园 第一年放假坐火车从合肥到北京

                                                  路上同级不知哪个系的一哥们大嗓门说,我少考一门照样够分上清华北大。

                                                  那是80年代早期,他说的大概也不是假话,就是我这个做同学的听着也觉得这样很不合适。

                                                • 家园 我觉得是传承的结果,科大老师很多是科大毕业的,他们

                                                  不断向下一代传递科大学生应该牛的信息。

                                                  例如我们偏微分方程老师就说:我们的考试题复旦的学生根本看不懂。

                                                  代数老师说:科大科大学生的打洞技术天下第一(矩阵论中基本技巧),北大想都不要想。

                                                  等等等等之类的不断刺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那个不是自命不凡?

                                          • 家园 你指的是数学或者理论物理这样的学科?

                                            生物学或者医学什么的发展还没有那么快。

                                    • 家园 你真行, 这弦论的数学被您一笔就带过了。

                                      不过你是Witten。虽然我不懂弦,但还是听过Witten的课的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